一种着地裂变的陀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57194阅读:来源:国知局
座12上,上螺座13和轴套15中间开孔而形成上述腔位10,顶出弹簧4设置在上螺座13和轴套15之间的位置。该实施例的下螺座12内中间设有安装座121,主陀尖11从安装座121的底部中间穿过伸出到下螺座12下方,该实施例的卡接件3对应包括有两卡脚31,该卡脚31成半圆环形,两卡脚31分别位于主陀尖11上部两侧,卡脚31的内圆环面下端设计成倾斜面32,主陀尖11的上部对应设有楔形块111与卡脚31的倾斜面32配合,从而实现主陀尖11着地向上缩时带动两卡脚31分别向两侧外移,卡脚31外移而解除对副陀螺2的卡接使副陀螺2弹出分离;在该卡脚31的外侧面连接有复位弹簧33,通过该复位弹簧33可使卡脚31向中间移动复位,复位时倾斜面32带动主陀尖11使主陀尖11向下伸出。该实施例的卡脚31的内环面上端凸设有卡钩34,该副陀螺2的下部对应设有卡位20,通过卡钩34与卡位20相卡接而实现卡接件3将副陀螺2固定在主陀螺I上端。该实施例的副陀螺2包括副陀尖21、副螺片22和螺盖23,螺盖23旋接在副螺片22上端,副陀尖21与副螺片2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与卡钩34配合的卡位20设置于该副陀尖21上,副陀尖21是伸入到腔位10中与卡接件3相卡接的,而副螺片22的下部伸入到上螺座13的孔中而压缩顶出弹簧4。
[0022]如图4所示,图示状态下的副陀螺2与主陀螺I相固接,副陀螺2的副陀尖21的对称两侧凸设有凸边形成卡位20与卡接件3的卡钩34相卡接,此时主陀螺I的主陀尖11处于向下伸出的状态,顶出弹簧4则处于被压缩状态。将该状态下的陀螺连接到发射器上,并将陀螺发射出去,当陀螺着地时,主陀尖11受到撞击力会向主陀螺I向上缩,其上的楔形块111上移而带动两侧的卡脚31向外侧移动,复位弹簧33被压缩,而外移使得其上端的卡钩34与副陀尖2的卡位20脱离卡接,如图5所示,故副陀螺2处于自由状态,同时顶出弹簧4也获得自由而向上弹性恢复,从而将副陀螺2弹射出去,副陀螺2被弹出着地后由于惯性力也会自动转动,从而形成一个陀螺裂变成两个各自转动的陀螺,趣味性强,即可单独玩耍,也可对战玩耍,能获得小朋友的青睐。
[0023]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着地裂变的陀螺,包括有主陀螺(I)和副陀螺(2),副陀螺(2)活动插接在主陀螺(I)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陀螺(I)的主陀尖(11)可弹性伸缩地连接于主陀螺(I)的下部,所述主陀螺(I)内位于主陀尖(11)的上端设有与主陀尖(11)相连接的卡接件(3),所述副陀螺(2)通过所述卡接件(3)卡接而固定在主陀螺(I)上端,所述主陀尖(11)着地向主陀螺(I)内缩入时带动卡接件(3)解除对副陀螺(2)的卡接而实现副陀螺(2)与主陀螺(I)相分离各自单独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陀螺(I)的上部中间设有腔位(10),所述腔位(10)中设有顶出弹簧(4),所述卡接件(3)的上部伸入到该腔位(10)中,所述副陀螺(2)的下部从腔位(10)中插入与所述卡接件(3)卡接的同时压缩所述顶出弹簧(4),所述卡接件(3)解除对副陀螺(2)的卡接时,副陀螺(2)在顶出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弹起而与主陀螺(I)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陀螺(I)包括主陀尖(II)、下螺座(12)、上螺座(13)、攻击环(14)和轴套(15),所述上螺座(13)和下螺座(12)上下对接固定,所述攻击环(14)套接在上螺座(13)和下螺座(12)之间的外部,所述轴套(15)位于上螺座(13)和下螺座(12)之间的内部,所述主陀尖(11)安装在下螺座(12)上,所述上螺座(13)和轴套(15)中间开孔而形成所述腔位(10),所述顶出弹簧(4)设置在上螺座(13)和轴套(15)之间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螺座(12)内设有安装座(121),所述主陀尖(11)从安装座(121)的底部穿过伸出到下螺座(12)下方,所述卡接件(3)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21)中,所述主陀尖(11)着地向上缩时带动卡接件(3)向上或向外移动而解除对副陀螺(2)的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3)包括有卡脚(31),所述卡脚(31)位于主陀尖(11)上部,所述卡脚(31)的下端为倾斜面(32),所述主陀尖(11)的上部对应设有楔形块(111)与卡脚(31)的倾斜面(32)配合,从而实现主陀尖(11)着地向上缩时带动所述卡脚(31)移动,所述卡脚(31)的连接有可使卡脚(31)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弹簧(3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3)包括有两卡脚(31),两所述卡脚(31)分别位于主陀尖(11)上部的两侧,所述卡脚(31)的下端为倾斜面(32),所述主陀尖(11)的上部对应设有楔形块(111)与两卡脚(31)的倾斜面(32)配合,从而实现主陀尖(11)着地向上缩时带动两卡脚(31)分别向侧边外移,所述卡脚(31)的外侧面连接有可使卡脚(31)向中间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3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31)的上端设有卡钩(34 ),所述副陀螺(2 )的下部对应设有卡位(20 ),通过卡钩(34 )与卡位(20 )相卡接而实现卡接件(3 )将副陀螺(2 )固定在所述主陀螺(I)上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着地裂变的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陀螺(2)包括副陀尖(21)、副螺片(22 )和螺盖(23 ),所述螺盖(23 )旋接在副螺片(22 )上端,所述副陀尖(21)与副螺片(22 )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副陀螺(2 )上的卡位(20 )设置于所述副陀尖(2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着地裂变的陀螺,包括有主陀螺和副陀螺,副陀螺活动插接在主陀螺上端,特点是主陀螺的主陀尖可弹性伸缩地连接于主陀螺的下部,该主陀螺内位于主陀尖的上端设有与主陀尖相连接的卡接件,副陀螺通过该卡接件卡接而固定在主陀螺上端,主陀尖着地向主陀螺内缩入时带动卡接件解除对副陀螺的卡接而实现副陀螺与主陀螺相分离各自单独转动,使陀螺一分为二,大大增加了整体陀螺的攻击力,使胜率更高,而且采用主陀尖着地撞击力来实现分离,故基本保证每次都能实现分离,其玩法新奇,极具趣味性,能够获得更多玩家的喜爱。该着地裂变的陀螺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实用性强,能够获得小朋友的青睐。
【IPC分类】A63H1/26
【公开号】CN204709780
【申请号】CN201520326832
【发明人】蔡东青
【申请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