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表演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8517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水面表演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表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面表演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水面上表演的装置是较为新颖的展示、科普、娱乐项目,它继集了多种现代先进技术,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视觉震撼。但是,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水面上表演的装置并不适用于海面上表演,因为一般水面表演装置使观众不能完全摆脱平面视觉的束缚,因此降低了观看表演的临场感和震撼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面表演设备,其结构简单,具有仿生形的表演装置,表演装置可根据演出需要完成相应动作,配合上喷泉机构及灯光效应,可模拟白鹭或海豚在水面上运动的姿态,使观赏人员摆脱了平面视觉的束缚,增强了观看的临场感和真实感,使观众具有更大的视觉震撼力,此外,表演装置可收缩运动,便于存放。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面表演设备,其包括:水下支撑装置,具有并列安置于水面下的一对水下导轨;表演平台,在水下导轨上移动,其上部突出于水面;仿生形的表演装置,安装在表演平台上;防侧翻装置,与表演平台连接,用于防止表演装置在表演平台上进行表演动作时发生侧翻。
[0005]其中,所述表演平台包括:船体,其底部设置有分别安置在一对水下导轨上的两排行走轮;一对驱动装置,驱动两排行走轮沿所述一对水下导轨移动。
[0006]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具有沿船体长度延伸方向相背伸出的一对传动轴;一对变速箱,具有输入轴和相背伸出的一对输出轴;其中,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其中,所述一对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传动轴垂直,且每个输出轴的末端安装一个行走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置在所述船体侧边中部的两排支撑滚轮,分别沿所述一对水下导轨的顶端面移动;其中,每排所述支撑滚轮位于安置在所述船体的船艏和船尾处的多个行走轮之间。
[0008]其中,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侧置配重组件,沿所述船体的防倾翻侧间隔设置;防倾翻导轮组件,沿所述船体的所述防倾翻侧间隔设置;底置配重组件,沿靠近所述船体的所述防倾翻侧的底部设置;其中,所述水下导轨的侧端面设置导轮行走槽,所述防倾翻导轮组件的导轮沿导轮行走槽行走。
[0009]其中,所述表演装置为白鹭表演装置,安置在所述表演平台的中部,包括:回转底座,安装于与所述表演平台连接的固定底座上;白鹭机构,具有与回转底座连接的鹭身组件和与鹭身组件连接的鹭头组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回转底座、鹭身组件和鹭头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白鹭表演装置还包括:喷泉机构,设置在所述白鹭机构上,用于吸纳海水并将海水从所述鹭身组件和/或所述鹭头组件喷出,以便所述白鹭机构模拟白鹭展翅的姿势。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白鹭表演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具有:任务管理单元,具有预设的用于驱动所述白鹭机构运动的动作指令;伺服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任务管理单元和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动作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执行相应动作;液压源单元,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为驱动机构提供高压油;油源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任务管理单元和液压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动作指令控制液压源单元。
[0012]或者,所述表演装置为海豚表演装置,安置在所述表演平台的倾翻侧,其包括:海豚机构,安置在所述表演平台一侧,具有其尾部与所述表演平台铰接的豚身组件和可置于豚身组件的背部的豚鳍组件;驱动机构,包括:安置在表演平台上的使豚身组件绕表演平台升起的豚身驱动机构;以及与豚身组件连接的使豚鳍组件升起至豚身组件背部的豚鳍驱动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海豚表演装置还包括:喷泉机构,设置在所述海豚机构上,用于吸纳海水并将海水从所述豚身组件喷出,以便所述海豚机构模拟出水时的姿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水面表演设备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0015]1)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呈船形且可相对水面移动,在移动时沿着预置的一对水下导轨移动,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船在水面移动时、随着水面波动而晃动情况的发生,使位于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上的表演装置可以平稳、安全的进行表演,更有效的和灯光视频结合;
[0016]2)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倾翻装置,确保表演装置在表演平台上表演时,表演平台不会脱离水下导轨而在水面倾翻;
[0017]3)本实用新型的表演装置可伸缩运动,不表演时,表演装置回缩,便于存放,表演时,可根据演出需要完成相应动作,配合上喷泉机构及灯光效应,可模拟动作的姿势,从而使观赏人员摆脱了平面视觉的束缚,增强了观看的临场感和真实感,使观众具有更大的视觉震撼力。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安置于水下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左侧剖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上安置白鹭表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所示的A部分放大图;
[0023]图5是图3所示的B部分放大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白鹭表演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的透视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白鹭表演装置的主视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白鹭表演装置的喷泉机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白鹭表演装置喷泉机构中管道走向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6所示的鹭头支撑臂的主视图;
[0029]图11是图10所示鹭头支撑臂的俯视图;
[0030]图12是白鹭表演装置的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组成示意图;
[0031]图13是白鹭表演装置的控制机构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上安置海豚表演装置(处于未出水状态且未示出豚鳍组件)的透视图;
[0033]图15是本实用新型海豚表演装置处于出水状态时的透视图(未示出豚鳍组件);
[0034]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海豚表演装置的输水管走向示意图;
[0035]图17是本实用新型海豚表演装置的海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豚身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0037]图19是图18所示豚身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0038]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豚鳍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0039]图21是图20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如图3、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面表演设备的两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置于水下导轨上的表演平台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图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面表演设备包括:水下支撑装置,具有承重梁400和安置于承重梁400顶端的一对水下导轨401,一对水下导轨401并列安置于水面下;表演平台100,在一对水下导轨401上移动,其上部突出于水面,由具有安装主动防腐蚀作用的材料制成;仿生形的表演装置,安装在表演平台100上;防侧翻装置,与表演平台100连接,用于防止表演装置在表演平台100上进行表演动作时,表演平台100与一对水下导轨401脱离而在水面发生侧翻。
[0041]其中,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100包括:呈船形的船体101,其底部设置有分别安置在一对水下导轨401上的两排行走轮,每排行走轮具有多个行走轮102,多个行走轮分别设置于船体101的船艏和船尾(图3示意性的表示出行走轮的位置);一对驱动装置103,分别安置于船体101的船艏和船尾,用于驱动两排行走轮沿一对水下导轨401的顶端面移动。
[0042]其中,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103包括:驱动电机105,具有沿船体长度延伸方向相背伸出的一对传动轴;一对变速箱,具有输入轴和相背伸出的一对输出轴106 ;其中,输入轴与传动轴连接,而一对输出轴106的延伸方向与传动轴垂直,S卩,输出轴106的轴线方向与船体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且每个输出轴106的末端安装一个行走轮102。
[0043]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103还包括安置在船体101侧边中部的两排支撑滚轮,每排支撑滚轮具有多个支撑滚轮104,两排支撑滚轮分别沿一对水下导轨401的顶端面移动;其中,每排支撑滚轮位于安置在船体的船艏和船尾处的多个行走轮102之间(如图3所示)。当然,支撑滚轮和行走轮也可以交叉安置。当输出轴旋转时,带动行走轮沿水下导轨的顶端面滚动,从而带动船体沿水下导轨移动,而支撑滚轮支撑着船体、并随着船体的移动而在水下导轨的顶端面滚动。
[0044]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100可以由现有的轮船改造而成,但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103驱动呈船形的表演平台100沿着一对水下导轨401移动,使得表演平台100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船在水面移动时、随着水面波动而晃动,从而使位于表演平台100上的人或表演装置可以平稳、安全的进行表演。
[0045]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表演平台100上可以安置表演装置,如图3、图14所示,而表演装置在表演时,其作用在表演平台上的作用力几乎位于表演平台的单侧,因此,为了防止表演装置在表演平台100上表演时,由于表演装置的运动而使表演平台产生较大的倾翻力矩,使得表演平台100与一对水下导轨401脱离而在水面发生侧翻,本实用新型的表演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