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63965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木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桉木木材较难干燥。用常规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桉木木材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皱缩、变形和开裂等干燥缺陷,严重的还会使木材产生蜂窝内裂,甚至使木材报废。我们在申请号为201110224741.1的中国发明专利《桉木板材改性方法》,公开了一种消减了干燥缺陷的改性方法:桉木板材依次进行蒸煮、清水浸泡、热浴-冷浴交替浴、热浴褪色和干燥等处理工艺;采用的木材改性液由STPP (三聚磷酸钠)3 5%。、PEG (聚乙二醇)15 50%。,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 10%。、TX-1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I 3%。、渗透剂JFC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1 3%。、百菌清(2,4,5,6_四氯-1,3-二氰基苯)可湿性粉末
0.1 0.3%。和多菌灵(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可湿性粉末0.1 0.3%。的水溶液组成;改性后的桉木板材,大大地降低了皱缩、变形和开裂等干燥缺陷。虽然上述发明的改性工艺在桉木板材消减干燥缺陷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却不能提供较好的阻燃性能,从而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技术工艺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包括将桉木板材锯开后依次进行水煮工艺、陈化工艺、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和干燥工艺。所述水煮工艺具体包括:桉木原木开锯后,放入水煮处理液中浸没,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水煮处理液初始温度应< 50°C ;加热升温,温度升至50°C之前可以升温速度较快,温度> 50°C后升温速度为2 5°C /h ;升温至85°C后开始计时保温,时间为6 10h,温度保持在> 85 °C。所述陈化工艺具体包括:水煮后的木材取出叠好并封盖上塑料薄膜,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 3天。所述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具体包括:陈化后的木材放入压力罐中,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进行交替气蒸-真空处理过程,重复3次;气蒸过程的温度为110 125°C,真空过程的真空度为-0.085 -0.095MPa。所述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具体包括:气蒸-真空处理后的木材,直接在压力罐内压注阻燃处理液;维持罐内真空度-0.085 -0.095MPa,慢慢吸入阻燃处理液,吸液速度以真空度保持不变;当液体充满压力罐时关闭真空系统,开启阻燃处理液加压系统,泵入阻燃处理液加压浸注,浸注压力为1.2 1.SMPa ;加压浸注后放出罐内阻燃处理液,进行后真空工艺:抽真空至-0.085 -0.095MPa保持5min。所述干燥工艺具体包括:压注阻燃处理液后的木材,取出压力罐在阴凉处疏隔叠放晾干I 2天,然后进行常规室干;干燥基准可参考马尾松室干基准或根据百度试验制定,但必须进行终了喷蒸调湿处理。所述水煮处理液为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STPP) STPP (三聚磷酸钠)、SS (水玻璃)(同上处理)、TCMTB (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有机硅消泡剂;其中表面活性剂采用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AES (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钠)和/或渗透剂0E-35(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所用的药剂均为工业级化工原料。所述水煮处理液各成分用量和配制方法为:定量的水分别进入表面活性剂0.2 1.0wt%、STPP0.3 0.5wt%、SS0.2 0.5wt%、TCMTB0.05 0.1wt%,先将表面活性剂和TCMTB混合均匀,用适量热水溶解,搅拌均匀。所述阻燃处理液为下列物质的水溶液:Si HGel (酸性硅溶胶)、P_N Cpd.(磷-氮化合物)和B Cpd.(硼化合物);Si HGel采用Si02含量20 30%、pH = 3 5.5的工业级产品,P-N Cpd.采用磷酸二氢铵和/或磷酸脒基脲工业级产品;B Cpd.采用硼酸或三氧化二硼。所述阻燃处理液各成分用量和配制方法为:定量的水分别加入Si HGel5 8wt%> P-N Cpd.8 15wt%、B Cpd.2 4wt%,揽拌均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未经处理的桉木板材普通室干干燥降等率一般都> 30%,有时甚至达到50 60%。经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桉木木材,干燥所产生的皱缩、变形和开裂现象得到有效的消减,干燥降 等率在7 18%之间,有效降低了干燥降等率。阻燃处理液所含的Si HGel, P-N Cpd.和BCpd.进入木材内部,使木材获得很好的抗燃烧性,同时这些物质部分进入了木材细胞腔内,由于体积效应而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出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包括将桉木板材锯开后依次进行水煮工艺、陈化工艺、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和干燥工艺。(I)水煮:桉木原木开锯后,放入水煮处理液中浸没,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水煮处理液初始温度应< 50°C ;加热升温,温度升至50°C之前可以升温速度较快,温度>50°C后升温速度为2 5°C /hr ;升温至85°C后开始计时保温,时间为6 10hr,温度保持在彡85°C ;为了温度均匀,可用热水泵循环处理液。(2)陈化:水煮后的木材取出叠好并封盖上塑料薄膜,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 3d。(3)气蒸-真空处理:陈化后的木材放入压力罐中,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进行交替气蒸-真空过程,重复3次;气蒸过程的温度为110 125°C,真空过程的真空度为-0.085 -0.095MPa ;气蒸、真空过程的时间视板厚而定,薄板时间短,厚板时间长。具体气蒸、真空过程的时间见表I。表1:气蒸、真空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桉木板材锯开后依次进行水煮工艺、陈化工艺、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和干燥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煮工艺具体包括:桉木原木开锯后,放入水煮处理液中浸没,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水煮处理液初始温度应< 50°C ;加热升温,温度升至50°C之前可以升温速度较快,温度> 50°C后升温速度为2 5°C /h ;升温至85°C后开始计时保温,时间为6 10h,温度保持在彡85°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陈化工艺具体包括:水煮后的木材取出叠好并封盖上塑料薄膜,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 3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具体包括:陈化后的木材放入压力罐中,每层板之间用隔条隔开,进行交替气蒸-真空处理过程,重复3次;气蒸过程的温度为110 125°C,真空过程的真空度为-0.085 -0.09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具体包括:气蒸-真空处理后的木材,直接在压力罐内压注阻燃处理液;维持罐内真空度-0.085 -0.095MPa,慢慢吸入阻燃处理液,吸液速度以真空度保持不变;当液体充满压力罐时关闭真空系统,开启阻燃处理液加压系统,泵入阻燃处理液加压浸注,浸注压力为1.2 1.SMPa ;加压浸注后放出罐内阻燃处理液,进行后真空工艺:抽真空至-0.085 -0.095MPa 保持 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艺具体包括:压注阻燃处理液后的木材,取出压力罐在阴凉处疏隔叠放晾干I 2天,然后进行常规室干;干燥基准可参考马尾松室干基准或根据百度试验制定,但必须进行终了喷蒸调湿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煮处理液为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STPP) STPP (三聚磷酸钠)、SS (水玻璃)(同上处理)、TCMTB(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有机硅消泡剂;其中表面活性剂采用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AES (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钠)和/或渗透剂0E-35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所用的药剂均为工业级化工原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煮处理液各成分用量和配制方法为:定量的水分别进入表面活性剂0.2 l.0wt1^、STPP0.3 0.5wt%,SS0.2 0.5wt%,TCMTB0.05 0.1wt%,先将表面活性剂和 TCMTB 混合均匀,用适量热水溶解,,搅拌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处理液为下列物质的水溶液:Si HGel (酸性硅溶胶)、P-N Cpd.(磷-氮化合物)和BCpd.(硼化合物);Si HGel采用Si02含量20 30%、pH = 3 5.5的工业级产品,P-NCpd.采用磷酸二氢铵和/或磷酸脒基脲工业级产品;B Cpd.采用硼酸或三氧化二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处理液各成分用量和配制方法为:定量的水分别加入Si HGe15 8wt%、P-N Cpd.8 15wt%> B Cpd.2 4wt%,揽拌均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将桉木板材锯开后依次进行水煮工艺、陈化工艺、气蒸-真空处理工艺、压注阻燃处理液工艺和干燥工艺。经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桉木木材,干燥所产生的皱缩、变形和开裂现象得到有效的消减,干燥降等率在7~18%之间,有效降低了干燥降等率。阻燃处理液进入木材内部,使木材获得很好的抗燃烧性,并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文档编号B27K3/32GK103203785SQ20131008417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王文涛, 吴子良, 莫丽华, 黄强 申请人:李海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