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破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9015发布日期:2018-08-24 21:12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木加工行业的一种高效型破竹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竹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竹子先锯成一段段的竹段,然后再将这些竹段用破竹机破开成一片片的竹条;但现有的破竹机在工作前先将竹段对齐放置到刀片架前的轨道上,并用夹具将竹段夹好,然后启动后进行破竹工作,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且在将竹段对齐和用夹具夹住竹段的过程中操作较复杂。因此,现有的破竹机存在着效率较低和操作较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型破竹机。本发明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具有操作较简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型破竹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一侧连接有气缸a;下料斗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连接有一号感应器;所述下料斗与传送带之间设置有限位板组,限位板组与挡板之间设置有推板和开槽;所述推板位于传送带一侧的上方,推板上连接有气缸b;所述开槽位于传送带另一侧的下方,开槽侧壁上连接有二号感应器;开槽两端均设置有刀片架,每个刀片架内均设置有多个辐射状分布的刀片;所述两个刀片架之间设置有位于开槽内的移动板,移动板上连接有液压缸;所述开槽两端的下方均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器,气缸a、一号感应器、气缸b、二号感应器和液压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两个收集框相对于开槽对称设置。

前述的一种高效型破竹机中,所述下料斗两侧均设置有与传送带平行的支撑板,气缸a与其中的一个支撑板连接;下料斗顶端部的两侧均连接有位于支撑板上方的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板相互垂直。

前述的一种高效型破竹机中,所述下料斗底端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限位板组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料口的宽度。

前述的一种高效型破竹机中,所述传送带两端部分别连接有从动轮和主动轮,主动轮上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前述的一种高效型破竹机中,所述液压缸设有两个,两个液压缸分别位于开槽的两侧;所述移动板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开槽两侧侧壁上对应连接杆的位置处均设有滑动槽;连接杆的一端与液压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进了现有的破竹机,通过气缸a的往复收缩和伸长带动下料斗来回移动,下料斗进而使放置于其中的竹段不易卡住且落到限位板组中,然后限位板组下方的传送带将竹段输送到挡板处后被一号感应器感应到,一号感应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b带动推板将竹段推入到开槽中,开槽侧壁的二号感应器感应到信号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将竹段向刀片架处移动,刀片架内的刀片进而将竹段破开成竹条;通过上述机构的配合,通过限位板组将竹段对齐后并输送到开槽内,提高了对齐竹段的速度,且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使竹段被刀片架破开,进一步提高了速度,效率较高;且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使竹段被破开,操作较简便。此外,本发明还通过设置支撑板和支撑杆,使气缸a带动下料斗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结构更稳定;通过设置出料口和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料口的宽度,使竹段更准确的落入到两个限位板之间,精度较高;通过移动板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能够在滑动槽内移动,进而使连接杆移动时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因此,本发明不仅能提高效率、使操作更简便,还具有结构稳定性较好和精度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开槽处的侧视图;

图5是开槽处的俯视图;

图6是刀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架,2-下料斗,3-气缸a,4-传送带,5-挡板,6-一号感应器,7-限位板组,8-推板,9-开槽,10-气缸b,11-二号感应器,12-刀片架,13-刀片,14-移动板,15-液压缸,16-收集框,17-控制器,18-支撑板,19-支撑杆,20-出料口,21-限位板,22-从动轮,23-主动轮,24-转动电机,25-连接杆,26-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高效型破竹机,构成如图1至7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方设置有下料斗2,下料斗2一侧连接有气缸a3;下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4,传送带4一端的上方设置有挡板5,挡板5上连接有一号感应器6;所述下料斗2与传送带4之间设置有限位板组7,限位板组7与挡板5之间设置有推板8和开槽9;所述推板8位于传送带4一侧的上方,推板8上连接有气缸b10;所述开槽9位于传送带4另一侧的下方,开槽9侧壁上连接有二号感应器11;开槽9两端均设置有刀片架12,每个刀片架12内均设置有多个辐射状分布的刀片13;所述两个刀片架12之间设置有位于开槽9内的移动板14,移动板14上连接有液压缸15;所述开槽9两端的下方均设置有收集框1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控制器17,气缸a3、一号感应器6、气缸b10、二号感应器11和液压缸15均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两个收集框16相对于开槽9对称设置。

所述下料斗2两侧均设置有与传送带4平行的支撑板18,气缸a3与其中的一个支撑板18连接;下料斗2顶端部的两侧均连接有位于支撑板18上方的支撑杆19,支撑杆19与支撑板18相互垂直;所述下料斗2底端部设有出料口20;所述限位板组7包括两个限位板21,两个限位板21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料口20的宽度;所述传送带4两端部分别连接有从动轮22和主动轮23,主动轮23上连接有转动电机24,转动电机24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液压缸15设有两个,两个液压缸15分别位于开槽9的两侧;所述移动板14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25,开槽9两侧侧壁上对应连接杆25的位置处均设有滑动槽26;连接杆25的一端与液压缸15连接。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气缸b10处于收缩状态,气缸b10上连接的推板8位于其行程范围远离开槽9的一端;两个液压缸15均处于伸长状态,液压缸15活塞杆通过连接杆25连接的移动板14位于开槽9内的左侧。

工作时,将已经锯好的一些竹段从下料斗2上方放入,打开本发明的电源,机架1上的控制器17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同时控制气缸a3和转动电机24启动,气缸a3启动后不停地做来回的往复收缩和伸长的循环,气缸a3进而带动下料斗2做来回的移动,而支撑板18与机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19与支撑板18滑动接触,因而气缸a3带动下料斗2能够在两个支撑板18之间来回的移动,下料斗2来回的移动时能够带动放置于其中的竹段一起来回移动,这些竹段来回移动后能够按一定的方向从出料口20中落入到两个限位板21之间的间隙中,并与传送带4接触,且这些竹段也不易卡在下料斗2中;而转动电机24启动后带动主动轮23顺时针转动,主动轮23通过传送带4带动从动轮22也顺时针转动,传送带4进而能够带动落入两个限位板21之间的间隙中的竹段向右移动。

当落入两个限位板21之间的间隙中的其中一个竹段被传送带4输送到推板8的一侧时,直到该竹段的右端被挡板5挡住,且该竹段的右端被一号感应器6感应到,一号感应器6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控制转动电机24停止转动,转动电机24使传送带4也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器17控制传送带4一侧的气缸b10伸长,气缸b10上的活塞杆带动推板8向前移动,推板8进而将该竹段推送到传送带4另一侧的开槽9中,当推板8将该竹段推送到开槽9后,控制器17再控制气缸b10收缩,气缸b10带动推板8复位。

当有竹段被推板8推送到开槽9中后,且该竹段位于移动板14的右侧,开槽9侧壁的二号感应器11感应到该竹段的信号,二号感应器11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两个液压缸15收缩,两个液压缸15带动两个连接杆25在滑动槽26内向左移动,两个连接杆25同时带动移动板14在开槽9内向左移动,移动板14进而将该竹段向右推送,该竹段在移动板14的推动下向右侧的刀片架12移动,刀片架12内的多个刀片13进而能够将该竹段破开成竹条,这些竹条则被收集到位于右侧的收集框16中,且此时移动板14移动到开槽9的右端,两个液压缸15收缩到最大行程范围。

然后控制器17再控制转动电机24继续顺时针转动,转动电机24带动传送带4向右移动,传送带4上的其中一个竹段继续被输送到挡板5处且被一号感应器6感应到信号,控制器17继续控制气缸b10伸长,气缸b10通过推板8将该竹段推送到开槽9内后又收缩,且控制器17再控制转动电机24停止转动,转动电机24使传送带4也停止转动,然后当开槽9侧壁的二号感应器11感应到该竹段的信号后再通过控制器17控制两个液压缸15伸长,两个液压缸15通过连接杆25带动移动板14向左移动,移动板14将该竹段向左侧的刀片架12移动,移动板14进而使该竹段被多个刀片13破开成竹条,这些竹条则被收集到位于左侧的收集框16中,且此时移动板14移动到开槽9的左端,两个液压缸15伸长到最大行程范围,此时本发明也回到初始状态,且该过程中气缸a3也一直处于启动状态,控制器17继续控制转动电机24启动,且重复上述的工作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