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6685发布日期:2020-04-14 20: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板式家具在加工中需要对板材进行包覆,包覆工艺是用带有特定颜色或者图案的包覆纸,纸的基面图上胶水,在包覆机的辅助下,包裹于整个板式工件的四周,使工件达到美观的效果,但是在包裹后,纸存在一个接头,一般生产是将接头放在槽口或者家具的内侧,这样会影响包覆纸的拼接范围,而且在拼接过程中,包覆纸涂抹胶水的一面容易与包覆纸的其他部位粘接在一起,不利于对包覆纸的纸边进行切割,影响包覆纸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包覆纸拼接范围有限,包覆纸拼缝过程中纸边相互粘结和包覆纸的拼缝处不够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包括包覆机,所述包覆机由进料段、展开段和成型段组成,且所述进料段、展开段和成型段从左向右依次排列;

所述进料段由滚动安装的包覆纸卷轴和包覆纸组成,且所述包覆纸绕在包覆纸卷轴外侧面;

所述展开段由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组成,且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导向轮和包覆纸卷轴之间安装有分离剂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设有胶水涂布机构,所述包覆纸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轮改变方向后移动到第二导向轮正下方,所述包覆纸位于第二导向轮正下方的部位经第二导向轮改变方向后移动到第三导向轮正下方,所述包覆纸位于第三导向轮正下方的部位经第三导向轮改变方向后输送到包覆机的成型段,所述分离剂喷淋机构位于包覆纸的正上方,所述胶水涂布机构位于包覆纸的下方;

所述成型段上固定安装有切割收纳机构,且所述包覆纸位于成型段的部分位于切割收纳机构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包覆纸卷轴由芯轴和两组限位环组成,且两组限位环对称焊接在芯轴外侧面两端,所述限位环的外圈直径比芯轴直径大5~10cm。

优选的,所述分离剂喷淋机构由喷头和进液管组成,且所述进液管连通在喷头的进料口处,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胶水涂布机构为辊式涂胶机,所述辊式涂胶机由涂胶辊和为涂胶辊表面输送胶水的输液管组成,且所述输液管设置在涂胶辊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切割收纳机构由切割机构和收纳机构组成,所述收纳机构位于切割机构的右侧,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片和气缸组成,所述刀片焊接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收纳机构由收纳盒和真空抽吸泵组成,且所述真空抽吸泵设置在收纳盒内部。

优选的,所述包覆机与第一导向轮的连接处、第二导向轮的连接处和第三导向轮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包覆纸位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的部位垂直于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包覆机上设有用于移动包覆纸的牵引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预先在包覆纸涂布了分离剂,能够防止包覆纸的切割部位与包覆纸的其他部位发生粘连,消除包覆纸拼缝过程中纸边相互粘结的情况;

2、通过防止包覆纸的纸边发生粘接,使包覆纸的纸边清除的更加工艺,从而提高包覆纸拼缝处的质量,使包覆纸的拼缝处更加美观;

3、通过分离剂喷淋机构和切割收纳机构配合使用,使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包覆纸的拼缝位置,使包覆纸的拼缝位置不再局限于槽口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包覆纸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包覆纸外侧分离剂涂布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包覆纸内侧胶水涂布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包覆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覆机;11、进料段;111、包覆纸卷轴;112、包覆纸;12、展开段;121、第一导向轮;122、第二导向轮;123、第三导向轮;124、分离剂喷淋机构;125、胶水涂布机构;13、成型段;131、切割收纳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板材包覆用切纸自动化收纳系统,包括包覆机1,所述包覆机1由进料段11、展开段12和成型段13组成,且所述进料段11、展开段12和成型段13从左向右依次排列。

所述进料段11由滚动安装的包覆纸卷轴111和包覆纸112组成,且所述包覆纸112绕在包覆纸卷轴111外侧面。

所述展开段12由第一导向轮121、第二导向轮122和第三导向轮123组成,且所述第一导向轮121、第二导向轮122和第三导向轮123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导向轮121、第二导向轮122和第三导向轮123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导向轮121和包覆纸卷轴111之间安装有分离剂喷淋机构124,该分离剂喷淋机构124用于向包覆纸112外侧面喷淋分离剂,所述第一导向轮121和第二导向轮122之间设有胶水涂布机构125,该胶水涂布机构125用于向包覆纸112的内侧涂抹胶水,且该胶水采用热熔胶,所述包覆纸112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轮121改变方向后移动到第二导向轮122正下方,所述包覆纸112位于第二导向轮122正下方的部位经第二导向轮122改变方向后移动到第三导向轮123正下方,所述包覆纸112位于第三导向轮123正下方的部位经第三导向轮123改变方向后输送到包覆机1的成型段13,所述分离剂喷淋机构124位于包覆纸112的正上方,所述胶水涂布机构125位于包覆纸112的下方。

所述成型段13上固定安装有切割收纳机构131,该切割收纳机构131用于切割包覆纸112,并对切割产生的包覆纸112废料进行回收,且所述包覆纸112位于成型段13的部分位于切割收纳机构131的正下方,包覆机1上的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包覆纸112移动,并使包覆纸112包裹在工件的外侧面。

较佳地,所述包覆纸卷轴111由芯轴和两组限位环组成,且两组限位环对称焊接在芯轴外侧面两端,所述限位环的外圈直径比芯轴直径大5~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包覆纸112收卷在芯轴外侧面时,限位环能够防止包覆纸112从芯轴的两端脱离芯轴。

较佳地,所述分离剂喷淋机构124由喷头和进液管组成,且所述进液管连通在喷头的进料口处,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闭阀门,能够控制分离剂的流量,便于操作人员对分离剂进行喷洒。

较佳地,所述胶水涂布机构125为辊式涂胶机,所述辊式涂胶机由涂胶辊和为涂胶辊表面输送胶水的输液管组成,且所述输液管设置在涂胶辊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辊式涂胶机在涂抹胶水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包覆纸的粘接效果。

较佳地,所述切割收纳机构131由切割机构和收纳机构组成,所述收纳机构位于切割机构的右侧,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片和气缸组成,所述刀片焊接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收纳机构由收纳盒和真空抽吸泵组成,且所述真空抽吸泵设置在收纳盒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气缸驱动刀片移动,便于刀片对包覆纸进行切割,真空抽吸泵能够将切割产生的废料吸入到收纳盒内,便于对废料进行回收。

较佳地,所述包覆机1与第一导向轮121的连接处、第二导向轮122的连接处和第三导向轮123的连接处均设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能够使第一导向轮121的转动、第二导向轮122的转动和第三导向轮123的转动更加流畅。

较佳地,所述包覆纸112位于第一导向轮121和第二导向轮122之间的部位垂直于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覆纸112位于第一导向轮121和第二导向轮122之间的部位采用竖直设置,能够减小包覆纸112与胶水涂布机构125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包覆纸112粘附在胶水涂布机构125上。

较佳地,所述包覆机1上设有用于移动包覆纸112的牵引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牵引机构来移动包覆纸112,能够有效的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工作原理:在包覆机1的牵引下将包覆纸112开始展开,并使包覆纸112与工件同步移动,包覆纸112经过第一导向轮121改变方向后移动到第二导向轮122,再经过第二导向轮122移动到第三导向轮123,当包覆纸112移动到第一导向轮121和第二导向轮122之间时,胶水涂布机构125向包覆纸112内侧面涂抹胶水,当包覆纸112展开到第三导向轮123正下方时,包覆纸112开始粘贴于工件上,同时分离剂喷淋机构124开始工作,在包覆纸112的外侧纸边上喷涂分离剂,包覆纸112继续展开,从而使包覆纸112将整个工件包裹起来,当包覆纸112移动到包覆机1的成型段13时,切割收纳机构131对包覆纸112冗余的纸边进行切除,并将切除时产生的废料进行收纳,因为预先在包覆纸112上涂布了分离剂,能够防止包覆纸112的切割部位与包覆纸112的其他部位发生粘连,消除包覆纸拼缝过程中纸边相互粘结的情况,使包覆纸112的纸边清除的更加工艺,从而提高包覆纸112拼缝处的质量,使包覆纸112的拼缝处更加美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