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包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745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木皮包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木皮包覆系统,属于木皮覆面技术领域。皮包覆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门板预热装置、门板输送机构、木皮贴面机构和木皮压合机构;所述木皮贴面机构包括木皮放卷辊、涂胶辊和导向辊,涂胶辊的上方设有料口向下的胶槽;所述木皮压合机构包括主压辊、平压辊、平压轮和侧压轮;所述导向辊的设置使得木皮在放卷时被张紧,且形成一贴入角度α,15°<α<60°;所述主压辊为主动辊,所述平压辊、平压轮和侧压轮均为被动辊或者被动轮。本发明采用一台设备完成钢门的表面贴皮,贴皮牢固度好。
【专利说明】
木皮包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皮包覆系统,属于木皮覆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同时满足防火防盗的功能,现有的入户门通常都采用钢制门框、门板的结构,钢制的门框门板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阻止火源扩大,同时还具备足够的防破坏能力。但是钢制门框门板结构如果直接裸露在外部,往往和建筑物的整体装修风格不符,安装后显得比较突兀,破坏了建筑物内外的整体美感;并且钢制门框门板的冷硬线条也缺乏足够的亲和度,尤其在家庭使用中,破坏了家居生活的温馨氛围。
[0003]基于上述原因,入户门在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性功能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功能。因此不少生产厂商在防火防盗门的表面装饰上作起了文章。木质纹理的装饰表面不仅容易和建筑物的装饰风格融为一体,而且具有足够的亲和度,易为广大使用者所接受。
[0004]在装饰行业内,利用实木贴皮装饰,使其在具有实木美感的同时,还具有钢制防火门的优良特性。一种常用的木皮贴面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20270234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它的主要结构如下:底座上横向布置一排由电机驱动的输送辊轮组,输送辊轮组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端料,输送辊轮组上方沿输送辊轮组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弹性压紧轮,弹性压紧轮安装在活动支架上、高度和轴向可调,输送辊轮组进料端上方布置一个由电机驱动的木皮送料轴,木皮送料轴上套装一卷木皮带,将木皮带的自由端拉出、压紧在输送辊轮组进料端最外侧的弹性压紧轮与框条上缘之间,木皮带与框条相接触的一面为粘胶面,在木皮送料轴和输送辊轮组之间、靠近两者之间的木皮带配置一个胶水喷涂口,胶水喷涂口正对木皮带的粘胶面一侧。
[0005]但是由于钢材与细木工板、密度板的材质不同,同样的胶水材料、同样的加工方法无法粘贴牢固,目前市场上的木皮贴面装置并不能直接用于钢结构门的表面贴皮。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木皮包覆系统。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皮包覆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门板预热装置、门板输送机构、木皮贴面机构和木皮压合机构;所述木皮贴面机构包括木皮放卷辊、涂胶辊和导向辊,涂胶辊的上方设有料口向下的胶槽;所述木皮压合机构包括主压辊、平压辊、平压轮和侧压轮;所述导向辊的设置使得木皮在放卷时被张紧,且形成一贴入角度α,15° <α<60° ;所述主压辊为主动辊,所述平压辊、平压轮和侧压轮均为被动辊或者被动轮。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20°<α<30°。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胶槽为一电热槽。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涂胶辊的斜下方还设置有与之相应的承托辊,所述承托辊与所述涂胶辊之间的间隙与木皮厚度相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门板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输送带和托辊;所述托辊和所述主压辊之间的间距a与门板厚度相当;所述托辊和所述平压辊之间的间距b与贴皮门板的厚度相当,且a<b。
[0012]厚度相当,是指大致上相等。如间距a与门板厚度相当,可以是间距a=门板厚度±2mm;如间距b与贴皮门板的厚度相当,可以是间距b=贴皮门板厚度±2mm。由于贴皮门板的厚度相对于门板厚度,相差了木皮层和胶层,因此a<b。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压辊和所述平压辊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机架上。
[0014]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门板的覆面,将主压辊和平压辊设置为高度可调的结构,高度可调通常是丝杆或者气缸控制的调节结构。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平压轮和侧压轮均为压边轮,且均至少有部分轮面伸出贴皮门板的边缘。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平压辊具有一对,于水平面内倾斜设置,形成八字形,八字形的喇叭口朝向门板输送方向。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压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平压辊。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门板输送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部分对应门板预热装置,另一个部分对应木皮压合机构。
[00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一台设备完成钢门的表面贴皮,包含门面的贴皮和边缘的贴皮,贴皮牢固度好;
2、本发明采用辊、轮结合的方式对木皮覆面进行压贴;并且平压辊采用了倾斜设置的八字形结构,使得木皮贴面从中部往外的方式进行压平,具有不褶皱、不起泡、平整度良好、粘结强度高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主压辊到托辊的间距a和平压辊到托辊的间距b,使得门板在被主压辊咬入时保持合适并稳定的压力和前进的力,同时输送带也提供前进的力,使得门板的木皮覆面效果好,同时输送顺畅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的木皮开裂,也避免因压力过小导致的覆面不牢固;
4、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α角,使得木皮在覆面时保持良好的入贴角度,既避免角度过大引起的过渡拉伸木皮的现象,也避免了角度过小时引起的产生褶皱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板预热装置;21-输送辊,22-输送带,23-托辊;31-木皮放卷辊,32-涂胶辊,33-导向辊,34-胶槽,35-承托辊;41-主压辊,42-平压辊,43-平压轮,44-侧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2]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3]如图1所示,木皮包覆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门板预热装置1、门板输送机构、木皮贴面机构和木皮压合机构。
[0024]所述门板输送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部分对应门板预热装置I,另一个部分对应木皮压合机构。
[0025]所述门板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21、输送带22和托辊23;所述托辊23和所述主压辊41之间的间距a与门板厚度相当;所述托辊23和所述平压辊42之间的间距b与贴皮门板的厚度相当,且a<b。
[0026]所述木皮贴面机构包括木皮放卷辊31、涂胶辊32和导向辊33,涂胶辊32的上方设有料口向下的胶槽34。所述胶槽34为一电热槽。所述涂胶辊32的斜下方还设置有与之相应的承托辊35,所述承托辊35与所述涂胶辊32之间的间隙与木皮厚度相当。
[0027]所述木皮压合机构包括主压辊41、平压辊42、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所述导向辊33的设置使得木皮在放卷时被张紧,且形成一贴入角度α,20°<α<30°。所述主压辊41和所述平压辊42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均为压边轮,且均至少有部分轮面伸出贴皮门板的边缘。所述平压辊42具有一对,于水平面内倾斜设置,形成八字形,八字形的喇叭口朝向门板输送方向。所述主压辊41的直径大于所述平压辊42。所述主压辊41为主动辊,所述平压辊42、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均为被动辊或者被动轮。
【主权项】
1.木皮包覆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门板预热装置(I)、门板输送机构、木皮贴面机构和木皮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皮贴面机构包括木皮放卷辊(31 )、涂胶辊(32)和导向辊(33),涂胶辊(32)的上方设有料口向下的胶槽(34);所述木皮压合机构包括主压辊(41)、平压辊(42)、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所述导向辊(33)的设置使得木皮在放卷时被张紧,且形成一贴入角度α,15°<α<60°;所述主压辊(41)为主动辊,所述平压辊(42)、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均为被动辊或者被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20°<α<30°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34)为一电热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辊(32)的斜下方还设置有与之相应的承托辊(35),所述承托辊(35)与所述涂胶辊(32)之间的间隙与木皮厚度相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21)、输送带(22)和托辊(23);所述托辊(23)和所述主压辊(41)之间的间距a与门板厚度相当;所述托辊(23)和所述平压辊(42)之间的间距b与贴皮门板相当,且a<b。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辊(41)和所述平压辊(42)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机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压轮(43)和侧压轮(44)均为压边轮,且均至少有部分轮面伸出贴皮门板的边缘。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压辊(42)具有一对,于水平面内倾斜设置,形成八字形,八字形的喇叭口朝向门板输送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辊(41)的直径大于所述平压辊(4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皮包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输送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部分对应门板预热装置(I),另一个部分对应木皮压合机构。
【文档编号】B32B37/12GK106003270SQ20161048979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屠丰田, 姜晓丽
【申请人】湖州拓高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