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缝处理方法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包缝处理的cad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24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缝处理方法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及用于包缝处理的cad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该针床在针沟内安装着多枚针)的横机、将前后重叠编织的2件针织物接合锁缝的包缝(伏目/weltseaming)处理方法。以及有关这样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和贮存包缝处理方法的CAD装置。
关于筒状针织物的包缝处理方法,本申请人早在日专利特开平8-337946与特开平9-241950号中提出过。在特开平8-337946号中,将对向配置的前针织物与后针织物的线圈一旦分别移圈到对向的针床上的针之后,即将后针织物的线圈重叠于前针织物的前述线圈。而后,反复进行形成连接该重叠线圈的包缝线圈的编织并进行包缝处理。在这种包缝处理方法中,沿前针织物与后针织物的接合部仅形成1列包缝线圈列。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包缝线圈列即指包缝处理时形成的包缝线圈的绞花组织。
在特开平9-241950号中,分别对前针织物与后针织物形成包缝线圈,借将所形成的该包缝线圈移圈到对向针床上移圈用所配置的空针、或上部辅助针床的移圈计等,使包缝线圈相互间在接缝线部分相互交叉后,使前针织物上形成的包缝线圈重叠于前针织物内侧线圈;同样使后针织物上形成的包缝线圈重叠于后针织物内侧线圈,由反复进行这种编织,即可使包缝线圈相互络合、使针织物相互接合。在由这种方法进行的包缝处理中,沿前针织物与后针织物的接合部形成2列包缝线圈列。因此,由这种方法进行包缝处理的线圈,比着特开平8-337946号针织物,可抑制接合部的延伸。
本发明包缝处理方法另一特征在于,各包缝线圈列按以下步骤顺序形成1)在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形成包缝线圈的步骤;2)使前述步骤1中形成的各包缝线圈重叠于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之步骤;
3)在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一方针织物的前述侧端线圈相邻接线圈上形成包缝线圈的步骤;4)使前述步骤3中形成的各包缝线圈重叠于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之线圈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特征在于,以第一与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与这些侧端线圈相邻的线圈中的4个线圈为起点,形成4列包缝线圈列。
在本发明中,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相邻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各自包缝线圈列;在形成各包缝线圈列期间,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的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各包缝线圈列交叉,使包缝线圈重叠于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由于这样,各包缝线圈列密集于第一、第二针织物间,堵塞了第一、第二针织物间的间隙;同时可抑制针织物在宽度方向伸展。
另外经本发明包缝处理的针织物是这样的针织物连接编成筒状的第一、第二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形成的包缝线圈与相邻的最终线圈列的线圈重叠,连接该重叠线圈形成的包缝线圈从包缝处理区域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形成连续的包缝线圈列,接合第一第二针织物并包缝处理,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分别形成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并交叉,各包缝线圈列的线圈与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重叠。
本发明的CAD装置是用于如下包缝处理的CAD装置包缝处理使用了横机,该横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个针,前后对向配置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间的区域为齿口,且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至少一方可左右滑动,横机还具有用于向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1个导纱器;对由第一、第二针织物构成的筒状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和连接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形成的包缝线圈相邻接的线圈相重叠、形成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包缝线圈,从包缝处理区域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这种编织,将第一、第二针织物在编织结束侧接合起来,其特征在于,这种CAD装置产生如下编织步骤指令1)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各自包缝线圈列的步骤;2)在形成前述各包缝线圈列期间,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各包缝线圈列相交叉所形成的包缝线圈和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重叠的步骤。
图2是表示

图1的套衫包缝开始前之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编织线圈横列图。
图6是由实施例的编织并经包缝处理的针织物线圈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包缝线圈列交叉的图。
图8是从针织物内侧看由实施例的编织并经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包缝处的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包缝线圈列交叉的图。
套衫1,使用了针床上多个区域的针,将前后身大片2、3与左右两袖部4、5分别作为筒状针织物编成。而后,将左右两袖部4、5移到前后身大片2、3侧连接于前后身大片2、3上。在左右两袖部4、5与前后身大片2、3连接完时,如图2所示,前身大片2与后身大片3其两端连接了起来,而肩部并未连接起来。而在前针床的针上,夹着领口用开口6,将右前肩部7a与左前肩部8a的线圈连结起来,在后针床的针上,夹着对应于领口用开口6的后领部9将右后肩部7b与左后肩部8b的线圈连结起来。至此的编织由日专利特公平4-15301号已为公知。
在成为将右前肩部7a与右后肩部7b、和左前肩部8a与左后肩部8b编织结束侧的肩部连接起来,进行锁缝。右肩部7与左肩部8的编织是左右对称的。因此,下边仅就左肩部8的包缝进行说明。且,将左前肩部8a和前针织物10a、左后肩部8b和后针织物10b一起表示出来,为说明方便,将针数比实际的减少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将2枚或4枚等至少2枚针床前后对向配置,可用至少前后任一方针床可左右滑动的横机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2枚针床的横机。仅后针床可自由滑动。
使用图3~图8说明实施例。在图3~图5中,左侧数字表示线圈横列编号,上下方向箭头表示移圈方向,左右方向箭头表示编织方向。图3的线圈横列o表示包缝处理开始前的状态。前针织物10a连结于前针床的针A~I,而后针织物10b则连结于后针床的针a~i。由前线圈横列的编织沿前后针床间齿口、在设于针床长度方向而图中未示出的导轨上向右方移动导纱器、进行向针床的针A~针I喂纱的编织,成了导纱器到达包缝处理领域右端之状态。而且,将前侧针织物10a与后侧针织物10b以右端的针I、i到针A、a的包缝处理区域连接。在以下说明中为方便,说明了从前针床的针I与后针床的针i开始包缝处理、在前针床的针E与后针床的针e形成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和包缝线圈的重叠线圈的编织。在图1中从右向左进行包缝处理;在以下说明中,所谓包缝处理的进行方向即指从右向左的方向。
在下边的说明中,用一系列字母表和数字进行说明,这些字母表表示线圈连上最终线圈列中哪种线圈而形成,而数字表示其线圈来自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几号线圈横列的线圈。例如,假定前针织物10a的最终线圈列的线圈为E0、F0…,连于最终线圈列的线圈所形成的包缝线圈为E1、F1…,再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包缝线圈为E2、F2…。假定后针织物10b最终线圈列的线圈为e0、f0…,连于最终线圈列的线圈所形成的包缝线圈为e1、f1…,再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包缝线圈为e2、f2…。在图3的线圈横列1中,由导纱器向后针床的针i喂纱形成包缝线圈i1。在线圈横列2中将包缝线圈i1移圈到前针床的针J,在线圈横列3中向针J喂纱形成包缝线圈i2。而后,在线圈横列4中将包缝线圈i2移圈到后针床的针i,再在线圈横列5中移圈到前针床的针G,重叠于连结在针G的前针织物10a的最终线圈列之线圈G0。在线圈横列6中将连结于前针床针I的前针织物10a的线圈I0移圈到后针床的针i,在线圈横列7中向针i喂纱形成包缝线圈I1。在线圈横列8中在将包缝线圈I1移圈到前针床的针I之后,向针I喂纱形成包缝线圈I2。而后,在线圈横列10中将新形成的包缝线圈I2移圈到后针床的针g,重叠于后针织物10b的线圈g0。
在图4的线圈横列11到线圈横列20中,将上述图3中线圈横列1到线圈横列10中所示出的编织作为对象线圈群在包缝处理进行方向移行到位于1号前面侧的线圈群、再度进行。
在图4的线圈横列11中向后针床针h喂纱形成包缝线圈h1,在线圈横列12中将包缝线圈h1移圈到前针床的针I,在线圈横列13中向针I喂纱形成包缝线圈h2。而后在线圈横列14中向后针床针h移圈、在线圈横列15中移圈到前针床针F,重叠于前针织物10a的最终线圈列的线圈F0。在线圈横列16中将前针织物的线圈H0移圈到后针床的针h,在线圈横列17中向针h喂纱形成包缝线圈H1。在线圈横列18中将包缝线圈H1移圈到前针床针H,在线圈横列19中向针H喂纱形成包缝线圈H2。而后在线圈横列20中将包缝线圈H2移圈到后针床的针f,重叠于后针织物10b的最终线圈列之线圈f0。
接下来,在图5的线圈横列21中,向由线圈横列1~线圈横列10的编织而结合于重叠线圈g0-I2的后针床的针g喂纱,形成包缝线圈g1。由此,连接于包缝线圈I1形成的包缝线圈I2从针脱下,结合于编织针的线圈数从线圈横列0减少到1。在线圈横列22中将新形成的包缝线圈g1移圈到前针床的针H,在线圈横列23中向前针床的针H喂纱形成包缝线圈g2。在线圈24中将包缝线圈g2向后针床的针g移圈。而后在线圈横列25中将包缝线圈g2移圈到前针床的针E,重叠于前针织物10a的最终线圈列之线圈E0。在线圈横列26中将结合于前针床的针G之重叠线圈G0-i2移圈到后针床的针g,在线圈横列27中向针g喂纱形成包缝线圈G1。而后在线圈横列28中将包缝线圈G1移圈到前针床针G后,在线圈横列29中向前针床针G喂纱形成包缝线圈G2,在线圈横列30中将包缝线圈G2移圈到后针床的针f,重叠于后针织物10b的线圈f0。以下,将上述线圈横列21到线圈横列30所示的编织向着包缝处理进行方向、一边将对象线圈群在包缝处理进行方向移行到位于1线圈前方的线圈群,一边反复进行,由此可使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接合起来。
由上述编织进行包缝处理的针织物,如图6~图8所示,以后针织物10b侧端线圈i0为起点形成的包缝线圈列i1、i2、G1、G2…(以图7的P1表示)、以前针织物10a线圈I0为起点形成的包缝线圈列I1、I2、g1、g2…(以图7的P2表示)、以后针织物10b的线圈h0为起点形成的包缝线圈列h1、h2、F1、F2…(以图7的P3表示)、和以前针织物10a线圈H0为起点形成的包缝线圈列H1、H2、f1、f2…(以图7的P4表示)4列包缝线圈列,跨过包缝处理区域的整个区域在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间曲折延伸。从而,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间密集有包缝线圈列,成了间隙被堵塞之包缝处所。另外,由于4列包缝线圈列沿包缝处理区域延伸,从而抑制了成为针织物宽度方向的两箭头X方向的过度伸展。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由4个线圈群形成4列包缝线圈列的情况,但也可以像图9所示的那样由3个线圈群形成3列包缝线圈列Q1、Q2、Q3进行包缝处理;也可以由4个以上线圈群形成4列以上包缝线圈列。尚且,将连于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形成的包缝线圈形成于正面线圈或双反面线圈任一方、形成于任何线圈横列等均可自由变更。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交互形成包缝线圈,而形成包缝线圈的顺序也可变更。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对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在两端部连接的针织物进行编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例如像对背心肩部进行包缝处理的情况下那样,也可实施于前针织物10a与后针织物10b分别作为针织物进行编织的情况。
横机的驱动由内藏于横机中的计算机读取存贮于磁盘中的编织指令来进行,横机的计算机解读编织指令并控制横机各机构。包含有包缝方法的主编织方法作为子程序贮存于针织物设计用的CAD装置中。这种CAD装置具有计算机与输出设备,可在磁盘等中写入编织指令。CAD装置就筒状编织、增圈、减圈、包缝等编织上的主要点作为编织子程序贮存,用户组合对应于设计针织物各部的子程序为作为编织指令输出。在这种编织指令中包含有计算机内藏的用于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指令。横机由内藏计算机驱动,内藏计算机读取磁盘等所存贮的编织指令;由CAD装置解读用户在CAD装置上设计的针织物的设计图像来产生编织指令。
在本发明中,以与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的线圈、和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何一方针织物侧端的线圈相邻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的3列以上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包缝线圈列的线圈和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重叠。由此,各包缝线圈列在包缝处密集,第一、第二针织物间的间隙成被堵塞包缝处,同时可抑制针织物宽度方向的伸展而得到加强。
权利要求
1.一种包缝处理方法,其中使用了横机,该横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上具有多个针,以前后对向配置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间的区域为齿口,而且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至少一方可左右滑动,横机具有至少1个用于向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针喂纱的导纱器;对由第一、第二针织物构成的筒状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与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连形成包缝线圈、该包缝线圈重叠于相邻的线圈形成下一线圈横列的编织,被从包缝处理区域一端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在编织第一、第二针织物结束侧相接合,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了以下步骤1)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领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何一方的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各自包缝线圈列的步骤,2)在形成前述各包缝线圈列间,使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各包缝线圈列相交叉形成的包缝线圈与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重叠的步骤。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各包缝线圈列按以下步骤顺序形成1)在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形成包缝线圈的步骤;2)使前述步骤1中形成的各包缝线圈和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线圈相重叠的步骤;3)在和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何一方针织物的前述侧端线圈相邻的线圈上形成包缝线圈的步骤;4)使前述步骤3中形成的各包缝线圈和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重叠的步骤。
3.按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缝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与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这些侧端线圈的线圈中4个线圈为起点,形成4列包缝线圈列。
4.一种针织物,其中,与筒状编织的第一、第二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相连形成包缝线圈,该包缝线圈和相邻接的最终线圈列之线圈相重叠,连接该重叠线圈形成的包缝线圈形成从包缝处理区域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的包缝线圈列,第一第二针织物相接合并经包缝处理,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第二针织物的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中至少任何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各自形成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交叉,各包缝线圈列的线圈重叠于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
5.一种CAD装置,用于包缝处理,该种包缝处理中使用了横机,这种横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各针床具有多个针,以前后对向配置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间的区域为齿口,且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中至少一方可左右滑动,横机具有用于向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的针喂纱的至少1个导纱器;对由第一、第二针织物构成的筒状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连接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线圈形成包缝线圈,与相邻于该包缝线圈的线圈相重叠形成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包缝线圈的编织,被从包缝处理区域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反复进行,在编织第一、第二针织物结束侧接合起来并经包缝处理,其特征在于,这种CAD装置产生如下编织指令1)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何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各自包缝线圈列的步骤;2)在形成前述各包缝线圈列间、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各包缝线圈列交叉形成的包缝线圈重叠于对向的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之步骤。
全文摘要
在由第一、第二针织物构成的筒状针织物编织结束侧,以第一、第二针织物包缝处理区域侧端线圈、和相邻于第一、第二针织物至少任何一方上述侧端线圈的线圈中至少3个线圈为起点形成各自包缝线圈列,在形成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之间,前述各包缝线圈列从包缝处理区域第一针织物向第二针织物、而后从第二针织物向第一针织物曲折延伸、各包缝线圈列交叉形成的包缝线圈与对向针织物最终线圈列的线圈重叠,由此可在接合的针织物间不产生间隙、抑制接合处伸展地进行包缝。
文档编号D04B1/22GK1409779SQ00817140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7日
发明者冈本一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