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

文档序号:1729544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具体地说,涉及四电机粗纱机的卷绕模型中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厂家都在加快传统粗纱机的机电一体化改造,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取消原来的铁炮、皮带传动,利用计算机设定的卷绕模型实现卷绕。开发四电机粗纱机的过程中,由于取消了铁炮,就碰到了卷绕模型问题。我们把整个铁炮模型转换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通过调整铁炮起始位置,径向线密度确实成功的实现了纺纱。而且现在这些参数的调整不再需要变换齿轮,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参数就可以了。似乎问题就这样简单的得到了解决,然而事实上很多问题还隐藏在背后。为了提高纺纱生产率我们必须提高锭翼速度,于是卷绕速度也同样相应的提高了。卷绕速度一提高各种问题就变得十分尖锐,比如飞纱现象、冒纱现象,以及卷绕模型问题。我们这里只探讨卷绕问题。众所周知,纱线是有弹性的,所以在低速的时候各层纱之间的张力差异能够通过纱线的挤压来得到缓解。这就是纺纱的自匀调整能力,也是传统粗纱机能够实现纺纱的一个重要条件。速度提高以后,由于离心力变大,各层纱之间的压力也变大,纱的弹性也就变小,自匀调整的能力不能弥补如此大的张力差异。而且,锭翼速度不同带来的差异也不同。问题又出现了,某些层张力偏小,而某些层张力偏大,具体哪些层张力大,那些层张力小则与较多因素有关。
利用简单模型、等差数列、二次曲线等等函数关系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出现了各层的卷绕张力相差很大的问题。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上述问题的原因。铁炮曲线是通过经验修正得来的,所以掺杂了很多实际因素,比如铁炮皮带打滑以及大小端滑差率不同等机械问题。除了温度、湿度、纱线种类以及纺纱工艺参数等问题的影响外,四电机速度同步的误差使铁炮曲线的适应能力大打折扣。所以,照搬照抄传统粗纱机铁炮模型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修正原有铁炮模型数据,使它能够很好满足粗纱纺纱质量的要求。
可是影响卷绕模型的因素如此之多,是否能够得到一个像原来一样通用的模型呢?回答是否定的。然而庆幸的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厂商,特定的纺纱工艺参数,这些影响因素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特定的铁炮曲线去适应这些特定的条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一台粗纱机投产以后,迅速得到这条特殊的曲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以解决在一台粗纱机投产以后,迅速、准确地得到铁炮模型曲线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在纺纱开始后,取得各层的粗纱张力;1-2)调整每一层粗纱的径向线密度,直至纺纱结束;1-3)将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1-4)通过计算机内驻留的判别修正软件修正上述数据,使得上述数据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1-5)将上述修正后的数据一并处理,得到铁炮修正模型。
所述步骤1-4)包括如下步骤1-4-1)判别所述数据是否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1-4-2)如果所述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则修正数据后,返回前一步骤;1-4-3)如果所述数据能满足要求,则保留该数据。
所述铁炮修正模型中的数据可以重复步骤1-1)至1-5),再次得到修正。
通过上述方法,在一台粗纱机投产以后,可迅速得到铁炮曲线,并使它能够很好满足粗纱纺纱质量的要求。


图1为在锭翼转速从1500转/分降速到1400转/分,修正后径向线密度取2.75层/毫米时对铁炮曲线的两次修正图;图2为本发明铁炮模型设定、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原始曲线11-一次修正曲线12-两次修正曲线X-距离铁炮小端距离Y-上下铁炮传动比步骤31-纺纱开始步骤32-采用光电传感器(CCD)取得各层的粗纱张力;步骤33-在每一层调整该层的径向线密度,从而调整下一层纺纱计算直径;步骤34-判断纺纱是否结束;步骤35-将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步骤36-判断上述单个数据是否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步骤37-保留该数据;步骤38-VB软件修正数据;步骤39-判断数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步骤40-将所有数据返回计算机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2,给出本发明一个较好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传统粗纱机铁炮曲线可以由七十多各关键点确定,我们的问题就是来调整这七十多个数据。我们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调整这些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很难调整好使各层纱的张力大致均匀。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我们采用光电传感器(CCD)观察各层的粗纱张力,随着纺纱的进行,在每一层调整该层的径向线密度,从而调整下一层纺纱计算直径(dk),直到纺纱结束。
我们把这些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用VB编写了一个铁炮曲线修正的软件,它的功能就是使得修正后的70个关键点的数据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这样一条新的铁炮数据再返回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效果好多了。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以这条修正后的铁炮曲线为基础,根据上述方法进一步修正,果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曲线修正的收敛速度很快。
图1是我们在锭翼转速从1500转/分降速到1400转/分,修正后径向线密度取2.75层/毫米时对铁炮曲线的两次修正图。一次修正11以后效果比原始曲线10好了很多,两次修正12以后卷绕就令人十分满意了。可见,修正的收敛速度是相当快的。
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把这套修正算法转换到我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在新机器投产时利用CCD自动调整各层纱的径向密度,等第一络纱纺完时我们的修正曲线也就得到了。当然还可以进行第二,第三次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参阅图2,本发明的铁炮模型设定、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纺纱开始(步骤31),采用光电传感器(CCD)取得各层的粗纱张力(步骤32);在每一层调整该层的径向线密度,从而调整下一层纺纱计算直径(dk)(步骤33);判断纺纱是否结束(步骤34);如果纺纱没有结束,则重复步骤32至34;如果纺纱结束,则将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步骤35);判断上述单个数据是否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步骤36);如果单个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则VB软件修正数据(步骤38)后,再返回步骤36;如果单个数据能够满足要求,则保留该数据(步骤37);判断数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步骤39);如果没有全部调整完毕,则返回步骤35;如果全部调整完毕,则将所有数据返回计算机系统(步骤40)。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在纺纱开始后,取得各层的粗纱张力;1-2)调整每一层粗纱的径向线密度,直至纺纱结束;1-3)将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1-4)通过计算机内驻留的判别修正软件修正上述数据,使得上述数据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1-5)将上述修正后的数据一并处理,得到铁炮修正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包括如下步骤1-4-1)判别所述数据是否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1-4-2)如果所述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则修正数据后,返回前一步骤;1-4-3)如果所述数据能满足要求,则保留该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炮修正模型中的数据可以重复步骤1-1)至1-5),再次得到修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数据的个数为70至75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为VB软件或者VC软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炮模型的设定、修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1)在纺纱开始后,取得各层的粗纱张力;1-2)调整每一层粗纱的径向线密度,直至纺纱结束;1-3)将调整的数据输入计算机;1-4)通过计算机内驻留的判别修正软件修正上述数据,使得上述数据能够适应同一对铁炮起始位置和径向线密度的要求;1-5)将上述修正后的数据一并处理,得到铁炮修正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在一台粗纱机投产以后,可迅速得到铁炮曲线,并使它能够很好满足粗纱纺纱质量的要求。
文档编号D01H1/00GK1552965SQ0312894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叶骅, 朱勇, 冯正进, 刘成良, 叶 骅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