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扁平状粗经纱机织物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8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造扁平状粗经纱机织物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工业领域,具体是指织造扁平状粗经纱机织物,如大丝束碳纤维机织物时采用的织机送经筒子架。
背景技术
大丝束碳纤维机织物是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碳纤维增强骨架材料,通常用刚性剑杆织机制织,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器的构件及桥梁、楼宇、大型构筑物的修补、增强。由于作为经纱的碳纤维束很粗,织轴形式的织机经纱放送系统不能满足连续、大批量生产的织造需要。因此,从筒子架上直接引出大丝束碳纤维经纱,进入织机织造,成为取代织轴送经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还取消了整经工艺,有利于减少碳纤维经纱的折断、磨损,保证骨架材料的高强度和强度均匀性。
图1所示为现行的一种直接引出经纱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示意图,筒子架与织机幅宽方向垂直设置。碳纤维经纱4从圆柱形筒子2退绕送往织机。退绕过程中筒子2回转时与筒子转轴3产生摩擦,设有专用装置调节这一摩擦力的大小,进而调节经纱张力的均匀程度,防止经纱过度送出。筒子架上筒子层数和筒子列数之积等于织物的总经根数,由于织物总经根数多,筒子卷装大,又由于受操作高度限制,使筒子的层数一般不超过8~9层,因此,筒子列数必须较大,致使必须采用较长筒子架。为避免退绕的纱线空间交叉、接触,必须设计采用较大的筒子架两侧夹角α。这种形式的筒子架导致经纱在通过织机后方的伸缩筘时张力显著不匀,纱线的曲折、磨损增加,对织物力学性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且筒子架占地面积大,工人操作路线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目的是使经纱张力均匀,磨损减少,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
现有技术的织机送经筒子架包括若干个基架,设在基架上的筒子和筒子转轴,筒子上方的导纱钩、张力装置、导纱瓷眼和位于基架顶上的导纱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八字扶梯形状的若干个基架,基架与织机幅宽方向平行,设置于织机的后方,各基架左右对齐,基架前后两个工作面之夹角为10°~20°,前工作面上的导纱瓷眼比后工作面上导纱瓷眼低10~30mm,筒子、筒子转轴、导纱钩、张力装置诸部件在基架前后两个工作面上对称设置。
2.基架每个工作面上安装筒子数为上下7~8层,左右8~9列,即56~72个筒子;各列和各层筒子的间距一致,但下一层筒子的位置比上一层相对应筒子均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偏移大于5mm的距离,避免退绕经纱相互干扰。
3.导纱钩与其相对应的筒子转轴之间距离大于250mm,以减小退绕张力和防止退绕经纱交叉缠绕。
4.各基架之间设有宽度为400~500mm的操作走道。
本发明的优点是经纱张力均匀,织物断裂强度提高,断裂强度不匀率下降;经纱磨损减少,织物光洁,织纹匀直;筒子架结构简单,挡车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


附图1为一种现行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一个工作面上筒子排列位置偏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子架的基架;2.筒子;3.筒子转轴;4.碳纤维经纱;5.导纱钩6.张力装置;7.导纱瓷眼;8.导纱杆;A-基架的前工作面;B-基架的后工作面;α-现行筒子架两侧经纱的夹角;β-本发明八字扶梯形状的基架两工作面A、B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各构件所采用的材料与现行织机送经筒子架无区别,没有特殊要求。基架1两个工作面A、B上对称安装有筒子2、筒子转轴3、导纱钩5、张力装置6,以及导纱瓷眼7,基架1顶部安装有导纱杆8,前工作面上的导纱瓷眼比后工作面的导纱瓷眼低20mm,工作面A、B的夹角为15°,每个工作面上安装筒子7层9列共63只,基架1共设5只,总经根数630根。基架1之间的操作走道宽450mm,导纱钩5与相应筒子转轴3之间的距离320mm,下层筒子位置比上一层对应筒子均平行地向右偏移8mm。
织造过程中,碳纤维经纱4从筒子2退绕,与工作面相平行地向上到达导纱钩5,然后垂直向上通过张力装置6、导纱瓷眼7,经由导纱杆8后水平方向引向织机,从各工作面上引出的经纱片平行向前,各经纱在空中时互不干扰,引出经纱张力基本一致,排列有序,有利于排纱操作、运转观察和断头处理。
权利要求
1.织造扁平状粗经纱机织物的织机送经筒子架,包括若干个基架(1)、基架(1)上的筒子(2)、筒子转轴(3)、导纱钩(5)、张力装置(6)、导纱瓷眼(7)和导纱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为八字扶梯形状,并与织机幅宽方向平行地设置于织机的后方,各基架左右对齐,基架(1)前后两个工作面A、B之夹角β为10°~20°,前工作面A上的导纱瓷眼(7)比后工作面B上导纱瓷眼低10~30mm;筒子(2)、筒子转轴(3)、导纱钩(5)、张力装置(6)在基架(1)前后两个工作面A、B上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送经筒子架,其特征在于基架(1)每个工作面上安装筒子数为上下7~8层,左右8~9列,且下一层的筒子的位置比上一层相对应筒子均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偏移大于5mm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送经筒子架,其特征在于导纱钩(5)与其相对应的筒子转轴(3)之间的距离大于250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机送经筒子架,其特征在于各基架(1)之间为宽度400~500mm的操作走道。
全文摘要
纺织工业中织造扁平状粗经纱机织物,如大丝束碳纤维机织物时采用的织机送经筒子架,特征是采用八字扶梯形状的若干个基架,基架与织机幅宽方向平行,设置于织机的后方,各基架左右对齐,基架两工作面呈10°~20°夹角,前工作面上的导纱瓷眼比后工作面上导纱瓷眼低10~30mm;每一工作面上装7~8层、8~9列筒子,下层筒子位置比上层相对应筒子均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偏移5mm以上,导纱钩与对应的筒子转轴间距大于250mm,各基架间设有操作走道。优点是经纱张力均匀,织物断裂强度提高,经纱空间运行交叉磨损减少,筒子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文档编号D02H1/00GK1554819SQ20031012265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李国生, 朱苏康 申请人: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