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9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属于非机织物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纺布由于其所具有的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被服饰和土工工程等所广泛采用。但也由于其所存在的抗拉强度较差的不足,而限制了无纺布的应用范围。
为了克服无纺布抗拉强度较差的不足,研发人员业已成功开发了机织布例如网格布复合的增强无纺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纺布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由机织网格布复合的无纺布,由于其机织网格布的经纬纱交织,而造成纤维交织弯曲,因而其强力发挥效力低,强度仍然较差;且其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这是已有由机织布复合的增强无纺布所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力发挥效力好,抗拉强度大,生产成本低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以克服已有由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其改进点在于在无纺布的表面复合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经纱和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纬纱;经纱与纬纱相互粘结,且经纱和纬纱分别与无纺布粘结。
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白,本实用新型由于其与无纺布粘结的经纬纱是非交织的,且采用专用设备在给予经纬纱一定张力的状态下,分别沿无纺布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直布置的,因而其经纬纱的强力发挥效力高,抗拉强度大,且由于所复合的经纬纱是非机织物,毋需机织工序,因而其生产成本低,从而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点在于,是在无纺布的表面复合纬纱;再在纬纱上复合经纱的。这是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由无纺布-纬纱-经纱所组成的3层复合结构。当然,也可以将纬纱和经纱依次继续复合,组成更多层复合结构。
是在无纺布的表面复合经纱;在经纱上复合纬纱,再在纬纱上复合经纱的。这是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由无纺布-经纱-纬纱-经纱所组成的4层复合结构。当然,也可以将经纱和纬纱依次继续复合,组成更多层复合结构。
经纱与纬纱是互成正相交布置的,或者是互成夹角相交布置的。其中,当然包括经纱是与无纺布长度方向相平行的,而纬纱是与经纱斜置即成夹角相交的;或者是纬纱与无纺布宽度方向相平行的,而经纱是与纬纱斜置即成夹角相交的;或者是经纬纱都是斜置即互成夹角相交的。
若干根经纱和若干根纬纱,是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或者是互有间距差布置的。在通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主张若干根经纱和纬纱按相同的间距,分别沿无纺布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而在特殊条件下,例如沿无纺布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或两侧部位,需要进一步增强其抗拉强度的,则可将其在中间部位或两侧部位所布置经纱的间距缩小,即局部增加经纱的密度。总之,经纱和纬纱布置的间距是相等的还是有间距差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定。
位于纬纱内外两侧的经纱,是相互错位布置的。所给出的上、下2层经纱错位布置的结构形式,其目的显然在于更加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拉强度。当然,在存在上下2层纬线的结构形式时,纬纱也可以错位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之后,与已有的由机织网格布复合的增强无纺布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抗拉强度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1,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经纱2和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纬纱3;经纱2与纬纱3相互粘结,且经纱2和纬纱3分别与无纺布1粘结。其经纱2与纬纱3的布置结构,是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纬纱3;再在纬纱3上复合经纱2的。且经纱2与纬纱3是互成正相交布置的。若干根经纱2和若干根纬纱3,是等间距均匀布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如附图2所示。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1,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经纱2和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纬纱3;经纱2与纬纱3相互粘结,且经纱2和纬纱3分别与无纺布1粘结。其经纱2与纬纱3的布置结构是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经纱2;在经纱2上复合纬纱3,再在纬纱3上复合经纱2的。且经纱2与纬纱3是互成正相交布置的。若干根经纱2和若干根纬纱3,是等间距均匀布置的。位于纬纱3内外两侧的经纱2,是相互错位布置的。
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无纺布1,可以是纤维素纤维无纺布,或者是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是玻璃纤维无纺布等,而其经纱2和纬纱3,可以是纤维纺单纱或者线,或者是玻璃纤维纱或线,或者是铜丝或铝丝或碳纤维纱线等。采用铜丝或铝丝或碳纤维纱线等,除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拉抗强度外,另一个目的还在于赋予本实用新型新的功能,例如屏蔽功能等等。
本实用新型初样是很成功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1),其特征在于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经纱(2)和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纬纱(3);经纱(2)与纬纱(3)相互粘结,且经纱(2)和纬纱(3)分别与无纺布(1)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是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纬纱(3);再在纬纱(3)上复合经纱(2)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是在无纺布(1)的表面复合经纱(2);在经纱(2)上复合纬纱(3),再在纬纱(3)上复合经纱(2)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经纱(2)与纬纱(3)是互成正相交布置的,或者是互成夹角相交布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若干根经纱(2)和若干根纬纱(3),是等间距均匀布置的,或者是互有间距差布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位于纬纱(3)内外两侧的经纱(2),是相互错位布置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具有经纬纱非机织物复合的增强无纺布,包括无纺布,以其在无纺布的表面复合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经纱和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根纬纱;经纱与纬纱相互粘结,且经纱和纬纱分别与无纺布粘结为主要特征。与已有的由机织网格布复合的增强无纺布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拉强度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D04H13/00GK2928894SQ200620075910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1日
发明者王常义 申请人:王常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