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及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2637阅读:1225来源:国知局
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及提花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及提花机。



背景技术:

织物通常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在织机上,如要实现经、纬纱的交织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经纱分成上下两层,以形成纬纱穿过的通道,也就是梭口,纬纱引入梭口后,两层经纱再根据交织规律上下交替位置,形成新的梭口,纬线再次穿过梭口,如此反复循环的运动称为开口运动,简称开口。开口运动是由开口机构来完成的。开口机构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使综框(或综线)做升降运动,以将全幅经纱分开形成梭口;另一个作用则是根据织物组织所要求的交织规律,控制综框的升降顺序。

开口机构需要适应多品种化和高速化生产的需要,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节方便和管理容易的特点。需要做到梭口开清、综框运动平稳、开口时间与梭口高度准确、经纱摩擦与张力小。

现有技术中的开口机构,当摆钩下端钩住线钩,线钩需要与摆钩脱离时,线钩需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启动电磁吸附装置吸附摆钩,使摆钩下端摆动后自线钩的移动方向上移开。其缺点一是摆钩下端的摆动完全依赖电磁吸附装置吸附,无法借助于其他力实现,需要电磁吸附装置功率大,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的开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钩,所述摆钩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设置;

至少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线钩;所述线钩上端设有背向摆钩延伸的第一钩和朝摆钩方向延伸的第二钩;所述摆钩上设置有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位于所述第二钩下方;所述弹性悬臂一端设置于所述线钩上,另一端悬空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包括固定端和延伸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线钩上,所述延伸端悬空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延伸端位于所述固定端上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摆钩下端设置有朝向线钩方向延伸的第三钩;所述第三钩可钩住所述第二钩,使所述摆钩挂住所述线钩。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内板和电磁吸附装置,所述摆钩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板上;所述线钩可沿内板上下移动地设置;所述电磁吸附装置设置于所述摆钩一侧,用于吸附所述摆钩使所述摆钩远离所述线钩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口装置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开口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如上所述的开口装置,两个以上的所述开口装置依次并排设置并连接,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外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花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开口装置组件。

本发明中的提花机开口装置,在线钩朝上移动时,弹性悬臂抵靠摆钩下端将摆钩下端推向电磁吸附装置,使摆钩下端靠近电磁吸附装置,此时再使用电磁吸附装置吸附摆钩下端,此时摆钩下端距离电磁吸附装置更近,电磁吸附装置需要的吸力更小,功率更低,因此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使用过程中更节能。在线钩上移过程中,悬臂会撞击摆钩,由于悬臂一端悬空,其具有弹性,因此其对摆钩下端的撞击可以得到缓冲,可避免线钩直接硬撞击摆钩下端而导致线钩或摆钩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开口装置上半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1的摆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1的线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开口装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开口装置上半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开口装置100,包括内板101。内板101上端部安装有电磁吸附装置200。电磁吸附装置20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摆钩300。每个摆钩300通过一个枢轴102可转动地安装在内板101上,摆钩300可绕枢轴102转动。每个摆钩300下端设置有第三钩305。

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100还包括两个线钩400。两个线钩400分列左右两侧。每个线钩400均可在提刀(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沿上下方向运动。每个线钩400上端设置有背向摆钩300延伸的第一钩401,第一钩401与一个提刀相配合,在提刀向上运动时,通过推动第一钩401而推动线钩400向上运动。线钩400上端还设置有朝摆钩300方向延伸的第二钩402。第二钩402与第三钩305相对设置。线钩400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三钩305可将第二钩402钩住。第三钩305钩住第二钩402时,摆钩300将线钩400挂住,线钩400此时不会向下掉。第二钩402位于第一钩401上方。

结合图5,每个线钩400上设置有弹性悬臂403。弹性悬臂403包括固定端4031和延伸端4032。固定端4031固定连接在线钩400上,延伸端4032悬空设置。延伸端4032位于固定端4031上方。弹性悬臂403位于第二钩402下方。

在电磁吸附装置200不通电时,摆钩300呈张开状态,每个摆钩300下端304可挂住线钩400使其无法向下移动。在电磁吸附装置200通电产生磁性后,每个摆钩300下端304可被电磁吸附装置200吸引朝电磁吸附装置200移动,并总被电磁吸附装置200吸附,使第三钩305解除对第二钩402的钩挂,线钩400的受力状态解除,能够自由向下运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100,线钩400被摆钩300钩住,当线钩400需要向下移动时,首先向上移动,即使第二钩402相对第三钩305向上移动,以使摆钩300下端304可被电磁吸附装置200吸附而朝向电磁吸附装置移动。使第二钩402相对第三钩305向上移动时,弹性悬臂403随之向上移动过程中可抵靠摆钩下端304,将摆钩下端304推向电池吸附装置200,使摆钩下端304更加靠近电磁吸附装置200。

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还包括一组滑轮连接副组成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导轮701、第二导轮702和导轮架700,第一导轮701、第二导轮702可转动地安装在导轮架700上。两个线钩400下端分别与一根绳索(图中未示出)的一端连接。绳索绕过一个第一导轮701,提综线(图中未示出)绕过第二导轮702。提综线两端部分别连接一个插头钩(图中未示出)。插头钩用于将经线提升至指定位置。

内板101上端部设置有两个突出于内板101的导向板103,两个导向板103分别设置在电磁吸附装置200左右两侧。在线钩400向上运动过程中,每个导向板10可对其中一个线钩400起到导向作用,以防止线钩400偏离方向。导向板103的长度与摆钩300长度相当,设置在摆钩300一侧,可允许线钩400上端在导向板103与摆钩300之间上下移动。每个导向板103和一个摆钩300组合与一个线钩400相配合,在线钩400向上移动时,导向板103可阻挡线钩400向外侧移动,防止线钩400偏离方向。

图3所示为内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内板101上设置有两个枢轴102,两个枢轴102分列电磁吸附装置200左右两侧。内板101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槽104,分别设置在一个线钩400的运动轨迹上。导向槽104的长度稍大于线钩400的运动行程,用于对线钩400运动过程中进行导向,防止线钩400偏离方向。每个导向槽104与其中一个线钩400相配合。结合图5,所述线钩400设置有凸缘404;所述凸缘404与导向槽104相配合。

图4为本发明中的摆钩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4所示,摆钩300上端301设置有通孔302,通孔302套装在枢轴102上,摆钩300可绕枢轴102转动。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均是为清楚介绍本发明而以图1、图2为参照使用的相对概念。

实施例2

开口装置组件,如图6所示,3个实施例1中的开口装置100依次并列设置,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外板(801,802)。使用螺栓(8031,8032,8033)将两个外板(801,802)和3个开口装置100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