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4703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特别涉及具有v领的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身片具有领口的针织品,领口口径较大形成时容易穿着,外观也漂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形成前落较大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编织方法,首先,在结束身片的编织,并接合 肩的时点,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保持在针上。这些领口部的线圈中, 使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在线圈之间配置空针的方式移圈。接着, 在空针上形成放针线圈,然后通过形成与包含这些放针线圈的领口部 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开始编织衣领,在领口口径扩大的状态下形成衣 领。专利文献h国际公开第01/055492号小册子但是,通过上述编织方法扩大领口口径的情况下,前身片的领口 部的线圈处于增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后针床上,如果为了 使编织宽度大致相同而不将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转绕至保持后身片 的领口部线圈的针床上,则有可能在以环绕状编织衣领时产生断头。并且,在扩大领口口径的状态下编织V领衣领的情况下,前身片 的衣领线圈向编织宽度方向中央移圈,在编织宽度中央重叠线圈而形 成V领衣领的尖角翻领。这样,将前身片的衣领线圈依次向中央移圈时,由前身片侧的针床的织针保持的线圈减少。其结果,保持在前针 床织针上的线圈少于保持在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的数量,在这种状态 下可能发生断头。为了防止断头,需要使后身片的衣领线圈中、位于 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线圈,在每次为了形成尖角翻领而重叠线圈时, 转绕至前身片侧的针床。这样转绕线圈时,被转绕的线圈会发生绞绕,因此直接与绞绕线 圈连续而形成线圈时,会在形成衣领的针织物上残留绞绕线圈部分。并且,作为防止发生绞绕线圈的方法,有在对转绕的线圈移圈之 前预先进行绞绕,以在移圈时解除绞绕的方法。这样在移圈之前对线 圈进行绞绕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向可在移圈时解除绞绕的方向绞绕, 因而喂纱方向被限定。并且,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进行转绕的情况下, 由于分别绞绕的方向相反,因而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预先形成绞绕线圈时,需要对衣领的编织进行折返编织。其结果,如果不编织2线圈 横列,则不能向相反方向绞绕两端的线圈。这样进行折返编织而在两端形成绞绕线圈时,只能对应每2线圈 横列在尖角翻领部分重叠线圈,与对应每1线圈横列重叠线圈的情况 相比重叠线圈的次数减少,V领衣领的开口角度变大。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较大地形成身片的领口部的领口口径,不 会在与领口部连接的衣领产生绞绕线圈地进行编织的针织品的编织方 法;以及在V领衣领的情况下,能够使衣领的开口角度减小的针织品 的编织方法。本申请人对于可不产生绞绕线圈而编织前落部(前长后短)较大 的衣领的编织方法进行各种研究的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得到能 够较大地形成身片的领口部的领口 口径,并且可避免产生绞绕线圈而进行与领口部连接的衣领的编织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并且,可得到在V领衣领的情况下能够使衣领的开口角度减小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本发明的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编织具有衣领的 针织品,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 的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 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持在针 床的针上的同时进行身片的编织而进行肩的接合。通过该肩的接合, 形成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持在针床的针上。使保持在 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以在保持有前身片的领口 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量的空针的抽针状态, 并且使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使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 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 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在保持有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 床上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并且,在保持前身片的 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空针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放针线圈 而增大前领口部的周长后,在前后针床上,形成与包含放针线圈的线 圈连续的线圈而编织衣领。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全部空针形成放针 线圈的情况下,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全部以总针状态保持在针上, 以总针状态编织与该领口部的线圈连续的前衣领。并且,在相对于空 针的一部分形成放针线圈的情况下,具有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总 针状态保持在针上的部分和以抽针状态保持在针上的部分,与该状态 的领口部的线圈连续的前衣领相同地以总针状态和抽针状态进行编本发明可进而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在针织品上形成v领衣领。a) 将身片在前身片的上部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的状态下编织 并接合前后身片的肩,之后使形成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 保持在针床的针上的步骤;b) 使保持在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以在保持 有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量的空 针的抽针状态,并且使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 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 宽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在保持后身片的领口部的 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的步骤;c) 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空针的一部分 或全部,形成放针线圈而增大前领口部的周长后,形成与保持在针上 的线圈连续的线圈,在保持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与 保持在针上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开始编织衣领的步骤;d) 对于形成在前身片的前衣领的线圈,将线圈向编织宽度方向中 央移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部重叠线圈而形成尖角翻领部,并且在 保持形成在后身片上的后衣领的线圈的针床上,将位于空针之间的线 圈向相邻的身片中央侧的空针移圈的步骤;e) 与保持在前后针床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而编织衣领的步骤;f) 将步骤d和步骤e重复规定次数后,进行压圈处理的步骤。并且,也可以在上述步骤b中,将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移圈, 以使保持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的抽针状态成为至少确保用 于形成尖角翻领部的前衣领的重叠线圈数量的空针的状态后,转移到 步骤c的工序。通过这样编织,能够使在后身片上形成的衣领的线圈和 在前身片形成的衣领的线圈大小除去编织宽度端部外都相同。在衣领的编织中,对于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优选进行增加线 圈密度的编织。通过这样进行增加线圈密度的编织,能够使衣领中的 由空针之间的针形成的线圈和以其他的总针状态形成的线圈的大小尽 量相同。并且,在使领口部的线圈处于抽针状态的情况下,抽针的位 置优选位于领口部中的前身片和后身片的边界部附近,即前领口部或 后领口部的编织宽度端部附近。通过这样设定抽针的位置,由于在编 织衣领时,在衣领的前后身片的边界部附近进行增加线圈密度的编织, 因而穿着针织套衫时的线圈的状态更不易分辨。另外,在编织V领衣领的情况下,通过重复上述步骤d和步骤e, 能够使V领衣领的开口角度最窄。但是,也可以进行重叠线圈的步骤 d后,进行2次以上环绕编织的步骤e,进而进行步骤d。这样,通过 自由地设定为了形成尖角翻领部而重叠线圈的时间,能够自由地设定 衣领的开口角度。在本发明中,在编织针织品时,可以使用由前针床、后针床组成 的2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也可以使用包括下部前针床和下部后针床 以及在所述下部针床的上设置的上部前针床和上部后针床的4针床的 横机进行编织。在使用2针床横机编织身片的情况下,间隔1根空针的同时编织 身片的针织物,为了加大领口部而进而设置空针的情况下,在进行放 针之前,使以形成间隔3根的抽针状态的方式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保持 在针上。在使用4针床横机的情况下,例如在下部前针床,以没有空针的 状态编织前身片,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在总针状态即没有空针的状态 下保持在针上。并且,在下部后针床上,以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后身 片,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同样以总针状态保持在针上。并且,为了加 大领口部而设置空针的情况下,使以形成每隔1根的抽针状态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保持在针上。并且,在4针床横机的情况下,上部前针床 的针在编织身片时用于移圈。另外,也可以进行下部前针床和下部后 针床之间的移圈。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使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 以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 量的空针的抽针状态,并且使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使保持在前 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 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在保持后身片 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这 样在前后针床上使编织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成为相同长度地维持领口 部,并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为了增大前领口部的周 长而在空针上形成放针线圈后,在前后针床上形成与保持在针上的线 圈连续的线圈而编织衣领,这样可编织领口较大的衣领。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保持有前身片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放 针线圈,由于在保持有后身片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与放针线圈的数 量对应而设置空针,因而编织衣领时,也可以不将线圈转绕到另一侧 的针床上。如果这样可以不进行转绕,就不会产生绞绕线圈。并且,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中,在针织品上编织V领衣领时,相 对于前身片的领口部,在空针上形成放针线圈而增大领口部的周长, 然后,形成与包括放针线圈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开始编织衣领。然后, 在前衣领的编织宽度中央部重叠线圈而形成尖角翻领部,并且在保持 前衣领上重叠的线圈数量的后衣领的线圈的针床上,重复将位于空针 之间的线圈移圈到相邻的身片中央侧的空针上后形成与保持在针上的 线圈连续的线圈的动作而编织衣领。这样编织具有尖角翻领部的衣领的情况下,由于在保持在前针床 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和保持在后针床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始终一致的状态下编织衣领,因而可以不进行线圈的转绕。由于编织衣领的 期间,可以不进行线圈的转绕,因而不会在衣领上产生绞绕线圈。并 且,由于编织每1线圈横列时形成用于形成尖角翻领部的重叠线圈,因而可形成前落部较大且衣领的开口角度狭窄对v领衣领。


图1是本发明的针织套衫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衣领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衣领的编织工序图。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衣领的编织工序图的另一实施 方式。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衣领的编织工序图的另一实施 方式。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的衣领的编织工序图的另一实施方式。图7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衣领开口角度的不同状态的说明图。标号说明 1针织套衫2身片 21下摆部 22侧边部 23袖笼部 24领口部 25右前身片 26左前身片 3左袖 31袖口部分 4右袖41袖口部分 5、 51、 52衣领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 使用所谓的4针床的横机编织V领型针织套衫,该4针床的横机,具 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 后针床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V领型针织套衫的衣领部分的编织方法进 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编织U领型等领口较大的针织套衫以及V领 型、U领型的背心。4针床横机,在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的上面,设有以 与下部针床相同的间距并列设置多个织针的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 针床BU。在本实施方式编织的针织套衫1是具有V领衣领的长袖类型的针 织套衫,其包括身片2、右袖3、左袖4。图l是针织套衫的主视图。 图2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针织品的衣领部分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针床的横机的下部前针床FD,编织前身片 和左右袖子的前侧针织物部,在下部后针床BD,编织后身片和左右袖 子的后侧针织物部。上部后针床BU的针用于前身片和袖子的前侧针织 物部的线圈的移圈。上部前针床FU的针用于后身片和袖子的后侧针织 物部的线圈的移圈。通过使用上述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针床BU的空针,能够编织 凹凸、双反面、罗纹等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或 能够进行线圈的转绕、线圈的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织的针织套衫1,对身片2连接前身片和后身 片而编织成筒状,将左右袖子3、 4也编织成筒状后,在身片2和袖子 3、 4的接合部分,使身片2和袖子3、 4编织接合以成为一个连续筒状。 如图1所示,身片2包括下摆部21、侧边部22、袖笼部23、领口部 24。并且,在领口部24上,以无缝制方式连续形成衣领5。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身片、袖子的左右的用语,例如, 左袖3、右袖4等的右和左,以穿着针织套衫l状态下的穿衣者作为基 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的编织顺序。在本实施方式 中,身片2的后身片、右袖3和左袖4的后侧针织物,主要将下部后 针床BD上的针不设置为空针地以总针状态使用而进行编织。身片2 的前身片、右袖3和左袖4的前侧针织物,主要将下部前针床FD上的 针不设置为空针地以总针状态使用而进行编织。
为便于说明,设针织套衫1中的身片2、袖子3、 4的编织组织为 平针组织的素织物,身片2的下摆部21和袖子3、 4的袖口部分31、 41为罗纹组织,但身片2、右袖3、左袖4也可以是提花、罗纹等组织 花纹。
首先,如图1所示,将身片2从下摆部21开始编织成筒状,并且 右袖3和左袖4也从袖口开始直到与身片2的接合开始位置为止编织 成筒状。然后,身片2和袖子3、 4从袖笼部23的下端开始接合时, 身片2和右袖3及左袖4统合而成为1个筒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形成领口部24的时点,将前身片 分为右前身片25和左前身片26而进行编织。由于如此将前身片分为 左右,因而形成领口部24的针织物的编织,进行在领口部24折回的折返编织。进行折返编织时,使形成领口部24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 持在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的针上的同时进行身片2和袖子 3、 4的编织。
针织物编织到袖笼部23的上端部时,成为身片2和左右袖子3、 4的接合结束的状态,进而在身片上编织落肩部分后,接合前身片的肩 和后身片的肩。通过肩的接合,形成领口部24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 持在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的针上的状态。
从该领口部24的线圈保持在下部前针床FD和下部后针床BD的 针上的状态开始进行衣领的编织。对于此后的编织,根据图2及图3 的编织工序图进行说明。其中,在图2及图3的编织工序图中,为便 于说明,领口部的线圈数量显示较少。
在图2及图3中,表示下述工序图在身片的肩的接合结束的时 点,从前身片的领口部24的线圈和后身片的领口部24的线圈为各16 线圈的相同数量的状态开始编织衣领。然后,从该状态开始,在前身 片的领口部24形成10线圈的放针线圈,以1线圈横列中的尖角翻领 部的线圈数量为2线圈而形成衣领。此时,为了减少衣领的开口角度, 并增大衣领下垂,每次编织1线圈横列都形成用于形成尖角翻领部的 重叠线圈,经3线圈横列形成该重叠线圈而形成衣领。
在图2及图3中,左端的数字表示步骤编号,FU意味着上部前针 床,FD意味着下部前针床,BD意味着下部后针床,BU意味着上部后 针床。中央的单虚线表示保持在前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在针床上 的中心线A。并且,前身片的领口部及前领的线圈用白圆表示,后身 片的领口部及后领的线圈用黑圆表示。
图2所示的步骤1表示刚接合肩部后的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保持 在针床上的状态。如上所述,领口部的线圈在前后针床上各保持16线圈。从该步骤1的状态开始,前后的领口部的线圈中,前身片的领口
部的线圈除去距中心线A —个线圈后的右半侧的线圈向上部后针床 BU移圈,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除去距中心线A —个线圈后的左半 侧的线圈向上部前针床FU移圈(步骤2)。
从步骤2的状态,将后针床向右转移1针距,将保持在上部后针 床BU的针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左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前 针床FD的针移圈,并且将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的针上的后身片的领 口部线圈中的右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后针床BD的针移圈(步骤3)。 将步骤3的动作进一步进行6次,形成将后针床从步骤1的状态向右 转移7针距的状态时,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针床BU上的线 圈消失,成为步骤4的状态。
接着,从该步骤4的状态开始,对于前后的领口部的线圈中前身 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使除去距上述中心线A —个线圈后的左半侧的线 圈向上部后针床BU移圈,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中右端的总针状态的 7线圈的线圈向上部前针床FU移圈(步骤5)。
从步骤5的状态,将后针床向左转移l针距,将保持在上部后针 床BU的针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右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前 针床FD的针移圈,并且将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的针上的后身片的领 口部线圈中的左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后针床BD的针移圈(步骤6)。 将步骤6的动作进一步进行6次,使后针床恢复步骤1的状态时,保 持在上部前针床FU和上部后针床BU上的线圈消失,成为步骤7的状 态。在步骤7中,在前后针床上,形成除去夹着上述中心线A的身片 中心的2线圈外,线圈每隔1针地保持在针上的抽针状态。
然后,从上述步骤7的状态开始,对于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 将除去距上述中心线A —个线圈后的右半侧的线圈向上部前针床FU 移圈(步骤8)。从步骤8的状态开始,将后针床向右转移l针距,将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的针上的后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左端的线圈 向相对的下部后针床BD的针移圈(步骤9)。将步骤9的动作进一步 进行4次,并且在将后针床从步骤1的状态向右转移5针距的状态下, 将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上的剩余线圈返回下部后针床BD时,成为步 骤10的状态。另外,在第2次进行步骤9的动作时,为了防止断头, 将保持在下部前针床FD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左端的线圈向 相对的下部后针床BD的针移圈。此时,被移圈的线圈,可以预先使其 不产生绞绕,也可以是被绞绕的状态。
接着,从步骤10的状态开始,将保持在下部后针床BD的针上的 后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在以总针状态保持在针上的线圈的左侧以抽针 的状态保持的全部线圈、以及前身片的领口部的1线圈的线圈向相对 的上部前针床FU的针移圈(步骤ll)。
从步骤11的状态,将后针床向左转移1针距,将保持在上述前针 床FU的针上的后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右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后 针床BD的针移圈(步骤12)。将步骤12的动作进一步进行4次,并 且通过转移而使后针床返回步骤1的状态,将保持在上部前针床FU上 的剩余线圈返回下部后针床BD时,成为步骤13的状态。在第2次进 行步骤12的动作时,为了防止断头,也将保持在下部前针床FD上的 前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中的右端的线圈向相对的下部后针床BD的针移 圈。此时,被移圈的线圈,可以预先使其不产生绞绕,也可以是被绞 绕的状态。另外,在步骤9和步骤12的编织中形成绞绕线圈的情况下, 由于绞绕线圈仅形成于作为身片和衣领的边界部的领口部上,因而不 引人注目。
在步骤13中,领口部的线圈,在前后针床上以相对于中心线A左 右对称的状态保持在针上,在下部后针床BD上,编织宽度方向中央部 分的12线圈以总针状态保持在针上。并且,在步骤13的状态下,成 为领口部的线圈中前身片的领口部线圈与后身片的边界侧端部的线圈向后针床各转绕l线圈的状态。
从该步骤13的状态开始,在下部前针床FD的空针(12根)上挂 圈而形成放针线圈,由此使前衣领部的周长增大后,在下部前针床FD 和下部后针床BD上,环绕编织包含这些放针线圈并与已经保持在针上 的线圈连续的线圈1线圈横列(步骤14)。通过放针线圈的形成,成 为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数量增加12线圈的状态,在领口部的线圈增 大的状态下,通过编织1线圈横列而开始编织V领衣领。
从步骤14的状态开始,如在步骤15所示,将保持在下部前针床 FD上的线圈向身片中心移圈,并且仅有保持在下部后针床BD上的线 圈中的在身片中心侧具有空针的线圈(在步骤15中,两端各3线圈) 向身片中心移圈1针。
这样,通过下部前针床FD上的移圈,在身片中心的2线圈上重 叠其外侧的线圈,在前身片的衣领中形成V领衣领的尖角翻领部(步 骤16)。并且,在后身片的衣领的编织中,即使因前衣领的移圈的编 织而使线圈减少,通过向相邻的空针上移圈,能够随着前衣领的线圈 的减少使下部后针床BD上的编织宽度变窄。其结果,保持在下部后针 床BD上的线圈不会转绕下部前针床FD上,能够维持编织宽度。
然后,如从步骤17至步骤20所示,对于前后针织物编织1线圈 横列而编织衣领时,将保持于下部前针床FD上的线圈向身片中心移圈 而形成重叠线圈,并且在下部后针床BD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重复 进行仅在身片中心侧具有空针的线圈移圈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该动作重复进行3次,由该3次动作,下部后针床BD的空针消失。 最后进行压圈处理而结束衣领的编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 减小衣领的V形状的角度,对应每线圈横列形成重叠线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衣领编织成V领时,对形成衣领的线圈每次进行1线圈横列环绕编织时,对于前身片中央的2纵行,在由 该纵行形成的线圈上重叠相邻的编织宽度方向外侧的线圈而形成尖角 翻领部。因此,由于形成衣领的线圈仅减少用于形成尖角翻领部的重 叠线圈的线圈数量,因而步骤9的动作的重复和步骤12的动作的重复 的次数,进行至在下部后针床BD上设置的空针的数量与重叠线圈成为 相同数量为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线圈的形成,由于相对于成为 尖角翻领部分的2纵行,分别形成3次重叠线圈,因而形成领口部的 空针的数量,为从领口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起左右分别3根。
并且,从步骤14至步骤20,与保持在下部后针床BD上的线圈中 的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连续而编织线圈时,相比中央侧的以总针状 态编织的线圈增加线圈密度而进行编织。通过这样进行增加线圈密度 的编织,在下部后针床BD编织的衣领的线圈,能够使以抽针状态形成 的线圈和其他的以总针状态形成的线圈的大小尽量相同,这样外观变 得美观。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步骤13的状态的时点,前身 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各1线圈转绕至后针床, 但在其后的衣领的编织中,可以不从后针床向前针床转绕线圈,而在 维持编织宽度的状态下进行衣领的编织,因而不会产生绞绕线圈,能 够编织外观美观的V领衣领。并且,由于不产生绞绕线圈,因而也没 有必要进行用于消除绞绕线圈的编织,因而能够形成用于在每次编织1 线圈横列时形成尖角翻领的重叠线圈,能够形成前落较大,V领的开 口较小的衣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身片的编织宽度端部附近设置后身 片的领口部的抽针部分,在该抽针部分形成的衣领的线圈位于后衣领 的编织宽度端部附近。这样,通过设定抽针部分的位置,能够使在抽 针部分编织的后衣领的线圈,位于线圈不引人注意的后衣领的编织宽 度端部附近,因而能够使穿着时的衣领的外观尽量美观。另外,领口部的抽针部分也可以设在中央部或其他部分。
并且,在保持后身片的衣领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抽针部分的空针 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形成尖角翻领的重叠线圈的数量,即重
叠线圈的形成结束时空针消失的数量,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使后 身片的领口部全部为抽针的状态下编织衣领。图4的步骤7,在与图2 所示的步骤7相同的状态下,直到步骤7,进行与图2的步骤1至步骤 7相同的编织。在图4中,从步骤7的状态开始在下部前针床FD上在 全部空针上形成挂圈而形成放针线圈后,环绕编织1线圈横列(步骤8)。 从该步骤8的状态开始,如步骤9所示,在下部前针床FD上除了身片 中心的2线圈,将两侧的线圈向中心移圈,并且在下部后针床BD也是 除了身片中心的2线圈,将两侧的线圈向中心移圈时,成为步骤10的 状态。以下从步骤11至步骤14相同地,在前后针床环绕编织1线圈 横列时,在下部前针床FD,将线圈移圈以在身片中心的2线圈形成重 叠线圈,在下部后针床BD,仅将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向身片中心侧 移圈。然后,最终进行压圈处理而结束衣领的形成。
如图4所示的情况,也同样能够不将形成后衣领的线圈转绕至下 部前针床FD上,而在前衣领上形成尖角翻领部的同时编织后衣领。在 图4中,也同样编织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时,相比编织总针状态的 线圈的情况增加线圈密度而进行编织。
并且,如图5所示,增加领口部的线圈时,可以将在下部后针床 BD设置的空针的根数设成稍多于编织前衣领时的重叠线圈的数量地 形成领口部。在图5中,设用于形成前衣领的尖角翻领部的重叠线圈 为各3线圈的共6线圈,在下部后针床BD设置的空针的根数为10根。 图5的步骤7也在与图2所示的步骤7相同的状态下,直到步骤7进 行与图2的步骤1至步骤7相同的编织。在图5中,从步骤7的状态 开始,用于减少在下部后针床BD设置的空针的根数的步骤9的移圈的 动作与步骤12的移圈的动作各进行3次。从步骤14的状态开始,与图3所示的尖角翻领部的形成相同地,重复进行3次下述动作而成为 步骤15的状态在前后针床环绕编织1线圈横列后,在下部前针床FD 上,将线圈移圈以在身片中心的2线圈上形成重叠线圈,在下部后针 床BD上,仅将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向身片中心侧移圈。并且,如图6的步骤14所示,增加领口部的线圈时,在下部前针 床FD上,在编织宽度端部附近形成放针线圈以残留空针,并且可以将 在下部后针床BD设置的空针的根数设成稍多于编织前衣领时的重叠 线圈的数量地形成领口部。在图6中,同样地,设用于形成前衣领的 尖角翻领部的重叠线圈为各3线圈的共6线圈,在下部前针床FD设置 的空针的根数为4根,在下部后针床BD设置的空针的根数为10根。 在图6中,从步骤7至步骤13进行与图5相同的编织,步骤7以与图 2所示的步骤7相同的状态进行,直到步骤7,进行与图2的步骤1至 步骤7相同的编织。从步骤13的状态开始,在下部前针床FD上,在编织宽度方向端 部侧以各留下2针的空针的方式形成放针线圈而成为步骤14的状态。 从步骤14开始,与图3所示的尖角翻领部的形成相同地,重复进行3 次下述动作而成为步骤15的状态在前后针床环绕编织1线圈横列后, 在下部前针床FD上,将线圈移圈以在身片中心的2线圈上形成重叠线 圈,在下部后针床BD上仅将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向身片中心侧移 圈。另外,如图4至图6所示的编织方法,在衣领的编织进行至压圈 处理前的时点时在针床上混合存在总针部分和抽针部分的情况下,压 圈处理,可在进行压圈处理之前使抽针状态的线圈向身片中心侧移圈 以消除空针后进行压圈处理,也可以直接在抽针状态下进行压圈处理。 并且,在前针床全部处于总针状态,后针床的一部分处于抽针状态的 情况下,可以在对前针床的线圈进行压圈处理后,在后针床使线圈靠 近身片中心侧后进行压圈处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衣领51所示,使前身片的 领口部全部处于抽针状态而形成放针线圈,由此使前身片的领口的前 落部变大,扩大领口口径,并且对衣领的编织在每次环绕编织1线圈 横列时形成尖角翻领部,能够使衣领的开口角度(图7的角度a)变窄。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如图7的衣领52所示,能够编织成使 领口口径的大小小于衣领51,且使衣领的开口角度大于衣领51,在这 种情况下根据所希望的领口大小设定前身片的领口部的放针线圈,并 且设定为了形成尖角翻领部而重叠线圈的时间(环绕编织线圈横列数 量)。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编织方法,适合与使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具有衣 领的针织品,特别是具有V领衣领的针织套衫、汗衫。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编织具有衣领的针织品,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持在针床的针上的同时进行身片的编织而进行肩的接合,使保持在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以在保持有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量的空针的抽针状态,并且使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使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在保持有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空针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放针线圈而增大前领口部的周长后,在前后针床上,形成与包含放针线圈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编织衣领。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编织在针织品上形成V领衣领a) 将身片在前身片的上部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的状态下编织 并接合前后身片的肩,之后使形成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 保持在针床的针上的步骤;b) 使保持在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以在保持 有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量的空 针的抽针状态,并且使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 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 宽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在保持后身片的领口部的 线圈的针床上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的步骤;c) 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空针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放针线圈而增大前领口部的周长后,形成与保持在针上 的线圈连续的线圈,在保持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形成与 保持在针上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开始编织衣领的步骤;d) 对于形成在前身片的前衣领的线圈,将线圈向编织宽度方向中 央移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部重叠线圈而形成尖角翻领部,并且在 保持形成在后身片上的后衣领的线圈的针床上,将位于空针之间的线 圈向相邻的身片中央侧的空针移圈的步骤;e) 与保持在前后针床上的线圈连续地形成线圈而编织衣领的步 骤;禾口f) 将步骤d和步骤e重复规定次数后,进行压圈处理的步骤。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步骤b中,将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移圈,以使保持后身 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的抽针状态成为至少确保用于形成尖角翻 领部的前衣领的重叠线圈数量的空针的状态后,转移到步骤c的工序。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 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衣领的编织中,对于在两侧具有空针的线圈, 进行增加线圈密度的编织。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不产生绞绕线圈,能够增大V领衣领的开口角度。使用横机编织具有衣领的针织品。使形成领口部的线圈以不作用状态保持在针床的针上的同时进行身片的编织而进行肩的接合。将保持在针床上的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进行移圈以形成至少具有进行放针的数量的空针的抽针状态,并且将后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以使保持在前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和保持在后针床的针上的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移圈,以形成至少在一部分具有空针的抽针状态。在保持前身片的领口部的线圈的针床上,相对于空针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放针线圈而增大前领口部的周长后,在前后针床上,形成与包含放针线圈的线圈连续的线圈而编织衣领。
文档编号D04B7/30GK101263251SQ20068003311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9日
发明者冈本一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