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74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挂烫机。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的结构,为现有的一种挂烫机,其由水箱01—水泵02—汽化锅03—电 磁阀04—熨刷05及起相互连接作用的管道06组成,汽化锅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此种结 构汽化锅的水容量较大,要加热至高温就需要较多的能量输入,由于汽化锅加热面积只在 汽化锅底面,汽化锅底部基本上为水平底面,加热装置下方的热量难以有效利用,因此这种 结构也造成了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热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就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成本低廉的蒸汽挂烫
机改进结构,其可以充分利用加热装置发出的热量,从而可縮短大容量汽化锅的加热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
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水箱、熨刷、蒸汽发生器、设在蒸汽发生器底部的发热底盘、
控制蒸汽发生器加热温度的温控器,发热底盘内设有对蒸汽发生器起加热作用的加热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底端面设有由至少一个下凹台阶构成的下凹加热部,所
述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
连通,水箱底壁设有进水自动控制总成控制进水管进水。这样在蒸汽发生器的底端面设有
下凹加热部,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从而增大加热面积,尤其
在下凹转角处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凹台阶从上到下为逐渐变小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凹台阶为广5个,下凹台阶的转角部均通过圆弧过渡,减少污垢残留。 优选的,所述温控器安装在发热底盘上,温控器的感应端穿过发热底盘与蒸汽发 生器底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进水自动控制总成包括设在水箱底壁的出水孔,出水孔上设有开启 阀,所述座体上设有用于插装水箱的槽口 ,所述水箱底部插装在槽口内,槽口底壁上设有出 口部,槽口内部底端面上对应所述开启阀的位置设有凸起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口部连 通,所述水箱底部与槽口间设置有储水空间,储水空间上方与大气连通。 优选的,所述开启阀包括设在水箱底端面上的内凹腔,活络穿装在出水孔上的滑 杆,滑杆上端设有密封部件,内凹腔内设有连接在滑杆下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水箱底壁间 设有压簧。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连接在蒸汽发生器底壁。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入口从蒸汽发生器的上部穿入,在进水管管路上设有微型水 泵,提供进水辅助动力。[0012]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为了满足用户在熨烫不同面料时对蒸汽量不同 的要求,加热装置中的电热管可设为相互并联的两根或多根电热管并由设在壳体上的档位 开关控制功率组合。 改进的,所述熨刷刷体内还设有再次加热出汽的二次加热装置,二次加热装置的
电路与加热装置电路集成设计,二次加热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的多重功率可再组合生成更多
不同品质的出汽,丰富出汽品质组合种类,提高熨烫的适用范围。 改进的,所述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连接部还设有下行旁通的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汽发生器的底端面设有下凹加热部,加热装
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从而增大加热面积,尤其在下凹转角处增大
了加热面积,提高了热利用效率,縮短加热时间,并且可以将汽化锅横向的容积转化为纵
向,即适当减少横向尺寸,转化为纵向的下凹加热部尺寸,从而保证汽化锅的水容量不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蒸汽挂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热装置内的电热管布置图; 图4为图2中I处放大图; 图5为下凹结构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实施例一,包括水箱 8、熨刷9、蒸汽发生器1、设在蒸汽发生器底部的发热底盘2、控制蒸汽发生器加热温度的温 控器4、设在壳体7上控制加热装置动作的档位开关3,所述温控器4安装在发热底盘2上, 温控器的感应端穿过发热底盘与蒸汽发生器底壁接触,所述发热底盘内设有对蒸汽发生器 起加热作用的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底端面设有由一个下凹台阶51构成的下凹加 热部5,下凹台阶的转角部均通过圆弧过渡,所述下凹台阶从上到下为逐渐变小的结构,所 述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5的下凹台阶51阶梯设置,所述水箱8通过进水管80与 蒸汽发生器1连通,进水管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底壁,水箱底壁设有进水自动控制总成控制 进水管进水,所述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连接部还设有下行旁通的排污阀6。所述加热装置为 电热管21,加热装置中的电热管设为相互并联的两根或多根电热管并由档位开关控制功率 组合,图4中为两根的结构,包括第一电热管211和第二电热管212,所述熨刷9刷体内设有 再次加热出汽的二次加热装置。如图2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水箱给蒸汽发生器 自动供水的一种实施结构,所述进水管80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底部,所述出水口总成包括 设在水箱8底壁的出水孔81,出水孔81上设有开启阀,所述壳体7上设有用于插装水箱的 槽口 71,所述水箱1底部插装在槽口 71内,槽口底壁上设有出口部72,槽口内部底端面上 对应所述开启阀的位置设有凸起部73,蒸汽发生器1通过连进水管80与所述出口部72连 通,所述水箱8底部与槽口 71间设置有储水空间74,储水空间上方与大气连通,所述开启阀包括设在水箱1底端面上的内凹腔82,活络穿装在出水孔81上的滑杆84,滑杆上端设有
密封部件15,内凹腔82内设有连接在滑杆下端的顶板86,所述顶板与水箱底壁间设有压簧
87。当水箱注满水插装在座体上时,槽口内的凸起部将开启阀顶起,从而水会流入水箱下部
的储水空间,储水空间内水位上升,水箱内气压降低,而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储水空间内会
形成水封效果,水箱中的水便不能继续流出,由于连通器原理,储水空间内的水位始终与汽
化锅内的水位保持相平,这样一来,由于汽化锅内的水位始终能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锅内
的进水量能与发热盘的加热功率相匹配,使得锅内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汽化水平。 上述实施例一中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还可以设置为2 5个,如图5所示为3个
下凹台阶的结构,下凹台阶的转角部均通过圆弧52过渡,加热管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
凹台阶51阶梯设置,在下凹转角处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如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之区别
就在于进水管是从蒸汽发生器的上部穿入,在进水管管路上设有微型水泵10来提供进水
辅助动力。
权利要求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包括壳体(7)、安装在壳体上的水箱(8)、熨刷(9)、蒸汽发生器(1)、设在蒸汽发生器底部的发热底盘(2)、控制蒸汽发生器加热温度的温控器(4),发热底盘内设有对蒸汽发生器(1)起加热作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底端面设有由至少一个下凹台阶 (51) 构成的下凹加热部(5),所述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连通,水箱底壁设有进水自动控制总成控制进水管进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台阶(51) 从上到下为逐渐变小的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台阶为1 5 个,下凹台阶的转角部均通过圆弧过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4)安 装在发热底盘(2)上,温控器的感应端穿过发热底盘与蒸汽发生器底壁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水自动控制总成包括设在水箱底壁的出水孔(81),出水孔上设有开启阀,所述壳体上设有 用于插装水箱的槽口 (71),所述水箱底部插装在槽口内,槽口底壁上设有出口部(72),槽 口内部底端面上对应所述开启阀的位置设有凸起部(73),所述进水管(80)与所述出口部 (72)连通,所述水箱底部与槽口间设置有储水空间(74),储水空间上方与大气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阀包括设 在水箱(8)底端面上的内凹腔(82),活络穿装在出水孔(81)上的滑杆(84),滑杆上端设有 密封部件(85),内凹腔(82)内设有连接在滑杆下端的顶板(86),所述顶板与水箱底壁间设 有压簧(87)。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在 蒸汽发生器底壁。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入口从 蒸汽发生器的上部穿入,在进水管管路上设有微型水泵(10)。
9.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熨刷 刷体内还设有再次加热出汽的二次加热装置,二次加热装置的电路与加热装置电路集成设 计。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装置为电热管(21),加热装置中的电热管设为相互并联的两根或多根电热管并由档位开关 控制功率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包括水箱、熨刷、蒸汽发生器、设在蒸汽发生器底部的发热底盘、控制蒸汽发生器加热温度的温控器,发热底盘内设有对蒸汽发生器起加热作用的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底端面设有由至少一个下凹台阶构成的下凹加热部,所述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连通,水箱底壁设有进水自动控制总成控制进水管进水。这样在蒸汽发生器的底端面设有下凹加热部,加热装置环绕所述下凹加热部的下凹台阶阶梯设置,从而增大加热面积,尤其在下凹转角处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文档编号D06F75/18GK201546087SQ2009201992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徐建群 申请人: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