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77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双针中任一不使用的缝针的针杆卡止保持在其最上位,能使双线线 迹的一方线迹的形成临时中断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双针机针送料缝纫机等在牛仔裤等的口袋布料周围形成双线线迹时, 在口袋布料的转角部,将形成双线线迹中内侧的线迹的针杆暂时保持在最上位使其休止, 仅使外侧的线迹连续形成后,随着转角部的缝制结束,使休止着的针杆上下运动。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公昭55-34938号公报(JP-U_55_34938第2 3页,图1 图 3)中揭示了能进行上述动作的缝纫机的针杆运动控制装置。在该缝纫机的针杆运动控制装 置中,缝纫机主轴通过针杆曲轴与针杆夹座连接,针杆夹座上下运动。在可升降地支承于针 杆支承框架的2根针杆上,形成上下一对的卡止凹部,设于针杆夹座的第1卡止片与该卡止 凹部中下侧的卡止凹部嵌合时,针杆与针杆夹座一起进行上下运动。设于针杆支承框架的 第2卡止片与上下一对卡止凹部中上侧的卡止凹部嵌合时,针杆在其行程的最上位休止。在所述针杆的上下一对卡止凹部上设有上下方向长的动作杆,当所述动作杆通过 切换装置转动时,通过该动作杆对上下一对卡止凹部有选择地堵塞,由此,进行相对于第1 卡止片及第2卡止片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的嵌合或脱离,以使相对于缝纫机主轴的左右 针杆的任何一方的上下运动可在最上位休止。S卩,不使针杆进行上下运动,在其最上位休止时,在针杆的最上位,第1卡止片通 过切换装置而朝针杆夹座内侧后退,第1卡止片从下方的卡止凹部脱离。此时,动作杆成为 转动自如的状态,第2卡止片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而嵌入上方卡止凹部,以使针杆在其最 上位休止。在上述的实公昭55-34938号公报中记载的缝纫机的针杆运动控制装置中,擅长 双针缝作业的作业人员在缝制转角部时,一边持续缝制一边适宜地操作切换装置,如上所 述,使一方的针杆的上下运动在其最上位休止。但是,作业人员在缝纫机主轴的高速旋转的 情况下进行切换装置的操作时,针杆的移动速度快,故第2卡止片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与 上侧的卡止凹部卡合的卡合时间延迟(响应延迟),上方的卡止凹部有时会通过第2卡止 片。该状态下,针杆没有与第1及第2卡止片的任何1个卡止,故存在针杆脱落即产生所谓 针杆脱开的问题。而且,如上所述,发生针杆脱落的情况下,针杆上下驱动中,当第1卡止片与上侧 的卡止凹部卡合时,针杆只能以下降动作行程部分的高度位置进行上下驱动,针杆的下端 部反复地与针板重重地碰撞,存在针杆弯曲、针板破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针杆脱落的所谓针杆脱开的缝纫机的驱动力 传递装置。本发明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主轴的驱动力分别单独地传递给可升 降地支承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平行的2根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留有规定间隔地形成 在各针杆上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在各针杆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上形成的纵向槽;长 度方向中途部通过枢支销可摆动地轴支承在所述纵向槽内、上下两端部具有可突出的抵接 面以择一性地堵住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的动作杆;与所述主轴连接的针杆曲柄;与所述针 杆曲柄连接、具有可与各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卡合的第1卡止片、将该第1卡止片朝卡合侧 施力的第1施力构件、将所述第1卡止片锁定在非卡合位置的锁定机构的针杆夹座机构;设 于所述针杆支承框架、具有可与各针杆的上侧卡止凹部卡合的第2卡止片、将该第2卡止片 朝卡合侧施力的第2施力构件的针杆卡止机构;所述任何一个针杆处于动作行程的上方位 置时、有选择地进行相对于其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的第1卡止片的卡合解除和所述锁定机 构的锁定解除用的操作机构;当各针杆稍微下降到相对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动作行程的下限 位置之下时,限制进一步的移动,防止从针杆支承框架脱落的脱落防止装置。上述结构中,通过操作机构,锁定机构对第1卡止片的锁定状态被解除时,第1卡 止构件通过第1施力构件与下侧卡止凹部卡合,故安装在纵向槽内的动作杆通过枢支销摆 动,由上侧的抵接面堵住上侧卡止凹部,装备在针杆支承框架上的第2卡止片不会与上侧 卡止凹部卡合。该状态下当主轴被旋转驱动,则主轴的驱动力通过与针杆曲柄连接的针杆 夹座机构传递至针杆,针杆以动作行程进行上下往复驱动。而当任何1个针杆处于动作行程的上方位置时,通过操作机构,第1卡止片与下侧 卡止凹部的卡合被解除,当锁定机构形成了锁定状态时,由第2施力构件施力的第2卡止片 与上侧卡止凹部卡合,安装在纵向槽内的动作杆进行摆动,由下侧的抵接面堵住下侧卡止 凹部。该状态下,即使主轴旋转驱动,主轴的驱动力也不会传递给解除了与第1卡止片的卡 合的针杆,针杆被卡止保持在其上方位置,不被上下驱动。当主轴高速旋转时对操作机构进行操作的场合,针杆的移动速度快,第2卡止片 无法跟踪(响应延迟),针杆不被第2卡止片卡止时,第1、第2卡止片的任何1个都不支承 针杆,故即使是针杆从针杆支承框架脱落的状态下,通过脱落防止装置可防止针杆从针杆 支承框架脱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针缝纫机的机臂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图2是表示双针缝纫机的机臂部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针杆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针杆夹座的分解立体图。图5A是表示针杆下降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5B是表示针杆上升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6A是表示针杆上下运动停止状态下的针杆夹座下降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 图。
图6B是表示针杆上下运动停止状态下的针杆夹座上升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7是表示防止针杆脱落时针杆夹座上下运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8是表示变更形态的与图5A相当的图。图9是表示图8的针杆横剖俯视图。图10是表示其他变更形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1是表示与图2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本实施形态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被卡止构件固接在针杆的上端, 从而可防止针杆的脱落事故,而且,使上下两个卡合凹部之间的距离比针杆的动作行程大, 以使针杆夹座机构内的第1卡止片不能与上侧卡合凹部卡合,能可靠地防止针杆与针板的 冲突引起的破损。如图1所示,在可机针送料的双针缝纫机1的机臂部2内,主轴4朝左右方向配设, 该主轴4在多个部位可旋转地轴支承在机框2A上。在机臂部2的机头3内,设有正面看大 致为U字形的针杆支承框架5,该针杆支承框架5固接在左右方向配设在机臂部2内的摆动 轴6的左端部上,众所周知,可通过摆动轴6朝前后(机针送料方向)摆动。在该针杆支承 框架5的上部框5a与下部框5b之间设置左右隔开规定距离的2根针杆7L、7R,针杆7L、7R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可上下运动地支承在上部框5a及下部框5b上,缝针8分别可拆装地固 定在该针杆7L、7R的下端部上。接着,对将主轴4的驱动力传递至各针杆7L、7R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1进行说明。 该驱动力传递装置11具有形成于各针杆7L、7R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图3);动 作杆12L、12R(图3,图5);针杆夹座机构13L、13R(图4);针杆卡止机构14L、14R(图5); 操作机构15 (图1,图4)等。这里,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动作杆12L、12R、针杆夹座 机构13L、13R和针杆卡止机构14L、14R,对于左右的针杆7L、7R是同样的结构,故以下对于 左侧的针杆7L进行说明。对于右侧的针杆7R,在对有关左侧的针杆7L进行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上标记 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不过,对于左侧的针杆7L的机构或构件标上符号L进行说明, 对有关右侧的针杆7R的机构和构件使用符号R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针杆夹座17是分别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2个通孔17a的块状构件, 左右一对针杆7L、7R插嵌在该2个通孔17a内,配设成相互平行。如图1所示,针杆曲柄连 杆18的一端可转动地与针杆夹座17的右端部连接,该针杆曲柄连杆18的另一端与针杆曲 柄19连接,而且,针杆曲柄19与主轴4连接。因此,针杆夹座17通过针杆曲柄19和针杆 曲柄连杆18随着主轴4的旋转而上下运动,一对针杆7L、7R通过后叙的锁定机构27L、27R 同步地以动作行程SS(参照图7)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参照图3及图4,对形成于针杆7L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装备在针杆7L 上的动作杆12L进行说明。针杆7L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该针杆7L上,从其上端部至大致 下端部实施倒角,形成具有规定宽度的平坦部7c (参照图4)。侧面看圆弧状的缺口即上侧 卡止凹部7a和侧面看矩形的下侧卡止凹部7b,上下留有规定距离L地形成于针杆7L的平坦部7c的上端部(参照图3)。即,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之间的距离L设定为比针杆 7L的上下方向的动作行程SS大。针杆7L的平坦部7c上,形成有到达这些上侧卡止凹部7a和下侧卡止凹部7b下 侧的、朝纵向延伸的纵槽7d。该场合,针杆7L的纵槽7d设定成规定的长度,以使上端部延 伸到上侧卡止凹部7a之上方,下端部延伸到下侧卡止凹部7b之下部。由板构件构成的动作杆12,通过将其长度方向的中途部被枢支销21轴支承在针 杆7L的纵槽7d内,配设成可前后方向转动。在该动作杆12L的上下两个端部分别形成可 突出的抵接面12a及12b,以择一性地堵塞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比针杆7L的外形大的板材即垫圈22L(其相当于被卡止构件)由螺钉23L固定在 针杆7L的上端。因此,针杆7L的从针杆支承框架5朝下方进一步的移动被该垫圈22L所 限制,不会脱落(本实施例中,由垫圈22L和针杆支承框架5构成了防止脱落机构)。接着,参照图4,对与连接于主轴4的针杆曲柄19连接的针杆夹座机构13L进行说 明。针杆夹座机构13L包括可与针杆7L的下侧卡止凹部7b卡合的第1卡止片25L ;将该 第1卡止片25L朝卡合侧施力的第1螺旋弹簧26L(这相当于第1施力构件);将第1卡止 片25L锁定在非卡合位置的锁定机构27L。第1卡止片25L形成为圆柱状,其前端形成圆筒状部,水平的支承销28L固接在该 圆筒状部上。第1卡止片25L可前后移动地嵌入形成在针杆夹座17上的前后方向的收容 孔17b内。因此,通过将第1卡止片25L与上下一对卡止凹部7a、7b中的下侧卡止凹部7b 卡止,针杆夹座17与针杆7L连接,主轴4的驱动力得到传递。接着,对锁定机构27L进行说明。侧面看L字形的摆动杆31L通过枢支销32可转 动地轴支承于针杆夹座17,其下端部形成有长孔31a,支承销28L插通该长孔31a内。第1 螺旋弹簧26L收容在针杆夹座17上部的朝上下方向形成的圆筒状凹部17c内,该第1螺旋 弹簧26L与摆动杆31L的后端部卡合,将摆动杆31L在图4、图5中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加 弹性力以使第1卡止片25L始终卡合在下侧卡止凹部7b内。配设在第1卡止片25L的下侧的卡止杆33L,在其基端部通过枢支销34L可转动地 轴支承在针杆夹座17上。在卡止杆33L的铅垂臂部33a的后端部形成有卡止钩33b。通 过后叙的操作机构15的操作,摆动杆31L克服第1螺旋弹簧26L的弹力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第1卡止片25L通过支承销28L朝前方移动,故卡止钩33b与形成于第1卡止片25L的 下端部的卡止凹部25a卡止(参照图6A)。其结果,第1卡止片25L与下侧卡止凹部7b的 卡合被解除而被锁定在非卡合位置。在卡止杆33L上,从前侧与支承销28L卡合的铅垂臂部33a以及朝水平方向延伸 的水平臂部33c —体地形成。而且,在卡止杆33与针杆夹座17之间设有第2螺旋弹簧35L, 卡止杆33L得到图4、图5A中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力的施力。左侧卡止杆33L的水平臂部33c延伸至接近右侧的卡止杆33R的水平臂部33c的 位置。解除销36可上下运动地设置在针杆夹座17的销孔17d内,该解除销36与固定于针 杆夹座17的垫圈37之间设有极其微弱力的压缩螺旋弹簧38,解除销36始终受到朝下的按 压力。该解除销36的下端部以与两个水平臂部33c的结合部均等抵接的形态延伸。接着,参照图5A、图5B、图6A及图6B对将针杆7L卡止保持在其最上位附近的针 杆卡止机构14L进行说明。在针杆支承框架5的上部框5a上形成朝前后方向的通孔5c,第2卡止片41L可前后移动地支承于该通孔5c内。而且,该第2卡止片41L的内部嵌入压缩 螺旋弹簧42L (这相当于第2施力构件),该压缩螺旋弹簧42L的后端由通过螺钉被固接在 上部框5a上的封闭板44受到了位置限制。因此,第2卡止片41L,利用压缩螺旋弹簧42L的弹力始终受到与上侧卡止凹部7a 内卡合的弹性施力。即,第2卡止片41L与上侧卡止凹部7a卡合时,针杆7L与针杆夹座17 的上下驱动无关地暂时卡止保持在其动作行程SS的大致上位(参照图6A,图6B)。如上所述,第1卡止片25L与下侧卡止凹部7b卡合时,如图5A所示,动作杆12L 的下侧抵接面12b被推向后方,上侧抵接面12a朝上侧卡止凹部7a突出。因此,能可靠地 阻止第2卡止片41L的向上侧卡止凹部7a的卡合,而且,第1卡止片25L通过第1螺旋弹 簧26L的施力而卡合保持在下侧卡止凹部7b内。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第2卡止片41L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2L的施力而与上侧 卡止凹部7a卡合时,动作杆12L的上侧抵接面12a被推向后方,下侧抵接面12b向下侧卡 止凹部7b突出。因此,能可靠地阻止第1卡止片25L的向下侧卡止凹部7b的卡合。该场 合,第2卡止片41L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2L的弹力而卡合保持在上侧卡止凹部7a内。接着,对当图7所示的针杆7L处于动作行程SS的上位时,用于有选择地进行相对 于该针杆7L的下侧卡止凹部7b的第1卡止片25L的卡合解除和锁定机构27L的锁定解除 的操作机构15进行说明。在设于所述针杆支承框架5的针杆卡止机构14L的下侧近处的上部框5a形成有 水平的支承凹部(未图示),如图1,图4所示,滑动片46可滑动地收容在支承凹部内,利用 由小螺钉47固定于针杆支承框架5的盖板48,可防止滑动片46的脱离。在滑动片46的右 端部一体地形成朝下方突出的动作突起46a。该场合,如图4所示,滑动片46根据由作业人员操作的切换装置(未图示)的操 作,可以在动作突起46a对应于解除销36的驱动力传递位置(由实线图示)、动作突起46a 与左侧的摆动杆31L对应的针杆卡合解除位置(由左侧的双点划线图示)、动作突起46a与 右侧的摆动杆31R对应的右针杆卡合解除位置(右侧的双点划线图示)的3个位置上适宜 地切换。S卩,通过切换装置的操作,一旦被切换至滑动片46的动作突起46a与左侧的摆动 杆31L对应的左针杆卡合解除位置,则在针杆夹座17上升至动作行程SS的最上位时,通过 动作突起46a将左侧的摆动杆31L朝下方推压,故摆动杆31L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 1卡止片25L通过第1螺旋弹簧26L的施力而相对于下侧卡止凹部7b的卡合得到解除。另一方面,通过切换装置的操作,一旦被切换至动作突起46a与解除销36对应的 驱动力传递位置,则在针杆夹座17上升至动作行程SS的最上位时,通过动作突起46a将解 除销36朝下方推压,故第1卡止片25L的由卡止杆33L的卡止钩部33b而形成的非卡合位 置上的锁定得到解除,即,锁定机构27L的锁定被解除。因此,第1卡止片25L通过第1螺 旋弹簧26L的施力而与下侧卡止凹部7b卡合。不过,通过切换装置的操作对滑动片46进 行的切换,可以在针杆7L处于动作行程SS的上位时有选择地进行。接着,对如此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通过切换 装置的操作、切换至动作突起46a与解除销36对应的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场合,针杆夹座17 上升至动作行程SS的最上位时,解除销36被朝下方推压,卡止钩部33b与卡止凹部25a的卡合解除。由此,左右1对的摆动杆31L、31R通过第1螺旋弹簧26L、26R的施力,在图5A 中同时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左右两个第1卡止片25L、25R将非卡合位置上的锁定机构27L、 27R的锁定解除,同时分别与对应的针杆7L、7R的下侧卡止凹部7b、7b卡合。这样,在分别与两个第1卡止片25L、25R对应的下侧卡止凹部7b、7b卡合的状态 下主轴4 一旦旋转,则主轴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针杆曲柄19、针杆曲柄连杆18、针杆夹座 17、第1卡止片25L、25R传递至两个针杆7L、7R,两个针杆7L、7R在动作行程SS内被上下同 步地驱动。从而执行双针缝纫。S卩,当针杆夹座17被下降驱动至最下位,则如图5A所示,针杆7L、7R下降至动作 行程SS的下限位置,而当针杆夹座17被上升驱动至最上位,则如图5B所示,针杆7L、7R上 升至动作行程SS的上限位置。这里,即使针杆7L、7R下降至动作行程SS的下限位置的场 合,针杆7L、7R的上端也稍微从针杆支承框架5朝上侧突出,故缝制时,分别固定于针杆7L、 7R的上端的垫圈22L、22R不会与针杆支承框架5冲突。这样,在两个针杆7L、7R被上下往复驱动的驱动状态下,将第1卡止片25L、25R所 对应的动作杆12L、12R的下侧抵接面12b朝后方推压,故动作杆12L、12R围绕枢支销21在 图5A、图5B中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上侧抵接面12a向上侧卡止凹部7a突出。由此,可防止 第2卡止片41L、41R与上侧卡止凹部7a、7b卡合。这里,中断任何一方的针杆7L、7R例如左侧的针杆7L的上下驱动时,通过切换装 置的操作,将滑动片46切换至其动作突起46a与左侧的摆动杆31L对应的左针杆卡合解除 位置。该场合,如上所述,当针杆夹座17通过主轴4的旋转上升至最上位时,动作突起46a 将摆动杆31L朝下方按压。由此,该摆动杆31L克服第1螺旋弹簧26L的施力而转动,第1 卡止片25L相对于下侧卡止凹部7b的卡合得到解除,同时,通过锁定机构27L锁定在卡合 被解除的非卡合位置上。此时,通过第1卡止片25L向非卡合位置的后退,动作杆12L成为转动自如的状 态,故第2卡止片41L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2L的施力,与针杆7L的上侧卡止凹部7a卡合, 即使如图6A所示针杆夹座17下降至最下位、或者如图6B所示针杆夹座17上升至最上位 的场合,针杆7L也能卡止保持在其动作行程SS的上方位置,不会上下驱动。在操作切换装置、将同步地被上下驱动的2根针杆7L、7R的任何一方的上下驱动 中断时,在主轴4高速旋转驱动的场合,第2卡止片41L(41R)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2L的 弹力与上侧卡止凹部7a卡合的突出时间延迟,上侧卡止凹部7a有时会通过第2卡止片 41L(41R)的下侧。该场合,针杆7L(7R)不会被任一卡止凹部7a、7b卡止,故针杆7L (7R)从 针杆支承框架5解脱而脱落。但是,即使针杆7L(7R)这样脱落时,如图7所示,在针杆7L(7R)稍微下降到动作 行程SS的下限位置之下的位置处,固定于针杆7L(7R)的上端的垫圈22L(22R)与针杆支承 框架5抵接,故针杆7L(7R)不会从针杆支承框架5朝下侧脱落。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缝制 中的所谓针杆脱开。而且,即使是在如此方法防止针杆脱开的场合,如图7所示,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 7a、7b之间的距离L也设定得比针杆7L(7R)的动作行程SS大,而且,垫圈22L(22R)由针杆 支承框架5卡止,在下侧卡止凹部7b与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大致对应的(本实施例中,下 侧卡止凹部7b处于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的稍下)状态下,针杆7L(7R)的上侧卡止凹部7a位于动作行程SS的上限位置处的第1卡止片25L(25R)之上方的位置,故即使针杆夹座17 以动作行程SS高速上下驱动的情况下,针杆夹座17的第1卡止片25L(25R)也绝对不会与 上侧卡止凹部7a卡合。由此,能可靠地防止以往那样的、因某一原因第1卡止片25L L(25R)与上侧卡止 凹部7a卡合使针杆7L(7R)的下端部重复与底座部9的针板10很重地冲突那样的事故,能 可靠地避免针杆7L(7R)和针板10的破损等。由板材构成的各个垫圈22L、22R由螺钉23L、23R固定在针杆7L、7R的上端部上, 故只要将小型且廉价的垫圈22L、22R固定在针杆7L、7R上,就可实现防止针杆7L、7R的脱落。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7a、7b之间的距离L设定得比针杆7L、7R的动作行程SS大。 由此,垫圈22L、22R由针杆支承框架5卡止的状态下,各针杆7L、7R的上侧卡止凹部7a位 于动作行程SS的上限位置处的第1卡止片25L、25R之上方的位置,故在利用主轴4的驱动 力使针杆夹座机构13的上下驱动中,能可靠地避免第1卡止片25L、25R与上侧卡止凹部7a 的卡合。由此,能防止针杆7L、7R的下端部与针板的冲突,可靠地防止针杆7L、7R和针板的 破损。接着对上述实施形态的变更形态进行说明。也可在各针杆7L、7R的上端,取代垫圈22地将薄板状或小型块状等各种被卡止构 件与针杆7L、7R—体形成。如图8、图9所示,也可取代垫圈22地将从上侧与针杆支承框架5的下部框5b抵 接的E环50 (这相当于被卡止构件)嵌入分别形成于针杆7L、7R上的环状槽7e内。由此, 在稍微下降到动作行程SS的下限位置之下的位置处将针杆7L、7R保持,该场合,也只要使 用简单的被卡止构件即E环50就可得到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除了 E环以外,也可是 C环、或相对于针杆7L、7R设置横向螺钉等的结构。也可在对驱动力传递功能无障碍的针杆7L、7R的任意部位上形成卡止凹部,在针 杆7L、7R从针杆支承框架5脱落那样的高度位置时,将装备在针杆支承框架5的内部并被 弹簧施力的卡合销与针杆7L、7R的卡合凹部卡合,以构成脱落防止机构,从而防止针杆7L、 7R从针杆支承框架5的脱落。通过设于针杆7L、7R的上端的垫圈22与针杆支承框架5卡止,来防止针杆7L、7R 从针杆支承框架5脱落,但作为针杆支承框架5以外,也可由设于缝纫机机框2A上的各种 卡止构件将针杆7L卡止。例如,如图10、图11所示,构成侧面看大致弯曲形成为横向L字 形的机框2A的一部分的针杆卡止板51的铅垂壁部51a固接在机臂部2的后侧的机框2A 上。该针杆卡止板51的水平壁部51b,在针杆支承框架5的上部框5a的上端的上侧近处的 高度位置处朝针杆7L、7R的方向即前方水平延伸,在前端部分别形成左右一对缺口部51c。 这些缺口部51c的左右方向宽度比针杆7L、7R的直径尺寸稍微大一点,针杆7L、7R分别可 上下移动地支承于对应的缺口部51c的里侧。而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垫圈22L、22R由螺 钉23L、23R分别固定在各针杆7L、7R的上端部。该场合,由针杆卡止板51 (机框2A)及垫 圈22L、22R构成脱落防止机构。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即使缝制中针杆7L、7R的某一个从针杆支承框架5解脱 而朝下方脱落的场合,针杆7L、7R稍微下降到动作行程SS的下限位置之下时,固定在针杆7L、7R的上端的垫圈22L、22R从上侧与针杆卡止板51抵接,故可防止针杆7L、7R从针杆支 承框架5的脱落。 上述结构中,是由设于针杆7L、7R的垫圈22L、22R或E环50及针杆支承框架5或 缝纫机机框2A(针杆卡止板51)构成脱落防止机构,但也可例如设置对针杆7L、7R的脱落 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设置当该传感器检测到针杆7L、7R脱落时将针杆7L、7R保持以防止 其脱落的针杆保持装置,总之,只要设置有脱落防止装置即可,以使各针杆7L、7R稍微下降 到相对于针杆支承框架5的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之下时,限制进一步的移动,防止从针杆 支承框架5的脱落。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形态,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宗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实施,本发明也包含这些变更形态。
权利要求
一种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双针缝纫机包括具有上部框及下部框的针杆支承框架,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主轴的驱动力分别单独地传递给可升降地支承于所述针杆支承框架的平行的2根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留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在各针杆上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形成在各针杆上、上端部延伸到上侧卡止凹部之上方、下端部延伸到下侧卡止凹部之下部的纵向槽;长度方向中途部通过枢支销可摆动地轴支承在所述纵向槽内、上下两端部具有可突出的抵接面以择一性地堵住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的动作杆;与所述主轴连接的针杆曲柄;与所述针杆曲柄连接、具有与各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可卡合的第1卡止片、将该第1卡止片朝卡合侧施力的第1施力构件、将所述第1卡止片锁定在非卡合位置的锁定机构的针杆夹座机构;设于所述针杆支承框架、具有与各针杆的上侧卡止凹部可卡合的第2卡止片、将该第2卡止片朝卡合侧施力的第2施力构件的针杆卡止机构;所述任何一个针杆处于动作行程的上方位置时、有选择地进行相对于该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的第1卡止片的卡合解除和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用的操作机构;嵌合于所述各针杆上形成的环状槽、当各针杆稍微下降到相对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之下时,限制进一步的移动以防止从针杆支承框架脱落的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及下侧 卡止凹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所述针杆的动作行程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由所 述针杆支承框架卡止的状态下,所述各针杆的上侧卡止凹部位于动作行程的上限位置处的 所述第1卡止片的上方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 述各针杆稍微下降到相对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之下时,所述环从上侧与 所述针杆支承框架的下部框抵接。
全文摘要
一种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主轴的驱动力分别单独地传递给可升降地支承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平行的2根针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留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在各针杆上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在各针杆的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上形成的纵向槽;长度方向中途部通过枢支销可摆动地轴支承在所述纵向槽内、上下两端部具有可突出的抵接面以择一性地堵住上侧及下侧卡止凹部的动作杆;与所述主轴连接的针杆曲柄;与所述针杆曲柄连接、具有可与各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卡合的第1卡止片、将该第1卡止片朝卡合侧施力的第1施力构件、将所述第1卡止片锁定在非卡合位置的锁定机构的针杆夹座机构;设于所述针杆支承框架、具有可与各针杆的上侧卡止凹部卡合的第2卡止片、将该第2卡止片朝卡合侧施力的第2施力构件的针杆卡止机构;所述任何一个针杆处于动作行程的上方位置时、有选择地进行相对于其针杆的下侧卡止凹部的第1卡止片的卡合解除和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用的操作机构;当各针杆稍微下降到相对于针杆支承框架的动作行程的下限位置之下时,限制进一步的移动,防止从针杆支承框架脱落的脱落防止装置。
文档编号D05B55/16GK101914840SQ20101023455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日
发明者大利人美, 岩越弘恭, 水野靖, 西田幸夫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