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迹绽开防止方法以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28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迹绽开防止方法以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利用缝纫机在布料上形成双重环缝迹或偏平缝迹时、防止从缝 迹的缝制完成端侧发生缝迹绽开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公知有以下方案在缝制结束时弯针前出至 前进位置的状态下,使钩件与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卡合,用配置在弯针的后退位 置侧的托刀切断该弯针线的卡合部,其后,驱动缝纫机一针量后,用钩件捕捉由弯针捕捉的 环状机针线以及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用上述托刀切断各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由该装置的动作在形成于布料的缝迹的终端实施绽开阻止处理,同时剩下弯针线的线 头。另外,在把与钩件卡合的弯针线的卡合部用配置在弯针的后退位置侧的托刀切断后、驱 动缝纫机一针量时,配置在送线台的上游侧的微调器成为作用状态,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 线由U字形导线器及L字形导线器向线供给源侧被稍微拉回。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66191号公报(第1_11页、图1-14)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中,驱动缝纫机一针量时的由U字形导线 器及L字形导线器形成的弯针线的拉回量不过是微小的量,在切断线后从布料终端下垂的 线头的长度不能充分缩短。因此,为了作为缝制品使外表美观,存在缝制作业者必须用小镊 子等把线头从布料中取出、或用剪刀等再次剪掉线头的端部这样的难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课题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维持装置整体紧凑化的同时使留在布料中 的弯针线的线头充分缩短、不需要处理线头的缝迹绽开防止方法及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缝纫机中使用,该缝纫机具备至少一根机针和弯针, 在布料上形成双重环缝迹,所述机针插通机针线、上下运动,所述弯针隔着该机针在前进位 置和后退位置之间进退摆动、插通弯针线,其特征在于,具备切线器,该切线器包括配置在 弯针的后退位置侧的托刀、在前端部具有抓线用的钩部且能够从托刀进退的钩件和使钩件 进退的可动部件;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可动部件的路径上出没,在出现时限制钩件的进 退;路径变更机构,该路径变更机构将钩件的进退路径在通过环状机针线的后方之后变更 为第一路径或者第二路径,该第一路径沿着弯针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该第 二路径沿着弯针通过环状机针线的圈内而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控制机构, 该控制机构进行以下控制,即,在缝制结束时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的状态下,从托刀使钩件 沿第一路径前出并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而且使限制部件在可动部件的路径 上出现,在顺沿于第一路径的钩件后退时,由该钩件的钩部捕捉所述弯针线,而且由在可动 部件的路径上出现的限制部件使钩件前端停止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在钩件停止之后驱动 缝纫机一针量而再次使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使限制部件退避,由此,再开始可动部件的动 作,利用托刀切断弯针线的捕捉部分,而且将钩件的进退路径从第一路径变更到第二路径,从托刀使钩件沿第二路径前出,进入卡合到由弯针捕捉的环状机针线,而且朝向从环状机 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前出,通过接下来的后退捕捉所述环状机针线和从该环状机针线到弯 针的弯针线,利用托刀进行切断。另外,把切线器的驱动部件配置在缝纫机背面的托架上,由固定在该托架上的弹 簧使限制部件出现,而且由抵抗上述弹簧进行作用的气缸使限制部件退避是理想的;关于 上述气缸也可以形成上述路径变更机构的一部分,由该气缸的动作变更钩件的进退路径。根据本发明,由于使前出的钩件沿弯针后退,在捕捉弯针线以后使该钩件从环状 机针线错开而使钩件前端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停止,所以,由钩件形成的弯针线的卡合部 成为未被切断而位于缝迹终端附近的状态,能够驱动缝纫机一针量而使弯针再次前出到前 进位置。另外,由于前出的钩件首先沿着弯针后退,所以,能够切实由钩件捕捉弯针线。进 而在驱动缝纫机一针量后,切断由钩件捕捉的弯针线的捕捉部,而且使该钩件进入卡合到 由弯针捕捉的环状机针线,而且使其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前出,在该钩件后 退时由该钩件捕捉上述环状机针线和从该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并利用托刀进行切 断,所以,能够在维持装置整体的紧凑化的同时把不需要的弯针线的拉出量抑制到最小限 度。另外,通过把弯针线的拉出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可以使从布料终端下垂的线头的长度充 分缩短,而不需要进行该线头的处理。另外,通过把切线器的驱动部件配置在缝纫机背面的托架上,由固定在该托架上 的弹簧进行限制部件的出现,而且由抵抗上述弹簧起作用的气缸进行限制部件的退避,这 样可有效利用配置上空出的空间,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进而使在上述气缸形成上述路 径变更机构的一部分,由该气缸的动作变更钩件的进退路径,这样可以减少装置的部件数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周边构成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整体平面图。
图3是表示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部件展开图。
图4是在缝纫机中使用的弯针线的示意通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控制部分的方框图。
图6是说明该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9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4是表示该装置的动作工序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钩件26的动作轨迹的示意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驱动部分的其他方案的主要部分平面
4图。图17是说明该其他方案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侧面图。图18是说明搭载该其他方案时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时序图。图19是搭载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的缝纫机的外观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3弯针;5、6机针;8、9机针线;8L、9L环状机针线;8LL、9LL新的环状机针线;10弯 针线;11切线器;12托刀;26钩件;26a、26b钩部;27动作片;29第一长孔;30第二长孔; 30a第一引导面;30b第二引导面;33螺钉;34套环;40、70第二气缸;50第三气缸;67限制 片;69框线弯折型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本发明的缝纫机具有臂部IA和机 座部1B,机座部IB在前端侧具有缸座lb。在缸座Ib上,设有在上下前后四方向运动并把 布料向箭头F方向输送的送布牙2、在左右前后椭圆运动的弯针3、固定于螺钉孔4a的针板 4(参照图2)。在缸座Ib的上方设有针杆7。针杆7与臂部IA内的针杆上下驱动机构(未 图示)连结,左机针5及右机针6安装在针杆7的下端。左右的机针5、6的前端部由针杆 7的上下运动间歇地贯通针板。弯针3用螺钉3c固定在弯针轴3a前端的弯针基台3b上, 弯针轴3a与针杆7的上下运动连动,在与送布方向F正交的方向摆动。即,弯针3在针板4 的下方在隔着机针5、6的前端部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进退摆动。当左右的机针5、6 和弯针3协同动作时,如图7至图14所示,由插通在左右的机针5、6中的机针线8、9以及 插通在弯针3中的弯针线10在布料W上形成双重环缝迹S。另外,机针线8、9及弯针线10 经由张力赋予用的调线器TT与线供给源相连。另外,如图19所示,调线器TT具有公知的 松线件TL,由松线件TL的动作同时解除对各线8、9、10的张力赋予。在缸座Ib的基部侧(右侧)设置由以下构成组成的切线器11。切线器11的托刀 12配置在弯针3的后退位置侧,与钩件引导器13及板簧14 一起利用螺钉15固定于托架16 的前端部。经由垫片18固定于机座内盖17的螺钉19配置在形成于托架16的基端部的长 孔16a内,托架16由垫片18可转动且滑动地支承。另外,插通在托架16的前端部的螺钉 20,20贯通线保持弹簧21的长孔21a而旋入固定片22的螺钉孔22a。在托架16的基端部 形成凹部16b。线弹簧23的一端与该凹部16b抵接,线弹簧23的另一端利用螺钉24固定 在机座内盖17上。由此,托架16 —直向固定于机座内盖17的卡固片25侧被施力。在托刀12和钩件引导器13之间可滑动地配置成为可动刀的钩件26。该钩件26 在腹侧前端部具有弯针线用钩部26a和机针线用钩部26b,钩件26的背侧大体为直线状。 钩件26的基端部由螺钉28固定在动作片27。动作片27在横向长,沿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长 孔29及第二长孔30,螺钉31、33安装在机座内盖17上。插通在螺钉31上的圆形的套环 32配置于第一长孔29内,插通在螺钉33上的圆形的套环34配置于第二长孔30内。艮口, 动作片27由套环32、34可滑动地支承。动作片27与由螺钉35可转动支承于机座内盖17 的联杆部件36连结,联杆部件36与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连结。第一气缸37配置在 缝纫机背面的托架(未图示)上,当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进退时,驱动动作片27。另 外,在动作片27形成突片27a,在托架16形成卡合突片27a用的卡合部16c。另外,以突片
527a和卡合部16c适当地卡合的方式使托架16的一部分可滑动卡合在动作片27的两侧是 理想的。在动作片27的第二长孔30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向的第一引导面30a及第二引导面 30b。第一引导面30a由在三方向连续延伸的凸轮面构成,同时第二引导面30b由在两方向 连续延伸的凸轮面构成,由此两个引导面30a、30b的间隔在中途宽度大。另外,框线弯折弹 簧38的一端用螺钉39固定在动作片27的基端部。框线弯折弹簧38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方 件41上,该长方件41固定于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40a。当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40a进退 时,第二长孔30的第一引导面30a或者第二引导面30b与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合。 另外,第三气缸50与第一气缸37相向配置。在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前出时,第三气 缸50的活塞杆50a沿箭头X方向前出的话,则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沿箭头Y方向追 赶规定量。由此,钩件26移到中间位置。另外,线道引导器42用螺钉43固定在动作片27,在机座内盖17的端部固定U字 形导线器44。在该线道引导器42和弯针3之间固定配置公知的送线台45,在U字形导线 器44和调线器TT之间配置微调器46。送线台45具有一对L字形导线器45a、45a,从送线 台45出没的蛤蜊状凸轮(未图示)在出现时与L字形导线器45a、45a之间的弯针线10卡 合。微调器46具有由弹簧47压接的两片调线盘48、48、和在作用时在两调线盘48、48之间 夹装爪49a的解除部件49。由弹簧47形成的调线盘48、48的压接力比配置于线供给源侧 的调线器TT的压接力强,当该压接力作用在弯针线10时,弯针线10不会由调线器TT向弯 针3侧拉出。另外,通常在微调器的调线盘48、48之间夹装爪49a,不向调线盘48、48之间 的弯针线10赋予张力。如图5所示,本发明作为控制机构具有CPTO1、R0M52、RAM53。构成为由CPTOl发 出的指令借助1/054适当地传递给各部件的气缸37、40、50,构成为在踏入或踏回踏板55时 产生的信号借助于1/054进入CPTO1。另外,缝纫机用马达56、松线缸57及升降器58也借 助于1/054与CPTOl连接。另外,在R0M52存储各部件的基本动作程序,在RAM53存储各部 件的动作关联数据。在参照图6的时序图及图7到图14的动作工序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缝迹绽开防 止装置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当伴随着布料W的缝制完成而解除踏板55的踏入时,踏板55返回到中间位置,如 图7所示,在机针5、6位于上止点、弯针3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缝纫机马达停止。其后, 当踏回踏板55时,在规定时间Tl后,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前出,第一气缸37的活塞 杆37a在箭头X方向追赶规定量。由该活塞杆37a的规定量的后退移动使联杆部件36绕 螺钉35转动。此时,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40a前出,在第二长孔30的第一引导面30a与 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合的状态下,动作片27动作。另外,伴随动作片27的前出,托 架16在中途、即在与卡固片25接触之前一起前出。接着,动作片27前出,动作片27的突 片27a从托架16的卡合部16c离开。由此,钩件26从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21之间前出, 钩件26的前端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停止。在从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前出经过规定时间T2之后,使第一气缸37动 作,使活塞杆37a向箭头X方向后退规定时间T3的时间。由活塞杆37a的后退使联杆部 件36绕螺钉35转动,如图8所示,动作片27的钩件26前出到最前方位置。通过由两个气缸37、50形成的动作片27的前出动作,钩件26沿着图15中的点划线所示的第一路径 (a — bl — c — d)、即在通过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8L、9L的圈外的同时与从环状机 针线8L到弯针3的弯针线IOa卡合的路径进行去往运动。另外,在顺沿于第一路径的钩件 26的去往运动结束时,钩件26的背侧与环状机针线8L、9L接触,钩件26的钩部26a成为穿 越弯针线IOa旁边的状态。另外,此时,线道引导器42与动作片27—起向弯针3侧前出,U 字形导线器44和L字形导线器45之间的弯针线10由线道引导器42操纵。由此,可适度 维持弯针线10的张紧状态。在从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后退经过规定时间T3之后,活塞杆37a向箭头Y 方向前出,活塞杆37a的前端与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相碰,在中途停止。由活塞杆37a 的前出使联杆部件36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后退。此时,维持活塞杆40a的前出,钩件 26沿第一路径返回运动到中途。即,在前出的钩件26沿弯针3后退时,钩件26的弯针线用 钩部26a捕捉从环状机针线8L到弯针3的孔眼3e的弯针线10a,其后,该钩件26从弯针3 错开的同时进一步后退而在中途停止。由此,如图9所示,钩件26的弯针线用钩部26a在 捕捉了弯针线IOa的状态下位于环状机针线8L、9L的后方(中间位置)。在钩件26在中途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T4之后,当驱动缝纫机一针量时,机针5、6 经过下止点(参照图10)而上升,同时弯针3从后退位置前出。如图11所示,弯针3在前 出时捕捉形成于机针5、6后部的新的环状机针线8LL、9LL。从驱动缝纫机一针量经过规定 时间T5之后,使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向箭头Y方向后退。由此,第一气缸37的活塞 杆37a再开始前出,动作片27后退。由该动作片27的后退,钩件26的钩部26a把弯针线 IOa拉到托刀12,该弯针线IOa的卡合部分由钩部26a和托刀12的协同动作而切断。艮口, 钩件26的后退由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限制。另外,此时,使第二气缸40动作,使活塞 杆40a后退,成为第二长孔30的第二引导面30b与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合的状态。 由此,下次的钩件26去往运动路径由第一路径变更到第二路径。进而,此时,使松线装置TL 动作,同时解除各线8、9、10的张力赋予。另外,如图12所示,由切断而留在缝纫机侧的弯 针线IOx由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21夹持。接着,当钩件26后退时,动作片27的突片27a 与托架16的卡合部16c卡合,其后,动作片27和托架16 —起后退。然后,使解除部件49 的爪49a后退,由弹簧47形成的调线盘48、48的压接力赋予给弯针线10。在从第三气缸50的活塞杆50a后退经过规定时间T6之后,使第一气缸37动作, 使活塞杆37a向箭头X方向后退规定时间T7的时间。由活塞杆37a的后退使联杆部件36 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前出到针板4侧。此时,第二气缸40的活塞杆40a后退,在第二 长孔30的第二引导面30b与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合的状态下,动作片27动作。另 外,伴随着动作片27的前出,托架16在中途、即在与卡固片25接触之前一起前出。由此, 钩件26和托刀12从待机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接着,当使动作片27前出时,动作片27的突片27a离开托架16的卡合部16c,同 时,钩件26从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21之间前出,如图13所示,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线IOx 的端部被释放,从缝迹S的最终端下垂。由该动作片27的一连串的前出动作,钩件26沿着 图15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第二路径(a — b2 — c — d)、即与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 8LL、9LL进入卡合且与从环状机针线8LL到弯针3的孔眼3e的弯针线IOaa卡合的路径去 往运动。另外,在顺沿于第二路径的钩件26的去往运动结束时,钩部26a、26b成为通过环
7状机针线8LL、9LL的圈内的状态。另外,此时,线道引导器42与动作片27—起向弯针3侧 前出,U字形导线器44和L字形导线器45之间的弯针线10由线道引导器42操纵。由此, 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线IOx从缝迹S向弯针3侧被稍微拉回,可以缩短从缝迹S终端的下垂量。其后,使第一气缸37动作,使活塞杆37a在箭头Y方向前出。由活塞杆37的前出, 联杆部件36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后退。此时,维持活塞杆40a的后退,钩件26沿第 二路径返回运动。由该返回运动,钩件26的弯针线用钩部26a牵引从环状机针线8LL到弯 针3的弯针线10aa,机针线用钩部26b牵引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8LL、9LL。由于当 由钩部26b捕捉环状机针线8LL、9LL时,使松线装置TL动作,所以,环状机针线8LL、9LL的 牵引可顺畅进行。另外,当钩部26a、26b到达托刀12时,由两者的协同动作切断各线8LL、 9LLU0aa的卡合部分。由该切断最终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线IOz由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 21夹持,如图14所示,弯针线的线头IOxx留在缝迹S的最终端。进而当钩件26后退时,动作片27的突片27a与托架16的卡合部16c卡合,动作 片27和托架16 —起后退。在活塞杆37a的再前出时使由松线装置TL形成的各线8、9、10 的张力赋予再开始。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T8时,由升降器的上升而可取下布料,本装置的 动作完成。顺便提及,当解除踏板55的踏回时,踏板55回到中间位置。只要通过由钩件26 形成的第一次切断留在布料W侧的弯针线IOy不从缝迹S终端的左侧环状机针线Se被拉 出,就不会在布料的缝制完成端产生绽开。另外,留在缝迹S终端的弯针线的线头IOxx即 使保持原样的状态也没有特别的问题,但在有影响时只要拉出线头的端部去除即可。另外, 这次,对于留在布料W侧的弯针线IOy及缝迹S终端的线头ΙΟχχ,从缝迹S终端的左侧环状 机针线Se的垂下量大体相同,不会影响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前出的钩件26在中途停止,第三气缸的活塞杆50a在追 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37a的同时在该活塞杆37a的前出路径上出现,但是当然并不限定于 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使第一气缸的活塞杆37a本身后退以后使限制片在活塞杆37a的 前出路径上出现,由此可以使前出的钩件26在后退时在中途停止。这样构成的具体例在图 16及图17中表示。如图16所示,固定于第一气缸37的圆状板59和固定于缝纫机背面的 托架60用螺钉62、62安装在多个圆筒体61、61上,可滑动支承在托架60的突片60a、60b 上的支承轴63并列设置在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上。活塞杆37a和支承轴63在前端 由动作片64连接,支承轴63与活塞杆37a偕同地进退运动。动作片64借助于连杆65与 联杆部件36连结,缠绕在支承轴63上的螺旋弹簧66定位于托架60的突片60a、60b之间。 另外,螺旋弹簧66的一端与托架的突片60b卡合,另一端与固定于支承轴63的筒状的套环 63a卡合。另外,如图17所示,在托架60上用螺钉68可转动地固定限制片67。固定于托架 60上的框线弯折型的弹簧69向限制片67施力,在支承轴63的最为前出时,限制片67与筒 状套环63a的外周接触。在支承轴63与活塞杆37a —起后退时,限制片67直接与支承轴 63接触,活塞杆37a及支承轴63的再前出由限制片67限制在中途。钩件26由该限制在中 途停止。另外,第二气缸70在限制片67的转动方向相向配置,安装在框线弯折弹簧38的 长方件41固定在第二气缸70上。即,第二气缸70兼用了前面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气缸40 和第三气缸50的一部,其配置方向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气缸40的方向相反。当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70a前出时,钩件26去往运动路径从第一路径变更到第二路径,同时,限 制片67离开支承轴63,解除对套环63a的限制。由此,活塞杆37a与支承轴63 —起前出到 当初的位置。参照图18的同时说明这样的其他构成时的控制流程。当随着布料W完成缝制而解除踏板55的踏入时,踏板55返回到中间位置,如图7 所示,在机针5、6位于上止点、弯针3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缝纫机马达停止。其后,当踏 回踏板55时,在规定时间Tl之后第一气缸37动作,活塞杆37a向箭头X方向后退规定时 间T3的时间。活塞杆37a的后退移动借助于动作片64传递给连杆65,联杆部件36绕螺 钉35转动。当联杆部件36绕螺钉35转动时,如图8所示,动作片27的钩件26前出到最 前方位置。通过由第一气缸37形成的动作片27的前出动作,钩件26沿图15中的单点划 线所示的第一路径(a — bl — c — d)、即通过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8L、9L的圈外同 时与从环状机针线8L到弯针3的弯针线IOa卡合的路径进行去往运动。另外,在活塞杆37a后退时,支承轴63也与套环63a —起后退,限制片67由框线弯 折型弹簧69的作用直接与支承轴63接触。另外,在顺沿于第一路径的钩件26的去往运动 结束时,钩件26的背侧与环状机针线8L、9L接触,钩件26的钩部26a成为穿越弯针线IOa 旁边的状态。顺便提及,在钩件26的去往运动结束时,线道引导器42与动作片27 —起向 弯针3侧前出,U字形导线器44和L字形导线器45之间的弯针线10由线道引导器42操 纵。由此,可适度地维持弯针线10的张紧状态。在从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后退经过规定时间T3之后,活塞杆37a与支承轴 63 一起在箭头Y方向前出,固定于支承轴63的套环63a与限制片67相碰时,活塞杆37a的 前端停止。由活塞杆37a的前出,联杆部件36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后退。此时,首先 钩件26沿第一路径返回运动到中途。即,在前出的钩件26沿弯针3后退时,钩件26的弯 针线用钩部26a捕捉从环状机针线8L到弯针3的弯针线10a,其后,该钩件26从弯针3错 开同时进一步后退而在中途停止。由此,如图9所示,钩件26的弯针线用钩部26a在捕捉 了弯针线IOa的状态下在环状机针线8L、9L的后方(中间位置)停止。在从钩件26在中途停止起经过规定时间T4之后,当驱动缝纫机一针量时,机针5、 6经过下止点(参照图10)上升,同时弯针3从后退位置前进。如图11所示,弯针3在前 进时捕捉形成于机针5、6后部的新的环状机针线8LL、9LL。在从驱动缝纫机一针量经过规 定时间T5之后,使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70a前出。由此,限制片67从支承轴63离开,同 时第一气缸37的活塞杆37a再开始前出,动作片27后退。由该动作片27的后退,钩件26 的钩部26a把弯针线IOa拉到托刀12,该弯针线IOa的卡合部分由钩部26a和托刀12的协 同动作被切断。另外,由于在使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70a前出时借助于长方件41使框线 弯折弹簧38动作,所以,成为第二长孔30的第二引导面30b与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 合的状态。由此,下次的钩件26去往运动路径由第一路径变更到第二路径。进而,此时,使 松线装置TL动作,同时解除各线8、9、10的张力赋予。另外,如图12所示,由切断而留在缝 纫机侧的弯针线IOx由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21夹持。接着,当钩件26后退时,动作片27 的突片27a与托架16的卡合部16c卡合,其后,动作片27和托架16 —起后退。然后,使解 除部件49的爪49a后退,由弹簧47形成的调线盘48、48的压接力赋予给弯针线10。在从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70a前出经过规定时间T6之后,使第一气缸37动作,使活塞杆37a向箭头X方向后退规定时间T7的时间。由活塞杆37a的后退,联杆部件36 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前出到针板4侧。此时,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70a前出,在第二 长孔30的第二引导面30b与由螺钉33支承的套环34卡合的状态下,动作片27动作。另 外,伴随着动作片27的前出,托架16在中途、即在与卡固片25接触之前一起前出。由此, 钩件26和托刀12从待机位置移动到作用位置。接着,当使动作片27前出时,动作片27的突片27a离开托架16的卡合部16c,同 时,钩件26从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21之间前出,如图13所示,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线IOx 的端部被释放,从缝迹S的最终端下垂。由该动作片27的一连串的前出动作,钩件26沿图 15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第二路径(a — b2 — c — d)、即与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8LL、 9LL进入卡合同时与从环状机针线8LL到弯针3的弯针线IOaa卡合的路径进行去往运动。 另外,在顺沿于第二路径的钩件26的去往运动结束时,钩部26a、26b成为通过环状机针线 8LL、9LL的圈内的状态。另外,此时,线道引导器42与动作片27—起向弯针3侧前出,U字 形导线器44和L字形导线器45之间的弯针线10由线道引导器42操纵。由此,留在缝纫 机侧的弯针线IOx从缝迹S向弯针3侧稍微被拉回,可以缩短从缝迹S终端的垂下量。其后,使第一气缸37动作,使活塞杆37a向箭头Y方向前出。由活塞杆37的前出, 联杆部件36绕螺钉35转动,动作片27后退。此时,维持活塞杆70a的前出,钩件26沿第 二路径返回运动。由该返回运动,钩件26的弯针线用钩部26a牵引从环状机针线8LL到弯 针3的弯针线10aa,机针线用钩部26b牵引由弯针3捕捉的环状机针线8LL、9LL。由于当 由钩部26b捕捉环状机针线8LL、9LL时使松线装置TL动作,所以,环状机针线8LL、9LL的 牵引可顺畅进行。另外,当钩部26a、26b到达托刀12时,由两者的协同动作切断各线8LL、 9LLU0aa的卡合部分。由该切断最终留在缝纫机侧的弯针线IOz由托刀12和线保持弹簧 21夹持,如图14所示,弯针线的线头IOxx留在缝迹S的最终端。当进一步使钩件26后退时,动作片27的突片27a与托架16的卡合部16c卡合, 动作片27和托架16 —起后退。在活塞杆37a的再前出时,再开始由松线装置TL形成的各 线8、9、10的张力赋予。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T8时,由升降器的上升可取下布料,本装置 的动作完成。在这样形成的其他构成时,可减少气缸数量,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另外, 可以省略前面的实施方式进行的“使第三气缸50动作而使钩件26前出到中途”的事前工 序。即,当设成该其他构成时,可以去掉前面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中的规定时间T2,可以 短缩装置整体的动作时间。
权利要求
1. 一种缝迹绽开防止方法,该缝迹绽开防止方法在由缝纫机进行的布料的缝制中使 用,该缝纫机具备至少一根机针和弯针,所述机针插通机针线、上下运动,所述弯针隔着该 机针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进退摆动、插通与所述机针线协同动作地形成双重环缝迹 的弯针线,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步骤,在缝制结束时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的状态下,由配置在弯针的后退位置侧 的托刀使钩件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前出;第二步骤,在使前出的钩件沿弯针后退而捕捉到弯针线后,使该钩件从弯针错开,使钩 件前端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停止;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驱动缝纫机一针量地再次使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和 第四步骤,在第三步骤之后,切断由钩件捕捉的弯针线的捕捉部,接着使该钩件进入卡 合到由弯针捕捉的环状机针线,而且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前出,在该钩件后 退时,由该钩件捕捉所述环状机针线和从该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利用托刀进行切 断。
2. —种缝迹绽开防止装置,该缝迹绽开防止装置在缝纫机中使用,该缝纫机具备至少 一根机针和弯针,在布料上形成双重环缝迹,所述机针插通机针线、上下运动,所述弯针隔 着该机针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进退摆动、插通弯针线,其特征在于,具备切线器,该切线器包括配置在弯针的后退位置侧的托刀、在前端部具有抓线用的钩部 且能够从托刀进退的钩件、使钩件进退的可动部件;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可动部件的路径上出没,在出现时限制钩件的进退; 路径变更机构,该路径变更机构将钩件的进退路径在通过环状机针线的后方之后变更 为第一路径或者第二路径,该第一路径沿着弯针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该第 二路径沿着弯针通过环状机针线的圈内而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进行以下控制,即,在缝制结束时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的状态 下,使钩件从托刀沿第一路径前出并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而且使限制部件 在可动部件的路径上出现,在顺沿于第一路径的钩件后退时,由该钩件的钩部捕捉所述弯 针线,而且由在可动部件的路径上出现的限制部件使钩件前端停止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 在钩件停止之后驱动缝纫机一针量而再次使弯针前出到前进位置,使限制部件退避,由此, 再开始可动部件的动作,利用托刀切断弯针线的捕捉部分,而且将钩件的进退路径从第一 路径变更到第二路径,使钩件从托刀沿第二路径前出,进入卡合到由弯针捕捉的环状机针 线,而且朝向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前出,通过接下来的后退捕捉所述环状机针线 和从该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利用托刀进行切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切线器的驱动部件配置在缝 纫机背面的托架上,由固定于该托架的弹簧使限制部件出现,由抵抗所述弹簧进行作用的 气缸使限制部件退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迹绽开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形成所述路径变更 机构的一部分,由该气缸的动作变更钩件的进退路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保持装置整体紧凑化同时可使留在布料中的弯针线的线头充分短、不需要处理线头的缝迹绽开防止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具有配置于弯针的后退位置侧的托刀、由托刀往复移动的钩件、限制钩件进退的限制部件、变更钩件的往复移动路径的路径变更机构,进而具有进行以下控制的控制机构,即在缝制结束时使钩件前出,与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卡合,在钩件后退时捕捉上述弯针线后用限制部件使该钩件的前端在环状机针线的后方停止,钩件停止后变更钩件的往复移动路径,同时,驱动缝纫机一针量再次使弯针前进,使钩件去往运动,前出由弯针捕捉的环状机针线并卡合,同时,与从环状机针线到弯针的弯针线卡合,接着通过返回运动由托刀切断各线的卡合部。
文档编号D05B65/06GK102002828SQ2010102688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当铭文郎 申请人: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