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板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1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规格板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限定的规格板型(Formatzuschnitt)。
背景技术
DE 26 08 781 C2披露了具有用聚合物泡沫浸溃的纺织物支撑体的一种类革基底。这种支撑体由浸溃在从其表面起其总厚度的20%与60%之间的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或成圈针织的织品(Gewirke)形成。该聚合物泡沫具有通过引入空气形成的开放泡孔,并且还包含通过空心微球体形成的闭合泡孔。在磨面后的表面上存在薄的PU覆盖层(Beschichtung)。由于空心微球体中的CO2气体,这种支撑具有高碳含量;这种材料是坚硬/粗糙的,即其触觉仍不尽如人意。为了获得类似牛巴革的外观,该表面必须在基底涂覆之后进行磨面。DE 200 10 978 Ul披露了一种具有交联聚氨酯层的表面覆盖层的基底,该表面覆盖层通过一层粘合剂结合到该基底的表面上。这种基底的主要优点是,折叠留下了显著的褶皱,并且对于所施加的覆盖层不存在向支撑材料中的限定的渗透度。在DE 20 2004 004 807中,一个由纤维材料构造的基体具一个有聚合物覆盖层。该基体由至少两个层组成,其中面向该覆盖层的支撑体层是由微纤维的非纺织薄片形成的,其中在微纤维之间的空隙体积是至少部分地由凝聚的聚合物材料填充的。这类基底包含相当大量的聚氨酯并且用于将两个纤维非纺织薄片结合到一起的聚氨酯量接近于用于生产该覆盖层的聚氨酯的量。在DE 203 18 906 Ul中,将薄覆盖层施加到支撑的上并且该覆盖层趋向于浮置(zum Schwimmen),这是由于该覆盖层施加到该支撑的粗糙表面的顶部并且因此没有提供使覆盖层渗透到该支撑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即使在Imm或更大的厚度上也将低重量与出色的机械特性相结合的规格板型,尤其是甚至在低于零度的温度下也保持柔性。该规格板型应当进一步拥有耐磨性,颜色和光坚牢度、以及拉伸强度且更特别地在多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基本相等的可延伸性和拉伸强度。该规格板型应当进一步拥有适合于其预期用途的覆盖层,并且该覆盖层可以是很大程度上防水的,例如用于摩托车座位、座位罩或行李,或者可透过水蒸气,例如用于汽车内饰、装饰的家具罩以及还有鞋面材料。该规格板型应当进一步不允许纺织物支撑材料的结构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暴露在精细、柔软且薄的覆盖物上(如果暴露的话),而该涂层应当是可持久地结合到纺织物支撑材料上的。与具有厚重覆盖层的常规的片状人造革不同,本发明的规格板型,当其用手触摸时或靠在身体上时,还应当快速地适应身体温度和/或提供温度平衡以确保改进的触感和增强的舒适性。此外,施加在纺织物支撑材料上的薄覆盖层应当在弯曲时、即便是在被弯折过一个锐角时(当在轻质大体积的纤维非纺织薄片支撑上存在薄覆盖层时或者当一个薄覆盖层浮置在纤维表面顶部时即为此种情况)也不形成褶皱折叠。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带有覆盖层的纺织物支撑,它特别地展现了一种纺织物和/或类似牛巴革的精细结构。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该规格板型可以按小量来生产,而无需昂贵和不便的工具,其中市场对不同支撑材料在外观、触感和摩擦所希望的特定的表面可以从片材上切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规格板型,该规格板型满足车辆工业相对于碳排放的限制并且在其制造时即便考虑所使用的全部部件也具有有利的CO2平衡,并且这是与低需水量相结合的。这些目的是通过开篇所述类型的一种规格板型实现的,其原因是该规格板型的整个聚氨酯含量是在从60到240g/m2的范围内、优选在从80到150g/m2的范围内,并且尤其是在从100到140g/m2的范围内,这个定量(FlSchengewicht)还包括在支撑材料中已经存在的任何聚氨酯或者在其制造过程中引入的任何聚氨酯,并且其原因还在于,包括其中含有的任何聚氨酯的支撑材料的定量是处于从200到450g/m2的范围内、优选在从200到350g/m2的范围内、并且尤其在从230到270g/m2的范围内。本发明规格板型是轻质的、稳健的并且拥有可延展性和强度,这些是在其表面的多个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基本上均匀/类似的。表面的触感是舒适的,并且该表面可以按几乎任何所希望的方式进行图案化/纹理化。聚氨酯分散体的用量较低,并且因此该规格板型可以廉价的方式获得。基于纤维非纺织薄片的支撑材料可以已经包含少量的聚氨酯,以使薄片坚固。但是这种聚氨酯具有海绵状的材质并且因此是非常轻的。这种聚氨酯的含量必须被认为是非常低的,对于0.9mm厚度的支撑,其量值为小于70g/m2。在惯例中,该规格板型的总聚氨酯含量是容易确认的,S卩,通过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掉聚氨酯并且在溶解掉该聚氨酯之前和之后对规格板型称重。选择用于纺织物支撑材料的定量确保了稳健而又简单、且可低廉地获得的基础物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其结合到覆盖层。任何其他的聚合物分散体混合物,例如聚丙烯酸酯或树脂也溶解掉并且也算作聚氨酯。有利的是,当该覆盖层、更特别地是以膜的形式施加的覆盖层,具有在从60g/m2到240g/m2、并且在特定情况下从60g/m2到160g/m2的范围内的定量。包括嵌入在支撑材料中的粘合剂层和在支撑体的制造过程中引入的任何聚氨酯,其量值足以覆盖该支撑材料的材质,这样使得这种材质对观察者而言显得有价值,或者即使在拉伸时也不对在该覆盖物表面形成的图案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即使非常精细的材质纤维结构,例如碳织品的纤维结构也是精确重现的。为了增强覆盖层的粘性和/或改进规格板型的触感,可以提出,该纤维非纺织薄片或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织品是处于一种翻滚后的和/或轻度粗糙化的状态,任选地用>400的粗粒尺寸、尤其是用450到900的粗粒尺寸进行金刚砂打磨,以便消除在覆盖物表面上可能显眼的结节和突起。对于纺织物支撑的强度和所施加的覆盖层的耐用性有利的是,支撑材料包括视觉上致密的、即不透明或几乎不透明和/或不透过或几乎不透光的成圈针织的或纤维非纺织薄片或者纺织的织品,或者成圈针织的织品/纤维非纺织薄片织品或成圈纺织的织品/纤维非纺织薄片织品一种的结合的组件。
已经显示出特别有利的是,该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织品由棉组成或至少包含棉线并且该覆盖层侧面由于柔化或磨面而具有非常轻微的蓬松效果。当成圈针织或纺织棉织品具有在100与200g/m2之间的定量并且棉织物结合到其上的该纤维非纺织薄片同样具有在100与200g/m2之间的定量时,不仅在制造中实现了最好的结果,而且在成品的规格板型中也实现了最好的结果。尤其当此类纤维非纺织薄片由聚酯或聚酰胺纤维组成时,有利的是这些纤维具有在2与6丹尼尔(Denier)之间的线密度。棉快速吸收聚氨酯分散体的水并且将其传导至非吸收性的合成纤维。这简化了制造的操作并且降低了干燥的能量要求。但是这种结合组合组件的主要优点在于,将该成圈针织的或纺织的织品的非常轻微的蓬松表面结合到层4’上导致了从模口传输到覆盖层表面的非常精细的结构即使在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完全精确地保留。这个优点是在层4”或在粘合剂层7中的精细短蓬松纤维与该表面垂直/平行并且消除了不平坦性和支撑结构,尤其当支撑物2放置到湿润层4”中并且略微向下压时。纤维非纺织薄片具有的纤维线密度处于丹尼尔范围内并包括一种三维的纤维安排。这些纤维是使用水射流(Wasserstrahl)或者优选通过针进行彼此固定的,并且可以经过热收缩。在此情况下,重要的是它们是柔软且大体积的,从而将在100与200g/m2之间的重量与在0.8到1.8mm之间的厚度相结合。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棉织品可以被粘附到纤维非纺织薄片上,优选地,该棉织品在纤维非纺织薄片正在形成时通过针结合到纤维非纺织薄片的一侧。这样的结合的组件是耐用的且廉价的,并且不要求任何其他的粘合剂材料。这种结合的组件拥有极高的撕裂强度,这对于该规格板型所设想的应用而言是重要的。为了能够使该规格板型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可以提出,支撑材料的远离该覆盖物的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层,该层优选包括一种轻的、大体积的、优选厚3到6mm的纤维非纺织聚酯或聚酰胺薄片,一种发泡的聚合性分散体粘合剂粘附到或者层叠到其上。为了这一目的还可以提出,该另外的层包括由针毡或纤维非纺织聚酯/聚酰胺薄片或一种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或一种氯丁二烯聚合物泡沫与一个成圈针织的织品形成的一个结合的组件,并且附接到该支撑材料的背面,该支撑材料优选由一种成圈针织的织品形成。有利的是,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或聚氯丁二烯泡沫拥有0.005到1.2g/cm3、优选
0.01到0.06g/cm3的密度,和/或针毡拥有100到200g/m2、优选120到160g/m2的定量,以及2到4mm、优选2.5到3.5mm的平均厚度,和/或形成背面的成圈针织织品拥有60到160g/m2、优选80到120g/m2、尤其80到100g/m2的定量。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和聚氯丁二烯泡沫可以同等作用地彼此替换。更特别地,此类的规格板型可以用于生产软垫,因为此类顺服性且柔软/吸收冲击的规格板型例如用于机动车辆软垫、尤其是内部车顶衬里,并且与大体积的聚合物泡沫不同,可以按此方式生产具有非常低的总碳排放值的衬里。已经显示出有利的是,该支撑材料包括不超过30重量%、优选不超过20重量%的在该规格板型中存在的固化聚氨酯分散体总量,和/或聚氨酯分散体在施用时以受控方式渗透入其中的支撑材料区域具有的密度比所述支撑材料的不含聚氨酯分散体的区域高出15%与55%之间,从而造成低重量的有效结合的组件。该规格板型的一个有利的构造是如下实现的:该覆盖层被构造为具有两个不可分离地互连的层并且具有一个在表面定位的、有表面图案的、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层,以及在其下面并且与其相连并且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拥有直线结构且任选地包含聚丙烯酸酯和/或合成树脂的层,其中在支撑材料的表面上存在一个包含聚氨酯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浸溃/渗透到支撑层中从0.02到0.6mm并优选从0.05到0.4mm,并且将这个区域中支撑层的密度相对于支撑层的其他区域的密度增大了 15重量%到55重量%。这提供了粘合高度耐用的覆盖层,该覆盖层可以实现在纤维中或支撑材料的空间中的有效锚定。高度耐用的粘合剂层是如下获得的:该粘合剂层包括一个具有20到80g/m2定量、并且任选包含聚丙烯酸酯和/或树脂、并且任选具有与有待结合到支撑材料上的聚氨酯分散体层相同化学构造的聚氨酯分散体层。在聚氨酯粘合剂分散体的渗透区域中支撑层密度从15重量%到55重量%、并且优选从20重量%到35重量%的提高确保了,尤其在支撑层从成圈针织织品形成的情况下不仅牢固结合到粘合剂层而且甚至在两个方向上/在互相正交的方向上严重拉伸的情况下(例如15% ),针织织品的纺织物结构不会变得在薄而软的覆盖物表面上显著可见,并且甚至非常精细的例如碳纤维结构也不发生扭曲。聚氨酯粘合剂分散体向支撑层中在0.02到0.6mm之间且优选在0.05到0.4mm之间的受控渗透通过例如当将分散体施用到支撑层的上侧时施用涂布器辊采用轻微的压力来控制,在此情况下在所希望的渗透深度附近,辊之间的空隙是比支撑材料和粘合剂层的厚度更窄。适当地引入到支撑材料中的粘合剂层还可以使用对应地施用区域或辊丝网印刷来形成,但是优选通过在大于60巴的线压力进行无空气喷射。当这种粘合剂分散体或密度增高的聚氨酯分散体是以具有在0.75与0.95g/m2之间密度的机械吹气泡沫的形式使用时,获得了特别软的覆盖层。粘合剂层的聚氨酯分散体优选以受控的方式施用,或者更确切地说该分散体/粘合剂层以受控的方式渗透到支撑层中,尤其在非常软的纺织物支撑物的情况下,如结合到更厚的纤维非纺织薄片上的不含聚氨酯的纤维非纺织薄片或薄的开放网格的成圈针织织品或薄的开放网格的纺织织物。在该基质中,施用在其上的大幅度干燥的第一层使得第二层直接喷射到其上并且然后将支撑材料放置到这个仍然湿润的第二粘合剂层上并且轻轻下压。这层分散体向支撑层中的渗透厚度是容易通过喷涂的分散体的量、其黏度以及在将支撑物放置到湿润分散体上/中之后轻微向下的压力而控制/调节的。根据本发明非常有利的是使湿润的粘合剂分散体渗透穿过该薄的轻质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的开放网格进入纤维非纺织薄片的表面,从而造成成圈针织或纺织织物嵌入该固化的分散体中。所有聚氨酯层直接施用到模口上的这种总的覆盖层构造,导致了该规格板型变得更均匀且很大程度上防水。根据本发明,当成圈针织或纺织聚酯织品或针织或成圈纺织聚酰胺织品包含在10重量%与45重量%之间且优选在20重量%与30重量%之间的棉线时,获得了甚至更好的结合。这种类型的化合物额外地提供了处理上的优点,即棉线快速地吸收分散体中的一部分水并且在支撑层中/上的粘合剂分散体更快地干燥。当覆盖层外表面上存在图案时,可以将一种有吸引力的表面赋予该规格板型,其中该有图案的覆盖层尤其具有精细结构化的纺织物表面的外观和/或牛巴革的外观。还可以提供磨面后的橡胶、金刚砂纸或华夫饼形物(Waffelmustern)或工业织品的外观,例如包括玻璃或碳纤维的成圈纺织的或针织的织品,或者工艺外观或类似粒面革的外观。为了进行保护,可以提出,覆盖层的表面具有非常薄的疏水精整层,其厚度小于0.005_、具有聚硅氧烷或蜡或氟聚合物或其混合物的纳米颗粒。当支撑层的背面具有用发泡的分散体粘合剂附连到其上的、大体积且轻质的、高达6mm厚的、含有多条包括PET瓶再生物的线/纤维的纤维非纺织聚酯薄片时,实现了该规格板型的廉价且对环境友好的构造,例如用于汽车顶衬里。该覆盖层被施用到支撑材料的一个片状、层状或板状的规格板上,这样使得该覆盖层通过固化一种含聚氨酯的分散体用一个凹图案的硅胶橡胶支撑物/模具形成或者形成在其上,该覆盖层上施加有一个含聚氨酯的分散体层。该分散体层优选在其固化到硅酮支撑物上后使用热和/或压力粘附到该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是在支撑层上并且优选是在化学上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并且可以发泡。覆盖层的外表面是通过模口制造/图案化的。覆盖层通过放置到该覆盖层上的该支撑材料上的仍然潮湿的粘合剂层结合到该粘合剂层上,并且这些层在小于0.3kg/cm2、并且优选小于0.15kg/cm2的压力下或基本上无压力下,在小于80°C并且优选小于65°C的温度下结合到一起。替代性的且优选的可能性是使该第二层,即该粘合剂层,并不施用到该纺织物支撑物,即该纺织物支撑层上,而是直接施用到该固化的第一覆盖层上并且将该支撑物放置到这个湿润的层中/上,轻轻下压并进行热干燥和粘附。此类的规格板型有利地被配置为,使得当该规格板型的总厚度在从0.9到1.5mm的范围内时,其总定量是在250与500g/m2之间且尤其在350与450g/m2之间。当该覆盖层包括具有小于68肖氏A硬度且优选小于55肖氏A硬度的聚氨酯分散体时,获得了舒适的触感。当在支撑材料的背面上形成了蓬松的纤维结构时,支撑材料具有适当的轻质性,更大的体积,更好的触感以及更软的手感。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的纱由聚酯或聚酰胺组成并且还可以包含最多40重量%的棉或者可以仅用棉线形成。对于给定的厚度,纤维非纺织聚酯或聚酰胺薄片具有比相当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物低20%以上的定量,并且仍然具有更高的撕裂强度和更好地伸展行为。尤其是在240g/m2的定量下并且根据本发明方法覆盖的、具有海绵型聚氨酯浸溃物的昂贵的微孔非纺织薄片已经造成了具有1.1mm厚度和310g/m2总定量的优化的规格板型。这些纤维非纺织薄片包括具有约0.7分特线密度的纤维。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是非常低廉的、具有在I与9丹尼尔之间且优选从2到4丹尼尔的纤维线密度的纤维非纺织聚酯或聚酰胺薄片都可以用于生产非常接近于从微纤维形成的那些规格板型的规格板型,并且其低重量甚至更优。在非常精确地表面结构重现方面获得了特别良好的结果,这即使在15 %的伸长下也没有改变并且其中即使在薄覆盖层中所成型的碳织物的最精细的纤维结构仍然在三维上保持对碳纤维而言最典型的方式而没有变形。这是作为薄的、轻质的、开放网格的成圈针织或纺织聚酯或聚酰胺织品被嵌入在该覆盖层与该纤维非纺织薄片之间的粘合剂/聚氨酯层中的结果而实现的。当产生了具有凝固的聚氨酯分散体混合物的、该覆盖层的有图案的顶部层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健性,该混合物包含在2重量%与10重量%之间的不可迁移的聚硅氧烷并且是交联的。位于规格板型底部的覆盖层以及还有结合到支撑材料的粘合剂层可以各自包括从50重量%到85重量%的晶体聚氨酯。支撑材料表面的粘合剂层从该支撑层的表面(适当时穿过有网格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进入/浸溃到纤维非纺织薄片材料的吸收性材料中的深度为从0.02到0.6mm且尤其是从0.05到0.4mm。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是所有层都包含交联剂并且在交联剂生效之前将这些层置于一起,或者彼此上下放置,这样使得交联剂同时在所有层中发生。因此这些层在其本身中经受交联并且还与其他层交联;也就是说,交联不仅同时交联各个层而且还采取横跨任何一层进行交联的形式。因此,为了生产该规格板型,浸溃到支撑材料中的粘合剂层使结合到表面层上的粘合剂层施用到其上,并且因此将这两个粘合剂层彼此粘附。在此有用的是,该覆盖层和/或该粘合剂层各自包含基于该分散体的聚氨酯含量,高达50重量%且优选高达25重量%的聚丙烯酸酯。对于良好的结合有利的是,包括该表面层和粘附到其上的层的该覆盖层的厚度是从 0.05 到 0.16mm。粘合剂层从该表面以20到80g/m2施加到所述支撑材料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合并到其中。本发明最后还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规格板型获得的物品,尤其是处于机动车辆内壁衬里例如汽车顶棚衬里和软垫、袋子、手提箱、家具罩、衣物、鞋、自行车或摩托车座或地图箱。有利的是使用本发明的规格板型来生产这些物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借助附图更特别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附

图1和2描绘了通过本发明的规格板型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3示出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表面的平面图。图4示出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一个有利实施方案。图5示出一个规格板型,其中支撑材料被结合到一个另外的层。本发明的规格板型包括一层纺织物支撑材料2,该支撑材料包括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和/或一种成圈针织或纺织的织品,其包括聚合物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纤维非纺织薄片还可以具有定位于其顶部的例如一个薄的、开放网格或宽网格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该织品用在此未绘制的合成线或棉线构成。特别的软且厚的最终产品采用具有在0.7分特与9丹尼尔之间的纤维线密度的纤维非纺织薄片。使用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可以在其覆盖层侧被翻滚的和/或轻微磨面至蓬松的状态,尤其是用> 400的粗粒尺寸、优选用450到900的粗粒尺寸进行金刚砂打磨,并且优选在其背面具有显著的蓬松的材质。粘合剂层7直接或间接地施用到支撑材料层2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大幅度地浸溃到支撑材料层2中。这种粘合剂层7具有施用到其上的一个覆盖层4,该覆盖层包括两个层,即一个图案化的定位在表面的表面层4’和其下方的一个用于粘附的层4”。覆盖层4被施用到粘合剂层7上,使得粘合剂层4”靠置在粘合剂层7上并且这两个层4”和7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结合到一起。一个精整层5可以施用到覆盖层4上层4’的外表面上。与支撑材料一样,覆盖层4,包括支撑材料2以及粘合剂层7中的聚氨酯,不包含溶齐U。因此该规格板型在极大程度上不含碳排放并且还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生产,包括非常低的水消耗。规格板型I的整个聚氨酯含量是处于从60到240g/m2,优选在从80到150g/m2的范围内,并且尤其是在从100到140g/m2的范围内。这个所给出的定量还包含由于在支撑材料2的生产过程中合并在其中的聚氨酯分散体而在支撑材料2中已经存在的任何聚氨酯。根据本发明的结果是,该规格板型、包括覆盖层4和支撑材料2的定量是在从250到500g/m2且优选在从350到450g/m2的范围内。这造成了在覆盖层4和支撑材料2之间的良好结合。然而,总体上所设想的是,该支撑材料2包含至多20到80g/m2的聚氨酯分散体,这个含量不仅包括在支撑材料2的生产过程中引入的聚氨酯而且还包括在施用覆盖层4的过程中渗透到区域3中的聚氨酯分散体。所述覆盖层4的表面可以具有非常薄的疏水精整层5,其厚度小于0.005_、具有聚硅氧烷或蜡或氟聚合物或其混合物的纳米颗粒。覆盖层4被构造为具有两个不可分离地互连的层4’和4”并且包含一个在表面定位的、有表面图案的、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层4’,以及在其下并且与其相连并且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拥有直线结构且任选地包含聚丙烯酸酯和/或合成树脂的层4”。只要这个或这些层仍然是潮湿或湿润的,就将这个聚氨酯分散体层4”结合到支撑材料2的聚氨酯粘合剂层7中。所提出的是,覆盖层4使用凹图案的硅酮橡胶载体/模具通过将结合/粘附到支撑材料2的表面或粘合剂层7上的含聚氨酯的分散体固化而形成。覆盖层4是用这个模口生产/图案化的,并且在仍然潮湿的状态下施用的,更特别地是在基本上无压力且仅有很小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覆盖层4的层4’是预先用聚氨酯分散体在加热的/热的硅酮载体上形成/模制的并且通过干燥而固化;具有相同或非常类似化学构造的层4”施用在其上。层4”牢固结合到软的粘合剂层7上,该粘合剂层也是在化学上与覆盖层4相同或类似的。所设想的是,当最终厚度是约1.2mm时,根据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定量优选是在320 与 485g/m2 之间。由于支撑材料2的纤维优选由聚酯组成,所以不仅满足了车辆工业、尤其是在有机化合物释放方面的要求而且大大超出了这些要求。本发明的规格板型具有有利的CO2平衡。此类的规格板型进一步具有在该片材的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大于20%的断裂伸长且优选大于40%,或者15%的拉伸在表面上不产生任何显著的变化。为了能够生产更厚的规格板型1,支撑材料2的无覆盖层的面或背面可以使一个另外的层6施用到其上,该另外的层是由纤维非纺织薄片形成的。还可能施用两个或更多个层6。这样的安排是吸收冲击的和/或具有出色的隔音和安全特性。由于纤维可以是从PET瓶再生/再循环的,此类纤维非纺织薄片的生产是经济且对环境友好的。无论粘合剂层7是直接还是间接施用的,这个分散体中的一部分将以受控方式渗透到支撑材料2和区域3中,渗透厚度是从0.02到0.6mm且优选从0.05到0.4mm。当直接将粘合剂分散体施用到支撑材料表面上时,在此过程中在其上形成了小于0.02mm厚度的、薄的、有裂纹的粘合剂膜。当粘合剂分散体间接地施用时,即当支撑层置于湿润的分散体中时,在支撑材料上形成了很大程度上均匀的膜。在分散体进行渗透的所述区域3中,支撑材料2在分散体干燥之后具有的密度比支撑材料2的没有聚氨酯分散体渗透的区域高出15%与55%之间。防水性和水蒸气透过性可以通过将粘合剂分散体直接或间接地施用到支撑层上而影响/控制。
当规格板型I具有优选的Imm的最终厚度时,其重量是在290和385g/m2之间。厚度是在线通过DIN 53326用25mm基准直径和5N的弹簧压力测量的。形成纱的纤维越细,所需要的纤维的数目就越大并且所产生的用于纤维非纺织薄片的纱或微纤维的表面积就越大,并且在聚氨酯分散体和相应地用于纤维非纺织薄片的纱或微纤维之间的所产生的结合就越好。规格板型更特别地是通过提供处于片材形式的支撑材料2、并切割成例如两米长1.5米宽的适合的板型、并且将覆盖层4施用到这些片状或板状的支撑材料上而生产的。将覆盖层4从该硅酮橡胶模口传输或者直接与该硅酮橡胶模口一起传输到该板状的支撑材料2。规格板型2的覆盖的表面4可以在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外观和变化的功能。例如,一个规格板型的一个子区域可以具有碳纤维织品的外观和特性并且仅具有极少的水蒸气透过性,而规格板型的另一个子区域具有牛巴革的外观和显著更高的水蒸气透过性。特别有利的是使覆盖层4的这两个层4和4’在模口上制造。支撑材料2的有待结合/粘附到这个覆盖层4上的部分是该粘合剂层7,该粘合剂层直接或间接施用到该支撑材料2并且浸溃到支撑材料2中。这个粘合剂层7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在区域3中如所限定地合并入支撑材料中,从而以受控方式提高其密度。这种构造是对所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为了进一步改进,形成粘合剂层7 —部分并且改变区域3中支撑材料2的密度的粘合剂沿其渗透深度发泡并且作为用引入的相应量空气进行机械吹气泡沫而进行合并。引入的粘合剂层7和引入到支撑材料2中的这个层的分散体具有双重作用。粘合剂层7用于提高支撑材料2的密度而不填充纱料/纤维中的空间/间隙或已经存在于支撑材料2中的任何海绵状结构的泡孔,但是还避免了对存在的间隙的密封以及由此产生的更高的总重量。它还具有最佳的粘合特性。为了获得在这些独立的层之间最优的交联,有利的是,在有图案的模口上生产的第一层4’仍然包含0.2到4重量%的水且优选具有I到3重量%的水含量,基于聚氨酯分散体的固体含量。将这种分散体以湿对湿的方式施用到其上以形成粘合剂层4”。将施用的分散体干燥并且它仍然包含在0.5与6重量%之间的水,基于聚氨酯分散体的固体含量。施用到支撑材料2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7、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其用于此目的的分散体,是潮湿地以基于聚氨酯分散体的固体含量在4与25重量%之间的水含量施用的,并且层4”和粘合剂层7是相对彼此放置的,例如通过将粘合剂层7和支撑材料2放置到在模口中形成的覆盖层4上。层4”和粘合剂层7是用最小的压力和任何必需的最小加热而结合到一起的。在将支撑材料2与其仍然潮湿的粘合剂层7相结合时,这个粘合剂层7仍然是非常软的并且是可以通过压力来操纵/改性的。在模口上的层4’和4”也仍是未交联的并且包含残余的水且同样仍然是在交联之前对压力非常敏感的。因此,根据本发明使用含有合成树脂的聚氨酯分散体或者成为树脂改性的聚氨酯分散体。在正常温度或低于80°C的温度下,层4”和7在其交联之前具有显著的接触粘合性,这些层容易彼此粘附。此类的树脂添加物是基于聚氨酯分散体的重量在2到9重量%的范围内。使用在室温或低于80°C的温度具有接触粘附特性的聚氨酯分散体是重要的,因为覆盖层4在这些层被压/连接到一起仍然是未交联的并且包含残余的水,并且因此对压力非常敏感。在用于活化粘合剂的升高的压力和升高的温度下,支撑材料2的结构可能在覆盖层表面上变得非常显著可见,但是这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进行避免。用于覆盖层4和/或粘合剂层7的聚氨酯分散体混合物可以包括添加剂,尤其是颜料、交联剂或增稠剂。这些添加剂将聚氨酯分散体的固体含量增大至38重量% -54重量%,基于分散体的重量。所使用的聚氨酯分散体的水含量是在该分散体的46重量%与62重量%之间。在优选的间接覆盖中,粘合剂分散体4”施用到干燥层4’上。在将支撑材料2放置在粘合剂层4”上或其中时,在模口中的该粘合剂层需要仍然是湿润的,或者所使用的分散体应当仍然具有其初始水含量的大于75%。在干燥和最终交联之后,用于层4’的聚氨酯分散体混合物具有小于68肖氏A的硬度并且优选小于55肖氏A。层4”和粘合剂层7有利地具有小于48肖氏A的硬度并且优选在20与35肖氏A之间。具有低的最终厚度的规格板型可以优选地用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的支撑层2构成,该支撑层具有在40与100g/m2之间的定量,该层结合到具有在80与240g/m2之间且100到180g/m2的定量的纤维非纺织薄片。有利地,成圈针织织品、纺织织品和/或纤维非纺织薄片处于片材的形式,这些层以抗操纵的方式彼此结合。结合的纺织品组件的覆盖层侧总是成圈针织的或纺织的织品层。纺织品支撑材料2可以任选地用化学物处理以改进纺织品手感和柔软度,例如硅酮和/或影响表面张力的化学物。支撑层2还可以包含用于影响火灾行为的化学物。在此提及的在总重量上与所施用的层和支撑材料相关的参数不考虑这些化学物的重量分数。图2示出了通过规格板型I的放大的截面并且展现了剥离硅酮模口的覆盖层4上的一种可能的表面图案。该表面具有一个包括微凹陷8的图案,而在微凹陷8之间存在支柱或台面区域9,从而形成粗糙的/毡型的且有精细纤维的表面。图3示出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表面的放大平面图。可以看出特定的微凹陷8,这些微凹陷在其自身中具有封闭的边界,并且不是完全规则的,且可以具有不同的修圆的然而至多是多边形的形状。支撑层2可以使用纺织品、针织品或纤维非纺织薄片构成的。支撑层2还可以用结合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的纺织物构成,例如成圈针织织品结合到纤维非纺织薄片上或者纺织织品结合到纤维非纺织薄片上。当支撑层2由结合到一起的两个不同的层组成时,覆盖层4施用到延展性较低的纺织物材料或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上,而所使用的纤维非纺织薄片总是定位在规格板型的下侧或远离覆盖层4的侧面。纤维非纺织薄片是支撑材料2的更软且更轻的部分。这对触感有正面影响并且防止在尖锐弯曲的情况下形成永久的褶皱。然而,最重要的是,即使精细的表面结构在15%的拉伸下也保持不受影响。可能有利的是,支撑层2的纺织或针织部分在其远离覆盖层4的面上具有高度显著的蓬松纤维结构。这个面上的这种构型与支撑层2的被覆盖的侧面上的构型不同,因为高度蓬松的表面将导致“浮置”的覆盖层,而在覆盖层侧上非常轻微的蓬松效果在包括棉线的针织或纺织部分地情况下是尤其有利的。支撑材料2的定量有利地在从200g/m2到350g/m2的范围内。然而,能够容易的提供具有200g/m2到450g/m2定量的规格板型并且还在这个定量下获得良好触感和相应高的、1.2到1.5mm的最终厚度。类似于天鹅绒或丝绒的蓬松外观可以有利地提供在属于用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制造的支撑层的背面上并且与覆盖层4对置。由于纤维含量仅增大最终厚度,可能有利的是使用具有在350与400g/m2之间定量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来实现更大的厚度,其中从背侧面突出的纤维的重量本身可以是高达120g/m2。虽然这个纤维重量分数并不有利于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它总体上确实导致了在触感上的显著改进并且防止了尖锐弯折造成的永久褶皱。当支撑材料是用非蓬松和/或非类天鹅绒或类丝绒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形成时,定量通常是在从200到350g/m2的范围内。层4’和4”总体上是通过用特别是称为无空气方法的方式将聚氨酯分散体喷涂到模口上而施用的。用于形成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可以是湿式地无空气直接喷涂到层4”(在它是仍然湿的但是感觉是干的时)上或者还有通过倾倒入其上而施用的。支撑层2放置在仍然湿润的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上/中,并且轻微下压。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还可以处于略微发泡的状态,用于无空气喷涂施用,或者以机械吹气泡沫的形式使用。将所有层4’、4”和7施用到模口上可以尤其经济地完成并且导致相当柔软的最终产品,即便是在纤维非纺织薄片支撑层的情况下。在其覆盖层侧上具有致密纤维结构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支撑层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将用于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直接施用到纺织品材料上、优选通过喷涂且尤其通过无空气喷涂。有利的是,将所有层4’、4”和7在湿润或潮湿状态下置于一起并且彼此抵靠放置,并且用其中存在的交联剂将它们结合/交联到一起。这确保了层4’和4”以及还有粘合剂层7牢固且耐用地结合到一起,即便层4’、4”和7是用不同聚氨酯分散体形成的。在本发明的背景下,纤维/纱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也就是纺织物支撑层2还可以被配置为/构造为多种颜色的。对于成圈针织和纺织织品支撑物尤其如此。支撑层2还可以用纺织物染料印刷成多种颜色。在此情况下,根据本发明,覆盖层4可以是透明的或以透明的方式着色的,这使得支撑层2的颜色保持可见。当成圈针织的或纺织的织品结合到一个纤维非纺织薄片上时,纤维非纺织薄片有利地总是比该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厚至少0.3到1.3mm,该薄片至少以确保任何抗操作性的方式机械地或粘合地结合到该织品上。根据本发明生产的规格板型与相对更重的可商购材料相比,具有改进的耐用性,并且结合有低重量;增强的耐磨性;以及还有增强的拉伸强度;并且在柔软度和触感方面超越了这些已知的材料。下面将给出规格板型的参数,这些规格板型全部在不同的总厚度下显示了基本上最优的性能特征:1.规格板型I被生产为具有370g/m2的总定量,而支撑层的总定量是240g/m2。用成圈针织聚酯织品生产的支撑层2具有蓬松的背面和0.85mm的厚度。整个聚氨酯含量具有130g/m2的定量。粘合剂层7具有向支撑层2中0.03mm的渗透深度。形成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直接施用到支撑层2上。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1.0mm。2.生产了具有400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290g/m2。支撑层2是用纺织聚酰胺织品生产的并且具有蓬松的背面以及0.9mm的厚度。整个聚氨酯含量是110g/m2。粘合剂层7向支撑层2中的渗透深度是0.04mm。形成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直接施用到支撑层2上。规格板型2的总厚度是1.15mm。3.生产了具有355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具有215g/m2的总定量。支撑层2具有1.35_的厚度并且是用宽网格的成圈针织聚酰胺织品生产的,该织品是用具有3丹尼尔线密度的线的纤维非纺织聚酰胺薄片增强的。规格板型的总聚氨酯含量是140g/m2。粘合剂层7向支撑层中的渗透深度是0.08mm。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间接施用在支撑层2上;也就是,支撑层2放置在粘合剂层7上而后者放置在模口中。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
1.35mm04.生产了具有330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235g/m2。支撑层2的厚度是1.70mm并且是用具有3丹尼尔线密度的线的纤维非纺织聚酯薄片生产的。规格板型的整个聚氨酯含量是95g/m2。粘合剂层7向支撑层2中的渗透深度是0.04mm。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间接施用到支撑层2上。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1.80mm。5.生产了具有380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230g/m2。支撑层的厚度是1.50mm。支撑层2是用纤维非纺织聚酯薄片生产的,其线具有3丹尼尔的线密度,这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具有施用到其上的纺织棉织品,该棉织品上施用了覆盖层4。粘合剂层7向支撑层2中的渗透深度是0.09mm。粘合剂层7间接施用到支撑层2。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1.65mm。6.生产了具有395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290g/m2。支撑层2的厚度是0.95mm。支撑层2是用混合有棉的成圈针织的聚酯织品生产的,使得成圈针织织品包含60重量%的聚酯和40重量%的棉,成圈针织织品的背面被粗糙化以变得蓬松。整个聚氨酯含量是105g/m2。粘合剂层7向支撑层2中的渗透深度是0.03mm。粘合剂层7是间接施用的。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1.15mm。7.生产了具有350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285g/m2。支撑层2具有1.0mm的厚度并且是用带有海绵型聚氨酯合并物的微纤维非纺织聚酯薄片生产的。整个聚氨酯含量是138g/m2。粘合剂层7向进支撑层2渗透0.025mm。粘合剂层7间接施用到支撑层2上。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1.1mm。在这些规格板型中使用的聚氨酯分散体具有在说明书中提及的参数。所有生产的规格板型I满足所提及的要求。弯曲结果对于规格板型4最差,对于规格板型3、5和7最佳。规格板型1、2、3、5、6和7即使在15%的拉伸下也没有显示出显著的表面变化。当考虑到所有指标时,规格板型I(其中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间接施用到支撑层2材料上)具有更好的特性。这些规格板型还是能够以更简单、对环境更友好的方式获得的,因为需要更少的能量并且这些规格板型的外观更好。这些优点尤其归因于:支撑层2被放置于在施用在模口中的覆盖层4上的、仍然潮湿的均匀层7上。在肖氏A硬度测试中,从所使用的特定的含聚氨酯的分散体混合物预先制备了厚度为5mm的测试样品并且用于硬度测试。纤维处于丹尼尔范围内的纤维非纺织薄片可以通过机械针刺或经由水喷射或热固化而凝固,并且以凝固后的形式使用。它们的纤维总是处于一种三维安排。在微纤维非纺织薄片中,这些纤维是通过在湿润的海绵型聚氨酯层中合并而粘着的。此类非纺织薄片吸收其重量至少两倍的水而不会溢出。“间接”施用粘合剂层7应理解为是指该分散体通过一个载体,也就是在此情况下的模口(该覆盖层4或这些层4’和4”形成在其上),潮湿地传递到该支撑物层2的材料上或者与该材料相接触,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将支撑层2施用到处于该模口中的多个层上。“直接施用”是指该粘合剂层7的分散体直接施用在支撑层2上。较低的下压力应理解为是指具有大于300mm直径的压力缸筒以其弹性外壳作用在支撑层2的材料上的压力。最大压力优选是0.3kg/cm2并且更优选0.lkg/cm2。图4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在这种规格板型中的支撑层2是与纤维非纺织薄片6组合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的织品。成圈针织或纺织的织品具有薄的和/或宽网格的构型。将支撑层2间接施用在模口中的覆盖层料/聚氨酯层4'和4”上尤其造成了潮湿的聚氨酯分散体被迫穿过开放的/宽网格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并且分散体渗透进入纤维非纺织薄片6、或更确切地说进入纤维非纺织薄片6的表面区域3中。宽网格的成圈针织或纺织织品支撑物2因此嵌入到粘合剂层7中,在纤维非纺织薄片6与覆盖层4之间。优选的是,所有的聚氨酯分散体层都被施用到模口上。覆盖层4和作为粘合剂层的层4”的化学性质和组成优选是相同的。在间接施用时,载体或支撑层2可以被直接放置到完全润湿的层4”中,尤其没有被聚氨酯覆盖且尤其是在吸收性极强的纺织物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层4”还包括用于另外地提供粘合剂层7的化学作用,由于层4”直接以受控方式渗透到支撑层2中。一个分离的或分离施用的粘合剂层7在此情况下可以省略。在图4中隔断线展示了聚氨酯粘合剂层4”或7,成圈纺织或针织织品2嵌入该层中并且渗透到区域3中的纤维非纺织薄片6中、并且将层4’或覆盖层4结合到纤维非纺织薄片6。图5描绘了与图1中描绘的规格板型相当的规格板型。支撑材料2在其背面附连到一个层6,该层包括一个用可剥离聚氨酯泡沫或氯丁二烯/聚丁二烯聚合物泡沫或针毡或纤维非纺织聚酯或聚酰胺薄片形成的层8,该层8被结合到成圈针织织品9。为了获得轻质但仍然较厚的规格板型,可以提出,另外的层6比支撑材料2的两倍更厚,并且具有该支撑材料2的总定量的40%到60%的定量。当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8或氯丁二烯泡沫具有0.005到0.12g/cm3、且优选0.01到0.06g/cm3的密度且任选地具有2到4mm、且优选2.5到3.5mm的平均厚度,和/或当用作层8的针毡具有100到200g/m2且优选120到160g/m2的定量以及2到4mm且优选2.5到3.5mm的平均厚度时,和/或当形成该背面的成圈针织织品9具有60到160g/m2且优选80到100 160g/m2的定量时,在强度、轻质性和稳健性方面获得了特别良好的结果。当可剥离聚氨酯泡沫8的定量是规格板型I的整个聚氨酯含量的定量的一部分时,整个规格板型总共包含较低量的聚氨酯。通过包括一个另外的层6 (还在图5中描绘),根据本发明的规格板型的特征有利地在于,将至少一个另外的层6附接到所述支撑层2的背面,并且任选地对于0.9到6mm且优选2到5m的总厚度,所述规格板型I的总重量、尤其包括附接到所述支撑材料2的所述背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层6,是在250与600g/m2之间并且尤其是在270与550g/m2之间。图5中描绘的实施方式是对于在汽车顶棚衬里/汽车内饰、车辆中的儿童座椅以及车辆座椅罩或其零件而言是特别有利的。此类的规格板型具有所希望的厚度以及低重量;舒适的触感;并且在提供非常好的隔音效果的同时是高度降噪的。与已知材料相比在车里中的规格板型实现了重量降低的事实在降低CO2输出和节省推进能量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是重要的。这些特性对于用作鞋面材料也是有利的。为了生产如图5的规格板型,将纺织物支撑材料2附连到层6并且对于在从270到550g/m2范围内的定量该规格板型实现了在2到5mm之间的厚度。规格板型的构造包括一个成圈纺织的或针织的织品,该织品除了合成纤维以外还包括高达50重量%的棉纤维。大体积的层6被附接到这个具有合成纤维非纺织薄片或针织或轻质可剥离聚氨酯泡沫或氯丁二烯聚合物泡沫的支撑材料2。规格板型I的亚层或背面包括成圈针织织品9。大体积的纤维非织品薄片或泡沫层8优选是比用轻质纺织或成圈针织织品生产的支撑材料2厚度的两倍更厚,并且占据该支撑材料的总定量的至多50重量%。为了可以省略将这些独立的层结合到一起的结合/层叠材料,这些不同的层有利地直接在该纤维非纺织薄片的生产过程中结合到一起。当层8由大于2mm厚度的可剥离聚氨酯泡沫组成时,纺织物支撑层2和由成圈针织织品9形成的层可以通过常规的火焰层叠结合到该可剥离聚氨酯泡沫。在氯丁二烯泡沫的情况下,成圈针织的织品9可以在生产该泡沫时结合到该泡沫。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和氯丁二烯泡沫各自具有0.005到0.12g/cm3、且优选0.01到0.06g/cm3的厚度。理论上还可能增大层8或用成圈针织织品9形成的层的厚度以便生产甚至更厚的规格板型,在5_的厚度下其定量不超过600g/m2。在甚至更大的厚度下一般也不超过600g/m2的定量,因为所使用的可剥离聚氨酯泡沫或氯丁二烯泡沫或针毡的定量是非常低的。配备有根据图5的一个层6的规格板型的总聚氨酯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因为层8是用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生产的并且这种泡沫是非常轻的。火焰层叠用于将纺织物支撑层2与成圈针织织品9结合到一起并且于是不要求额外的粘合剂。在氯丁二烯泡沫的情况下,层8优选在层8作为氯丁二烯泡沫进行生产的同时被结合到层9。有可能在泡沫生产过程中使支撑层2类似地避免到层8或氯丁二烯泡沫,而没有额外的粘合剂或粘合组合物。当轻质、大体积的层8是用针毡形成时,可能使至少该成圈针织织品9、并且在适当时还有支撑层2的成圈针织织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结合到层8的纤维非纺织薄片上。因此,再次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粘合剂且尤其是不需要聚氨酯粘合剂组合物。因此,在纺织品支撑材料和规格板型的整个聚氨酯含量之间的非常有利的重量比并未从其较低的值发生改变。在其他对应的强度和耐用性特性下,这个重量节省对于此类规格板型在机动车辆中的使用是一种实质的指标。现在将借助实例来更详细地说明图5的规格板型的构造。8.用560g/m2的定量生产了规格板型I。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410g/m2。用层2和6形成的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3.8mm。支撑层2是用具有50重量%棉纤维和50重量%聚酯纤维的成圈针织织品生产的。这种成圈针织织品的定量是205g/m2。附接的纤维非纺织薄片8是用聚酯纤维形成的并具有110g/m2的定量。用于层6并位于规格板型背面的成圈针织织品9是用聚酯纤维形成的并且具有95g/m2的定量。在纤维非纺织薄片制造时,成圈针织织品用针结合到纤维非纺织薄片。规格板型中聚氨酯的整个定量是150g/m2。由此生产的结合的纺织物组件以其表面放置在模口上的潮湿的粘合剂组合物7上并且轻微下压。配备有覆盖层4的规格板型于是具有的总厚度是3.95mm。9.生产了具有530g/m2总定量的规格板型I。三层的支撑层2的总定量是390g/m2。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3.5mm。这是通过结合具有185g/m2定量的成圈针织聚酯织品并且形成朝向含有可剥离聚氨酯泡沫的、具有110g/m2定量的层6的表面而形成的。规格板型的下侧是由具有95g/m2定量的成圈针织聚酯织品9形成的。这两个针织织品,即支撑层2的针织织品和成圈针织织品9,用火焰层叠结合到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8。为了将覆盖层4结合到支撑层2,将粘合剂组合物7 —半施用到模口以形成粘合剂层4’另一半施用到支撑层2的成圈针织织品的表面上以形成层4”。这两个层在潮湿状态置于一起。规格板型的整个聚氨酯含量具有的定量是230g/m2。规格板型的总厚度是4.3mm。10.使用两毫米厚度且具有0.06g/cm3密度的氯丁二烯聚合物泡沫生产了具有560g/m2总定量和3.25mm厚度的规格板型I,将其在上侧结合到具有120g/m2定量的成圈针织聚酯织品上、将其在背面结合到具有65g/m2定量的针织聚酯织品上。这种氯丁二烯聚合物泡沫层8在两侧上具有成圈针织织品,将该泡沫层用粘合剂结合到支撑层2的背面上,该背面由纺织棉/聚酯织品组成并且具有160g/m2的定量。聚氨酯覆盖层具有115g/m2的定量并且浸溃到支撑材料中约0.04mm。
权利要求
1.一种规格板型,包括:一个更特别是片状的或层状的支撑材料(2),该支撑材料包括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和/或成圈式针织的和/或纺织的织品,该薄片和/或织品包括多条聚酰胺和/或聚酯线、更特别地是聚酰胺和/或聚酯微纤维和/或棉线并施加在所述支撑材料(2)上;一个覆盖层(4),该覆盖层包括在附连到所述支撑材料(2)的一个图案化的硅酮橡胶载体/模制品上的聚酰胺分散体,任选地经由包含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粘合剂层(7),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格板型(I)的整个聚氨酯含量是在从60到240g/m2的范围内,优选在从80到150g/m2的范围内,并且尤其在从100到140g/m2的范围内,这个定量还包括任何已经存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中的聚氨酯或者在其生产过程中引入的聚氨酯,并且 包括在适当时其中所存在的任何聚氨酯的所述支撑材料(2)的定量在从200到450g/m2的范围内,优选在从200到350g/m2的范围内,并且尤其在从230到270g/m2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更特别地是以薄膜的形式施加的、具有在从60到240g/m2的范围内、并优选在从60到160g/m2的范围内的定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织品处于一种翻滚后的和/或轻度磨面后的状态,任选地用> 400的粗粒尺寸、尤其用450到900的粗粒尺寸进行金刚砂打磨。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 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包括在视觉上致密、即几乎不透明或极少透明和/或非半透明的成圈式针织的或者纤维非纺织的薄片或纺织的织品,任选地,纤维非纺织薄片顶上具有成圈针织的或纺织的织品层,其中该纤维非纺织薄片由合成纤维组成并且该成圈式针织的或纺织的织物由棉纤维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的远离所述覆盖层(4)的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层¢),优选包括一个轻质的大体积纤维非纺织聚酯或聚酰胺薄片,该薄片用一种发泡的聚合物分散体粘合剂粘附或层叠到该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包括的在所述规格板型(I)中存在的固化聚氨酯分散体的总量是不大于30重量%、优选不大于20重量%。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所述粘合剂层(7)被浸溃/渗透到所述支撑层(2)中从0.02到0.6mm并优选从0.05到0.4mm。
8.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被所述粘合剂层(7)的聚氨酯分散体在施用时以受控方式渗透的这些区域(3)具有的密度高出所述支撑材料(2)的其余的/无聚氨酯区域的密度15%与55%之间并且优选在20%与35%之间。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7)已经以从20到80g/m2施用到所述支撑材料(2)上/合并入其中,其中任选地所述粘合剂层(7)已经被直接施加到所述支撑材料(2),尤其是通过喷涂,或者已经通过将所述支撑材料(2)的层放置/内置到所述粘合剂层(7)上而间接将所述粘合剂层(7)粘合到所述支撑材料(2)。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被构造为具有两个不可分离地互连的层并且包括一个在表面定位的、有表面图案的、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层(4’),以及在其下并且与其相连并且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拥有直线结构且任选地包含聚丙烯酸酯和/或合成树脂的层(4”),其中任选地,为了改进在所述包含聚氨酯分散体的层(4”)与所述支撑材料(2)之间的粘合,在所述聚氨酯分散体层(4”)和所述支撑材料(2)的表面之间提供包括聚氨酯并且至少部分浸溃到这个支撑层中的所述粘合剂层(7)。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7)包括一个聚氨酯分散体层,该聚氨酯分散体层具有20到80g/m2的定量并且任选地包含聚丙烯酸酯和/或合成树脂、并且优选拥有与所述聚氨酯分散体层(4”)相同或非常类似的化学构造。
12.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分散体的所述粘合剂层(7)被浸溃到所述支撑层(2)中不多于所述支撑材料(2)厚度的10%到40%、并优选10%到20%。
13.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盖层(4)的表面上存在一种图案,其中所述有图案的覆盖层(4)具有泡沫塑料、磨面橡胶、金刚砂纸或华夫饼形物或工业织物的磨面部分的外观,例如一种包括玻璃或碳纤维的、成圈地纺织或针织的织品,或者一种工艺外观或者一种天鹅绒式的图案或者一种类似粒面革或牛巴革的外观。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的所述表面具有一个非常薄的疏水精整层(5),其厚度为小于0.005mm、具有聚硅氧烷或蜡或氟聚合物或其混合物的纳米颗粒。
15.如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在一个硅酮模口上制造并且施用在所述支撑材料(2)上,并且与所述粘合剂层(7)以及在所述支撑材料(2)中存在的任何聚氨酯一起大多数时候不包含任何有机溶剂、尤其是那些在聚氨酯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并且不含此类有机溶剂。
16.如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的背面具有一个非纺织聚酯薄片,该薄片包含多条具有PET瓶再生物的线/纤维,这些线/纤维用一种发泡的分散体粘合剂附接/粘结到其上。
17.如权利要求1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层(4’)和所述层(4”)的所述覆盖层(4)是用凹图案的硅酮橡胶载体/模具通过将含聚氨酯的分散体固化而形成的,并且所述覆盖层(4)的所述表面是用这个模口生产/图案化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施用到所述粘合剂层(7)上的所述覆盖层(4)是在仍然潮湿的状态下施用的,特别是基本上无压力地并且用不高于80°C的温度。
19.如权利要求1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板型(I)是处于柔性、片状结构的形式,尤其是处于板状的零件。
20.如权利要求1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个另外的层(6)附接到所述支撑层(2)的背面,并且任选地对于0.9到6mm且优选2到5m的总厚度,所述规格板型(I)的总重量、尤其包括附接到所述支撑材料(2)的所述背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层(6),是在250与600g/m2之间并且尤其是在270与550g/m2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包括一种聚氨酯分散体,该分散体具有小于68肖氏A的硬度并且优选小于55肖氏A。
22.如权利要求1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非纺织薄片的纤维包括聚酯和/或聚酰胺和/或棉,和/或所述成圈地针织或纺织的织品的纱/线包括聚酯和/或聚酰胺并带有或没有高达40重量%并优选高达45重量%比例的棉或棉线,和/或仅包括棉或棉线。
23.如权利要求1到22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包括一种固化的聚氨酯分散体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在2重量%到10重量%之间的不可迁移的聚硅氧烷并且是交联的。
24.如权利要求1到23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7)包括50重量%到85重量%的晶体聚氨酯并且是交联的,和/或直接或间接地从该材料表面被浸溃/嵌入到所述规格板型(I)的该吸收性支撑材料(2)中到达从表面测量0.02至0.6mm的深度、且尤其是0.05到0.4mm的深度,和/或所述粘合剂层(7)以20到80g/m2的重量从该表面施用到所述支撑材料(2)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合并到其中。
25.如权利要求1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层(4”)用作粘合剂层,和/或所述粘合剂层(7)各自包含高达50重量%且优选高达25重量%的聚丙烯酸酯并且各自具有小于48肖氏A的硬度且优选在20与35肖氏A之间的硬度。
26.如权利要求1到25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4)和所述粘合剂层(7)的联合总厚度是在从0.05到0.65mm的范围内。
27.如权利要求1到26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和所述粘合剂层(7)的所有层都包含一种交联剂并且这些独立的层是通过在仍然潮湿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而相互交联的。
28.如权利要求1到27中 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一种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聚酯或聚酰胺包含在10重量%与45重量%之间、且优选在20重量%与30重量%之间的棉线,和/或成圈式针织或纺织的棉织品具有在100g/m2与200g/m2之间的定量,并且任选地,粘结到这些纺织物或成圈针织物上的任何纤维非纺织薄片具有100g/m2与200g/m2之间的定量。
29.如权利要求1到28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使用的这些聚氨酯分散体是树脂改性的,和/或所述覆盖层(4)的聚氨酯分散体和/或所述粘合剂层(7)包含基于所述聚氨酯分散体的总重量从2重量%到9重量%的合成树脂,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用于接触粘合型特性的合成树脂。
30.如权利要求1到29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的所述表面包括至少两个在材质和/或摩擦和/或外观方面不同的区域。
31.如权利要求1到30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所述支撑材料包括两种不同的互联的纺织物,例如一种成圈针织织品连接到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或一种纺织织品连接到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其中延展性较低的、薄的纺织物具有宽网格结构并且接近于所述覆盖层(4),或者更确切地说所述覆盖层(4)施用在这些延展性较低的纺织物上,或者其中这些延展性较低的纺织物是大幅度或完全地嵌入所述粘合剂层(7)中的。
32.如权利要求1到31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支撑材料的这些纺织物或成圈针织物在其背向所述覆盖层(4)的面上显示出蓬松的纤维结构,和/或 当所述支撑层(2)包括不同的纺织、成圈式针织的层和/或纤维非纺织薄片织品时,接近于所述覆盖层(4)的层是延展性较低的并且所采用的一个纤维非纺织薄片形成了所述支撑层(2)的底面,作为所述支撑层(2)的一种柔软和轻质的组成部分。
33.如权利要求1到32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层(4,4’,4”和7)被放置在一起,或更确切地说在湿润或潮湿的状态下彼此上下放置并且通过它们所包含的交联剂粘结/交联到一起。
34.如权利要求1到33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2)包括染色的、或更确切地说不同地染色的纤维或纱和/或是彩色印刷的,和/或所述覆盖层(4)的所述材料是透明的或透明地染色的。
35.如权利要求1到34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包含高达4重量%的包括塑料材料的透明空心微球。
36.如权利要求1到35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聚氨酯分散体混合物包含处于颜料、交联剂和/或增稠剂形式的固体,和/或 所述支撑层(2)包含影响所使用的纺织物材料的柔软度和/或表面张力和/或火灾行为的化学物。
37.如权利要求1到36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支撑材料包括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其上施用有一种宽网格的、开放纺织的或成圈式针织的织品,其中所述粘合剂层(7)或所述层(4”)渗透通过所述纺织的或成圈式针织的织品以浸溃或合并到所述纤维非纺织薄片的表面区域中。
38.如权利要求1到37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层(6)包括一个粘结的组件,该组件由带有成圈式针织的织品(9)的一个针毡(8)或纤维非纺织聚酯/聚酰胺薄片(8)或一层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8)或聚氯丁二烯聚合物泡沫(8)形成并且附接到所述支撑材料(2)的所述背面,其优选由成圈地针织的织品形成。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层(6)比所述支撑材料(2)的两倍更厚,并且具有等于所述支撑材料(2)的总定量的20%到40%的定量。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的聚氨酯泡沫(8)或所述聚氯丁二烯泡沫(8)拥有0.005到1.2g/cm3、优选0.01到0.06g/cm3的密度,和/或所述针毡(8)拥有100到200g/m2、优选120到160g/m2的定量,以及2到4mm、优选2.5到3.5mm的平均厚度,和/或形成所述背面的所述成圈针织织品(9)拥有60到160g/m2、优选80到120g/m2、尤其80到100g/m2的定量。
41.如权利要求1到40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剥离聚氨酯泡沫 (8)的所述定量是所述规格板型(I)的所述整个聚氨酯含量的所述定量的一部分。
42.如权利要求1到41中任一项所述的规格板型(I)的用途,用于生产处于机动车辆内壁衬里和弹性垫层、袋子、手提箱、家具罩、衣物、鞋、自行车或摩托车座或地图箱、或使用此类规格板型能够获得的物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格板型,包括一个更特别片状的或层状的支撑材料(2),该支撑材料包括一种纤维非纺织薄片和/或成环式针织的和/或纺织的织品,该薄片和/或织品包括多条聚酰胺和/或聚酯线、更特别地是聚酰胺和/或聚酯微纤维和/或棉线并施加在所述支撑材料(2)上;一个涂层(4),该涂层包括在附连到所述支撑材料(2)的一个图案化的硅酮橡胶支撑物/模制品上的聚酰胺分散体,任选地经由包含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粘合剂层(7)。本发明提出,该规格板型(1)的整个聚氨酯含量在从60到240g/m2的范围内,这个定量还包括任何已经存在于该支撑材料(2)中的聚氨酯或者在其生产过程中引入其中的聚氨酯,并且该支撑材料(2)的定量,特别是包括存在于其中的任何聚氨酯的重量,是在从200g/m2到450g/m2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D06N3/14GK103168127SQ201080067481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5日
发明者菲利普·舍费尔, 马蒂亚斯·罗尔夫 申请人: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