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混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5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混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色纺业中多种颜色纤维原料按各自设定的比例进行混配形成混 合纤维原料(混色纤维原料)的设备即联合混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色纺企业中对于多种颜色的纤维原料进行混色还没有专用的设备, 诸如采用人工对进行混色的各种颜色纤维原料按照设定比例,分别进行称重,再将称重后 的各种颜色纤维原料一同投加到混合毛仓中,进行混配形成混色纤维原料。上述设备虽然 能够用于多种颜色纤维原料的混色,但混配不勻,极易造成色差。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多种颜色纤维原料进行混配的混色设备 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联合混色机。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联合混色机,包括混开机组、输送风机组、气压控制棉箱组、开松机组及混合 装置;混开机组设置有至少三台混开机,输送风机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一级风机,气压控 制棉箱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气压控制棉箱,开松机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开松机,上述混开 机与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与气压控制棉箱及气压控制棉箱与开松机一一对应;就任一 台混开机而言,混开机的输出端设置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配置有能够按设定风压输送 纤维的纤维输送管,纤维输送管连接气压控制棉箱的上部输入口 ;上述各气压控制棉箱设 置有能够使箱内保持在设定风压环境下的第二级风机,各气压控制棉箱的下部输出口处设 置有一对输出罗拉;第一级风机由设置在纤维输送管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 使纤维输送管的纤维输送量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总量不变,第二级风机由设置在气压控制棉 箱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使进入气压控制棉箱内的纤维通过输出罗拉形成单 位重量稳定的纤维层,供给开松机处理。
上述混合装置包括喇叭口状混合部、混合风机及输出管道,上述各开松机的输出 端分别通过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喇叭口状混合部。
上述开松机包括输入平帘、喂入罗拉及开松辊,开松辊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开松 机机壳内,开松机机壳的输入端口处设置喂入罗拉,开松机机壳的输出端口与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
上述输入平帘的后上方设置有与输入平帘同步运转的斜帘,输送平帘与斜帘之间 形成从前至后逐渐变窄的夹持送料段,夹持送料段与位于输入平帘后方的喂入罗拉衔接。
上述混开机包括喂入平帘、喂入辊、锡林与道夫,锡林上设置有两个工作辊与剥毛 辊组,上述道夫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混开机的后侧机壳内,混开机的后侧机壳上的输出端 口与第一级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混开机组有四台混开机,输送风机组有四台第一级风机,气压控制棉箱组有四台气压控制棉箱,开松机组有四台开松机。
上述混开机组中的所有混开机依次并排分布,气压控制棉箱组中的所有气压控制 棉箱也依次对应并排分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由一台混开机、一台第一级风机、一台气压控制棉箱以及一台开松机所 形成的一个加工单元可对应一种颜色的纤维原料,上述三个以上的加工单元能够同时用于 不同数量、不同颜色纤维原料的处理,最终按照设定配比形成微细纤维束,所有微细纤维束 最后通过混合装置在气流的作用下进行混配,形成混色纤维原料。上述进程中,第一级风机 由设置在纤维输送管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使纤维输送管的纤维输送量在单 位时间内保持总量不变,第二级风机由设置在气压控制棉箱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 生风压使进入气压控制棉箱内的纤维通过输出罗拉形成单位重量稳定的纤维层;由上述控 制过程实现按照设定比例输出各纤维原料,各纤维原料层经对应开松机开松梳理形成细微 纤维束后同时进入到混合装置进行混配。本发明具有混色均勻,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等 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重点示出了图2方式中的一台混开机及与其对应的第一级风机。
图4重点示出了图2方式中的一台开松机与混合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与图4,一种联合混色机,包括混开机组、输送风机组、气压控制 棉箱组、开松机组及混合装置。上述混开机组有四台混开机1、2、3、4,四台混开机依次并排 分布,输送风机组有四台第一级风机5、6、7、8,气压控制棉箱组有四台气压控制棉箱9、10、 11、12,四台气压控制棉箱也依次对应并排分布,开松机组有四台开松机13、14、15、16。上述 混开机与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与气压控制棉箱及气压控制棉箱与开松机一一对应。就 任一台混开机而言,如其中的混开机1,混开机1的输出端设置第一级风机5,第一级风机5 配置有能够按设定风压输送纤维的纤维输送管,纤维输送管连接气压控制棉箱9的上部输 入口,第一级风机5由设置在纤维输送管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在微差压传感器的实时 控制下第一级风机5所产生的风压使纤维输送管的纤维输送量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总量不 变。上述各混开机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以混开机1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喂入平帘101、 喂入辊102、锡林103与道夫104,锡林103上设置有两个工作辊与剥毛辊组105,上述道夫 104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混开机的后侧机壳106内,混开机后侧机壳106上的输出端口与第 一级风机5的输入端连接。上述各气压控制棉箱设置有能够使箱内保持在设定风压环境下 的第二级风机,上述各气压控制棉箱的下部输出口处设置有一对输出罗拉,如气压控制棉 箱9的下部输出口处设置有一对输出罗拉901 ;第二级风机由设置在气压控制棉箱内的微 差压传感器控制,在位差压传感器的实时控制下,第二级风机所产生的风压使进入气压控制棉箱内的纤维通过输出罗拉形成单位重量稳定的纤维层,供给各开松机处理。上述混合 装置17包括引导管、喇叭口状混合部、风机及输出管,上述各开松机13、14、15、16的输出端 分别通过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喇叭口状混合部。上述各开松机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以 上述开松机13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输入平帘131、喂入罗拉132及开松辊133,开松辊133 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开松机机壳134内,开松机机壳134的输入端口处设置喂入罗拉132, 开松机机壳134的输出端口与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上述输入平帘131的后上方设置有斜 帘135,斜帘135与输入平帘131同步运转,输送平帘131与斜帘135之间形成从前至后逐 渐变窄的夹持送料段,夹持送料段与位于输入平帘后方的喂入罗拉132衔接。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方式,或 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混色机,包括混开机组、输送风机组、气压控制棉箱组、开松机组及混合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开机组设置有至少三台混开机,输送风机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 一级风机,气压控制棉箱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气压控制棉箱,开松机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 开松机,上述混开机与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与气压控制棉箱及气压控制棉箱与开松机 一一对应;就任一台混开机而言,混开机的输出端设置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配置有能够 按设定风压输送纤维的纤维输送管,纤维输送管连接气压控制棉箱的上部输入口 ;上述各 气压控制棉箱设置有能够使箱内保持在设定风压环境下的第二级风机,各气压控制棉箱的 下部输出口处设置有一对输出罗拉;第一级风机由设置在纤维输送管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 制,所产生风压使纤维输送管的纤维输送量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总量不变,第二级风机由设 置在气压控制棉箱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使进入气压控制棉箱内的纤维通过 输出罗拉形成单位重量稳定的纤维层,供给开松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喇叭口状混合 部、混合风机及输出管道,上述各开松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喇叭口状 混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机包括输入平帘、喂入罗 拉及开松辊,开松辊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开松机机壳内,开松机机壳的输入端口处设置喂 入罗拉,开松机机壳的输出端口与开松机输出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平帘的后上方设置有与 输入平帘同步运转的斜帘,输送平帘与斜帘之间形成从前至后逐渐变窄的夹持送料段,夹 持送料段与位于输入平帘后方的喂入罗拉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开机包括喂入平帘、喂入 辊、锡林与道夫,锡林上设置有两个工作辊与剥毛辊组,上述道夫位于能够形成负压的混开 机的后侧机壳内,混开机的后侧机壳上的输出端口与第一级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开机组有四台混开机,输送 风机组有四台第一级风机,气压控制棉箱组有四台气压控制棉箱,开松机组有四台开松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混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开机组中的所有混开机依 次并排分布,气压控制棉箱组中的所有气压控制棉箱也依次对应并排分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联合混色机,包括混开机组、输送风机组、气压控制棉箱组、开松机组及混合装置;各混开机的输出端设置第一级风机,第一级风机配置有纤维输送管,纤维输送管连接气压控制棉箱的上部输入口;各气压控制棉箱设置有第二级风机,各气压控制棉箱的下部输出口处设置有一对输出罗拉;第一级风机由设置在纤维输送管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使纤维输送管的纤维输送量在单位时间内保持总量不变,第二级风机由设置在气压控制棉箱内的微差压传感器控制,所产生风压使进入气压控制棉箱内的纤维通过输出罗拉形成单位重量稳定的纤维层,供给开松机处理。本发明具有混色均匀,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D01G9/00GK102041587SQ20111000224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唐明, 庄兴福, 张志刚, 李元新, 王连青, 邵长新, 陈泊金 申请人: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