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1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类中的针织横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直选式、粗针距编织的全自动横编织的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毛针织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发展,传统的手摇横机生产毛衫因其用工密集、单台产量低、品种相对简单而日渐难以在市场中立足,提高产品档次及自动化生产成为毛衫生产厂家的共识。在此趋势下,近几年国产全自动横机的迅速崛起, 其年产销量已远超过年进口全自动横机总和,并取代手动横机成为毛衫生产的主流。国产全自动横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A 全自动横机采用镶片针床、6段或8段选针;单机头双系统。主要为仿日本“岛精”牌全自动横机结构。俗称“大电脑横机”。B 直选式自动横机采用整体针床、6段或8段选针,单机头单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简单,俗称“小电脑横机”。C:单针选针横机,采用单段选针,单机头单系统。其余形式结构均接近于 “小电脑横机”。与进口全自动横机相比,国产自动横机虽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在产品功能和适应品种范围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不仅在针法品种、调密范围上有明显差距,在机器规格上,粗针距(3-6针/英寸)横机就至今还是空白。虽然有众多厂家对此着力研发,但迄今尚未有国产的粗针距全自动横机投放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粗针距 (3-6针/英寸)、能够进行分针编织、编织布面平整的织物且针耗较低的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包括机架,配合设置在机架上的编织系统、传动系统、卷取系统、液晶显示屏、移床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输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系统包括走针轨迹控制机构,与走针轨迹控制机构配合连接的针床,及设置在针床上的织针和提花针,所述的走针轨迹控制机构包括包括三角底板、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左、右下角的左选针器、右选针器及依次设置在三角底板上、中、下部的织针控制机构和提花针控制机构,所述的织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上的压针三角、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上,位于压针三角下的移圈三角、脱圈三角、位于在压针三角左右两边左成圈三角、左回针三角、 右成圈三角及右回针三角;所述的提花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中部的接圈准备三角、横档三角、固定在三角底板左、右两侧的左下回针三角、右下回针三角、设置在横档三角左右两边配合设置下压针三角和右下压针三角,及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上对称位于接圈准备三角左右两边的左接圈三角、左起针三角、右接圈三角及右起针三角。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床由头口段、织针段和提花针段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段配合设置上塞条,所述的提花针段上配合设置下塞条,所述的织针段配合设置供织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上铣削的针槽;所述的提花针段配合设置供提花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下方铣削的提花针槽;所述的头口段配合设置供纱线成圈、 在针床本体头口铣削形成的头口槽、供织针翻针片运动的、在针槽上口右侧经铣削形成的翻针片槽,所述的针槽的宽度为1.8mm,所述的提花针槽的宽度为1.2mm,所述的翻针片槽的宽度为2. 44mm,所述的头口槽的宽度为6. 06mm。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包括织针针身、分别配合设置在织针针身左右两端的针踵和针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针身上依次从左到右配合设置侧向缺口、带弧度的扩圈片、扩圈缺口、移圈缺口及针舌所述的织针针身厚度为 1. 8 士°α(15πιπι,针身高度为5 士°aQ5mm,针杆长度为115. 2讓。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花针上配合设置提花针上针踵、提花针下针踵和提花针选针齿。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底板上还配合设置用于控制左成圈三角、右成圈三角走动的两套凸轮、拨杆机构,及和驱动凸轮旋转的两个步进电机。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底板上还配合设置用于控制左起针三角、右起针三角的杠杆机构及其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作为主电机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上配合设置同步齿形带及带轮。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取系统包含了两套罗拉系统,分别为靠近针床的高位罗拉系统和其下方的卷取罗拉系统。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床系统配合设置在针床的右侧,包括设于活动设置于床身槽上的移床条,所述的移床条中部开有用于配合设置移床滑块的梯形槽,所述的移床滑块与滚珠丝杠的活灵由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左接圈三角、右接圈三角中间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配合设置杠杆,杠杆一端与电磁铁触接连接,杠杆另一端与弹簧弹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如下1)本实用新型使直选式粗针自动横机具有粗针距编织能力,扩大了该机型编织规格的范围;2)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系统中三角底板上的脱圈三角置于织针段,且使其具有三重功能其左右斜面在编织时对织针作脱圈作用、在移圈时作为移圈三角的初期抬针;下方左右台阶缺口在接圈时作接圈针初期压针,通过上述设计,减少了提花段提花针的动程、减小了移圈三角的形状、降低了织针在移圈时的摩擦,使针床、三角底板在宽度方向的外形尺寸减小,降低了其制造难度及成本,并使三角、织针在运动时稳定可靠;3)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系统中三角底板上的左、右下回针三角设计成具有将选针器选中的织针作初期抬升功能,减小了左、右起针三角和左、右接圈三角的外形尺寸,使其更容易控制;4)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系统中的针床针槽设计采用了较窄的织针槽,使针槽宽度度得以降低到1.80mm,有利于针床针槽的铣削。在针床下方提花段上采用了比织针槽更窄的提花槽,使提花槽宽度得以降低到1. 20mm,而非传统的织针槽与提花槽同一宽度的方案,从而能以较为成熟的技术制造提花针,在使用时降低了选针器刀头的磨损,使得选针器在选针过程中准确可靠;5)本实用新型将该自动横机织针设计采用了较窄的针身厚度,使织针厚度得以降低到1. 80mm,以及较短的织针全长115. 2mm,有利于织针的制造、提花针的制造及针床针槽的铣削;6)本实用新型将移床系统中的移床条与移床滑块设计成垂直方向滑动联接,以抵消装配时丝杠与移床条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在保证移床精确到位的同时降低丝杆损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走针控制机构与针床、织针、提花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走针控制机构对应于粗针横机成圈时三角配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走针控制机构对应于粗针横机接圈时三角配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走针控制机构对应于粗针横机移(送)圈时三角配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走针控制机构对应于粗针横机集圈时三角配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床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织针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织针另一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床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针床与织针、提花针、选针器刀头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3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3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针三角,2-移圈三角,3-右成圈三角,3a_左成圈三角,4-脱圈三角, 5-右回针三角,5a-左回针三角,6-右下压针三角,6a-下压针三角,7-横档三角,8-右起针三角,8a-左起针三角,9-右接圈三角,9a-左接圈三角,10-接圈准备三角,12-右下回针三角,12a-左下回针三角,13-右选针器,13a-左选针器,14-三角底板,15-针床,16-织针,16a-针踵,16b-侧向缺口,16c-带弧度的扩圈片,16d_移圈缺口,16e-针舌,16f-针钩,16g-扩圈缺口,16a-织针针踵,17-提花针,17a-提花针上针踵,17b-提花针下针踵, 17c-提花针选针齿,18-输纱系统,19-编织系统,20-高位罗拉系统,21-针床,21a_头口段,21al-翻针片槽,21a2-头口槽,21b-织针段,21bl-针槽,21b2-上塞条,21c -提花针段,21cl-提花针槽,21c2-下塞条,23-卷取罗拉系统,24-织物,25-机架,26-液晶显示屏,27-纱线,28-移床系统,28a-移床条,28b-活灵,28c-移床滑块,28d-梯形槽,28e-滚珠丝杠,29-传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12所示,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包括机架25,配合设置在机架25上的编织系统19、传动系统四、卷取系统、液晶显示屏沈、移床系统28、电子控制系统及输纱系统18,所述的编织系统19包括走针轨迹控制机构,与走针轨迹控制机构配合连接的针床 21,及设置在针床21上的织针16和提花针17,所述的走针轨迹控制机构包括包括三角底板 14、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14左、右下角的左选针器13a、右选针器13及依次设置在三角底板 14上、中、下部的织针控制机构和提花针控制机构,所述的织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上的压针三角1、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14上,位于压针三角1下的移圈三角2、脱圈三角4、位于在压针三角1左右两边左成圈三角3a、左回针三角fe、右成圈三角3及右回针三角5 ;所述的提花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中部的接圈准备三角10、横档三角7、 固定在三角底板14左、右两侧的左下回针三角12a、右下回针三角12、设置在横档三角7左右两边配合设置下压针三角6a和右下压针三角6,及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14上对称位于接圈准备三角10左右两边的左接圈三角9a、左起针三角8a、右接圈三角9及右起针三角8。 所述的三角底板14上还配合设置用于控制左成圈三角3a、右成圈三角3走动的两套凸轮、 拨杆机构,及和驱动凸轮旋转的两个步进电机、用于控制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的杠杆机构及其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左接圈三角9a、右接圈三角9 中间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配合设置杠杆,杠杆一端与电磁铁触接连接,杠杆另一端与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的传动系统四,包括作为主电机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上配合设置同步齿形带及带轮。所述的卷取系统包含了两套罗拉系统,分别为靠近针床的高位罗拉系统20和其下方的卷取罗拉系统23。如图1所示,纱线27经挑线架进入由机头、三角底板、针床组成的编织系统制成织物M,经卷取系统高位罗拉、主罗拉下片至成品叠放。机头由主电机、带轮、同步带驱动;三角底板安装于机头下方,在机头运动时带动织针在针床针槽内上下运动、将纱线织成织物。 移床系统则根据花型要求控制针床左右位移,以完成程序花型编织。电子控制系统则由安装于机器左上方的液晶显示屏沈、操作键盘;安装于机架箱体内的主板、电源、伺服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安装于机头上的控制板等组成。整机由塑料边罩、铝合金挡板、透明有机罩板等制成全封闭结构。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成圈时的三角配合设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图,当三角底板14处于编织状态时,开启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脱圈三角4,左接圈三角9a、右接圈三角9任意开起一个,关闭移圈三角2,机头由右向左运动时,走针轨迹如图4所示;被选针器13选中的提花针下针踵17b沿左起针三角8a左斜面带动提花针17向上运动,并推动织针16上升至集圈位,此时提花针停止上升;而织针针踵16a则沿织针控制机构中的脱圈三角左斜面继续上升,直至织针脱去旧线圈;然后织针针踵16a在压针三角1、右成圈三角3的压制下下行至织针16新线圈成圈结束,图中上方织针控制机构区域一条由代表织针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为织针16在编织时的走针轨迹,图中下方提花针控制机构区域两条由代表提花针上、下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分别为提花针上针踵17a和提花针下针踵17b在编织时的走针轨迹。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接圈时的三角配合设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图。当三角底板14处于接圈状态时,关闭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移圈三角2,开启右接圈三角 9,机头由右向左运动,则其织针、提花针针踵走针轨迹如图5所示,被选针器13选中的提花针下针踵17b沿右接圈三角9左斜面带动提花针17向上运动并推动织针16上升接圈位, 完成接圈后织针针踵16a在脱圈三角4右下缺口的压制下完成第一次复位,然后织针针踵 16a在成圈三角4右边的压制下下行至织针成圈位结束,配合对面针床上对应织针16的移圈动作,即完成将对面针床织针所衔线圈移至该织针上的动作,该动作也叫“移圈”或“翻针”。图中上方织针控制机构区域一条由代表织针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为织针16 在接圈时的走针轨迹,图中下方提花针控制机构区域两条由代表提花针上、下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分别为提花针上针踵17a和提花针下针踵17b在接圈时的走针轨迹。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移(送)圈时的三角配合设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图。当三角底板4处于移圈状态时,开启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移圈三角2、脱圈三角4,左接圈三角9a或右接圈三角9则任意开启一个,机头由右向左运动,走针轨迹如图6所示, 被选针器13选中的提花针下针踵17b沿左起针三角fe左斜面上升带动提花针17向上运动并推动织针16上升至起针三角平台,然后织针针踵16a沿脱圈三角4左斜面、移圈三角 2左斜面上升,在压针三角2、右成圈三角3的压制下下行至织针成圈位结束。图中上方织针控制机构区域一条由代表织针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为织针16在移(送)圈时的走针轨迹,图中下方提花针控制机构区域两条由代表提花针上、下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分别为提花针上针踵17a和提花针下针踵17b在移(送)圈时的走针轨迹。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集圈时的三角配合设置及织针的走针轨迹图。当三角底板14处于集圈状态时,开启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关闭脱圈三角4、移圈三角2, 左接圈三角9a或右接圈三角9的任意开启一个,机头由右向左运动,走针轨迹如图6所示, 被左选针器13a,右选针哭13选中的提花针下针踵沿左起针三角左斜面带动提花针向上运动并推动织针上升至起针三角平台,该平台即为集圈位。然后织针针踵在右成圈三角的压制下下行至织针成圈位结束。图中上方织针控制机构区域一条由代表织针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为织针16在集圈时的走针轨迹,图中下方提花针控制机构区域两条由代表提花针上、下针踵的小长方块组成的轨迹分别为提花针上针踵17a和提花针下针踵17b在集圈时的走针轨迹。本实用新型在三角底板所涉及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编织系统中位于下方提花段的脱圈三角置于上方织针段,且使其具有三重功能1)其左右斜面在编织时对织针起作脱圈作用;2)在移圈时作为移圈三角的二级抬针;3)下方左右台阶缺口在接圈时作接圈针初期压针。通过上述设计,减少了提花针的动程,减小了针床、三角底板的宽度, 同时,由于将传统的移圈动作由二级改为三级,减小了移圈三角的形状,使移圈三角易于控制。在接圈时下方缺口对接圈针作初期压针,降低了接圈针与移圈针在移圈时的摩擦,从而达到降低织针损耗、提高织物质量的效果。如图8所示,所述的针床21由头口段21a、织针段21b和提花针段21c构成,织针段21b配合设置上塞条2让2所述的提花针段21c上配合设置下塞条21c2,所述的织针段 21b配合设置供织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上铣削的针槽21bl ;所述的提花针段21c配合设置供提花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下方铣削的提花针槽21cl ;所述的头口段21a配合设置供纱线成圈、在针床本体头口铣削形成的头口槽21a2、供织针翻针片运动的、在针槽21bl上口右侧经铣削形成的翻针片槽21al,所述的针槽21bl的宽度为1.8mm,所述的提花针槽21cl的宽度为1.2mm,所述的翻针片槽21al的宽度为2. 44mm,所述的头口槽21a2的宽度为6. 06mm。 本实用新型在粗针横机针床所涉及的创新点在于1)在粗针距(3-6针/英寸)针床上采用了较窄的织针针槽,使织针厚度得以降低到1. 80mm,有利于针床针槽的铣削及织针的制造; 2)在粗针距(3-6针/英寸)针床上采用了比织针针槽更窄的提花针针槽,使提花针厚度得以降低到1. 20mm,而非传统的织针槽与提花针槽同一宽度的方案,从而能以较为成熟的技术制造提花针,降低了选针器刀头的磨损,使得选针器在选针过程中准确可靠。如图9和图10所示,织针16包括织针针身、分别配合设置在织针针身左右两端的针踵16a和针钩16f,所述的织针针身上依次从左到右配合设置侧向缺口 16b、带弧度的扩圈片16c、扩圈缺口 16g、移圈缺口 16d及针舌16e,所述的织针针身厚度为1. 8士°α(15πιπι, 针身高度为5士°α(ι5πιπι,针杆长度为115.2mm。本实用新型在粗针横机织针上所涉及的创新点在于在粗针距(3-6针/英寸)织针上采用了较窄的针身厚度,使织针厚度得以降低到 1. 80mm,以及较短的织针全长115. 2mm,有利于织针的制造、提花针的制造及针床针槽的铣削。如图1-4所示,一种粗针距横机织针,所述的织针包括织针针身1、分别配合设置在织针针身1左右两端的用于横机机头三角推动下、带动织针在针床槽内上下运动以完成编织、集圈、移圈、接圈等一系列针法的针踵Ia和针钩ld,所述的织针针身1上依次从左到右配合设置侧向缺口 lb、并于此将针身1弯曲成一定角度,使织针在针床针槽内上下运动时具有一定阻尼,当织针脱离了横机机头三角的控制时,不会因位于斜置的横机针床针槽内由重力或贯性的作用使之发生位移;在针身1中部装置了扩圈片3(俗称“翻针片”),使线圈在前后针床间转移(亦名“移圈”或“翻针”)时,将旧线圈扩张,以利接圈针穿入,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带弧度的设计,使之在翻针时更为准确可靠,在针身1位于扩圈片3的下方,开有供接圈针进入的移圈缺口 lc,在针身1头部,设置了能绕中心销旋转开合、作用是脱去旧线圈的针舌2及与针舌2配合的针勾Id。本实用新型的针身1厚度为1. 8士°α(15πιπι、针身1高度为5士恥讓、针杆长度为115. 2mm,主要尺寸为针踵Ia宽度4. 5mm、高度11. 8mm ;扩圈片 3加针身1总厚度3. 23mm ;针勾Id直径Φ 5. 2mm、勾粗Φ lmm,在针身1中部开有扩圈缺口 le,使线圈在前后针床间转移时纱线张力得到部分缓解、以减少移圈(翻针)时纱线的受损程度,织针与提花针5分前后置于针床4上的针槽内,织针针踵露出针床4表面,受机头三角及提花针5的作用下在针槽内左右滑动,以完成编织、集圈、翻针、接圈等各种针法运动。如图3所示,所述的提花针17上配合设置提花针上针踵17a、提花针下针踵17b和提花针选针齿17c。如图11-12所示,所述的移床系统观配合设置在针床21的右侧,包括设于活动设置于床身15槽上的移床条^a,所述的移床条中部开有用于配合设置移床滑块^c的梯形槽观山所述的移床滑块^c与滚珠丝杠^e的活灵^b由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杠^e与伺服电机连接。工作时,滚珠丝杠28e转动带动活灵^b并通过与活灵^b固定连接的移床滑块28c带动移床条28a在床身15槽内左右移动,移床滑块28c因与之连接的活灵有凸台卡住移床条^a,从而保证与移床滑块28c间斜面连接紧密可靠。本实用新型在粗针横机移床条与移床滑块结构上所涉及的创新点在于在保持移床条与移床滑块左右向紧密配合的同时,使移床滑块与移床条之间在上下方向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当移床条与滚珠丝杠间在上下方向安装不平行时,移床活灵可上下浮动。相对于移床条与活灵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有效保护丝杆不受到法向拉力。从而能明显减少丝杠的损坏率,保证了设备的平稳运转。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床与提花针、织针配合图,图中织针7置于针床右方织针槽加内,其上方受上塞条4限制,在提花针顶针端6d及三角作用其织针针踵7a下, 在针槽加内作平移运动,提花针6置于针床左方方织针槽内,其上方受下塞条5限制,在三角作用其提花针下针踵6a和提花针上针踵6b下,在提花针槽3a内作平移运动,在选针器选针前,提花抬针三角将提花针在针槽中抬起,使提花针的提花针上针踵6b、提花针选针齿 6c露出针床表面等候选针。如图14所示,当提花针处于候选区,对应选针器刀头在电磁控制装置控制下摆向右侧,提花针下针踵6a于针床表面、在三角的作用下向右平移,经提花针顶针端6d动织针向右移动完成抬针运动。如图15所示,当提花针处于候选区,对应选针器刀头在电磁控制装置控制下处于垂直位置,则提花针在选针器刀头8的压制下沉入针床内如图4所示位置,提花针下针踵6a 沉入针床内,于是,当机头带动三角经过该提花针时对其不起作用,从而使上方的织针不参加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包括机架(25),配合设置在机架(25)上的编织系统 (19)、传动系统(29)、卷取系统、液晶显示屏(26)、移床系统(28)、电子控制系统及输纱系统(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系统(19)包括走针轨迹控制机构,与走针轨迹控制机构配合连接的针床(21),及设置在针床(21)上的织针(16)和提花针(17),所述的走针轨迹控制机构包括包括三角底板(14)、固定设置在三角底板(14)左、右下角的左选针器(13a)、右选针器(13)及依次设置在三角底板(14)上、中、下部的织针控制机构和提花针控制机构,所述的织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上的压针三角(1)、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14) 上,位于压针三角(1)下的移圈三角(2)、脱圈三角(4)、位于在压针三角(1)左右两边左成圈三角(3a)、左回针三角(5a)、右成圈三角(3)及右回针三角(5);所述的提花针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中部的接圈准备三角(10)、横档三角(7)、固定在三角底板(14) 左、右两侧的左下回针三角(1加)、右下回针三角(12)、设置在横档三角(7)左右两边配合设置下压针三角(6a)和右下压针三角(6),及活动设置在三角底板(14)上对称位于接圈准备三角(10)左右两边的左接圈三角(9a)、左起针三角(8 a)、右接圈三角(9)及右起针三角 (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床(21)由头口段(21a)、织针段(21b)和提花针段(21c)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段(21b)配合设置上塞条(21b2),所述的提花针段(21c )上配合设置下塞条(21c2),所述的织针段(21b) 配合设置供织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上铣削的针槽(21bl);所述的提花针段(21c)配合设置供提花针走动、在针床本体下方铣削的提花针槽(21cl);所述的头口段(21a)配合设置供纱线成圈、在针床本体头口铣削形成的头口槽(21a2)、供织针翻针片运动的、在针槽(21bl)上口右侧经铣削形成的翻针片槽(21al),所述的针槽(21bl)的宽度为1.8mm,所述的提花针槽(21cl)的宽度为1. 2mm,所述的翻针片槽(21al)的宽度为2. 44mm,所述的头口槽(21a2) 的宽度为6. 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16) 包括织针针身、分别配合设置在织针针身左右两端的针踵(16a)和针钩(16f),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针针身上依次从左到右配合设置侧向缺口(16b)、带弧度的扩圈片(16c)、扩圈缺口(16g)、移圈缺口(16d)及针舌(16e)所述的织针针身厚度为1. 8±°a(15mm,针身高度为 5 士。。.。5讓,针杆长度为115. 2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花针(17) 上配合设置提花针上针踵(17a)、提花针下针踵(17b)和提花针选针齿(17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底板 (14)上还配合设置用于控制左成圈三角(3a)、右成圈三角(3)走动的两套凸轮、拨杆机构, 及和驱动凸轮旋转的两个步进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底板 (14)上还配合设置用于控制左起针三角(8a)、右起针三角(8)的杠杆机构及其电磁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 (29),包括作为主电机的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上配合设置同步齿形带及带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取系统包含了两套罗拉系统,分别为靠近针床的高位罗拉系统(20)和其下方的卷取罗拉系统(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床系统 (28)配合设置在针床(21)的右侧,包括设于活动设置于床身(15)槽上的移床条(28a),所述的移床条(28a)中部开有用于配合设置移床滑块(28c)的梯形槽(28d),所述的移床滑块与滚珠丝杠(28e)的活灵(28b)由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滚珠丝杠(28e)与伺服电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左接圈三角(9a)、右接圈三角(9)中间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配合设置杠杆,杠杆一端与电磁铁触接连接,杠杆另一端与弹簧弹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直选式粗针距自动横机,属于纺织机械类中的针织横编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机架,配合设置在机架上的编织系统、传动系统、卷取系统、液晶显示屏、移床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输纱系统,所述的编织系统包括走针轨迹控制机构,与走针轨迹控制机构配合连接的针床,及设置在针床上的织针和提花针,本实用新型对编织系统内的三角底板、针床、织针作了创新改进,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扩大了该机型编织规格的范围;将编织系统中三角底板上的脱圈三角置于织针段,减小了三角底板尺寸,降低了其制造难度及成本,并使三角、织针在运动时稳定可靠;减小了左、右起针三角和左、右接圈三角的外形尺寸,使其更容易控制;提高了精确度,降低丝杆损耗。
文档编号D04B15/10GK202131451SQ20112020911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唐永生 申请人:唐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