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器装置及其导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78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纱器装置及其导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用的导纱器装置,属于电脑针织横机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应用上述导纱器装置的导纱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在编织时,毛纱进线从纱筒脱下到导纱器(即纱嘴)出口导入针钩, 分别要经过挂钩、上纱线张力器、护盖拐角导纱孔、边纱线张力器、导纱臂上的改变方向后再导入导纱器出口。目前,在弯转、拐角处纱线均通过设置的瓷眼来引导,这样编织纱线导向便会产生摩擦阻力,这种摩擦阻力是很大的。进来,为了解决上述这个问题,纺织机械领域在电脑针织横机上设置了送纱器、储纱器等部件,以期望解决这个问题。经实际的应用,即使增加安装了送纱器(或储纱器)也只能减少护盖拐角前面纱线形成的部分摩擦阻力,而纱线从纱筒到编织,一路导向产生的主要摩擦阻力,在纱线导入护盖拐角后仍然产生很大摩擦阻力。这些问题困扰着研发和使用的厂家,如纱线为羊绒、羊仔毛等材质的,由于其纤维短拉力较差,再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弯转、拐角摩擦阻力的积累,会造成来纱紧绷,在导入织针的针钩进行编织时,会造成纤维断裂,产生织物洞眼疵点等,更糟糕的情况甚至是无法正
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纱器装置,该导纱器装置能减少纱线进入纱嘴的阻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导纱器装置,可全面减少纱线在进入纱嘴前阻力的导纱系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纱器装置,包括纱嘴和安装支架,所述纱嘴通过导纱臂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导纱臂上设置有改变纱线行走方向的瓷眼。纱线在弯转角度大时,在瓷眼中往复行程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大。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在所述导纱臂上,所述瓷眼边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瓷眼和滚轮为两组。所述的两组瓷眼、滚轮对称、水平地设置在导纱臂上。纱线先经过瓷眼,然后再经过滚轮,纱线行走方向由滚轮改变,滚轮的滚动减少了阻力。而此时瓷眼的角色便是防止纱线在行走时脱离滚轮的外圆上。本发明的导纱系统包括上述的导纱器装置、上纱线张力器、护盖拐角导纱孔和边纱线张力器,纱线经上纱线张力器、护盖拐角导纱孔、边纱线张力器进入导纱器装置的纱嘴。所述上纱线张力器包括挑线弹簧,所述挑线弹簧末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护盖拐角导纱孔边设置有滚轮,纱线经滚轮改变行走方向。
所述边纱线张力器包括挑线弹簧,所述挑线弹簧末端设置有滚轮。为了防止纱线在滚轮上跑偏,偏离理想的方向,上述的滚轮外圆上均可设置有凹槽,采用凹槽来束缚纱线。优选采用“V”字形凹槽。本发明的优点是I、提高编织物的质量。申请人分别对不同导纱方式进行拉力测试,从纱筒脱下到导纱器(纱嘴)出口,同样的纱线采用拉力计拉力对比结果如下I)原有导纱系统30-36N ;2)在原有导纱系统上增加送纱器后15-18N ;3)在原有导纱系统上增加储纱器后20-25N ;4)使用本发明滚动系统机构后11-14N。从对比结果中就能看到本发明的优势,有利于提高编织物的质量,特别是一些纤维短拉力较差的纱线编织。2、大大减少纱线进入纱嘴前的阻力。通过对造成摩擦阻力较大的部位分别设计, 大大减少了纱线在各弯转拐角的摩擦阻力,使纱线在滚动状态下一路轻松地导入针钩编织。而且只要纱线自身导向拉力带动滚轮,不需要马达电力能源。原有的送纱器(或储纱器),它只是减轻了护盖拐角之前的纱线部分摩擦阻力。 而本发明减轻的是纱线导向行程的全过程,减少机头往复运行编织时回纱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使纱线轻松快速得到往复,解决了原有的回纱速度慢,有利于提高往复编织速度。3、减少了成本,节约了能源。原有的电脑针织横机如安装有送纱器(或储纱器), 其必须有配套的电器设备,这样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便增加。而本发明使复杂的导纱过程简单化,用极低的造价取代原有的送纱器(或储纱器),制造成本低,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4、本发明的滚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修更换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导纱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改进后的导纱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纱线张力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改进后的上纱线张力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脑针织横机护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边纱线张力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改进后的边纱线张力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导纱器装置包括纱嘴3和安装支架1,所述纱嘴3通过导纱臂2安装在安装支架I上,所述导纱臂2上设置有改变纱线行走方向的瓷眼4。一般纱线先水平地经过瓷眼4,在通过瓷眼4后,纱线的行走方向便改变大约90°,虽然瓷眼4表面光滑,但是与纱线紧贴在一起的摩擦阻力仍然很大。本发明的整体构思是将纱线在弯转、拐角处改变行走方向时产生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根据上述思路,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所述导纱臂2上,在所述瓷眼4边设置了滚轮5,纱线先经过瓷眼4,经过瓷眼4后与滚轮5接触,在滚轮5的转动下行走,其行走方向此时便由滚轮5改变。为了配合不同的纱嘴3使用,瓷眼4和滚轮5的设置数量应和不同的纱嘴3相对应,例如双纱嘴,所述的瓷眼4和滚轮5就需要为两组。此时,所述的两组瓷眼4、滚轮5对称、水平地设置在导纱臂2上,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纱系统,该系统在纱线进入纱嘴3前整体地对其阻力进行 “减负”。该导纱系统包括上述的导纱器装置、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和边纱线张力器9,纱线经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边纱线张力器9进入导纱器装置的纱嘴3。如图3、4所示,本导纱系统将上纱线张力器6挑线弹簧7上的瓷眼4改变为滚轮 5,如图5、6所示,在护盖拐角导纱孔8边设置了滚轮5,如图7、8所示,还将所述边纱线张力器9挑线弹簧7上的瓷眼4改变为滚轮5。上述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及边纱线张力器9的结构变动同样是采用滚轮5来改变纱线行走方向,滚动的滚轮5减少阻力。由于滚轮5的外圆边对纱线没有任何的束缚,纱线在滚轮5上极易跑偏,偏离理想的位置和方向,本发明在滚轮5外圆上设置有凹槽,例如“V”字形凹槽,采用凹槽来束缚纱线。这样,纱线经上纱线张力器6挑线弹簧7上的滚轮5,经过护盖拐角导纱孔8的滚轮5后,从护盖拐角导纱孔8穿出,到达边纱线张力器9挑线弹簧7上的滚轮5,最后经过导纱器装置的瓷眼4,经过瓷眼4后与导纱器装置上的滚轮5接触,在滚轮5的转动下行走,其行走方向此时便经过由滚轮改变,最终进入纱嘴3。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纱器装置,包括纱嘴(3)和安装支架(I),所述纱嘴(3)通过导纱臂(2)安装在安装支架(I)上,所述导纱臂(2)上设置有改变纱线行走方向的瓷眼(4),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纱臂(2)上,所述瓷眼(4)边还设置有滚轮(5),纱线行走方向由滚轮(5)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纱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外圆上设置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纱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纱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瓷眼⑷和滚轮(5)为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纱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瓷眼(4)、滚轮(5)对称、水平地设置在导纱臂(2)上。
6.一种导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纱器装置、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和边纱线张力器(9),纱线经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边纱线张力器(9)进入导纱器装置的纱嘴(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纱线张力器(6)包括挑线弹簧(7),所述挑线弹簧(7)末端设置有滚轮(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拐角导纱孔(8)边设置有滚轮(5),纱线经滚轮(5)改变行走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纱线张力器(6)包括挑线弹簧(7),所述挑线弹簧(7)末端设置有滚轮(5)。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导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外圆上设置“V” 字形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纱器装置,包括纱嘴(3)和安装支架(1),所述纱嘴(3)通过导纱臂(2)安装在安装支架(1)上,所述导纱臂(2)上设置有改变纱线行走方向的瓷眼(4),所述瓷眼(4)边还设置有滚轮(5),纱线行走方向由滚轮(5)改变;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导纱器装置的导纱系统,该系统还包括上纱线张力器(6)、护盖拐角导纱孔(8)和边纱线张力器(9);本发明通过对造成摩擦阻力较大的部位分别设计,大大减少了纱线在各弯转拐角的摩擦阻力,使纱线在滚动状态下一路轻松地导入针钩编织。
文档编号D04B15/56GK102587022SQ2012100481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金卫江, 顾振刚, 顾文洁 申请人: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