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5绞花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33856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5绞花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编机的编织方法,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X5绞花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绞花花型是将垂直的纵行相互交叉,这种花型由于视觉效果好,在横编机产品中十分的流行。绞花的花型变化是相当大的,可以从两个总行的两针绞花到六个纵行与另六个纵行相互交叉的十二针绞花。但是在编织带有四平针的绞花时,容易将后床四平针上的线圈带入绞花花型中,从而造成后续编织出现破洞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X5绞花编织方法,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X5绞花编织方法,在电脑横编机上进行编织,该横编机具有ー对或ー对以上的针床,其中针板上至少包括10枚以上的针,且针床能左右横移,前后针床具有翻针功能;其特征在于
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參照,将前床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后床针从左到右依次相应的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执行以下步骤
初始状态为前床针A、B、C、D、E、F、G、H、I、J上形成线圈a、b、C、d、e、f、g、h、i以及四平针jl,即在后床针J’上同时形成线圈j2 ;
1.将前床c、d、e、f、g、h线圈从前床针C、D、E、F、G、H翻至后床针C,、D,、E,、F,、G,、H,上;
2.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a、b线圈前后相対,f、g、h与前床针C、D、E iu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如床针G iu后相对;
3.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F’、G’、H’翻至前床针C、D、E上;
4.后床右移六个针位,后床c、d、e线圈与前床针F、G、H相対,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相对;
5.将后床c、d、e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F、G、H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
6.将前床a、b、f、g、h线圈从前床针A、B、C、D、E翻至后床针A,、B,、C,、D,、E,上;
7.后针床右移三个针位,后床a、b线圈与前针床D、E前后相対,后床f、g、h线圈与前床c、d、e线圈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前后相对;
8.将后床a、b线圈从后床针A’、B’翻至前床针D、E上;
9.后床左移五个针位,后床上的f、g、h线圈与前床针A、B、C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e线圈前后相对;10.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A、B、C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
11.后床右移ー个针位,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K前后相对;
12.将后床j2线圈翻至前床针K上;后床回归零位;
13.将前床d、e、i、jl线圈从前床针G、H、I、J翻至后床针G’、H’、I’、J’上;
14.后床左移两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b、c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G、H前后相对;
15.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I’、J’翻至前床针G、H上; 16.后床右移四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针I、J前后相对;
17.将后床d、e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I、J上;后床回归零位;
18.将前床a、b、c、i、jl线圈从前床针D、E、F、G、H翻至后床针D’、E’、F’、G’、H’上;
19.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f、g、h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D、E前后相对;
20.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D、E上;
21.后床右移五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针F、G、H前后相对;
22.将后床a、b、c线圈从后床针D’、E’、F’翻至前床针F、G、H上;
23.后针床右移ー个针位,在前床针K上的j2线圈与后床针J’前后相对;将前床j2线圈从前床针K翻至后床针J’上;
24.后床左移一个针位回归零位,后床针J’上的j2线圈与前床针J上的e线圈前后相对,并且前床针 A、B、C、D、E、F、G、H、I、J 上分别为 f、g、h、i、jl、a、b、C、d、e。采用这样的编织方法后,通过前床编织、前后床对翻、后床的移动和四平针线圈j2的寄存,来实现带有四平针绞花的编织。在此编织方法中,将四平线圈j2寄存至隔壁空针上,待绞花动作完成后,再将寄存的线圈还回至原先针上,这样可以保证原有的四平线圈j2,防止线圈扯大、扯破,从而起到防止织物产生破洞的作用。


图I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示意图1-5步骤。图3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示意图6-12步骤。图4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示意图13-18步骤。图5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示意图19-24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附图。其中“F”表示前床,“B”表示后床,“R”表示后床往右运动,“L”表示后床往左运动,“O”表示针床回归零位,“丨”表示前床线圈翻至后床,“丨”表示后床线圈翻至前床。本实施例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X5绞花编织方法,在电脑横编机上进行编织,该横编机具有ー对针床,其中针板上包括10枚以上的针,且针床能左右横移,前后针床具有翻针功能。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參照,将前床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后床针从左到右依次相应的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执行以下步骤
初始状态为前床针A、B、C、D、E、F、G、H、I、J上形成线圈a、b、C、d、e、f、g、h、i以及四平针jl,即在后床针J’上同时形成线圈j2 ;
1.将前床c、d、e、f、g、h线圈从前床针C、D、E、F、G、H翻至后床针C,、D,、E,、F,、G,、H,上;
2.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a、b线圈前后相対,f、g、h与前床针C、D、E iu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如床针G iu后相对;
3.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F’、G’、H’翻至前床针C、D、E上;
4.后床右移六个针位,后床c、d、e线圈与前床针F、G、H相対,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相对; 5.将后床c、d、e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F、G、H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
6.将前床a、b、f、g、h线圈从前床针A、B、C、D、E翻至后床针A,、B,、C,、D,、E,上;
7.后针床右移三个针位,后床a、b线圈与前针床D、E前后相対,后床f、g、h线圈与前床c、d、e线圈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前后相对;
8.将后床a、b线圈从后床针A’、B’翻至前床针D、E上;
9.后床左移五个针位,后床上的f、g、h线圈与前床针A、B、C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e线圈前后相对;
10.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A、B、C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
11.后床右移ー个针位,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K前后相对;
12.将后床j2线圈翻至前床针K上;后床回归零位;
13.将前床d、e、i、jl线圈从前床针G、H、I、J翻至后床针G’、H’、I’、J’上;
14.后床左移两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b、c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G、H前后相对;
15.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I’、J’翻至前床针G、H上;
16.后床右移四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针I、J前后相对;
17.将后床d、e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I、J上;后床回归零位;
18.将前床a、b、c、i、jl线圈从前床针0^、6、!1翻至后床针0^’、?’、6’、!1’上;
19.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f、g、h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D、E前后相对;
20.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D、E上;
21.后床右移五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针F、G、H前后相对;
22.将后床a、b、c线圈从后床针D’、E’、F’翻至前床针F、G、H上;
23.后针床右移ー个针位,在前床针K上的j2线圈与后床针J’前后相对;将前床j2线圈从前床针K翻至后床针J’上;
24.后床左移一个针位回归零位,后床针J’上的j2线圈与前床针J上的e线圈前后相对,并且前床针 A、B、C、D、E、F、G、H、I、J 上分别为 f、g、h、i、jl、a、b、C、d、e。采用这样的编织方法后,通过前床编织、前后床对翻、后床的移动和四平针线圈j2的寄存,来实现带有四平针绞花的编织。在此编织方法中,将四平线圈j2寄存至隔壁空针上,待绞花动作完成后,再将寄存的线圈 还回至原先针上,这样可以保证原有的四平线圈j2,防止线圈扯大、扯破,从而起到防止织物产生破洞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X5绞花编织方法,在电脑横编机上进行编织,该横编机具有一对或ー对以上的针床,其中针板上至少包括10枚以上的针,且针床能左右横移,前后针床具有翻针功能;其特征在于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參照,将前床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后床针从左到右依次相应的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执行以下步骤初始状态为前床针A、B、C、D、E、F、G、H、I、J上形成线圈a、b、C、d、e、f、g、h、i以及四平针jl,即在后床针J’上同时形成线圈j2 ;1)将前床c、d、e、f、g、h线圈从前床针C、D、E、F、G、H翻至后床针C,、D,、E,、F,、G,、H,上;2)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a、b线圈前后相対,f、g、h与前床针C、D、E iu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如床针G iu后相对;3)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F’、G’、H’翻至前床针C、D、E上;4)后床右移六个针位,后床c、d、e线圈与前床针F、G、H相対,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相对;5)将后床c、d、e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F、G、H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6)将前床a、b、f、g、h线圈从前床针A、B、C、D、E翻至后床针A,、B,、C,、D,、E,上;7)后针床右移三个针位,后床a、b线圈与前针床D、E前后相対,后床f、g、h线圈与前床c、d、e线圈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M前后相对;8)将后床a、b线圈从后床针A’、B’翻至前床针D、E上;9)后床左移五个针位,后床上的f、g、h线圈与前床针A、B、C前后相对,后床j2线圈与前床e线圈前后相对;10)将后床f、g、h线圈从后床针C’、D’、E’翻至前床针A、B、C上;后床回归零位,后床j2线圈与jl线圈前后相対;11)后床右移ー个针位,后床j2线圈与前床针K前后相对;12)将后床j2线圈翻至前床针K上;后床回归零位;13)将前床d、e、i、jl线圈从前床针G、H、I、J翻至后床针G’、H’、I’、J’上;14)后床左移两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b、c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G、H前后相对;15)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I’、J’翻至前床针G、H上;16)后床右移四个针位,后床d、e线圈与前床针I、J前后相对;17)将后床d、e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I、J上;后床回归零位;18)将前床a、b、c、i、jl线圈从前床针D、E、F、G、H翻至后床针D’、E’、F’、G,、H,上;19)后床左移三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f、g、h线圈前后相对;后床i、jl线圈与前床针D、E前后相对;20)将后床i、jl线圈从后床针G’、H’翻至前床针D、E上;21)后床右移五个针位,后床a、b、c线圈与前床针F、G、H前后相对;22)将后床a、b、c线圈从后床针D’、E’、F’翻至前床针F、G、H上;23)后针床右移ー个针位,在前床针K上的j2线圈与后床针J’前后相对;将前床j2线圈从前床针K翻至后床针J’上; 24)后床左移一个针位回归零位,后床针J’上的j2线圈与前床针J上的e线圈前后相对,并且前床针ム、8、(、0』、?、6、!1、I、J 上分别为 f、g、h、i、jl、a、b、c、d、e。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四平针的5×5绞花编织方法,在电脑横编机上进行编织,该横编机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的针床,其中针板上至少包括10枚以上的针,且针床能左右横移,前后针床具有翻针功能;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参照,将前床针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后床针从左到右依次相应的命名为A’、B’、C’、D’、E’、F’、G’、H’并以此类推;采用这样的编织方法后,通过前床编织、前后床对翻、后床的移动和四平针线圈j2的寄存,来实现带有四平针绞花的编织。在此编织方法中,将四平线圈j2寄存至隔壁空针上,待绞花动作完成后,再将寄存的线圈还回至原先针上,这样可以保证原有的四平线圈j2,防止线圈扯大、扯破,从而起到防止织物产生破洞的作用。
文档编号D04B1/10GK102776687SQ2012102631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