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98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缫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替代丝鞘的机械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缫丝过程中,缫丝中绪下茧的绪丝通过集绪器之后,还不能直接卷绕在小簾上。 因为茧丝相互间粘结松散,未能紧密抱合,这样的丝条强力差,容易分裂。丝条上含有大量水分,若直接卷绕成形,不仅不易烘干,影响丝色,而且会使丝胶相互胶着形成硬胶丝片,复摇时丝条不易退绕,容易造成切断。因此,在缫丝工序中,需要对手工捻鞘,形成丝鞘。[0003]缫丝中的茧丝群通过回转芯子和集绪器,已初步形成生丝了。但是,通过回转芯子和集绪器后的丝条,结构尚比较松疏,要使丝条抱合紧密,纵向和横向截面形状的改善,还须靠丝鞘的加假捻作用来完成。丝鞘的作用有发散水分,增强抱合及除去部分小颡。 这是由于通过丝鞘的两段丝条高速回转、相互挤压和摩擦的结果。在缫丝时,丝鞘丝端受到张力,生丝侧面就受到挤压力。这种挤压力使丝条本身结构紧密,同时使丝胶分布更加均匀,胶着面积增大,增强抱合力,改善了生丝纵向及横截面的结构。[0004]现代工艺中,在缫丝时,丝鞘是由通过集绪器丝条,绕经上鼓轮、下鼓轮,利用丝条本身前后段相互捻绞,再引过络交器而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丝条的圆整度、增加丝条的抱合性能,发散水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捻鞘全部需要有工人手工操作来完成。 这种手工制作的丝鞘虽能较好地满足缫丝的工艺要求,但存在着劳动成本高、影响缫丝的自动化程度等问题,且捻鞘过程中工人手上容易缠有毛丝;在捻鞘时,同一个操作工在不同的时间段或不同的操作工之间,由于用力程度或熟练程度的不同,会出现绪与绪之间丝鞘长短不一,松鞘、吊鞘等现象,影响生丝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缫丝生产中,手工捻鞘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低,绪与绪之间丝鞘质量不统一,影响生丝质量等问题,提供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在没有传统丝鞘的条件下,达到甚至超过传统丝鞘的效果,实现无丝鞘缫丝,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生丝质量的目的。[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它包括 集绪器、下导丝钩、上导丝钩、导丝圈、摇杆、外壁材料为橡胶或其复合材料的类捻盘、主动盘、固定销、连杆、转动杆和电机;其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在主动盘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一端由固定销安装在主动盘上表面非中心位置,摇杆的一端固定在位于类捻盘上方的轴上,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另一端连接,导丝圈固定在该连接处;上导丝钩和下导丝钩分别位于类捻盘的正上方和正下方,集绪器位于下导丝钩的下方。[0007]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0008](I)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合理;[0009](2)无需手工捻鞘,通过机械装置的运动,代替人工捻鞘及传统的丝鞘,实现无丝鞘缫丝,提高了生产效率;[0010](3)减少了人工捻丝鞘中的不统一性,有利于提高质量;[0011](4)丝条的圆整度、发散的水分量、生丝的抱合性能等可以通过扇面运动的角度大小和扇面运动的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了缫丝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0012]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集绪器I、丝条2、下导丝钩3、上导丝钩4、导丝圈5、摇杆6、类捻盘7、主动盘8、固定销9、连杆10、转动杆11、电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替代丝鞘的装置包括集绪器I、下导丝钩3、上导丝钩4、导丝圈5、摇杆6、类捻盘7、主动盘8、固定销9、连杆10、转动杆11、电机12。其中,转动杆11的一端固定在主动盘8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转动杆11的另一端与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连杆10的一端由固定销9安装在主动盘8上表面非中心位置,摇杆6的一端固定在位于类捻盘7上方的轴上,连杆10的另一端与摇杆6的另一端连接,导丝圈5固定在该连接处。上导丝钩 4和下导丝钩3分别位于类捻盘7的正上方和正下方,集绪器I位于下导丝钩3的下方;其中类捻盘7的外壁材料为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橡胶类材料或其复合材料,类捻盘7的高度为3-10cm,直径为5-10厘米。[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电机12通过转动杆11带动主动盘8做高速转动,通过连杆10和摇杆6的作用带动固定在摇杆6 —端的导丝圈5作摇摆运动。丝条通过集绪器(瓷眼)I后进入下导丝钩3 ;通过下导丝钩3后的丝条,穿过固定在摇杆6 —端的导丝圈 5,随着导丝圈5做来回的扇面运动的丝条经由上导丝钩4完成类似丝鞘的加捻作用,从而在缫丝过程中取消手工捻鞘操作和丝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丝质量。[0016]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0017]实施例I[0018]缫制20/22D秋茧生丝,缫丝线速度80米/分,平均蚕茧粒数为7. 8粒,缫丝过程中,绪下蚕茧中的绪丝通过集绪器I集在一起形成丝条2,通过集绪器I后的丝条,经过下导丝钩3后,穿过摇杆顶部的导丝圈5,依靠丝条与轴线间的夹角Θ (30° ),使丝条紧贴高度 IOcm,直径为8厘米,外壁面材料为聚氨酯橡胶的类捻盘7,做45°的扇面运动,扇面运动的速度为120次/分,做扇面运动后的丝条进入上导丝钩4,完成类似丝鞘的作用。缫制的小簾丝片,落丝回潮率14. 2%,缫制的生丝的抱合为106次,清洁94分、洁净98. 5分,圆整度正常,与常规的手工捻鞘缫制的生丝指标一致。[0019]实施例2[0020]缫制27/29D春茧生丝,缫丝线速度75米/分,平均蚕茧粒数为9. 6粒,缫丝过程中,绪下蚕茧中的绪丝通过集绪器I集在一起形成丝条2,通过集绪器I后的丝条,经过下导丝钩3后,穿过摇杆顶部的导丝圈5,依靠丝条与轴线间的夹角Θ (15° ),使丝条紧贴紧贴高度5cm,直径为5厘米外壁面材料为硅橡胶的类捻盘7,做90 °的扇面运动,扇面运动的速度为90次/分,做扇面运动后的丝条进入上导丝钩4,完成类似丝鞘的工作。缫制的小羅丝片,落丝回潮率16. 5%,生丝的抱合110次,清洁93. 5分、洁净98分,圆整度正常,生丝质量略高于常规手工捻鞘缫制的生丝指标。[0021]实施例3[0022]缫制40/44D春茧生丝,缫丝线速度70米/分,平均蚕茧粒数为14. 2粒,缫丝过程中,绪下蚕茧中的绪丝通过集绪器I集在一起形成丝条2,通过集绪器I后的丝条,经过下导丝钩3后,穿过摇杆顶部的导丝圈5,依靠丝条与轴线间的夹角Θ (35° ),使丝条紧贴高度10cm,直径为8厘米,外壁面材料为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类捻盘7,做120°的扇面运动,扇面运动的速度为30次/分,做扇面运动后的丝条进入上导丝钩4,完成捻鞘工作。缫制的小籠丝片,落丝回潮率16. 5%,生丝的抱合105次,清洁94分、洁净97分,圆整度正常,与常规的手工捻鞘缫制的生丝 指标一致。[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绪器(I)、下导丝钩(3)、上导丝钩(4)、导丝圈(5)、摇杆(6)、类捻盘(7)、主动盘(8)、固定销(9)、连杆(10)、转动杆(11)和电机(12);其中,所述转动杆(11)的一端固定在主动盘(8)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转动杆(11)的另一端与电机(12 )的输出轴连接,连杆(10 )的一端由固定销(9 )安装在主动盘(8 )上表面非中心位置,摇杆(6)的一端固定在位于类抢盘(7)上方的轴上,连杆(10)的另一端与摇杆(6)的另一端连接,导丝圈(5)固定在该连接处;上导丝钩(4)和下导丝钩(3)分别位于类捻盘(7)的正上方和正下方,集绪器(I)位于下导丝钩(3)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替代丝鞘的装置,它采用电机通过转动杆带动主动盘做高速转动,通过连杆和摇杆的作用带动固定在摇杆一端的导丝圈作摇摆运动;丝条通过集绪器后进入下导丝钩,再紧贴类捻盘穿过固定在摇杆一端的导丝圈,随着导丝圈做来回的扇面运动,完成类似丝鞘的作用,从而在缫丝过程中取消手工捻鞘操作和丝鞘,实现无丝鞘缫丝,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丝质量。
文档编号D01B7/04GK202730317SQ2012203788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傅雅琴, 吴惠敏, 江文斌, 陈庆华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飞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青蓝机电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