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39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捻机的组成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属于纺织机械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倍捻机在将加捻的纱线卷绕成型时,主要依靠移丝杆的左右往复移动才能将纱线按照一定的密度和纹路卷绕至纱线筒子上。而移丝杆的左右往复移动主要是依靠凸轮的传动来实现。现有技术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结构请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该凸轮包括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在对接处形成一夹角3,。当倍捻机在被捻时,移丝杆经过凸轮的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在对接处时,产生瞬间超越,引起移丝杆的瞬间快速跳动,容易造成传动不平稳,甚至造成纱线从纱线筒子的边缘脱落,影响使用。这种超越现象在高速被捻时,由于凸轮转速变慢而显得特别严重,而在低速被捻时,超越现象一般不能被察觉。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图1是现有技术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由第一本体部1、第二本体部2以及转轴3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第二本体部2和转轴3为一体铸造成型。且所述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的结构相同,并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部1、第二本体部2和所述转轴3之间通过若干加强筋4连接。于所述转轴3的底部设有一轴承座5,从而方便安装轴承(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最大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的连接处设有一光滑的圆弧部6。通过所述光滑的圆弧部6,从而解决了在高低捻度倍捻中,移丝杆摆杆经过凸轮的第一本体部I和第二本体部2的连接处产生瞬间超越,用本实用新型的凸轮全面解决此超越现象,也解决了移丝杆跳动的问题,使纱线卷绕成型的质量较好,并使传动平稳。[0014]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以及转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转轴为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连接处设有一光滑的圆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若干加强筋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转轴的底部设有一轴承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其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以及转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转轴为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连接处设有一光滑的圆弧部。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移丝杆的凸轮在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连接处设置成圆弧部,用于解决凸轮的超越现象,从而解决了移丝杆跳动的问题,使纱线卷绕成型的质量较好,并使传动平稳。
文档编号D01H13/06GK203021717SQ20122072016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黄剑, 黄继良 申请人:绍兴县庆丰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