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14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干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干衣机,包含内桶及套设于内桶外的外桶,内桶与外桶之间具有间隙,且内桶具有筒状侧壁,所述筒状侧壁上分布有复数个通孔,内桶轴向的一侧具有内桶开口,外桶与内桶相同的方向上设有外桶开口,外桶开口与内桶开口之间形成一圈间隙开口,接近外桶开口处设有热空气入口,与外桶开口方向相反的外桶后部设有空气出口,其中热空气由风扇驱使而从热空气入口进入外桶。本发明尤其涉及干衣机的热空气入口的设置。



背景技术:

干衣机,尤其是洗衣干衣机通常具有筒状内桶以及套设于内桶外的外桶。内桶上分布有较多的通孔,于是在洗涤过程中水可以穿过通孔对衣物进行洗涤,或者在脱水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通孔进入外桶,并从外桶后部排出。另外,由于内桶在旋转过程中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将相对于外桶发生轴向位移,为了避免因此而对外桶及内桶造成破坏,内桶和外桶之间留有特定距离的间隙。

在烘干过程中,热空气从外桶及内桶的开口方向进入,并从外桶的后部离开。理想的情况是,热空气均匀地穿过内桶中的衣物,与衣物充分热交换,蒸发衣物中的水分,形成饱和的湿热空气后离开外桶。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内桶上具有通孔,同时内桶与外桶之间具有间隙,部分热空气难免地会从间隙中漏走,不参与或只部分参与衣物的水分蒸发。

尤其当内桶中有较多衣物时,内桶中形成较大的流阻,于是会有大量热空气从内桶和外桶之间的间隙中漏走。同时,内桶中较大的流阻也使热空气更容易从通孔中进入间隙。于是,参与水分蒸发的内桶中的热空气随之减少。此时从外桶后部的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混合了参与蒸发的潮湿空气以及从绕道间隙的干燥热空气。这样的混合 空气含水率较低,未达到饱和状态。而这样的温度较高未达到饱和的空气从外桶进入冷凝装置进行冷却,使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来冷凝其中的水分。在此过程中,未完全参与蒸发的热空气被冷却。可见这样的烘干过程效率低下,需要较长的烘干时间,同时也浪费大量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减少干衣机在烘干过程中从内桶和外桶之间的间隙中通过而直接离开外桶的部分的气流,使进入外桶的热空气能充分参与衣物的水分蒸发。

针对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衣机,包含内桶及套设于内桶外的外桶,内桶与外桶之间具有间隙,且内桶具有筒状侧壁,所述筒状侧壁上分布有复数个通孔,内桶轴向的一侧具有内桶开口,外桶上靠近内桶开口的位置设有外桶开口,外桶开口与内桶开口之间形成一圈间隙开口,接近外桶开口处设有热空气入口,与外桶开口方向相反的外桶后部设有空气出口,其中热空气由风扇驱使而从热空气入口进入外桶,所述热空气入口具有复数个喷头,喷头朝向内桶的中心轴或者中心轴的下方。

在相对较高的速度下,离开喷头后的气流具有以下特点:高速的气流形成一股主气流,主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由喷头决定;在主气流的黏附力的作用下,周围的空气被主气流拖拽,从而在主气流的四周形成压降,于是有更多气流向主气流靠拢。

在本发明的以上技术方案中,复数个喷头所喷出的热空气流随着喷头的方向朝向内桶的中心轴或者中心轴的下方。在靠近喷头的位置,由于此处气流最集中且流速最高,因此形成的压降也最大。由于喷头装于外桶开口处,此处也是间隙开口所在的地方,于是间隙中的气体迅速向喷头喷出的热空气流靠拢,并随热空气流重新进入内桶。如此一来,至少在外桶靠近外桶开口的前部,从滚筒通孔上进入间隙的空气将不断地重新随喷头喷出的热空气流进入内桶参与水分的蒸发,而不是直接从空气出口排出。因此,通过该技术方案,干衣机的烘干效率可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节约了热能。

同时,相对于单个喷头,较多的喷头使间隙中气流被拖拽的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喷头可被设置成围绕间隙开口均匀分布。于是热空气流更为均匀地进入内桶,更为重要地,间隙中的气流也可更多地被牵引出来,防止气流大量地从喷头分布较稀疏的位置的间隙中流走。

优选地,每个喷头垂直于其所安装位置的间隙。如此设置可使来自喷头的热空气不会直接从间隙开口进入间隙。

喷头装于连接外桶开口与机壳的密封圈上。喷头还可以一体成型于所述密封圈上。

此外,喷头的出口尺寸与风扇转速相配合,并被设置为使喷头中喷出的主气流可拖动间隙中的次级气流向主气流汇集并加入其中。在喷头出口尺寸确定的情况下,风扇转速越高,主气流的流速越高,其拖动的次级气流的量越大。而当风扇转速确定时,较小的喷头出口提供的主气流的流速越高。在实际应用时,喷头的出口尺寸须与风扇转速相配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

进一步地,内桶轴优选为大致水平或倾斜设置。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干衣机整体示意图;

图2为喷头分布及喷头出气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干衣机100具有设于机壳2中的外桶4和内桶6。其中内桶6套设于外桶4内。且内桶6具有筒状侧壁61。该筒状侧壁61上分布着较多的通孔62。内桶6的中心轴63水平设置。为了避免内桶6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心振动时撞上外桶4,内桶6与外桶4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的间隙8。通过通孔62及间隙8,内桶6与外桶4之间空间上连通。

此外,内桶6轴向的一侧具有内桶开口64。外桶4上靠近内桶开口64的位置设有外桶开口44。外桶开口44与内桶开口64之间形成一圈间隙开口84。机壳2上与外 桶开口44及内桶开口64对应的位置设有衣物投入口24,并设有门22来开启或关闭该衣物投入口24。衣物投入口24与外桶开口44之间通过弹性的密封圈12连接。

为了对投放于内桶6中的衣物进行烘干,外桶4上连接空气处理系统30。空气处理系统30包含依次连接的空气冷凝装置31、风扇32及空气加热装置33。其中空气冷凝装置31与设于外桶4上的空气出口42连接,将进入其中的来自外桶4的空气进行冷却处理,从而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露,从空气中分离。其中,图1中外桶4上的空气出口42位于与外桶开口44相对的外桶后端面46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空气出口42也可设于与外桶开口44方向相反的外桶后部的其他位置上,例如外桶侧壁上。风扇32设于冷凝装置31的下游,促使空气在外桶4及空气处理系统20之间的流动。空气经过风扇32后通过空气加热装置33,从而得到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靠近外桶开口44设置的热空气入口50进入外桶4及内桶6。

如图1及图2所示,热空气入口50包含复数个喷头51。这些喷头51一体成型于密封圈12上,或者安装于密封圈12上。喷头51沿密封圈12周向均匀分布。由于密封圈12连接外桶开口44,而间隙开口84便邻接外桶开口44,于是喷头51围绕间隙开口84周向均匀分布。此外,喷头51朝向内桶6的中心轴63设置。由于空气出口42位于外桶4的较低位置,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喷头51也可朝向中心轴63的下方。

喷头51的出口尺寸应当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中一般热空气出口。同时,风扇32的转速应当相对较高,从而通过喷头51出口尺寸与风扇32转速的配合,使热空气从喷头51高速喷出。喷头51中喷出的主气流A1可拖动间隙8中的次级气流A2向主气流A1汇集并加入其中。

于是,在烘干过程中,从喷头51喷出的大量高速主气流A1喷向内桶6中部或下部。部分气流穿透衣物,并蒸发衣物中的水分后从空气出口42离开外桶4,进入冷凝装置31。另外一部分气流受到衣物阻挡后穿过内桶6上的通孔62进入内桶6与外桶4之间的间隙8。由于喷头51喷出的主气流A1的拖拽作用,间隙8中的气流朝向间隙开口84移动,并成为加入主气流A1的次级气流A2,从新回到内桶6中,从而有机会与衣物发生热交换,蒸发衣物中的水分。通过如此的气流运动,进入内桶6的热空气较少地从间隙8中直接通向空气出口42。热空气的湿度趋向饱和后进入冷凝装置31, 烘干效率明显提高。

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每个喷头51垂直于其所安装位置的间隙8。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本发明的全部。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