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8395阅读:1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丝绸感产品由于其特有的舒适性、高级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以蚕丝为原料,价格昂贵,不是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所能承受;而且存在光照易变黄等缺点。对此,市场上开始流行仿丝绸感的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全牵伸丝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牵伸丝为原料,如专利文献CN201010603598.5中公开了一种仿真丝织物,通过使用芯纱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全牵伸丝、鞘纱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牵伸丝的加捻异收缩复合纱线改善了仿丝绸织物的手感及柔软度,但是这样的织物并不具有真丝织物所特有的丝鸣感,而且为了获得较好的仿真丝效果,复合纱需要施加较高捻度,后加工采用凹凸轧光和减量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仿真效果差、工序复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50~100份的涤纶复合纱,及0~50份的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在圆编机上进行编织形成针织坯布;

将上述坯布经过精练工序、松弛工序、中间定型工序、减量工序、染色工序、整理定型工序后得到产品,其中中间定型工序的温度为130~170℃,时间30~60秒,减量工序中采用氢氧化钾作为碱剂,其用量控制在5~10g/L,温度为50~70℃,减量率控制在3~5%,所得面料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的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在3.0%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与涤纶复合纱制得的仿丝绸面料仿真丝效果好,具有亲肤性好、光泽好、重量轻、滑爽、手感柔和软糯,质地十分接近真丝丝绸;通过松弛工序和中间定型工序能使针织坯布进一步提升手感干爽、回弹性及丝鸣感优良;通过碱减量处理,减少了起毛起球现象;由于纱支细,且有粘胶纱,采用烧碱浓度在7g/L,减量率控制在3~5%,强力损伤在10%以下;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在3.0%以上,在面料表面会形成大小不均匀的线圈,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面料的丝鸣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涤纶复合纱由具有30%以上沸水收缩率的高收缩涤纶纱线作为芯纱、具有15%以下沸水收缩率的普通涤纶纱线作为饰纱,经过交络喷嘴复合而得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30%以上沸水收缩率的高收缩涤纶纱线与15%以下沸水收缩率的普通涤纶纱线便于获得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

进一步,涤纶复合纱、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捻度均在800~1800T/M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捻度均在800~1800T/M之间,能体现面料的悬垂性及干爽感;一方面会使面料手感偏软,另一方面会便于复合纱线圈的产生,提升面料的柔软感和丝鸣感。

进一步,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按照质量百分比7:3~5:5混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制得的仿丝绸面料仿真丝效果好,具有亲肤性好、光泽好、重量轻、滑爽、手感柔和软糯,质地十分接近真丝丝绸。

进一步,所述松弛工序的温度110~130℃、时间20~60min。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松弛工序以消除加捻过程中的内应力,提升手感干爽和回弹性。

进一步,所述整理定型工序为针织坯布浸扎于含柔软剂的树脂中于40~50℃处理20~25min,烘焙25~30min。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滑爽感得到了有效提高,织物的吸湿率差在4.0~6.0%之间,且织物的黄变值小;70℃×90%RH下240h后,与未经本发明柔滑处理的含棉针织物相比,白度变化值在0~5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100份的涤纶复合纱,在圆编机上进行编织形成针织坯布,其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由具有30%以上沸水收缩率的高收缩涤纶纱线作为芯纱、具有15%以下沸水收缩率的普通涤纶纱线作为饰纱,经过交络喷嘴复合而得到;涤纶复合纱的捻度在1800T/M之间;

将上述坯布经过精练工序、松弛工序、中间定型工序、减量工序、染色工序、整理定型工序后得到产品,其中松弛工序的温度130℃、时间20min;中间定型工序的温度为170℃,时间30秒;减量工序中采用氢氧化钾作为碱剂,其用量控制在10g/L,温度为70℃,减量率控制在3~5%,整理定型工序为针织坯布浸扎于含柔软剂的树脂中于50℃处理25min,烘焙30min;所得面料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的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在3.0%以上。

实施例2:

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75份的涤纶复合纱,及25份的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在圆编机上进行编织形成针织坯布,其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由具有30%以上沸水收缩率的高收缩涤纶纱线作为芯纱、具有15%以下沸水收缩率的普通涤纶纱线作为饰纱,经过交络喷嘴复合而得到;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按照质量百分比6:4混纺;涤纶复合纱、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捻度均在1300T/M之间;

将上述坯布经过精练工序、松弛工序、中间定型工序、减量工序、染色工序、整理定型工序后得到产品,其中松弛工序的温度120℃、时间40min;中间定型工序的温度为150℃,时间45秒;减量工序中采用氢氧化钾作为碱剂,其用量控制在8g/L,温度为60℃,减量率控制在4%,整理定型工序为针织坯布浸扎于含柔软剂的树脂中于45℃处理22min,烘焙28min;所得面料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的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在3.0%以上。

实施例3:

一种丝绸仿真面料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50份的涤纶复合纱,及50份的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在圆编机上进行编织形成针织坯布,其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由具有30%以上沸水收缩率的高收缩涤纶纱线作为芯纱、具有15%以下沸水收缩率的普通涤纶纱线作为饰纱,经过交络喷嘴复合而得到;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按照质量百分比5:5混纺;涤纶复合纱、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捻度均在600T/M之间;

将上述坯布经过精练工序、松弛工序、中间定型工序、减量工序、染色工序、整理定型工序后得到产品,其中松弛工序的温度110℃、时间60min;中间定型工序的温度为130℃,时间60秒;减量工序中采用氢氧化钾作为碱剂,其用量控制在5g/L,温度为50℃,减量率控制在3%,整理定型工序为针织坯布浸扎于含柔软剂的树脂中于40℃处理25min,烘焙25min;所得面料中所述涤纶复合纱的芯纱与饰纱间的丝长差在3.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