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排水噪音的洗衣机上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455阅读:1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排水噪音的洗衣机上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筒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的可减少排水噪音的上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上排水方式的滚筒洗衣机在排水过程中会出现因水泵内进入空气,导致泵内气压过大,泵内水始终不能充满出现空抽,造成排水噪音很大。滚筒洗衣机的洗涤过程分为预洗阶段和主洗阶段,其中,预洗阶段进水直到一定的液位后才开始洗涤,而有部分水和洗涤剂会流到洗衣机桶外,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降低洗净比。上排水滚筒洗衣机在排水后,有可能会因洗衣机桶内环境气压过大,导致污水回流,造成桶内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排水噪音的洗衣机上排水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减少上排水式滚筒洗衣机的排水噪音,避免洗衣机桶内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减少排水噪音的洗衣机上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洗衣机箱体内侧上端的水箱、安装在洗衣机箱体内侧下端的排水泵和连接在水箱与排水泵之间的第一排水软管;所述水箱上设有水箱进水口、水箱出水口和水箱通孔;所述排水泵上设有排水泵进水口、排水泵出水口和排残水软管;所述水箱进水口通过第一排水软管与排水泵出水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内部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泵通过螺钉安装在洗衣机箱体内侧下端的前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软管与水箱进水口及排水泵出水口的连接处均设有卡簧。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排水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进水口位于水箱的底部;水箱出水口位于水箱的后侧;水箱通孔位于水箱的顶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上排水式滚筒洗衣机的排水噪音,且具有洗净比高的特点,能够防止外界污水回流至洗衣机内桶中,隔绝桶内水环境和外界污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水箱,2、洗衣机箱体,3、第一排水软管,4、排水泵,5、过滤网,6、水箱通孔,7、排残水软管,8、水箱出水口,9、水箱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可减少排水噪音的洗衣机上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洗衣机箱体2内侧上端的水箱1、安装在洗衣机箱体2内侧下端的排水泵4和连接在水箱1与排水泵4之间的第一排水软管3。所述水箱1上设有水箱进水口9、水箱出水口8和水箱通孔6。所述排水泵4上设有排水泵进水口、排水泵出水口和排残水软管7。所述水箱进水口9通过第一排水软管3与排水泵出水口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软管3与水箱进水口9及排水泵出水口的连接处均设有卡簧,以确保第一排水软管与水箱进水口及排水泵出水口连接的牢固性。当洗衣机使用间隔时间较长时,残留在排水管内的水会变质,导致不能重复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排残水软管将变质的水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泵4内部设有过滤网5,用于避免毛屑和线屑等杂物堵塞排水管路。所述排水泵4通过螺钉安装在洗衣机箱体2内侧下端的前部。排水泵在工作时,利用泵的叶轮将水打至第一排水软管中,使水通过第一排水软管达到水箱中,并将污水排出。

如图3所示,所述水箱进水口9位于水箱1的底部;水箱出水口8位于水箱1的后侧;水箱通孔6位于水箱1的顶部。所述水箱进水口9通过卡簧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水箱出水口8为弯头管,水箱1通过该弯头管安装在洗衣机箱体2上。所述水箱通孔为圆柱形通孔,水箱通过水箱通孔与外界空气相连通;通过设置与外界空气相通的水箱通孔,能够在洗涤结束时,避免因水箱内气压过大,导致外界污水回吸入洗衣机内桶中,从而实现桶内环境与外界隔绝,避免洗衣机内桶被污染。所述水箱出水口8连接有第二排水软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排水泵4将进入泵内的水打到水箱1中后,水箱1中的液位上升至超过水箱出水口8的位置时,高于水箱出水口8的那段污水便通过第二排水软管被排出,直至整个排水过程结束。最后水箱1中残留的水由于重力原因回流至洗衣机内桶中,这时排水泵4内也会被充满水,避免排水泵4因进入空气导致部分空抽,从而减少排水噪音。这里我们认为最后一次漂洗结束的水是可重复利用的,因而回流至桶内的水在下次洗涤过程中的预洗阶段避免了部分洗涤剂被冲至桶外,提高了洗涤剂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滚筒洗衣机洗涤的洗净比。水箱1上设有一个圆柱形的水箱通孔6,该水箱通孔6能够在洗涤结束时,避免因水箱1内气压过大,导致外界污水回吸入洗衣机内桶中,实现桶内环境与外界隔绝,避免内桶被污染。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