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器的导纱瓷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803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送纱器的导纱瓷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送纱器的导纱瓷圈。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行业中,通过双管送纱器对纱线进行导丝处理作业,在处理过程中,通过罗拉辊对纱线进行张紧、喂给作业,罗拉辊装置是送纱器中的重要组成部件,现有送纱器的导纱瓷圈在工作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导纱瓷圈的结构一般为一个中间开孔的圆盘,一旦出现纱线缠绕等问题,一般采用将纱线剪断的处理方式,待问题处理好后,将纱线断头处重新连接,这样就导致纱线连接存在接头,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送纱器的导纱瓷圈,该导纱瓷圈可以有效提高纱线收起的效率,并能有效确保纱线收起的质量。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送纱器的导纱瓷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形大致呈U型的瓷圈本体,所述瓷圈本体的外表面贯穿设置安装槽,瓷圈本体一侧内壁上端设置导纱板,瓷圈本体另一侧内壁上端设置导纱槽,所述导纱板两侧表面均呈弧形过渡状,且导纱板的前端部超过瓷圈本体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导纱槽朝向导纱板一侧表面为圆弧过渡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纱槽、导纱板两者底部均呈圆弧过渡状,且所述导纱槽、导纱板两者底部与瓷圈本体内侧之间形成导纱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纱孔为圆形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纱槽、导纱板两者上部表面为圆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纱槽内壁与导纱板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布局合理,针对现有技术中,纱线在张紧、喂给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该瓷圈本体在工作时,通过外表面的安装槽配合于送纱器上,导纱杆上各个纱孔中的出线分别从相对应的导纱瓷圈中通过,具有较好的导纱效果,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中,包括瓷圈本体1、安装槽2、导纱槽3、导纱板4、导纱孔5等。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送纱器的导纱瓷圈,包括一外形大致呈U型的瓷圈本体1,所述瓷圈本体1的外表面贯穿设置安装槽2,瓷圈本体1一侧内壁上端设置导纱板4,瓷圈本体1另一侧内壁上端设置导纱槽3,所述导纱板4两侧表面均呈弧形过渡状,且导纱板4的前端部超过瓷圈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所述导纱槽3朝向导纱板4一侧表面为圆弧过渡状。

导纱槽3、导纱板4两者底部均呈圆弧过渡状,且所述导纱槽3、导纱板4两者底部与瓷圈本体1内侧之间形成导纱孔5。

导纱孔5为圆形孔。

导纱槽3、导纱板4两者上部表面为圆弧面。

导纱槽3内壁与导纱板4外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工作时,通过安装槽2将瓷圈本体1卡装于送纱器上,导纱杆中出来的纱线进入导纱孔5中,纱线在圆形的导纱孔5中输送,作业效率高。由于导纱板4与导纱槽3的独特结构设计,在出现纱线绕接问题时,通过导纱板4与导纱槽3处可以将纱线取出,纱线可以箍在导纱板4上,纱线两端从到纱槽3与导纱板4之间的槽口伸出,方便对纱线进行各种处理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