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79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雪纺面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



背景技术:

雪纺起绉面料具有穿着舒适,美观大方的效果。然而,不同的起绉结构,其给人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有些起绉面料看起来就很高档,且手感也很均匀,柔和,而有些起绉面料看上会给人一种劣质产品的感觉。这主要取决与起绉的均匀性和连续性,由于受材料和编织方式的影响,许多起绉面料的起皱都不是很均匀,严重影响起绉面料的品质。

同样的,基于现有的起绉面料,其双面的起绉方式均一样,这使得起绉面料有些单调,如何将起绉面料的两面做成不同的起绉方式,也是提高面料品质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解决现有雪纺面料起绉不均匀,起绉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包括复合丝A和复合丝B,所述复合丝A为(SD.FDY83dtex/36f+SD.POY114dtex/36f)ITY100N/MS/S600T/MZ,所述复合丝B为(SD.DTY167dtex/96f+PU44dtex/1f)ITY100N/MS/C600T/MS。

所述面料设置有两层结构,面料的经线和纬线均采用1A:1B重复排列,组织结构采用平纹组织,两层间通过接结组织点连接。

为达到均匀的收缩效果,所述接结组织点在面料上均匀对称配置。

为减小复合丝A的收缩力,使复合丝B的弹性回复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所述经线和纬线中的复合丝A为经80℃蒸丝处理后的复合丝。

优选的,所述经线密度为724根/10cm,纬线密度为514根/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选择复合丝A,主要是利用了FDY与POY的异收缩性能,使织物的绒感达到仿毛效果。选用复合丝B,主要是 利用了氨纶的弹性回复力,充分利用氨纶的弹性回复力,达到足够的力使织物双向起绉;然后通过经线和纬线的排列方式及接结组织点的布置方式,达到一面是横向绉,一面是竖条绉的效果。所述复合丝A通过80℃蒸丝处理后,能够减小复合丝A的收缩力,使复合丝B的弹性回复力得到充分的释放,使起绉的效果更佳明显,手感更好,穿着更佳舒适。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纹版图。

图中为上层组织点,为下层组织点,为提升组织点,为下接上接结组织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2所示,一种仿毛绉雪纺面料,包括复合丝A和复合丝B,所述复合丝A为涤纶复合丝,其具体规格为(SD.FDY83dtex/36f+SD.POY114dtex/36f)ITY100N/MS/S 600T/MZ,即并列型涤纶复合丝,100个网点/米网络涤纶异收缩网络复合丝,加捻度为600转/米。

所述复合丝B为涤氨包覆丝,其具体规格为(SD.DTY167dtex/96f+PU44dtex/1f)ITY100N/MS/C600T/MS,即皮芯型涤纶氨纶包覆丝,采用100个网点/米包覆。选择涤纶复合丝主要是利用了FDY与POY的异收缩性能,使织物的绒感达到仿毛效果,选择涤氨包覆丝主要利用了氨纶的弹性回复力,充分利用氨纶的弹性回复力,达到足够的力使织物双向起绉。

所述面料采用两层结构,面料的经线和纬线均采用1A:1B重复排列,所述经线密度为724根/10cm,纬线密度为514根/10cm。组织结构采用平纹组织,两层间通过接结组织点连接。所述接结组织点在面料上均匀对称配置。该面料能够形成双面褶皱,且两面的褶皱效果不一样,一个横绉,一个竖绉, 其中横绉是通过反面经线氨纶弹性回复力形成的,竖绉是正面纬线氨纶弹性回复力形成的。

所述经线和纬线中的复合丝A为经80℃蒸丝处理后的复合丝。80℃蒸丝处理后的复合丝A的收缩力变小,使B的弹性回复力充分释放,更好的形成皱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