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天然纤维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05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化工天然纤维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长丝传统染整加工方法有筒子纱染色、纱笼染色、细轴染色、纺纱染色等,上述诸多染色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相应的缺陷,如工序繁琐、能耗大、成品率低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化工天然纤维制作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传统长丝染整加工方法存在的工序繁琐、能耗大、成品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步骤为:

一种化工天然纤维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步骤包括:把化纤厂生产的环状长丝,直接装入染色装填装置,然后送入染缸内精练、染色和后整理,最后取出脱水、干燥、络筒,所选用的环状长丝应当符合以下条件:高度不大于130毫米、外径不大于150毫米、内径不小于100毫米、单只环状长丝的重量为520-650克。

优选地,精练时中选用精练剂F,精练剂F用量不大于环状长丝重量的2%,精练温度不低于80℃,精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优选地,染色时染缸的染色机选用筒子染色机,该筒子染色机上设有纱柱,染色装填装置套于纱柱上。

优选地,筒子染色机的主泵循环方式正循环和反循环二种方式进行,染色时, 正循环时内外压力差不小于0.6MPa,反循环时内外压力差不小于0.4MPa,主循环泵在环状长丝中的穿透流量不小于2L/cm2/分,缸体静压控制在0.2MPa左右。

优选地,后整理包括柔软整理、搞菌整理、防静电整理、阻燃整理。

优选地,采用的染色装填装置为多孔不透钢纱管,该纱管外径为100毫米,高度为90毫米,纱管上均匀开有1-4毫米的透液孔,开孔面积为纱管总表面积的50%左右。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与传统的松筒、成绞、翻纱工序相比,可以防止此类工序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毛丝及损耗,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节约了电能、人工,减少了物资的周转。由于染色工艺中采用了染色装填装置,实现了小浴比染色、后整理,大幅降低了染料、助剂的消耗,节约了水、电、蒸汽,减少了废水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化工天然纤维制作方法,该工艺步骤包括:把化纤厂生产的环状长丝,直接装入染色装填装置,然后送入染缸内精练、染色和后整理,最后取出脱水、干燥、络筒,所选用的环状长丝应当符合以下条件:高度不大于130毫米、外径不大于150毫米、内径不小于100毫米、单只环状长丝的重量为520-650克。

进一步的,精练时中选用精练剂F,精练剂F用量不大于环状长丝重量的2%,精练温度不低于80℃,精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

进一步的,染色时染缸的染色机选用筒子染色机,该筒子染色机上设有纱柱,染色装填装置套于纱柱上。

进一步的,筒子染色机的主泵循环方式正循环和反循环二种方式进行,染色时,正循环时内外压力差不小于0.6MPa,反循环时内外压力差不小于0.4MPa, 主循环泵在环状长丝中的穿透流量不小于2L/cm2/分,缸体静压控制在0.2MPa左右。

进一步的,后整理包括柔软整理、搞菌整理、防静电整理、阻燃整理。

进一步的,采用的染色装填装置为多孔不透钢纱管,该纱管外径为100毫米,高度为90毫米,纱管上均匀开有1-4毫米的透液孔,开孔面积为纱管总表面积的50%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