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3796阅读:3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特别涉及高弹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面料的使用已经不限于用于穿着,在工农业生产中面料的使用也愈发广泛,并且根据具体使用领域不同对面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抗菌面料,防潮面料以及防虫面料等。

目前,公开号为CN 102677326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布料,其经线采用黄麻纤维,纬线采用聚醚酮纤维,其中黄麻纤维的直径为17.55μm,纤度为187dtex,聚醚酮纤维的直径为26.53μm,纤度为323dtex,经密度为57.3 根/cm,纬密度为13.6根/cm,但是由于黄麻纤维以及聚醚酮纤维均不具有弹性,如此就导致布料整体也不具备弹性性质,因而对外界作用力不具有缓冲作用,容易发生破裂,使用寿命短。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高弹面料,通过棉混纺纤维与尼龙以及氨纶进行编织而使得面料具有弹性,从而能够缓冲受到的作用力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弹面料,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为棉混纺纤维,纬线为棉混纺纤维,尼龙以及氨纶依次交替而成,所述经线密度为20-50根/cm,纬线密度为20-70根/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棉混纺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耐磨性,同时其尺寸稳定缩水率小,所以当面料中编织 有较多的棉混纺纤维的时候,能够使得面料具有弹性,同时纬线中编织有氨纶,氨纶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率,所以也能够提高面料的弹性,在纬线中相邻氨纶以及棉混纺纤维之间还编织有尼龙,尼龙不仅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而且在染布过程中,氨纶具有较好的油附着量,同时尼龙也包括有脂肪族PA,由相似相容原理可知,尼龙与染料之间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连接结构,如此就能够较好的对染料进行保持,同时尼龙具有较高的色牢度,所以使得面料的颜色能够更持久的保持,面料的质量更高;同时经线密度为20-50根/cm,纬线密度为20-70根/cm,经纬密度相近,所以使得面料在纵向以及横向上也具有相近的弹性大小,从而使得面料整体的弹性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线密度为30根/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线全为棉混纺纤维,经线密度为30根/cm就使得经线方向单位长度内具有足够的棉混纺纤维条数,如此经线方向面料的弹性得到了保证,同时经线密度的条数也不会发生由于过多而使得加工成本过高,制造成本得到了节省,综合性最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线密度为40根/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纬线密度为40根/cm,所以纬线密度略大于经线密度大小,如此不仅使得面料能够保持整体的弹性,而且由于尼龙和氨纶对染料具有较好的附着作用,所以经线较多,所以能够保证足够弹性作用的同时,对染料还具有更好的附着作用力,从而使得面料的染色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混纺纤维的直径为50μm,纤度为560dtex。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面料主体是由棉混纺纤维构成的,直径为50μm的棉混纺纤维能够起到足够弹性作用的同时,不会发生由于棉混纺纤维过粗而使得染料难以完全对面料进行印染的情况,综合效果最佳,同时棉混纺纤维的纤度为560dtex,所以棉混纺纤维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同时纤维也能够较全面的与染料之间进行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尼龙的直径为30μm,纤度为425dtex。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尼龙数量较少,在面料中主要起到的是对染料的附着作用,如此尼龙的直径为30μm,并且纤度为425dtex时,尼龙就能够对染料具有足够的粘附作用力,使得面料对染料的附着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氨纶的直径为40μm,纤度为300dtex。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的直径为40μm,纤度是300dtex时,氨纶对染料的附着作用力更强,面料的颜色能够更持久的保持正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棉混纺纤维、尼龙以及氨纶编织的面料,不仅具有充分足够的弹性作用,从而能够较好的对外界作用进行缓冲,并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同时面料与染料之间能够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如此就能够保持面料染色之后的使用时长,综合作用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现面料的整体结构;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棉混纺纤维;2、尼龙;3、氨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高弹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和纬线,其中经线为直径为50μm,纤度为425dtex的棉混纺纤维1,纬线为棉混纺纤维1、尼龙2以及氨纶3三者依次交替与经线编织,其中尼龙2直径为30μm,纤度为425dtex,氨纶3的直径为40μm,纤度为300dtex,同时面料的经线密度为30根/cm,纬线密度50根/cm。

实施例二:经线为棉混纺纤维1,同时在纬线中也包括有棉混纺纤维1,其中棉混纺纤维1的直径为50μm,纤度为560dtex,纬线中还包括有尼龙2以及氨纶3,并且纬线中棉混纺纤维1、尼龙2和氨纶3三者相互交替与经线编织,尼龙2的直径为30μm,纤度为425dtex,氨纶3的直径为40μm,纤度为300dtex,其中经线密度为40根/cm,纬线密度为60根/cm。

实施例三:经线为棉混纺纤维1,同时在纬线中也包括有棉混纺纤维1,其中棉混纺纤维1的直径为50μm,纤度为560dtex,纬线中还包括有尼龙2以及氨纶3,并且纬线中棉混纺纤维1、尼龙2和氨纶3三者相互交替与经线编织,尼龙2的直径为30μm,纤度为425dtex,氨纶3的直径为40μm,纤度为300dtex,其中经线密度为20根/cm,纬线密度为35根/cm。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