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347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布料染色工艺,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涤棉是指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的统称,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的确良”。

视觉上,涤棉比纯棉的色泽更为鲜亮;如果是印花布,纯棉布的正反面色彩浓度对比会更大些,而涤棉布的正反面色彩较为接近。

手感上,纯棉布松软但不平滑,涤棉布手摸上去感觉有些滑溜。

纯棉对皮肤更好一点,纯棉,100%的棉织品,手感摸起来很柔和舒服。涤棉是涤纶和棉的混合物,手感不如全棉舒服。穿着和不如纯棉吸汗,用涤纶短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线织成的各种织物,俗称棉的确良。

涤棉由于涤纶纤维的强力较大,与棉纤维毛羽缠结在一起,很难脱落,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起球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起球的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包括步骤一:

将涤棉布料浸扎在分散染料中,进行一浸一扎;

步骤二:

将一浸一扎后的涤棉布料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步骤三:

将烘干后的布料在19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90秒;

步骤四:

将烘焙完成的布料浸扎在还原清洗液中进行二次浸扎;

步骤五:

将二次浸扎后的布料用塑料膜包好,在100℃水蒸气下汽蒸2分钟;

步骤六:

进行水洗透风,之后再皂煮晾干;

所述分散染料包括下列组成:

染料:6g/l

分散剂:3g/l

防泳剂:12g/l

柔顺剂:5g/l;

所述柔顺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5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1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一中,浸扎温度为25℃,轧余率为60~7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还原清洗液包括下列组成:

氢氧化钠:20g/l

85%保险粉20g/l

(n-boc-2-吡咯基)二甲基硅烷醇:2g/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六中水洗温度为40℃,时间为1~5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分散染料中还包括有渗透剂3g/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渗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3-[(羟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2份

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10份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钾盐:2份。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染色过程中,加入柔顺剂,能够直接在染色过程中增强整体的抗起球能力,无需后续的整理步骤。

本方发明的关键在于柔顺剂的选择上,柔顺剂中的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在整体中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将其他的柔顺剂成分充分分散在整个分散染料中,同时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的加入,大幅度增加后续涤棉材料的抗起球性能,最后加入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起到一个固定剂的效果,使得最后的涤棉在长时间清洗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起球效果,通过柔顺剂中各组分的协同效果,进一步保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抗起球能力。

特别是加入了自制的渗透剂,能够使得在缩短处理时间,并得到较好的抗起球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包括步骤一:

将涤棉布料浸扎在分散染料中,进行一浸一扎;

步骤二:

将一浸一扎后的涤棉布料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步骤三:

将烘干后的布料在19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90秒;

步骤四:

将烘焙完成的布料浸扎在还原清洗液中进行二次浸扎;

步骤五:

将二次浸扎后的布料用塑料膜包好,在100℃水蒸气下汽蒸2分钟;

步骤六:

进行水洗透风,之后再皂煮晾干;

所述分散染料包括下列组成:

染料:6g/l

分散剂:3g/l

防泳剂:12g/l

柔顺剂:5g/l;

所述柔顺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5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10份。

所述步骤一中,浸扎温度为25℃,轧余率为60~70%。

所述还原清洗液包括下列组成:

氢氧化钠:20g/l

85%保险粉20g/l

(n-boc-2-吡咯基)二甲基硅烷醇:2g/l。

所述步骤六中水洗温度为40℃,时间为1~5分钟。

所述分散染料中还包括有渗透剂3g/l。

所述渗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3-[(羟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2份

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10份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钾盐:2份。

实施例二:

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包括步骤一:

将涤棉布料浸扎在分散染料中,进行一浸一扎;

步骤二:

将一浸一扎后的涤棉布料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步骤三:

将烘干后的布料在19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90秒;

步骤四:

将烘焙完成的布料浸扎在还原清洗液中进行二次浸扎;

步骤五:

将二次浸扎后的布料用塑料膜包好,在100℃水蒸气下汽蒸2分钟;

步骤六:

进行水洗透风,之后再皂煮晾干;

所述分散染料包括下列组成:

染料:6g/l

分散剂:3g/l

防泳剂:12g/l

柔顺剂:5g/l;

所述柔顺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5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10份。

所述步骤一中,浸扎温度为25℃,轧余率为60~70%。

所述还原清洗液包括下列组成:

氢氧化钠:20g/l

85%保险粉20g/l

(n-boc-2-吡咯基)二甲基硅烷醇:2g/l。

所述步骤六中水洗温度为40℃,时间为1~5分钟。

实施例三:

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包括步骤一:

将涤棉布料浸扎在分散染料中,进行一浸一扎;

步骤二:

将一浸一扎后的涤棉布料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步骤三:

将烘干后的布料在19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90秒;

步骤四:

将烘焙完成的布料浸扎在还原清洗液中进行二次浸扎;

步骤五:

将二次浸扎后的布料用塑料膜包好,在100℃水蒸气下汽蒸2分钟;

步骤六:

进行水洗透风,之后再皂煮晾干;

所述分散染料包括下列组成:

染料:6g/l

分散剂:3g/l

防泳剂:12g/l

柔顺剂:5g/l;

所述柔顺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5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10份。

所述步骤一中,浸扎温度为25℃,轧余率为60~70%。

所述还原清洗液包括下列组成:

氢氧化钠:20g/l

85%保险粉20g/l

所述步骤六中水洗温度为40℃,时间为1~5分钟。

所述分散染料中还包括有渗透剂3g/l。

所述渗透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3-[(羟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2份

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10份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钾盐:2份。

对比例一:

一种涤棉弹力针织面料染色工艺,

包括步骤一:

将涤棉布料浸扎在分散染料中,进行一浸一扎;

步骤二:

将一浸一扎后的涤棉布料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步骤三:

将烘干后的布料在190℃的温度下进行烘焙90秒;

步骤四:

将烘焙完成的布料浸扎在还原清洗液中进行二次浸扎;

步骤五:

将二次浸扎后的布料用塑料膜包好,在100℃水蒸气下汽蒸2分钟;

步骤六:

进行水洗透风,之后再皂煮晾干;

所述分散染料包括下列组成:

染料:6g/l

分散剂:3g/l

防泳剂:12g/l

所述步骤一中,浸扎温度为25℃,轧余率为60~70%。

所述还原清洗液包括下列组成:

氢氧化钠:20g/l

85%保险粉20g/l

所述步骤六中水洗温度为40℃,时间为1~5分钟。

检测标准:

抗起球性检测根据gb/t4802.3-1997的标准进行检测;

抗静电测试按照gb/t12703.3标准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染色过程中,加入柔顺剂,能够直接在染色过程中增强整体的抗起球能力,无需后续的整理步骤。

本方发明的关键在于柔顺剂的选择上,柔顺剂中的四(2-羟基乙氧基)硅烷在整体中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将其他的柔顺剂成分充分分散在整个分散染料中,同时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乙酯的加入,大幅度增加后续涤棉材料的抗起球性能,最后加入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起到一个固定剂的效果,使得最后的涤棉在长时间清洗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起球效果,通过柔顺剂中各组分的协同效果,进一步保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抗起球能力。

特别是加入了自制的渗透剂,能够使得在缩短处理时间,并得到较好的抗起球效果。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对于还原剂中加入(n-boc-2-吡咯基)二甲基硅烷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