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87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缝纫设备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为人们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缝纫效率和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工业4.0、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各个行业提效升级。传统的缝纫工艺加工已经落后,一人一台缝纫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与社会发展很不相适应。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缝纫设备。例如:发明专利《自动车缝装置及其车缝方法》,其自动车缝装置包括具有台面的机台,还包括车缝装置、控制装置、裁剪装置、输送装置、吸风装置及吹风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有驱动服装裁片移动的输送驱动部件,发明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使得铺放裁片后整个输送、车缝过程实现自动化。

发明专利《服装加工方法及服装自动定位装置》,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服装裁片,推动固定装置至车缝装置处进行车缝加工。这些发明虽然对服装缝纫加工自动化有所贡献,但是发明中,一方面设有专门的定位装置,增加了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减少人力和成本不明显。另一方面,裁片定位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有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针对性强,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并且可为提升缝纫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奠定基础的新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包括裁片输送喂入单元、裁片抓取单元、车缝加工单元,裁片输送喂入单元为用于输送复合裁片的传输带,裁片抓取单元为安装有针板的输送带,裁片抓取单元的中部安装有缝纫机构,裁片输送喂入单元、裁片抓取单元的相邻端至少分布有一个压辊。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传输带带标记的位置放置通过定位粘布粘合在一起的裁片。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定位粘布为适当多个,位于复合裁片留出缝纫加工边后的其他区域。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传输带的尾端和/或裁片抓取单元前端安装有压辊,压辊安装在滚筒上方,用于输送复合裁片。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针板相互平行,且与输送带传动轴保持平行,所述的针板宽度小于复合裁片的宽度。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裁片输送喂入单元、裁片抓取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对小压辊。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裁片抓取单元输送带的尾端设置有半成品筐以及用于将半成品从针板分离的斩刀。

根据所述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所述的缝纫机构为车缝机械手,包括控制传动装置、缝纫机头,缝纫机头上安装用于检测走针方向的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具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采用粘布将两裁片按要求准确定位、便捷地粘结成复合裁片,并自动向前输送。粘布厚度薄,不影响后续加工,既保持两裁片准确定位,又容易装拆,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利用针板抓取复合裁片并形成一定张力,保持复合裁片平整。同时,自动平移输送复合裁片到预定位置,供缝纫机械手进行车缝加工,为缝纫机械手加工创造了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运送效率。

3、实用新型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极大地提升服装缝纫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了缝纫效率和质量,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方法新颖、简单有效、针对性强,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该实用新型,将为提升缝纫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必将给服装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复合裁片、输送带、定位粘布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车缝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传输带; 2、复合裁片; 3、驱动轮; 4、压辊; 5、小压辊; 6、针板; 7、压脚底梭; 8、车缝机械手; 9、压辊; 10、斩刀; 11、半成品筐; 12、定位粘布;13、驱动轮; 801、摄像头;802、缝纫机头;803、压轮;804、定位销;805、控制及传动装置;806、电磁铁;807、缝纫针;80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裁片。两裁片由人工用定位粘布按要求位置粘在一起,形成复合裁片,放到输送带上的标记位置。如图3所示。

2输送带、压辊。复合裁片通过输送带向前移动,在驱动轮和压辊共同作用下,喂给针板。

3小压辊。两小压辊进一步握持复合裁片,准确喂入,辅助针板更好的抓取复合裁片。

4针板。布置成传送带形式,针板可根据需要配置数块,针板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大小以保证能顺利抓取复合裁片,又便于转动为原则;针板上的针齿密度适当,针齿高度略小于复合裁片2的厚度,以能有效抓取复合裁片为宜;针板6宽度小于复合裁片宽度,多出的复合裁片宽作为车缝加工边,针板宽度也不能太小,要有利于保持复合裁片平整。

针板6在驱动轮驱动下,转动、平移;针板6转速比复合裁片输送喂入转速稍大,从而使复合裁片2在水平移动的同时形成一定张力而张紧,为机械手缝纫加工提供良好条件。针板由控制系统控制,作周期性间歇移动转动,每次抓取复合裁片后,移动到规定位置时行程开关动作,针板停止移动转动,此时,车缝机械手8开始车缝加工;车缝过的半成品通过斩刀的作用落入半成品筐11。如图1、2所示。

5车缝机械手。可用当前成熟的缝纫机制成。车缝机械手8可以三维动作,由电脑控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按要求进行缝纫加工。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用粘布按要求将两裁片对准粘结形成复合裁片2,放到标记位置由输送带自动向前输送;利用针板6自动抓取复合裁片2并形成一定张力,同时,平移输送裁片到预定位置,供缝纫机械手进行车缝加工。本实用新型可以极大地提升服装缝纫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以大大减少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类服装面料的缝纫加工,可根据需要配置针板6的数量,调整针板6的间距、针板6的针齿密度、针板6的针齿高度、针板6的宽度等,以能有效抓取复合裁片,保持复合裁片平整,方便车缝加工为宜。

本实用新型采用粘布将两裁片粘合成复合裁片。两裁片的对准固定是后续缝纫加工的基础,粘布还要容易拆装,可根据裁片大小和需要设置粘布数量、大小、形状、位置等,以既能固定裁片又方便拆下,能较好固定裁片为宜。本实用新型可与专用的缝纫机械手配合使用。缝纫机械手可利用传感器、图像识别、机器人等技术,设计成由电脑控制,可三维运动的智能型机械手。

实施例

实用新型的服装裁片的定位粘合及自动输送装置,适合各类服装面料的缝纫加工。一般输送带宽度0.5米左右,长度2米左右;针板输送机构宽度可以与输送带相同,针板14宽度与驱动轮13轴平行方向的尺寸可根据不同服装采用不同规格如:裤子0.2米、上衣0.4米等等。针齿高度的调整,可根据不同面料的厚度调换针板14来实现。可以通过改变输送带裁片位置标记、针板宽度、针齿高度等适应不同面料、不同类型服装的加工。所以,针板要便于拆装,要配备相应的便于调换的机构或装置。

图1是针板、输送带、裁片、机械手关系示意图。两裁片由人工用定位粘布12按缝合要求位置粘在一起形成复合裁片2,在输送带1、压辊4共同作用下,向前输送喂给针板6。针板6在驱动轮13驱动下,抓取复合裁片2继续向前平移,针板6转速比复合裁片2喂入转速稍大,从而使复合裁片2在水平移动的同时形成一定张力而张紧,为车缝机械手8缝纫加工提供良好条件。

图2是针板示意图俯视图。针板6布置成传送带形式,可根据需要配置数块,针板6之间有一定间距;针齿密度适当,针齿高度略小于裁片的厚度,以能有效抓取裁片为宜;针板6宽度小于复合裁片2宽度,多出的复合裁片宽为车缝加工边,针板6宽度也不能太小,要有利于保持复合裁片平整。机械手由电脑控制,可三维运动,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联合控制进行缝纫加工。

图3是复合裁片2、输送带1、定位粘布12关系示意图。输送带上画有复合裁片2定位标记,便于人工放置。定位粘布12起到固定两裁片作用,根据裁片大小和需要设两个或多个,大小形状以能固定裁片又方便拆下为宜;定位粘布12位置,留出缝纫加工边后的其他任意位置,以方便粘合操作,能较好固定裁片为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