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71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锭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械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内锭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编织机高速运转,内锭子受到自身线材张力的作用,容易发生变形,此外张力作用下内锭子的各个零部件摩擦力增大,零部件的磨损增加,使得维护成本提高,浪费物力和人力,因此对内锭子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其部件磨损,延长使用周期,成为编织机械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内锭子,结构简单,工作运转平稳,部件之间摩擦减小,生产效率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锭子,包括线轴和轴承,线轴连接轴承,所述的轴承包括外侧轨轴承、上下定位轴承和内侧轨轴承,外侧轨轴承和内侧轨轴承的轴线平行,并且垂直于上下定位轴承的轴线;所述的线轴与轴承间的连接部件安装有调节滑轮。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外侧轨轴承与转盘外轨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内侧轨轴承与转盘内轨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上下定位轴承与凹槽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上下定位轴承为上下错位排列。

更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上下定位轴承设置为6个。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调节滑轮连接弹簧。

更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调节滑轮还连接出线口,出线口的方向与线轴的轴向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轴承安装重新设计,使内锭子的各个轴承都做纯滚动,采用弹簧减震使线轴的出线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整机运转效率,延长部件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相配合的轨道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线轴;2.弹簧;3.外侧轨轴承;4.上下定位轴承;5.内侧轨轴承;6.调节滑轮;7.出线口;8.转盘外轨道;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内锭子,包括线轴1和轴承,线轴1连接轴承,所述的轴承包括外侧轨轴承3、上下定位轴承4和内侧轨轴承5,外侧轨轴承3与转盘外轨道8活动连接,可以绕转盘外轨道8滚动,内侧轨轴承5与转盘内轨道活动连接,可以绕转盘内轨道滚动,上下定位轴承4与凹槽9活动连接,可以绕凹槽9滚动,所有轴承都作纯滚动运动,使整机运转效率提高,从而延长部件寿命。上下定位轴承4为上下错位排列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定位轴承4的数量6个,三个上轴承沿着凹槽9上边滚动,三个下轴承沿着凹槽9下边滚动,外侧轨轴承3和内侧轨轴承5的轴线平行,并且垂直于上下定位轴承4的轴线;所述的线轴1与轴承间的连接部件安装有调节滑轮6,调节滑轮6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生产产品的种类而定,通常采取异面多角度安装,适应多种工况。调节滑轮6连接弹簧2,起到减震作用,进一步降低摩擦损耗,调节滑轮6还连接出线口7,出线口7的方向与线轴1的轴向平行。

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