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00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门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衣机领域,具体的涉及洗衣机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洗衣机在洗涤、脱水过程中,洗涤桶高速旋转,如果在洗涤桶高速旋转时洗衣机门处于打开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因此,需要在洗衣机上设置一种洗衣机门锁可以检测到洗衣机门是否处于打开状态,如果处于打开状态,开关信号触发,洗衣机程序处理器收到信号,洗衣机电机被关断,洗涤桶停止转动。而洗衣机门锁是通过在壳体里设置活动杆和触点开关实现的,通过活动杆来回活动带动触点开关的开闭。现有技术活动杆与壳体是面接触,摩擦比较大,如何减少活动杆与壳体的摩擦,使活动杆在壳体里活动更灵活,磨损小,以及各零部件快速安装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门锁。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洗衣机门锁,所述洗衣机门锁包括:电磁线圈、活动杆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电磁线圈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活动杆和电磁线圈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具有本体,在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在相对第一滑动面的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滑动筋,在本体上滑动筋的同侧还设有滑动槽,在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三接触筋与活动杆的第一滑动面相配合,在第一壳体上设有的导向槽与活动杆的滑动筋相配合,在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导向筋与活动杆上的滑动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体上第一滑动面的同侧还设有第二滑动面,在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接触筋与活动杆的第二滑动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体上还设有拨动部,在本体上第一滑动面的同一方向的拨动部上还设有第三滑动面,在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一接触筋与活动杆的第三滑动面相配合。

在第二壳体上还具有端板,在第一壳体上具有与第二壳体的端板相适配的端板开口,所述端板具有梯形结构,所述端板朝向第一壳体内侧的一面的两端具有端板加强筋。

所述洗衣机门锁具有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通过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实现,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在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位置相对应。

在第二壳体上还具有卡线体,所述卡线体朝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具有圆弧形缺口。

第二壳体上设有螺钉孔,在螺钉孔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条加强筋。

在电磁线圈的壳体上设置有快速定位柱,在第一壳体上与电磁线圈的快速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快速定位槽。

在滑动槽的靠近活动杆的端部的一侧设有收缩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杆与壳体之间始终至少有两个位置的线接触,减少了原来面接触的接触面积,使活动杆滑动平稳,滑动杆与壳体之间的磨损小,同时在电磁线圈的壳体上设置有快速定位柱,在壳体上设有与电磁线圈的快速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快速定位槽使电磁线圈的安装快速、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第二壳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第二壳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第二壳体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第一壳体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活动杆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活动杆轴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活动杆的另一轴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门锁的电磁线圈轴侧视图。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洗衣机门锁的部件标号,其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活动杆3,电磁线圈4,电磁线圈槽11,导向槽12,导向筋13,导向开口14,快速定位槽15,过线槽16,第一滑动面31,滑动筋32,收缩口33,滑动槽34,第二滑动面35,第三滑动面36,本体37,拨动部38,快速定位柱41,第一接触筋211,第二接触筋212,第三接触筋213,端板22,端板加强筋221,第一弹性扣231,第二弹性扣232,第一固定柱241,第二固定柱242,卡线体25,螺钉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洗衣机门锁,所述洗衣机门锁包括:电磁线圈4、活动杆3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电磁线圈4设置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活动杆3和电磁线圈4活动连接组成驱动部件,在第一壳体1内还设置有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通过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实现,所述活动杆3的一端与触点开关相接触,随着活动杆3的移动触点开关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实现触点开关的开闭。

所述活动杆3活动杆具有本体37,在本体37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31,在相对第一滑动面31的本体37的另一侧设有滑动筋32,在本体37上滑动筋32的同侧还设有滑动槽34,其中,在本体37上第一滑动面31的同侧还设有第二滑动面35,在本体37上还设有拨动部38,在本体37上第一滑动面31的同一方向的拨动部38上还设有第三滑动面36,在第二壳体2上具有第三接触筋213与活动杆3的第一滑动面31相配合,在第二壳体2上具有第二接触筋212与活动杆3的第二滑动面35相配合,在第二壳体2上具有第一接触筋211与活动杆3的第三滑动面36相配合,在第一壳体1上设有的导向槽12与活动杆3的滑动筋32相配合,在第一壳体1上还设置有导向筋13与活动杆3上的滑动槽34相配合。这样保证在活动杆3滑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滑动面和一个滑动筋32与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相接触。一个面和不在面上的一条线共同确定导向方向,采用线接触减少接触摩擦。

在第二壳体上还具有端板22,在第一壳体上具有与第二壳体的端板相适配的端板开口14,所述端板22具有梯形结构,方便端板22快速准确插入端板开口14里,所述端板22朝向第一壳体1内侧的一面的两端具有端板加强筋221。

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在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一固定柱241和第二固定柱242与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位置相对应。

在第二壳体2上还具有卡线体25,所述卡线体25朝向第一壳体1的一侧具有圆弧形缺口251。与放置其中的导线体外形相似,减少对导线体的磨损。

第二壳体上还设有螺钉孔26,在螺钉孔26的另一侧至少具有一条加强筋。

在电磁线圈4的壳体上设置有快速定位柱41,在第一壳体1上与电磁线圈4的快速定位柱4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快速定位槽15。

在滑动槽34的靠近活动杆3的端部的一侧设有收缩口33,所述收缩口33的两内侧面距离小于滑动槽34的两内侧面距离,防止活动杆3在第一壳体里晃动。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