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42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使用的织针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固定织针一般采用螺栓结构,对于织针的固定深度只能凭工人的个人经验,对于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织针的固定深度是有严格标准限制的,凭个人经验很难做到精确化;

二是纺线与织针之间无任何限位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纺线经常会发生缠绕现象,可能会缠绕在一些螺栓、挂钩等位置,导致织机不能顺利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所述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包括:

固定部位、中间部位、穿线孔和针尖部位;

所述固定部位为半圆柱形结构,固定部位的顶端为平滑的圆弧结构,固定部位的直径大于中间部位,其连接位置为平滑过渡,固定部位的平面一侧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多个圆形凹槽垂直一列均匀分布,用于调节织针的安装位置,所述固定部位长度占织针总长度的1/5,所述中间部位与固定部位连接处设置凸起,用于控制织针的最大安装深度,所述中间部位为圆柱形结构,中间部位长度占织针总长度的3/10,所述穿线孔位于中间部位与针尖部位之间,所述穿线孔为椭圆形凹孔结构,其两侧的开口大小一致,并向中间收缩,穿线孔的外围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与中间部位一致,所述针尖部位在所述织针的最下端,为圆锥形结构,其顶端与穿线孔外围的直径一致,针尖部位直径占织针总长度的1/3。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位设置纺线定位环,纺线定位环设置在中间部位的一侧,用于将纺线穿过纺线定位环,防止纺线被缠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织针的固定部位设置圆形凹槽,在固定织针时,通过调整圆形凹槽的安装数量调节固定深度,就可以实现精确固定织针的深度,中间部位与固定部位之间设置的凸起能确保织针的最大固定深度不超限,织针的椭圆形穿线孔由于开口大,中间小,便于纺线的贯穿,中间部位设置的纺线定位环能将纺线限位,防止纺线发生缠绕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中:1固定部位、2中间部位、3穿线孔、4针尖部位、5纺线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电脑织机自动换线装置的织针包括:

固定部位1、中间部位2、穿线孔3和针尖部位4;

所述固定部位1为半圆柱形结构,固定部位1的顶端为平滑的圆弧结构,固定部位1的直径大于中间部位2,其连接位置为平滑过渡,固定部位1的平面一侧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多个圆形凹槽垂直一列均匀分布,用于调节织针的安装位置,所述固定部位1长度占织针总长度的1/5,所述中间部位2与固定部位1连接处设置凸起,用于控制织针的最大安装深度,所述中间部位2为圆柱形结构,中间部位2长度占织针总长度的3/10,所述穿线孔3位于中间部位2与针尖部位4之间,所述穿线孔3为椭圆形凹孔结构,其两侧的开口大小一致,并向中间收缩,穿线孔3的外围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与中间部位一致,所述针尖部位4在所述织针的最下端,为圆锥形结构,其顶端与穿线孔3外围的直径一致,针尖部位4直径占织针总长度的1/3。

所述中间部位2设置纺线定位环5,纺线定位环5设置在中间部位2的一侧,用于将纺线穿过纺线定位环5,防止纺线被缠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