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产生不同编织带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146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可产生不同编织带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带成型机,尤其涉及一种编织时可在同一条编织带产生不同编织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



背景技术:

编织带系利用一编织带成型机所编织而成,参阅图1,习知编织带成型机1包含有一机台11,一输出芯线A至机台11上的放线装置12,至少一个以上的于该机台11上移动且输出纱线以包覆该芯线A并进行编织成编织带A1的走马纱锭13,一设于该走马纱锭13上方且将编织带A1输出的导轮14,一与该导轮14连接的控制装置15,以及一将该导轮14输出的编织带A1做卷收的收线装置16;其中,该控制装置15具有一与该导轮14连接的马达151与变速齿轮组152,而前述该变速齿轮组152系由不同外径的齿轮组合而成,以便该马达151输出的动力依据该等齿轮的齿数变化而达固定转速,进而转动该导轮14以拉动该编织带A1呈等速进给,以便该等走马纱锭13进行编织作业。

习知结构完全系利用该变速齿轮组152的固定齿数配比作用,以使该马达151的动力以固定作用力传递至该导轮14上,但此种作业模式仅能编织出具固定编织密度的编织带A1,即整条编织带A1的纱线于编织后所呈现为单一规格的紧实度;然而,随着现今对该编织带A1在使用种类上的需求多变,具单一固定编织密度的编织带A1已无法满足多变需求,故以往曾有尝试以该等走马纱锭13的降速方式来调整该编织带A1的编织密度,不过此种降速方式因受限于现行机械设计因素而无法顺利达成,唯一仅能利用人工微调来调慢该等走马纱锭13的速度,但人工模式无法准确针对编织带A1在所需编织密度做分段长度的控制,反而影响该编织带A1的编织质量,实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不同编织带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其可在编织过程中,将同一编织带分段以编织出不同编织密度型态,并且精准控制所需编织密度的所需分段长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可产生不同编织带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包括一机台,一输出芯线至所述机台上的放线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于所述机台上移动并输出纱线以包覆所述芯线并使纱线相互编织呈编织带的走马纱锭,一设于所述走马纱锭上方且将编织带输出的导轮,一与所述导轮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一将所述导轮输出的编织带做卷收的收线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与所述导轮连接且可产生不同转速变化的驱动源,至少一设于所述导轮上的辨识单元,一与所述辨识单元配合的感应器,以及一与所述感应器、所述驱动源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据上,如需将编织带编织成不同密度时,可借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源的转速变化,以带动导轮同步产生转动变化,故可变换该导轮在拉扯该编织带的进给速度,有利该纱线依不同松紧程度以编织于芯线的周缘上,使同一编织带呈分段且达针对不同分段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精准控制效果,同时该感应器可计算于该导轮的转动周期间有经过该感应器的辨识单元的数量,进而得知该导轮的转动状况,并且使该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源产生不同转速,不仅使该导轮呈现不同速度拉扯该编织带,更可针对该编织带上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分段长度做精准控制,以符合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编织带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编织成型出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编织带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标号说明:

编织带成型机 1,机台 11,放线装置12,走马纱锭 13,导轮 14,控制装置15,收线装置1,马达151,变速齿轮组 152;

芯线 A, 编织带 A1;

编织带成型机3,机台 31,放线装置 32,走马纱锭 33,导轮 34, 控制装置 35 ,收线装置36,驱动源 351,辨识单元 352 ,感应器353,控制器 354;

芯线B ,编织带B1, 纱线C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公开一种可产生不同编织带密度变化的编织带成型机3,该编织带成型机3包含有一机台31,一输出芯线B至该机台31上的放线装置32,至少一个以上的于该机台31上移动且输出纱线C将该芯线B周缘包覆并编织成编织带B1的走马纱锭33,一设于该等走马纱锭33上方且将编织后的编织带B1输出的导轮34,一与该导轮34连接的控制装置35,以及一将该导轮34输出的编织带予以卷收的收线装置36。

配合图3,该控制装置35具有一与该导轮34连接且可产生不同转速变化的驱动源351,至少一设于该导轮34上的辨识单元352,一对应于该导轮34并与该辨识单元352相配合的感应器353,以及一与该感应器353、该驱动源351电性连接的控制器354;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源351可为一伺服马达,以便该控制器354可精准调整该驱动源351的转速,使其产生不同转速变化;另,于本实施例中,该辨识单元352系以开设于该导轮34上的开孔为例做说明,同时于本实施例中,系以设有多个辨识单元352为例做说明,而该感应器353则可设于导轮34的一侧,使得该等辨识单元352随着该导轮34的旋转而呈移动状态,该感应器353即可计算该辨识单元352经过该感应器353的数量为何,进而换算出该导轮34带动该编织带B1多少长度的输出,亦即可得知该编织带B1分段的长度范围。

参考图3、图4,使用时,该放线装置32输出一芯线B,以便该芯线B穿过该机台31后,该等走马纱锭33即输出相应纱线C以包覆该芯线B,同时该等走马纱锭33交梭移动时,可供该等纱线C在该芯线B的外周缘进行编织而交织成型出编织带B1,该编织带B1再绕经该导轮34,以输出至该收线装置36进行卷收;欲让该编织带B1具有不同编织密度时,须透过该控制器354控制该驱动源351的转速,以便该驱动源351同步调整该导轮34的转动速度,加上该等走马纱锭33的移动速度是固定不变的,故不同转速的变化有利精准控制编织带B1的编织密度大小,例如:当该导轮34的转速降低时,该编织带B1受拉扯的速度变慢,代表该芯线B的输出速度变慢,故该等走马纱锭33有更多时间让纱线C对该芯线B进行包覆、编织动作,即可形成编织状态较紧凑的编织模式(即纱线相互编织间的间距较小,故编织效果较会密集,如图5A所示);反之,当该导轮34的转速增加时,该编织带B1受拉扯的速度变快,代表该芯线B的输出速度变快,故该芯线B会以较快速度通过该等走马纱锭33,使得该等走马纱锭33对该芯线B进行包覆、编织的时间缩短,故形成编织状态较不密集的编织模式(即纱线相互编织间的间距较大,故编织效果较不密集,如图5B所示);再者,于转动该导轮34以供编织的过程中,利用该感应器353针对该辨识单元352(即开孔352)经过该感应器353的数量做计数,将可精准得出该导轮34的运转及输出编织带B1的状态,即所计算的经过数量代表该编织带B1的分段范围,因而可计算得知该编织带B1的输出长度,且在输出该编织带B1至所需输出长度时,同时配合该控制器354调整该驱动源351的运转速度,因而可轻易、快速且精准地将同一编织带B区分出具有不同长度的分段设计,且不同分段可编织出如图5形成不同编织密度的状态,以符合使用需求。

图6为本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各构件及所达动作、目的功效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述不详述,特别是:本实施例中,该辨识单元352为设置于该导轮34上的辨识块,同时该感应器353设于该导轮34一侧,以便当该导轮34转动过程中,该辨识块352经过该感应器353时,该感应器353可计算该辨识块352经过的数量,而该控制器354可经由该感应器353的计数而得知该导轮34的运转状态,进而同步控制该导轮34的运转速度,故在该控制器354的控制搭配该感应器353的计数作业的情况下,可达到快速、便利且精准地控制该编织带B1在不同分段所需的不同编织密度,以符合使用需求。

归纳前述,本新型主要利用该感应器计算因该导轮转动而经过的辨识单元数量,得知该编织线输出至所需分段范围时,同时该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源产生不同转速变化,以使该导轮呈现不同速度拉扯该编织带,促使该等走马纱锭以不同编织密度编织于该芯在线,因而精准控制该编织带不同分段所需的编织密度要求,故在编织过程中可达到将同一编织带分段以编织出不同编织密度型态且精准控制所需编织密度的分段长度的目的,以符合使用需求。

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