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亲水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93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局部亲水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速度快,体液残留少,表面干爽的局部亲水无纺布。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卫生巾、纸尿裤面层材料的主要为打孔流延膜、无纺布两种。无纺布柔软、蓬松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为了达到吸收速度快,防止滑漏的目的,无纺布一般选用亲水性纤维构成。但亲水性的无纺布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体液快速吸收并导流到下层吸收芯层并被芯层牢牢锁住防止回渗,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体液很容易残留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并且在无纺布表层的体液扩散面积较大,形成达到体液残留面积,从而引起潮感大,返渗多,不干爽的缺憾。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417337 A,公开日期2013.12.04,发明专利名称:一种无纺布,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无纺布,通过涂布的方式使得无纺布表面具有与水的接触角大于70度的疏水部分和与水的接触角小于70度的亲水部分,其中,接触角小于70度的区域利于体液的渗透,而接触角大于70度的区域又能起到降低回渗的作用。虽然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无纺布表面的亲水部分面积,从而起到降低回渗的目的,但是在亲水部分体液同样会残留在纤维与纤维之间,造成亲水部分的表面层潮感较强,因此与皮肤接触的部分依然是潮湿,容易粘连皮肤,不能达到完全干爽的目的。申请号为200980108877.X,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穿孔带有衬里的穿孔非织造布,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穿孔非织造布的方法,通过海绵或刷子施加器或喷淋装置将表面活性剂施加到打孔辊的针上,然后在刺破非织造布的同时将表面活性剂转移到非织造布穿孔的内表面。然而打孔针是通过将打孔针周围的纤维向四周和非织造布下表面排挤从而形成的穿孔,在纤维排挤过程中必然会与打孔针进行摩擦,而如果打孔针在穿孔的同时再进行涂布,则形成的涂层必然不会均匀的分布于穿孔的内表面,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在非织造布形成穿孔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热打孔辊,使打孔针具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快速刺穿非织造布并将穿孔周围的纤维熔融形成穿孔和有效保持孔型,而该申请案中在打孔针上具有表面活性剂,高温必然会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不能达到穿孔内部亲水的目的,并且打孔针上具有表面活性剂也会影响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如果温度过低,则穿孔不能保持,如果温度过高,则穿孔周围的纤维会产生过多的熔融堆积,从而影响非织造布的渗透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吸收速度快,体液残留少,表面干爽的局部亲水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局部亲水无纺布,所述的无纺布表面层为疏水纤维层,所述的无纺布具有定点分布的亲水凹陷,其中:所述凹陷的内侧和底部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所述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所述凹陷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10-90%;所述凹陷的深度为0.2-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亲水”优选为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小于90度。所述的“疏水”优选为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凹陷为立体漏斗形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凹陷为立体漏斗形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凹陷的底部具有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无纺布具有凸起。

一种包括所述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吸收物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无纺布的表面层为疏水纤维层,仅在无纺布的凹陷的内侧和底部具有亲水涂层,在这样在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时体液接触无纺布表面时,由于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更加有利于体液快速导流到亲水的凹陷中,使得体液在凹陷内能够短暂存储后快速被吸收芯体吸收,而且即使有体液从芯层返渗回到面层,也只能从亲水涂层部位返渗,而亲水涂层仅位于凹陷的内侧和底部,所以有效防止了体液侧漏和后漏,且不易回渗到与皮肤接触无纺布表面,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亲水无纺布O-O’方向的剖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亲水无纺布P-P’方向的剖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部亲水无纺布Q-Q’方向的剖面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局部亲水无纺布R-R’方向的剖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局部亲水无纺布S-S’方向的剖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局部亲水无纺布T-T’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局部亲水无纺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将疏水无纺布11通过导辊G1送入压花涂布装置,所述的压花涂布装置由压花凸辊A1、凹辊B1、涂布凸辊C1,海绵辊D1、上液辊E1和储液槽F1组成,其中:凹辊B1分别和压花凸辊A1和涂布凸辊C1相匹配,压花凸辊A1和涂布凸辊C1上凸起分布相同。在无纺布11进入压花涂布装置之前,储液槽中的亲水剂通过上液辊E1携带到海绵辊D1上,海绵辊D1和涂布凸辊C1相接触时将亲水剂转移到涂布凸辊C1的凸起H1上。运行时,无纺布11进入压花凸辊A1和凹辊B1之间,加热的压花凸辊A1将凸辊周围的无纺布纤维挤压和表面熔融形成所述的无纺布凹陷1a,并且使得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1d,同时压花成型后的无纺布通过凹辊B1传动进入涂布凸辊C1和凹辊B1之间,将所述涂布凸辊C1的凸起H1上的亲水剂涂覆在无纺布凹陷1a的内侧1b和底部1c,从而在形成局部亲水无纺布12,其中:压花凸辊A1和涂布凸辊C1上的凸起H1为满版定点分布的棱台或圆台,压花凸辊A1的加热温度为60℃~150℃。该无纺布12为表面具有定点分布的亲水凹陷1a的疏水无纺布,其中:凹陷1a的内侧1b和底部1c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1d,凹陷1a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80%,凹陷1a的深度为1mm。

将该无纺布12可应用于吸收制品中,所述的吸收制品包括卫生巾、卫生护垫、纸尿裤等。该吸收制品由面层,吸收层和底层组成,其中:面层为表面具有定点分布的亲水凹陷1a的疏水无纺布12,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12表面接触时,由于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1d,体液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而会导流和暂存于亲水的凹陷1a中,由于亲水凹陷内侧1b和底部1c具有亲水涂层,使得凹陷内侧和底部的表面张力增大到体液相当,有助于体液快速吸收并导流到吸收芯层,而且即使有体液从芯层返渗回到面层,也只能从亲水涂层部位返渗,而亲水涂层仅位于凹陷部分1a,所以不易回渗到与皮肤接触无纺布表面,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无纺布通过压花涂布装置先定点形成凹陷1a,然后再在凹陷1a的内侧1b和底部1c进行亲水涂布,既减少了生产步骤,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可以防止凹陷内侧1b和底部1c亲水涂布过程中造成的涂布错位,影响渗透和回渗效果。同时生产过程中压花温度容易控制,有效避免了温度过低,造成的凹陷不能保持,而温度过高,则凹陷周围的纤维会产生过多的熔融堆积,从而影响非织造布的渗透性能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2a、图2b所示,无纺布22由上层疏水纤维层2d和下层亲水纤维层2e组成,并且具有定点分布的凹陷2a,其中:凹陷2a的内侧2b和底部2c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2d,凹陷2a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60%,凹陷2a的深度为3mm。

无纺布22的生产方式参照实施例1进行。

由于无纺布22的上层为疏水纤维层,在将该无纺布22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22表面的疏水纤维层相接触时,由于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2d,体液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而会导流和暂存到亲水的凹陷2a中,由于亲水凹陷内侧2b和底部2c具有亲水涂层,使得凹陷内侧和底部的表面张力增大到体液相当,有助于体液快速吸收并导流到吸收芯层。而下层的亲水纤维层有助于将残留在表面纤维层中的体液快速导流到吸收芯体中,进一步增加渗透速度,防止体液滑漏和后漏,从而进一步提高干爽性和渗透性。

实施例3

如图3a、图3b、图3c所示,将表层为疏水的无纺布31通过导辊G3送入打孔涂布装置,所述的打孔涂布装置由打孔针辊A3、凹辊B3、涂布针辊C3、海绵辊D3、上液辊E3和储液槽F3组成,其中:凹辊B3分别和打孔针辊A3和涂布针辊C3相匹配,打孔针辊A3和涂布针辊C3上针的分布相同。在无纺布31进入打孔涂布装置之前,储液槽F3中的亲水剂通过上液辊E3携带到海绵辊D3上,海绵辊E3和涂布针辊C3相接触时将亲水剂转移到涂布针辊C3的针H3上,运行时,无纺布31进入打孔针辊A3和凹辊B3之间,加热的打孔针辊A3将打孔针周围的无纺布纤维挤压和表面熔融形成所述的无纺布立体漏斗形开孔3e,并且使得相邻两个开孔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3d,同时开孔后的无纺布通过凹辊B3传动进入涂布针辊C3和凹辊B3之间,将所述涂布针辊C3的针H3上的亲水剂涂覆在无纺布开孔3e的内侧3b,从而在形成局部亲水无纺布32。其中:打孔针辊A3上的打孔针为满版定点分布的棱锥或圆锥,打孔针辊A3的加热温度为60℃~150℃。该无纺布32为表面具有定点分布的亲水立体漏斗形开孔3e的表层为疏水的无纺布,其中:立体漏斗形开孔3e的内侧3b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立体漏斗形开孔3e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30%,立体漏斗形开孔3d的深度为0.5mm。

由于无纺布32的为表面为疏水的无纺布,仅在无纺布的漏斗形开孔3d的内侧3b具有亲水涂层,在将该无纺布32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32表面接触时,由于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3d,而会导流到亲水的立体漏斗形开孔3d中,由于立体漏斗形开孔3d内侧3b具有亲水涂层,使得立体漏斗形开孔3d内侧的表面张力增大到体液相当并且立体漏斗形开孔结构,有助于体液快速吸收并导流到吸收芯层,而且立体漏斗形开孔可以有效防止体液回渗,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无纺布通过压花涂布装置先定点形成立体漏斗形开孔3e,然后再在开孔3e的内侧3b进行亲水涂布,,既减少了生产步骤,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可以防止立体漏斗形开孔内侧3b在涂布过程中造成的涂布错位,影响渗透和回渗效果。同时生产过程中开孔温度容易控制,有效避免了温度过低,造成的开孔3e不能保持,而温度过高,则开孔3e周围的纤维会产生过多的熔融堆积,从而影响非织造布的渗透性能的问题。

实施例4

如图4a、图4b、图4c所示,将表层为疏水的无纺布41通过导辊G4送入打孔压花涂布装置,所述的打孔压花涂布装置由压花打孔针辊A4、凹辊B4、涂布凸辊C4、海绵辊D4、上液辊E4和储液槽F4组成,其中:凹辊B4分别和压花打孔针辊A4和涂布针辊C4相匹配,压花打孔针辊A4和涂布针辊C4上针的分布相同。在无纺布41进入打孔压花装置之前,储液槽F4中的亲水剂通过上液辊E4携带到海绵辊D4上,海绵辊D4和涂布针辊C4相接触时将亲水剂转移到涂布针辊C4的针H4上,运行时,无纺布41进入压花打孔针辊A4和凹辊B4之间,加热的压花打孔针辊A4将压花打孔针周围的无纺布纤维挤压和表面熔融形成凹陷4a且在凹陷4a的底部具有开孔4e,并且使得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4d,同时压花开孔后的无纺布通过凹辊B4传动进入涂布针辊C4和凹辊B4之间,将涂布针辊C4的针H4上的亲水剂涂覆在所述无纺布凹陷4a的内侧4b、底部内侧4c以及开孔4e的内侧4f,从而在形成局部亲水无纺布42。其中:压花打孔辊A4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底部为棱台或圆台,上部为至少一个棱锥或圆锥的压花打孔针F4,压花打孔辊A4的加热温度为60℃~150℃。该无纺布42为表面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亲水凹陷4a且在凹陷4a的底部具有开孔4e的表层为疏水的无纺布,其中:凹陷4a的内侧4b和底部4c以及开孔4e的内侧4f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凹陷4a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50%,凹陷4a的深度为4mm。

由于无纺布42的为表面为疏水的无纺布,仅在无纺布的凹陷4a的内侧4b和底部4c以及开孔4d的内侧4f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在将该无纺布42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42中间局部表面接触时,由于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且相邻两个凹陷之间的无纺布连接区域呈拱形4d,体液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而会导流到亲水的凹陷4a中,由于凹陷4a内侧4b和底部4c及底部开孔4d的内侧4f具有亲水涂层,体液可以快速导流到吸收芯层后而迅速被吸收,而且凹陷4a可以有效减少无纺布表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防止体液回渗,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同时位于凹陷4a底部的开孔4e也可以进一步加快体液的吸收速度,有效减少了后漏及侧漏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5

如图5a、图5b、图5c所示,将表层为疏水的无纺布51通过导辊G5送入打孔压花涂布装置,所述的打孔压花涂布装置由打孔针辊A5、压花辊B5、涂布针辊C5、海绵辊D5、上液辊E5和储液槽F5组成,其中:压花辊B5分别和打孔针辊A5和涂布针辊C5相匹配,打孔针辊A5和涂布针辊C5上针的分布相同。在无纺布51进入打孔压花涂布装置之前,储液槽F5中的亲水剂通过上液辊E5携带到海绵辊D5上,海绵辊D5和涂布针辊C5相接触时将亲水剂转移到涂布针辊A5的针H5上,运行时,无纺布51进入打孔针辊A5和压花辊B5之间,加热的打孔针辊A5将打孔针周围的无纺布纤维挤压和表面熔融形成无纺布立体漏斗形开孔5e,同时压花辊B5上的凸起使得无纺布挤压形成凸起5g,同时压花开孔后的无纺布通过压花辊B5传动进入涂布针辊C5和压花辊B5之间,将所述涂布针辊C5的针H5上的亲水剂涂覆在无纺布开孔5e的内侧5b,从而在形成局部亲水无纺布52。其中:打孔针辊A5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棱锥或圆锥的打孔针H5,压花辊B5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棱台或圆台凸起J5,打孔针辊A5的加热温度为60℃~150℃。该无纺布52表面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立体亲水漏斗形开孔5e和表层为疏水的凸起5g,其中:立体漏斗形开孔5e的内侧5b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凹陷5a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10%,凹陷5a的深度为2mm。

由于无纺布52的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表层为疏水的凸起5g,和仅在内侧5b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的立体漏斗形开孔5e,在将该无纺布52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52中间局部表面接触时,由于凸起5g表面不易残留液体,且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体液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而会导流到亲水的立体漏斗形开孔5e中,从而可以快速将体液导流到吸收芯层后而迅速被吸收,而且凸起5g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无纺布表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防止体液回渗,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

实施例6

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将疏水的无纺布61通过导辊G6送入打孔压花复合涂布装置,所述的打孔压花复合涂布装置由打孔针辊A6、压花辊I6、复合辊B6、涂布针辊C6、海绵辊D6、上液辊E6和储液槽F6组成,其中:打孔辊A6分别与压花辊I6和复合辊B6相匹配,涂布针辊C6与复合辊B6相匹配,打孔针辊A6和涂布针辊C6上针的分布相同。在无纺布61进入压花复合涂布装置之前,储液槽F6中的亲水剂通过上液辊E6携带到海绵辊D6上,海绵辊D6和涂布针辊C6相接触时将亲水剂转移到涂布针辊C6的针H6上,运行时,无纺布61进入打孔针辊A6和压花辊I6之间,加热的打孔针辊A6将打孔针周围的无纺布纤维挤压和表面熔融形成所述的无纺布立体漏斗形开孔6e,同时压花辊I6上的凸起使得无纺布挤压形成凸起6g,然后在包覆在打孔辊A6上进入打孔辊A6和复合辊B6之间将打孔压花后的61与无纺布63进行复合并且压花打孔,开孔后的无纺布通过复合辊B6传动进入涂布针辊C6和复合辊B6之间,将涂布针辊C6的针H6上的亲水剂涂覆在无纺布开孔6e的内侧6b,从而在形成局部亲水复合无纺布62。其中:打孔针辊A6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棱锥或圆锥的打孔针H6,压花辊I6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棱台或圆台凸起J6,复合辊B6具有与打孔针辊A6上的打孔针H6相匹的凹孔K6,打孔针辊A6的加热温度为60℃~150℃。该复合无纺布62表面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立体亲水漏斗形开孔6e和表层为疏水的凸起6g,其中:立体漏斗形开孔6e的内侧6b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立体漏斗形开孔6e的面积占无纺布表面层面积的18%,立体漏斗形开孔6e的深度为0.8mm。

由于复合无纺布62的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表层为疏水的凸起6g,和仅在内侧6b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涂层的立体漏斗形开孔6e,在将该无纺布63用于卫生巾或纸尿裤面层,消费者在使用时,排出的体液在与无纺布62中间局部表面接触时,由于凸起5g表面不易残留液体,且疏水纤维的表面张力低,体液不易残留在表层的疏水纤维之间,而会导流到亲水的立体漏斗形开孔6e中,从而可以快速将体液导流到吸收芯层后而迅速被吸收,而且由于凸起6g是通过无纺布61和无纺布63复合而形成的中空凸起,所以既可以有效减少无纺布表面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防止体液回渗,给人不粘连皮肤、干爽的感觉,又可以防止凸起部分被挤压,在无纺布61和无纺布63之间形成有效地形成气流通道,防止通道堵塞,压塌,提供气流的内外循环,减少湿闷感。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无纺布7d具有局部定点分布的凹陷7a,其中:凹陷7a的内侧和底部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油墨涂层。无纺布72的生产方式参照实施例1进行。

由于凹陷7a的内侧和底部的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油墨涂层,因此定点分布的凹陷7a不仅能够减少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将导流到凹陷7a中的体液快速导流到吸收芯体从而被迅速吸收,达到提高干爽性和渗透性的目的,并且有色的油墨可以使得局部定点分布的凹陷7a形成一定的图案,如本实施例中形成的花朵的图案,既增加了吸收制品的设计美感,又具有设计专属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