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30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绳状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种类的纱线支数不同,布速影响着布料的生产质量,布料输送的速度过快,容易出现折痕和卷边等问题。对于具有上述质量问题的布料,生产者需要对其进行多次反复的补修。然而,通过补修并不能保证布料的质量完全达到合格。并且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对布料进行重新的车边、定边以及抽线,不仅花费时间较长、效率过低,而且增加了在补修的过程中的耗电量、耗水量以及耗气量,从整体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其能提高布料的生产质量,有效地减少布料的折边、卷边的现象。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装置、第一压辘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出布装置,所述第一压辘装置包括设置于下部的浆槽、设置在所述浆槽的左上方的同步输送辊以及设置在所述浆槽的右上方的压辘部件,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水箱、送布直辊机构以及加热部件,所述送布直辊机构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且浸泡于所述水箱内的水中,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送布直辊机构在靠近所述第一压辘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布件,所述送布直辊机构靠近所述出布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布件。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部件包括蒸汽箱以及蒸汽导管,所述蒸汽导管一端与蒸汽箱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内,用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布直辊机构包括若干直辊单体,各个所述直辊单体并排设置。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布直辊机构沿布料输送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辘部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辘部件轴向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出布装置之间的第二压辘装置、第三压辘装置以及第四压辘装置,所述第一压辘装置、所述第二压辘装置、所述第三压辘装置以及所述第四压辘装置的结构均相同。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幅进步装置包括进布架、第一展布装置以及置中装置,所述进布架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进布导辊,所述置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展布装置与所述第一压辘装置之间。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布架的下方设置有置布架。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布装置包括出布辊、第二电机和摆布架,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连接所述出布辊以及所述摆布架。

作为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布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收布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能够提高有效的减少布面的折痕和卷边,进而提高布料的质量。通过加热装置能够对布料进行加热,使布料在加热装置中得到充分均匀的膨胀或收缩,利用蒸汽导入部件往水箱内导入蒸汽,使得水箱内各处的水受热均匀,从而使得送布直辊机构上各处的布料受热均匀,也避免了在加热的过程中布料受热不均匀而出现折痕和卷边的现象,减少后续对布料的修补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平幅进布装置和所述第一压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第二压辘装置、所述第三压辘装置、所述第四压辘装置以及所述出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平幅进布装置;101、进布架;102、第一展布装置;103、置中装置;104、进布导辊;105、置布架;

2、第一压辘装置;201、浆槽;202、同步输送辊;203、压辘部件;204、第一电机;

3、加热装置;301、水箱;302、送布直辊机构;303、直辊单体;304、蒸汽箱;305、蒸汽导管;306、第一导布辊;307、第一定位辊;308、第二展布装置;309、第二定位辊;310、第二导布辊;

4、第二压辘装置;

5、第三压辘装置;

6、第四压辘装置;

7、出布装置;701、第二电机;702、摆布架;703、出布辊;704、收布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装置1、第一压辘装置2、加热装置3以及出布装置7,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包括设置于下部的浆槽201、设置在所述浆槽201的左上方的同步输送辊202以及设置在所述浆槽201的右上方的压辘部件203,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水箱301、送布直辊机构302以及加热部件,所述送布直辊机构302设置在所述水箱301内且浸泡于所述水箱301内的水中,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对所述水箱301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送布直辊机构302在靠近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布件,所述送布直辊机构302靠近所述出布装置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布料的质量,减少布面的折痕和卷边的现象。在使用前,往第一压辘装置2的浆槽201、加热装置3的水槽内注入水。设置平幅进布装置1能够将布料展开并传送到第一压辘装置2中,布料通过同步输送辊202将布料传送至设置在第一压辘装置2的下部的浆槽201内。通过第一压辘装置2的浆槽201中的水对布料进行湿润使布料吸水膨胀,进而经过第一压辘装置2中的压辘部件203对布料进行压辘处理,使布面平整。加热装置3能够通过水箱301内的水对布料进行加热,使布料在加热装置3中得到充分均匀的膨胀或收缩。设置送布直辊机构302,一方面能够利用送布直辊机构302将在水箱301内的布料由靠近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出布装置7的一端传送;另一方面利用送布直辊机构302对在水箱301内的布料进行支撑。在使用时布料通过第一导布件以及第二导布件将布料在送布直辊机构302中传输,布料的各处在加热装置3中得到充分均匀的膨胀或收缩,使得布料的纤维之间的内应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具体的,布料在加热装置3转中的时间为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送布直辊机构302悬空设置在所述水箱301内,提高送布直辊机构302上的布料受热的均匀性。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蒸汽箱304以及蒸汽导管305,所述蒸汽导管305一端与蒸汽箱30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301内,用于对水箱301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蒸汽导管305将蒸汽通入水箱301内的水中,提高了水箱301内各处的水受热均匀,从而使得送布直辊机构302上各处的布料受热均匀,同时也避免了水箱301内的温度过高损坏布料。具体的,将蒸汽的温度设定为90-9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布直辊机构302包括若干直辊单体303,各个所述直辊单体303并排设置。通过各个直辊单体303的转动从而将布料沿布料的传送方向进行传送。

为了在送布直辊机构302上同时容纳更多的布料,所述送布直辊机构302沿布料传送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具体的,送布直辊机构302靠近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的一端的邻近的各个直辊单体303设置的垂直高度递减使得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送布直辊机构302靠近所述出布装置7的一端的邻近的各个直辊单体303设置的垂直高度递增使得形成向上的弧形结构,而位于送布直辊机构302两端的弧形结构之间的相邻的各个直辊单体303垂直高度一致,保证在送布直辊机构302两端的弧形结构之间形成一水平的面。通过此设计,能够在水箱301内有效的延长送布直辊机构302的长度,在送布直辊机构上同时容纳更多的布料。布料在布直辊机构上靠近第一压辘装置2的弧度结构上进行堆积后沿着布料的传送方向进行传送,同样地布料也能够在布直辊机构上靠近出布装置7的一端堆积,延长了水箱301内的水对布料的浸泡时间。具体的,所述布料的水箱301内的浸泡时间为2-5min。

所述压辘部件20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辘部件203轴向转动的第一电机204,所述第一电机204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通过第一部件的驱动使压辘部件203进行轴向转动,从而实现对布料的压力处理,将布面进行挤压,是布料溶胀均匀,减少布面的折痕和卷边,提高布料的质量。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电机控制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对压辘部件203的转速进行控制。

所述的布料染印前处理装置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3与所述出布装置7之间的第二压辘装置4、第三压辘装置5以及第四压辘装置6,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所述第二压辘装置4、所述第三压辘装置5以及所述第四压辘装置6的结构均相同。在使用前,往第二压辘装置4的浆槽201、第三加热装置3的浆槽201以及第四压辘装置6的浆槽201内加入浆料。布料从送布直辊机构302传送至出布装置7之前,分别经过第二压辘装置4、第三压辘装置5以及第四压辘装置6对布料进行三次的压辘处理,使得布料的应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使布料溶胀均匀,布料实现对布料的定型。为了提高布料的定型效果,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04的转速,对第二压辘装置4、第三压辘装置5以及第四压辘装置6的压辘部件203的压力进行控制,具体的,第二压辘装置4、第三压辘装置5以及第四压辘装置6的压辘部件203的压力递增,使得布料的纤维之间的内力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提高布面的平整性。

其中,所述第一导布件包括分别沿所述布料的传送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布辊306以及第一定位辊307,所述第二导布件包括分别沿布料的传送方向设置的第二展布装置308、第二定位辊309以及两个第二导布辊310。布料在传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布辊306对从送布直辊机构302传送过来的布料进行展布并将布料传输至第一定位辊307。通过第二展布装置308将布料从送布直辊机构302输送至第二定位辊309,进而通过两个第二导布辊310进入到第二压辘装置4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幅进步装置包括进布架101、第一展布装置102以及置中装置103,所述进布架101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进布导辊104,所述置中装置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展布装置102与所述第一压辘装置2之间。布料从进布架101传送至第一展布装置102,通过第一展布装置102对布料进行展开使布料的表面趋于平整,减少布面的折痕和卷边,方便传送布料。利用置中装置103对布料的位置进行调整,防止布料在第一压辘装置2的同步输送辊202上发生偏移。

具体的,所述进布架101的下方设置有置布架105。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要进行压辘处理的布料放置在置布架105上,然后通过平幅进布装置1将布料展开。

所述出布装置7包括出布辊703、第二电机701和摆布架702,所述第二电机701分别连接所述出布辊703以及所述摆布架702。第二电机701与出布辊703连接,通过转动出布辊703将布料传输。摆布架702在第二电机701的作用下对布料进行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布装置7的下方设置有收布桶704。在使用的过程中,布料通过摆布架702的摆动,使布料下落到收布桶704中并自动的进行均匀的折叠,方便对布料后续的加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