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8350发布日期:2018-12-01 01:20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的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甲壳素纤维、超细纤维、天丝、蚕丝、竹纤维、木浆纤维、海藻纤维等,而在这些原料中,由于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其具有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水刺无纺布加工的原料首选。现有的蚕丝水刺无纺布生产工艺大多只着重于无纺布的加工过程,却忽视了对蚕丝原料的重视,而蚕丝原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用其进行生产加工后所得到的无纺布质量,因此急需在蚕丝原料的选取和处理工艺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蚕丝水刺无纺布生产对于蚕丝原料的选取和处理工艺的缺陷,提供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所述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所得到的无纺布具有手感柔软,质地细腻,外观洁白,形态飘逸,光泽柔和,吸湿性和渗透性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剥茧:利用剥茧机等设备剥去蚕衣,以去除蚕茧外围一层松乱、纤维细、脆弱,丝胶含量多的丝缕,从而有利于选茧、煮茧和缫丝,并能提高生丝质量;

b、选茧:根据制丝工艺要求对原料蚕茧进行选剔分类,以获得优质的蚕茧,从而确保缫丝后所得到的蚕丝质量;

c、煮茧:利用水和热的作用(有时也添加化学助剂),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润和软和,使茧丝间的胶著力减弱并小于茧丝的湿润强力,以便在缫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依次离解,煮茧包括浸渍、渗透、蒸煮、调整等过程;

d、缫丝:根据产品规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或柞蚕丝,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e、复摇:将缫丝后所得到的生丝卷绕在小域上,然后再卷绕到大域或筒子上,以便使生丝成形良好,手触柔软,并除去小域丝片中的断头和疵点,使大域丝片或筒装生丝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和规格;

f、开松:将复摇之后的生丝放入开松机等设备中,利用开松机设备对复摇后的生丝进行开松处理,开松机通过撕扯将大块的相互纠缠的生丝松解变成小块或束状,同时在松解过程中伴有混和、除杂作用;

g、消毒:将开松后得到的蚕丝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利用消毒液消灭蚕丝中所含的常见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h、梳理:将经过消毒处理后的蚕丝放入梳理机等设备中,利用梳理机可将蚕丝分梳成单纤维状态,并组成网状纤维层,再集合成纤维条;

i、混料:将梳理好的蚕丝放入混料机中,利用混料机可将其混合均匀;

j、铺网:将经过混料处理后的蚕丝放入铺网机中进行铺网,以便将蚕丝加工成纤维网;

k、水刺: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维网内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加大,继而增强其强度、密度、弹性等性能;

l、后纺:对经过水刺处理后的纤维网进行集束,集束后导入至导丝机中,通过导丝机对其进行牵伸,同时加入涤短纤维油剂,之后将纤维网导入至卷曲机中进行卷曲,然后再对其进行烘干定型,从而得到无纺布布料;

m、裁切:利用裁切机对经过后纺处理后的无纺布布料进行裁切处理,以便根据加工需求将其裁切成不同的长度;

n、成品:将裁切后的涤短纤维进行打包,并运输至成品区,从而得到蚕丝水刺无纺布成品。

优选的,步骤b所述的选茧工艺过程分为粗选和精选两步,粗选仅在光茧中选出双宫茧和下茧,其余都是可供缫丝的上茧,而精选则是在粗选的基础上,在上茧中选除次茧,并按茧形进行分型。

优选的,步骤e所述的复摇工艺过程中大域的周长为1m~2m。

优选的,步骤g所述的消毒液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为5.5~6.5%左右,消毒液的浸泡时间为30分钟左右。

优选的,步骤m所述的裁切工艺过程其无纺布布料的裁切宽度为150cm~20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蚕丝的原料来源进行优化和选取,从而确保生产所得到的蚕丝水刺无纺布质量。

2、通过本发明生产工艺所得到的蚕丝水刺无纺布具有手感柔软,质地细腻,外观洁白,形态飘逸,光泽柔和,吸湿性和渗透性好等特点。

3、本发明生产工艺过程无毒无污染,干净卫生,安全性高,确保所得到的成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蚕丝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剥茧:利用剥茧机等设备剥去蚕衣,以去除蚕茧外围一层松乱、纤维细、脆弱,丝胶含量多的丝缕,从而有利于选茧、煮茧和缫丝,并能提高生丝质量;

b、选茧:根据制丝工艺要求对原料蚕茧进行选剔分类,以获得优质的蚕茧,从而确保缫丝后所得到的蚕丝质量,选茧工艺过程分为粗选和精选两步,粗选仅在光茧中选出双宫茧和下茧,其余都是可供缫丝的上茧,而精选则是在粗选的基础上,在上茧中选除次茧,并按茧形进行分型;

c、煮茧:利用水和热的作用(有时也添加化学助剂),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润和软和,使茧丝间的胶著力减弱并小于茧丝的湿润强力,以便在缫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依次离解,煮茧包括浸渍、渗透、蒸煮、调整等过程;

d、缫丝:根据产品规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或柞蚕丝,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e、复摇:将缫丝后所得到的生丝卷绕在小域上,然后再卷绕到大域或筒子上,以便使生丝成形良好,手触柔软,并除去小域丝片中的断头和疵点,使大域丝片或筒装生丝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和规格,复摇工艺过程中大域的周长为1m~2m;

f、开松:将复摇之后的生丝放入开松机等设备中,利用开松机设备对复摇后的生丝进行开松处理,开松机通过撕扯将大块的相互纠缠的生丝松解变成小块或束状,同时在松解过程中伴有混和、除杂作用;

g、消毒:将开松后得到的蚕丝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利用消毒液消灭蚕丝中所含的常见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为5.5~6.5%左右,消毒液的浸泡时间为30分钟左右;

h、梳理:将经过消毒处理后的蚕丝放入梳理机等设备中,利用梳理机可将蚕丝分梳成单纤维状态,并组成网状纤维层,再集合成纤维条;

i、混料:将梳理好的蚕丝放入混料机中,利用混料机可将其混合均匀;

j、铺网:将经过混料处理后的蚕丝放入铺网机中进行铺网,以便将蚕丝加工成纤维网;

k、水刺: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维网内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加大,继而增强其强度、密度、弹性等性能;

l、后纺:对经过水刺处理后的纤维网进行集束,集束后导入至导丝机中,通过导丝机对其进行牵伸,同时加入涤短纤维油剂,之后将纤维网导入至卷曲机中进行卷曲,然后再对其进行烘干定型,从而得到无纺布布料;

m、裁切:利用裁切机对经过后纺处理后的无纺布布料进行裁切处理,以便根据加工需求将其裁切成不同的长度,裁切工艺过程其无纺布布料的裁切宽度为150cm~200cm;

n、成品:将裁切后的涤短纤维进行打包,并运输至成品区,从而得到蚕丝水刺无纺布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蚕丝的原料来源进行优化和选取,从而确保生产所得到的蚕丝水刺无纺布质量。

2、通过本发明生产工艺所得到的蚕丝水刺无纺布具有手感柔软,质地细腻,外观洁白,形态飘逸,光泽柔和,吸湿性和渗透性好等特点。

3、本发明生产工艺过程无毒无污染,干净卫生,安全性高,确保所得到的成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