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的自洁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2367发布日期:2019-03-13 23:3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的自洁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洗衣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洗衣机的自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洗衣机已进入千家万户,但全自动洗衣机存在洗衣桶夹层积垢的通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洗衣机内外桶之间的隐藏部位上会形成很多污垢,其中洗衣机内桶外壁和内桶底外壁积垢情况尤其明显。该污垢是由于洗衣结束后洗衣桶内各部件上附着有末次脱水排出的漂洗水(漂洗水中仍溶解有少量的洗涤剂和污物);水位线以上部分还有残留的洗涤泡沫。这部分水和泡沫经自然蒸发后,所含的溶解物就析出并附着于各洗衣部件表面,形成极薄的污垢层。洗衣机内桶外壁和内桶底外壁的污垢层并不能在下一次的洗涤中被衣物摩擦而清除,也不能被脱水时衣物的排水冲刷带离,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这部分区域的污垢层不断叠加积累,由薄变厚由不可见变可见,最后变成了我们所看到“污垢层”。它们不但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在洗衣过程中部分脱落影响洗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不足。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洗衣机的自洁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洗衣机自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洗衣机的自洁方法,所述自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洗衣机完成末次脱水程序的信号或用户启动自洁程序的指令;

等待机盖或机门被打开且再次关闭;

当所述机盖或机门被打开且再次关闭时,获取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

根据内桶承载重量判断机内衣物是否已完全取出;

如果衣物未完全取出,则发出提示信息1并重复执行“等待机盖或机门重新被打开且再次关闭”,及后续的“获取内桶承载重量”步骤,直至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体现为衣物已完全取出;

如果衣物已完全取出,则执行自洁程序。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自洁程序包括,

开启喷淋组件和内桶旋转电路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喷淋组件喷出的自来水能覆盖桶底中心至内桶上沿的外侧连线区域,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控制所述内桶以r1速度旋转,r1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洗衣机内桶至少旋转1周;

同时的开启排水阀第二预设时长,其中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

待第二预设时长结束后,发出提示信息2并控制洗衣机及自洁装置进入关机状态。

由此,洗衣机可在完成末次脱水程序或用户启动自洁程序的指令后进行自我清洁工作,能防止洗衣机内产生积垢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洗衣机自洁装置,所述自洁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所述启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洗衣机完成末次脱水程序的信号或用户启动自洁程序的指令并根据信号或指令启动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机盖或机门是否被打开且再次关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

提示音模块,所述提示音模块包括第一提示音单元和第二提示音单元,其中第一提示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模块传来的内桶非空信号发出第一提示音、第二提示音单元用于自洁程序结束时发出第二提示音;

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判断机内衣物是否已完全取出;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自洁指令控制喷淋组件、排水阀和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执行自洁程序;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洗衣机自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内桶承载重量体现为机内衣物未完全取出,则由第一提示音单元发出第一提示音并转至所述检测模块重复执行“等待机盖或机门重新被打开且再次关闭”,及后续的“获取内桶承载重量”步骤,直至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体现为衣物已完全取出;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内桶承载重量体现为机内衣物已完全取出,则向控制模块发出自洁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多个喷水口和喷淋电磁水阀,所述多个喷水口均排列设置于外桶侧面及底面并且喷水方向对着内桶,所述多个喷水口喷出的水流能覆盖桶底中心至内桶上沿的外侧连线区域;所述喷淋电磁水阀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出水口与所述多个喷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自洁程序包括:控制所述喷淋电磁水阀和所述内桶旋转电路开启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控制内桶以r1速度旋转、r1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洗衣机内桶至少旋转1周;同时的控制所述排水阀开启第二预设时长。待第二预设时长结束后,触发第二提示音单元发出第二提示音并控制洗衣机及自洁装置进入关机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主动冲洗洗衣机内桶外壁和内桶底外壁,去除残留的漂洗水和泡沫,实现洗衣机的自我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自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自洁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喷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外桶,3-内桶,4-波轮,5-喷水口,6-喷淋电磁水阀,7-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自洁方法和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自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自洁方法包括:

s1、接收所述洗衣机完成末次脱水程序的信号或用户启动自洁程序的指令;

s2、等待机盖或机门被打开且再次关闭;

s3、当所述机盖或机门被打开且再次关闭时,获取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

s4、判断机内衣物是否已完全取出;

s5、如果衣物未完全取出,则发出提示信息1并重复执行s2;

s6、如果衣物已完全取出,则执行自洁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洁程序,包括:开启喷淋组件和内桶旋转电路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喷淋组件喷出的自来水能覆盖桶底中心至内桶上沿的外侧连线区域,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控制所述内桶以r1速度旋转,r1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洗衣机内桶至少旋转1周;同时的开启排水阀第二预设时长,其中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结束后,发出提示信息2并控制洗衣机及自洁装置进入关机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洗衣机自洁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自洁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洗衣机的自洁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洗衣机完成末次脱水程序的信号或用户启动自洁程序的指令并根据信号或指令启动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机盖或机门是否被打开且再次关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

提示音模块,包括第一提示音单元和第二提示音单元,其中第一提示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模块传来的内桶非空信号发出第一提示音、第二提示音单元用于自洁程序结束时发出第二提示音;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判断机内衣物是否已完全取出;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自洁指令控制喷淋组件、排水阀和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执行自洁程序,待自洁程序结束后,控制洗衣机及自洁装置进入关机状态;

具体地,实际应用时,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多个喷水口和喷淋电磁水阀,所述多个喷水口均排列设置于外桶侧面及底面并且喷水方向对着内桶,所述多个喷水口喷出的水流能覆盖桶底中心至内桶上沿的外侧连线区域;所述喷淋电磁水阀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出水口与所述多个喷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内桶承载重量经判断模块判断为机内衣物未完全取出,则触发第一提示音单元并转至所述检测模块重复执行“等待机盖或机门重新被打开且再次关闭”,及后续的“获取内桶承载重量”步骤,直至所述洗衣机内桶承载重量体现为衣物已完全取出;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内桶承载重量经判断模块判断为机内衣物已完全取出,则向控制模块发出自洁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自洁程序包括:控制所述喷淋电磁水阀和所述内桶旋转电路开启第一预设时长,其中所述内桶旋转电路控制内桶以r1速度旋转、r1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洗衣机内桶至少旋转1周;同时的控制所述排水阀开启第二预设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洗衣机的自洁装置,在设定的条件下冲洗内桶外壁和内桶底外壁去除残留的漂洗水和泡沫,实现洗衣机的自我清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喷淋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洁装置的洗衣机,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外桶2、设置于外桶2内的内桶3、波轮4、喷水口5、喷淋电磁水阀6、传动轴7、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喷水口5有多个,其排列设置于外桶2侧面及底面上并且喷水方向对着内桶3;所述电磁水阀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出水口与多个所述喷水口5通过管道连接;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喷淋电磁水阀6的启闭和内桶3旋转,当喷淋电磁水阀6开启时所述喷水口5喷出自来水,当电磁水阀6闭合时所述喷水口5停止喷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口5有2~8个。

在满足机盖或机门关闭且机内衣物已完全取出的条件下,控制模块开启喷淋电磁水阀6并控制内桶3以2-500转/分的速度旋转,控制时间长度为30秒钟,同时的开启排水阀,开启时间长度为50秒钟。自来水通过喷淋电磁水阀6、管道及喷水口5冲洗内桶3的外壁和桶底外壁,冲洗废水沿洗衣机排水通道排出机外。由于内桶3旋转,喷水口5可对内桶3外壁和桶底外壁进行全面冲洗,杜绝了内桶外侧产生污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