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0589发布日期:2019-03-20 00: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织织物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



背景技术:

针织织物从纱线到成品的工艺流程为纺纱、针织、验布、裁剪、缝制、整烫以及检验;针织是指用织针将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其中,成圈是针织的基本工艺,成圈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退圈、垫纱、弯纱、带纱、闭口、套圈、连圈、脱圈、成圈以及牵拉;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针织工艺又可分为经编工艺和纬编工艺;经编工艺是指用多根纱线同时沿布面的纵向(径向)顺序成圈;纬编是指用一根或多根纱线沿布面的横向(顺序成圈);针织织物能在各个方向延伸,具有延伸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弹性好、吸湿透气性好和抗皱性能佳的优点,因此广泛用于毛衫、手套、袜子、内衣等服饰面料。

在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皮肤上汗腺的分泌也会逐渐减少,并且冬季的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导致人们的皮肤会产生干燥、脱皮的现象;为了缓解这一情况,人们通常会在皮肤上涂抹保湿霜以缓解这一情况;但是随着衣物与皮肤的接触摩擦,又会进一步增加皮肤的干燥;由于针织织物的舒适性好,因此其常常作为毛衫、内衣等服饰与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人们开发出了一种具有护肤保湿功能的针织面料。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2031699a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护肤保湿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其加工步骤如下:1)在弱离子性的tad护肤整理液和scj低温固着剂的混合液中,加水搅拌均匀备用,所述scj低温固着剂、tad护肤整理液和水的投入质量比为1:1.7-2.5:200-333;2)在30-40℃下将针织面料完全浸没于步骤1中的溶液中5-8s,再经轧辊脱水;3)将经步骤2)处理的针织面料在120-140℃的定型温度和9-12m/min的定型速度下,定型150-180s,得到所述护肤保湿针织面料。

但是这种经过处理后的保湿针织面料仍然会存在多洗洗涤后,保湿功能下降的问题,降低其使用功效,因此如何能够在多水洗后仍能保持保湿的功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其通过具有保湿、杀菌作用的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成为混纺纱之后,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针织成的坯布,具有柔软、亲肤、杀菌以及保湿的作用;经过后整理中的保湿整理之后,进一步提高坯布的保湿的作用,使针织织物在多次水洗之后仍能保持优良的保湿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按照重量比为3:4:2:1,分别选用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为原料,经过并条、粗纱以及细纱工序成为混纺纱,然后将混纺纱经过氧漂以及蒸纱处理后备用;

s2:针织:将s1中处理后的混纺纱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交织,得到坯布,其中,线圈长度为混纺纱120-130mm/100针,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90-100mm/100针;

s3:后整理:将s2中的坯布经过预定型、保湿整理、水洗、低温烘干以及复定型,得到针织织物;

其中保湿整理是指:将坯布浸入保湿整理剂中,浴比为1:30,在40-50℃的温度下,浸泡20-30min,然后使其在54-58℃的温度下,烘干60-70min;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保湿整理剂为芦荟提取液25-35份、聚丙烯酰胺1-2份、茶皂素6-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以及丝素蛋白1-2份,以1000-2000r/min的速度混合均匀后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成为混纺纱之后,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针织成的坯布,具有柔软、亲肤、杀菌以及保湿的作用;经过后整理中的保湿整理之后,进一步提高坯布的保湿的作用,并且在多次水洗之后仍能保持优良的保湿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芦荟提取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①取新鲜的芦荟叶,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去除芦荟叶的外皮,取出芦荟叶肉,然后将芦荟叶肉进行粉碎,过200-300目筛后,得到芦荟原液;②以重量份数计,取1份芦荟原液,将其浸泡在10-15份、重量百分数为1%的果胶酶的水溶液中,在超声频率为30-40khz、温度为30-40℃的条件下浸泡20-30min;然后将其研磨30-40min,再次加入10-20份、重量百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6-8份丙三醇、2-3份芦芭胶以及0.8-1份聚乙二醇单油酸酯的混合液,继续浸泡40-50min,得到混合物;③再将混合物经过离心、过滤、减压浓缩后,得到芦荟提取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鲜的芦荟叶肉经过果胶酶的酶解后,可以提高芦荟的出汁率,促进芦荟中的多糖、蒽醌类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成分的释放,将其与乙醇溶液、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混合后,经过离心、过滤、减压浓缩后得到的芦荟提取物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湿、抗菌作用,还能使小分子的芦荟提取物快速进入到纤维的孔隙中,提高芦荟提取物对针织织物的附着力,提高针织织物的保湿、抗菌的作用,增加了针织织物的柔韧性,并且对针织洗涤时,芦荟提取物不易对纤维的附着力强,在多次水洗后,针织织物仍能保持良好的保湿、抗菌以及柔软亲肤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③中离心的条件为转速为3000-4000r/min,离心时间为10-2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离心处理后,使芦荟中的颗粒物与芦荟中的小分子分离,提高芦荟提取物的纯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③中减压浓缩的条件为温度为40-50℃,压力为0.09-0.01mp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减压浓缩后,可以去除芦荟提取出中多余的水分与杂质,提高芦荟提取物的浓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1中氧漂是指:将质量浓度为5g/l的过碳酸钠的水溶液升温至40-60℃,浴比为1:25,使混纺纱在其中浸泡30-4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氧漂处理后,可以对纤维起到增白的作用,使用过碳酸钠的漂白作用温和,对纤维的损伤较小,可以使针织织物的颜色更加亮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1中蒸纱处理是指:将混纺纱在75-80℃的温度下,蒸30-40min,然后再在95-100℃的温度下蒸30-35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纱处理可以提高针织织物的强度、弹性,减少静电,提高织造的效率,提高织物的上色效果,降低缩水率,提高针织织物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3中预定型的条件为:在温度为170-180℃,车速为10-15m/min,超喂量为3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预定型处理后的坯布,可以提高纱线的强度,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3中水洗是指:将坯布先在30-50℃的温度下,水洗5-10min,然后再在95-100℃的温度下,水洗5-1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水洗初六点后的坯布,可以降低其缩水率,提高针织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3中低温烘干是指:将坯布在30-40℃的温度下,烘干50-6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低温烘干的坯布,可以增强芦荟提取液对纤维的附着力,使针织织物在多次水洗后仍能保持良好的保湿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3中复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50-160℃,车速为18-20m/min,超喂量为40-5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复定型处理后的针织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湿、抗菌以及尺寸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具有保湿、杀菌作用的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成为混纺纱之后,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针织成的坯布,具有柔软、亲肤、杀菌以及保湿的作用;经过后整理中的保湿整理之后,进一步提高坯布的保湿的作用,使针织织物在多次水洗之后仍能保持优良的保湿功能;

2.新鲜的芦荟叶肉经过果胶酶的酶解,与乙醇溶液、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混合后,经过离心、过滤、减压浓缩后得到的芦荟提取物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湿、抗菌作用,还能使小分子的芦荟提取物快速进入到纤维的孔隙中,提高芦荟提取物对针织织物的附着力,提高针织织物的保湿、抗菌的作用,增加了针织织物的柔韧性,并且对针织洗涤时,芦荟提取物不易对纤维的附着力强,在多次水洗后,针织织物仍能保持良好的保湿、抗菌以及柔软亲肤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1-4

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1:①取新鲜的芦荟叶,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去除芦荟叶的外皮,取出芦荟叶肉,然后将芦荟叶肉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后,得到芦荟原液;②取1kg芦荟原液,将其浸泡在10kg、重量百分数为1%的果胶酶的水溶液中,在超声频率为30khz、温度为30℃的条件下浸泡20min;然后将其研磨30min,再次加入10kg、重量百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6kg丙三醇、2kg芦芭胶以及0.8kg聚乙二醇单油酸酯的混合液,继续浸泡40min,得到混合物;③再将混合物在转速为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0min;然后经过400目筛过滤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芦荟提取液。

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2:①取新鲜的芦荟叶,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去除芦荟叶的外皮,取出芦荟叶肉,然后将芦荟叶肉进行粉碎,过250目筛后,得到芦荟原液;②取1kg芦荟原液,将其浸泡在12.5kg、重量百分数为1%的果胶酶的水溶液中,在超声频率为35khz、温度为35℃的条件下浸泡25min;然后将其研磨35min,再次加入15kg、重量百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7kg丙三醇、2.5kg芦芭胶以及0.9kg聚乙二醇单油酸酯的混合液,继续浸泡45min,得到混合物;③再将混合物在转速为35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min;然后经过450目筛过滤后,在温度为45℃,压力为0.095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芦荟提取液。

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3:①取新鲜的芦荟叶,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去除芦荟叶的外皮,取出芦荟叶肉,然后将芦荟叶肉进行粉碎,过300目筛后,得到芦荟原液;②取1kg芦荟原液,将其浸泡在15kg、重量百分数为1%的果胶酶的水溶液中,在超声频率为40khz、温度为40℃的条件下浸泡30min;然后将其研磨40min,再次加入20kg、重量百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8kg丙三醇、3kg芦芭胶以及1kg聚乙二醇单油酸酯的混合液,继续浸泡50min,得到混合物;③再将混合物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然后经过500目筛过滤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0.01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芦荟提取液。

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4:本制备例与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②中未添加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单油酸酯。

二、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1-5

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1:将芦荟提取液25kg、聚丙烯酰胺1kg、茶皂素6kg、羧甲基纤维素2kg以及丝素蛋白1kg,以1000r/min的速度混合均匀后制得,其中芦荟提取液选择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1制备的芦荟提取液。

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2:将芦荟提取液30kg、聚丙烯酰胺1.5kg、茶皂素7kg、羧甲基纤维素2.5kg以及丝素蛋白1.5kg,以1500r/min的速度混合均匀后制得,其中芦荟提取液选择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2制备的芦荟提取液。

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3:将芦荟提取液35kg、聚丙烯酰胺2kg、茶皂素8kg、羧甲基纤维素3kg以及丝素蛋白2kg,以2000r/min的速度混合均匀后制得,其中芦荟提取液选择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3制备的芦荟提取液。

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4:本制备例与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芦荟提取液选自芦荟提取液的制备例4制备的芦荟提取液。

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5:本制备例与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聚丙烯酰胺、丝素蛋白以及茶皂素。

三、实施例1-3

实施例1: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按照重量比为3:4:2:1,分别选用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为原料,经过并条、粗纱以及细纱工序成为混纺纱,然后将混纺纱经过氧漂以及蒸纱处理后备用;

s2:针织:将s1中处理后的混纺纱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交织,得到坯布,其中,线圈长度为混纺纱120mm/100针,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90mm/100针;

s3:后整理:将s2中的坯布经过预定型、保湿整理、水洗、低温烘干以及复定型,得到针织织物;

其中,氧漂是指:将质量浓度为5g/l的过碳酸钠的水溶液升温至40℃,浴比为1:25,使混纺纱在其中浸泡30min;

保湿整理是指:将坯布浸入保湿整理剂中,浴比为1:30,在40℃的温度下,浸泡20min,然后使其在54℃的温度下,烘干60min,保湿整理剂选自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1制备的保湿整理剂;

蒸纱处理是指:将混纺纱在75℃的温度下,蒸30min,然后再在95℃的温度下蒸30min;

预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70℃,车速为10m/min,超喂量为30%;

水洗是指:将坯布先在30℃的温度下,水洗5min,然后再在95℃的温度下,水洗5min;

低温烘干是指:将坯布在30℃的温度下,烘干50min;

复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50℃,车速为18m/min,超喂量为40%。

实施例2: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按照重量比为3:4:2:1,分别选用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为原料,经过并条、粗纱以及细纱工序成为混纺纱,然后将混纺纱经过氧漂以及蒸纱处理后备用;

s2:针织:将s1中处理后的混纺纱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交织,得到坯布,其中,线圈长度为混纺纱125mm/100针,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95mm/100针;

s3:后整理:将s2中的坯布经过预定型、保湿整理、水洗、低温烘干以及复定型,得到针织织物;

其中,氧漂是指:将质量浓度为5g/l的过碳酸钠的水溶液升温至50℃,浴比为1:25,使混纺纱在其中浸泡35min;

保湿整理是指:将坯布浸入保湿整理剂中,浴比为1:30,在45℃的温度下,浸泡25min,然后使其在56℃的温度下,烘干65min,保湿整理剂选自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2制备的保湿整理剂;

蒸纱处理是指:将混纺纱在77.5℃的温度下,蒸35min,然后再在95-100℃的温度下蒸32.5min;预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75℃,车速为12.5m/min,超喂量为35%;

水洗是指:将坯布先在40℃的温度下,水洗7.5min,然后再在97.5℃的温度下,水洗7.5min;低温烘干是指:将坯布在35℃的温度下,烘干55min;

复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55℃,车速为19m/min,超喂量为45%。

实施例3:一种针织织物的针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按照重量比为3:4:2:1,分别选用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莱赛尔纤维为原料,经过并条、粗纱以及细纱工序成为混纺纱,然后将混纺纱经过氧漂以及蒸纱处理后备用;

s2:针织:将s1中处理后的混纺纱与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交织,得到坯布,其中,线圈长度为混纺纱130mm/100针,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100mm/100针;

s3:后整理:将s2中的坯布经过预定型、保湿整理、水洗、低温烘干以及复定型,得到针织织物;

其中,氧漂是指:将质量浓度为5g/l的过碳酸钠的水溶液升温至60℃,浴比为1:25,使混纺纱在其中浸泡40min;

保湿整理是指:将坯布浸入保湿整理剂中,浴比为1:30,在50℃的温度下,浸泡30min,然后使其在58℃的温度下,烘干70min,保湿整理剂选自保湿整理剂的制备例3制备的保湿整理剂;

蒸纱处理是指:将混纺纱在80℃的温度下,蒸40min,然后再在100℃的温度下蒸30-35min;预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80℃,车速为15m/min,超喂量为40%;

水洗是指:将坯布先在50℃的温度下,水洗10min,然后再在100℃的温度下,水洗10min;低温烘干是指:将坯布在40℃的温度下,烘干60min;

复定型的条件为:温度为160℃,车速为20m/min,超喂量为50%。

四、对比例1-4

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湿整理剂选自保湿整理剂4制备的保湿整理剂。

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湿整理剂选自保湿整理剂5制备的保湿整理剂。

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的混纺纱不包含竹纤维与甲壳素纤维。

对比例4: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中,坯布未经过保湿整理。

五、性能测试

分别取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针织织物作为试验面料,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示于表1。

1.保湿测试:将试验面料在在85℃的温度下,烘干1h,测试实验面料的质量,记为m;然后将该试验面料在20℃的温度、60%的湿度环境下吸湿30min,测试分别经过5h后试验面料的质量,分别记为m1,计算5h的保湿率(保湿率在4%以上时为合格)。

保湿率(%)=(m1-m)/m×100%

2.保湿持久性测试:将试验面料经过水洗20次、40次、60次、80次以及100次后,重复保湿测试的方法,对经过多次水洗的试验面料的保湿率再次测试。

3.抗菌测试:根据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民扩散法对试验面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表1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针织织物的性能测试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针织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以及保湿持久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对比例1中的芦荟提取液中未添加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单油酸酯,相较于实施例1,针织织物的保湿率明显降低,并且其保湿持久性的下降速率也比较大,说明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可以有效的提高织物的保湿性以及保湿持久性。

对比例2中的保湿整理剂中未添加聚丙烯酰胺、丝素蛋白以及茶皂素,相较于实施例1,针织织物的保湿率明显降低,说明聚丙烯酰胺、丝素蛋白以及茶皂素有助于提高织物的保湿性;相较于对比例1,对比例2的保湿性能优于对比例1的保湿性能,说明在芦荟提取液中的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对织物保湿性能的影响更大;对比例1相较于对比例2,在经过多次水洗后,其保湿率下降的更快,说明芦荟提取液中的丙三醇、芦芭胶以及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对织物保湿持久性的影响更大。

对比例3中的混纺纱不包含竹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织物的保湿率以及保湿持久性有较小幅度的降低,但是其抗菌效果明显降低,说明竹纤维与甲壳素纤维可以明显提高织物的抗菌性能。

对比例4未经过保湿整理,织物的保湿率低于4%,不符合保湿率的要求,说明没有经过保湿整理的织物的保湿性能较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