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0767发布日期:2019-03-20 00:40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钉珠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饰品用具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钉珠机。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美观,常常在布料(如衣物、帽子、包等)钉缀有珍珠(或珍珠的仿制品)、塑料珠子等装饰物,从而提升布料的品味。现有的钉缀珠子的方法一是通过手工钉缀,采用手工钉缀不仅效率低,而且需要事先对珠子进行打孔等预操作,很费事费力。

近年来,人们不断尝试采用机械的方法对珠子进行钉缀,但是现有的钉珠机一般是通过对压力扳手施加向下的力,从而驱动上模具带动珠子以较大的冲击力撞向下模具上的连接件,从而使珠子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装订时,由于操作者仅有的施力点就是压力扳手,因此不方便操作者的抓握,从而极易造成施力不均;此外,其压力扳手的初始状态为斜向上,那么其势必需要更大的空间,因此使钉珠机的整体尺寸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钉珠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钉珠机施力不均以及钉珠机的尺寸过大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钉珠机,包括支座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座中;所述支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具的压力扳手;

其中,所述压力扳手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内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扳手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压力扳手靠近所述上模具的端部设置有下压凸起,所述压力板手以铰接轴为旋转轴旋转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上模具安装孔,所述上模具在所述上模具安装孔中滑动;所述上模具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压力板手旋转时所述下压凸起伸入或伸出所述第一槽体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具包括下压杆,所述下压杆上设置有缩颈段,所述缩颈段的直径小于所述下压杆端部的直径;所述伸入所述第一槽体中后将所述上模具向下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压杆顶端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上模具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复位元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具安装孔中设置有台阶,所述复位元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按压部的底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压杆底端的珠子模具,所述珠子模具与所述下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珠子模具与所述下压杆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珠子模具的顶部直径大于所述上模具安装孔底部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珠子模具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珠子的锥形凹陷部,所述珠子模具的外部套设有支持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爪钉放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支座上用于驱动上模具的压力扳手设置在支座的内侧,因此压力扳手与支座共用空间,其不再单独占用空间,因此能够大大减小钉珠机所占用的空间.

(2)由于压力扳手设置在支座的内侧,那么驱动上模具时对压力板手所施加的压力是向上的,操作者在施力时,采用的手势是四指握住压力扳手的第二端,大拇指则以支座的上端为支撑,并慢慢收紧手指,因此本发明使支座的上端作为一个抓握的支撑点,使操作者能够更方便地抓握压力扳手,从而保证均匀施力。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钉珠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左侧视角);

图3是图1所示的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底部视角);

图4是图1所示的上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珠子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压力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钉珠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座;2-上模具;3-下模具;4-压力扳手;

11-上模具安装孔;

12-第一槽体;13-下模具安装孔;15-第二槽体;16-第三槽体;17-扩宽部;

14-铰接凸起;141-左侧凸起;142-右侧凸起;143-铰接轴安装孔;144-铰接轴连接孔;

111-台阶;

21-下压杆;22-按压部;23-珠子模具;

211-缩颈段;212-倒斜角;

231-锥形凹陷部;232-安装平面;233-螺纹杆;

24-复位元件;25-缓冲垫;26-上模具安装部;

31-爪钉放置槽;32-下模具安装部;

41-下压凸起;42-铰接轴;43-铰接孔;44-安装部;45-手握部;45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钉珠机,包括支座1以及分别设置在支座1上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上模具2滑动地设置在支座1中。具体地,上模具2设置在下模具3的上方,并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同轴设置。

钉珠机的工作原理如下:上模具2中设置有珠子,下模具3中设置有连接件(例如爪钉),当上模具2在支座1中滑动并靠近下模具3时,上模具2中的珠子与下模具3中的连接件以及位于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的布料相互接触,并通过对上模具3施加压力,则上模具3中的珠子以较大的冲击力接触到下模具3的连接件,从而使下模具3中的连接件刺穿布料并插入到上模具2中的珠子中,从而将珠子牢固地钉缀在布料上。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类似的钉珠机,但是其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对压力扳手施加向下的力,从而驱动上模具进行运动。这样做一是不方便操作者的抓握,从而极易造成施力不均;二是扳手的初始状态为斜向上,那么其势必需要更大的空间。

而本发明中,支座1上用于驱动上模具2的压力扳手4设置在支座1的内侧,更具体地,压力扳手4设置在支座1的内侧下部。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由于支座1大体上设置为u形结构,因此压力扳手4设置在u形结构的内部空间中,那么压力扳手4就不会单独占用空间,其利用了支座1上中空的部位,与支座1公用空间,从而能够大大减小钉珠机所占用的空间;第二,由于压力扳手4设置在支座1的内侧下部,那么驱动上模具2时对压力板手4所施加的压力是向上的,操作者在施力时,采用的手势是四指握住压力扳手4的第二端,大拇指则以支座1的上端为支撑,并慢慢收紧手指,因此本发明使支座1的上端作为一个抓握的支撑点,使操作者能够更方便地抓握压力扳手4,从而保证均匀施力。

具体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分别设置在u形结构的开口处。由于需要将珠子钉缀在布料的不同位置,因此需要将布料从u形结构的开口处放入,并放置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

压力板手4设置在支座1上靠近上模具2的一端。在使用时,由于仅通过在上模具2的上端对其施加压力不足以使连接件刺穿布料并插入珠子中,因此,通过压力扳手4,利用杠杆原理,继续对上模具2施加较大的压力,从而使下模具3中的连接件能够刺穿布料并插入珠子中。

具体地,支座1上靠近上模具2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凸起14,压力扳手4与铰接凸起14相铰接。支座1的开口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安装部26,上模具安装部26上模具安装孔11,同样地,支座1的开口处下端设置有下模具安装部32,下模具安装部32上设置有下模具安装孔13。

上模具安装部26的宽度略微大于支架1的宽度,上模具安装部26从支座1的开口处向下突出,以便于设置上模具安装孔11。下模具安装部32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模具2能够在上模具安装孔11中滑动,如图2和3所示,上模具安装孔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体12,第一槽体12贯通上模具安装孔11的两侧,并且第一槽体12贯通支座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铰接凸起14处,从而铰接凸起14被第一槽体12分割为两部分,分别是左侧凸起141和右侧凸起142,压力板手4的第一端即设置在左侧凸起141和右侧凸起142之间。

另外,在左侧凸起141上设置有铰接轴安装孔143,在右侧突起142上设置有铰接轴连接孔144,其中,铰接轴安装孔143为光孔,铰接轴连接孔144为螺纹孔。压力板手4的第一端设置有铰接孔43,铰接轴42依次穿过铰接轴安装孔143、压力扳手4上的铰接孔43后与铰接轴连接孔144形成螺纹连接。

其中,压力板手4上的铰接孔42的直径比铰接轴42的直径略大,从而使压力板手4能够顺利地以铰接轴42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压力扳手4靠近上模具2的端部(即,第一端)设置有下压凸起41,当压力板手4以铰接轴42为旋转轴旋转时,下压凸起41将上模具2向下压。

具体来说,当压力板手4以铰接轴42为旋转轴顺时针旋转时,其第一端向下,第二端向上,从而下压凸起41伸入第一槽体12中(同时下压凸起41也位于上模具安装孔11中),则下压凸起41与下文所述的缩颈段211相卡合,当压力板手4的第一端继续向下运动时,将驱动下模具2向下运动;而相反地,压力板手4以铰接轴42为旋转轴逆时针复位时,其第一端向上,第二端向下,从而下压凸起41伸出第一槽体12中,则下压凸起41离开下文所述的缩颈段211,从而下模具2可以向上复位。

如图6所示,压力扳手4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4,第二端设置有手握部45。安装部44的径向截面大致为圆形,其中,铰接孔43与安装部44同轴设置。安装部44设置在左侧凸起141和右侧凸起142之间,且安装部44的下端不会超过左侧凸起141和右侧凸起142的下端,也就是说,无论压力扳手4旋转到什么位置,安装部44始终都被左侧凸起141和右侧凸起142所遮盖。

下压凸起41设置在安装部44的外侧,下压凸起41与手握部45以相反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手握部45的末端设置有向上倾斜的斜面451,该斜面451能够便于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压力扳手4施加压力,在手握部45的外部套设有橡胶防滑套。

上模具2包括下压杆21,下压杆21的直径略小于上模具安装孔11的直径,进一步地,上模具安装孔11为具有多个台阶的台阶孔,下压杆21的直径应小于上模具安装孔11中最小的直径,为了使下压杆21能够在上模具安装孔11中顺利地滑动。

如图4所示,下压杆21上设置有缩颈段211,由于缩颈段211的直径小于下压杆21端部的直径,因此下压凸起41伸入第一槽体12中后将与缩颈段211卡合,从而驱动下压杆21向下运动;当下压凸起41伸出第一槽体12后,则不再与缩颈段211卡合,并不对下压杆21的运动进行干涉,从而下压杆21可以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制造,缩颈段211的与下压杆2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倒斜角212。

压力板手4的初始状态为,下压凸起41伸出第一槽体12,压力板手4的长度方向上模具2的轴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5°之间(如图1所示)。而当对压力板手4的第二端施加向上的力时,并且压力板手4的最大行程为,其长度方向与上模具2的轴向方向垂直(如图7所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对压力板手4的第二端施加向上的力时,若下压杆21的缩颈段211并未进入第一槽体12中,那么压力板手4将无法转动,因为下压杆21将阻碍对压力板手4的下压凸起41伸入第一槽体12中(或上模具安装孔11中),从而阻碍压力板手4的转动;只有当缩颈段211进入第一槽体12中时,由于缩颈段11的直径小于下压杆21其他部位的直径,因此下压凸起41能够伸入第一槽体12中并卡在缩颈段11上,从而驱动上模具2向下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具2还包括设置在下压杆21顶端的按压部22,按压部22与上模具安装孔11之间设置有复位元件24。其中,按压部22与下压杆21的顶端形成螺纹连接,按压部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纹。

优选地,复位元件24为弹簧,下压杆21穿过弹簧。

上模具安装孔11中设置有台阶111,复位元件24的一端抵靠在台阶111上,另一端抵靠在按压部22的底端。

另外,复位元件22的最大压缩量大于上模具2与下模具3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对上模具2施加足够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具2还包括设置在下压杆21底端的珠子模具23,珠子模具23与下压杆21可拆卸连接,珠子模具23与下压杆21之间设置有缓冲垫25。珠子模具23能更换不同的规格,从而使钉珠机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珠子。

进一步地,珠子模具23的顶部直径大于上模具安装孔11底部的直径。因此当将珠子模具23于下压杆21相连后,下压杆21则无法从上模具安装孔11中脱离。

如图5所示,珠子模具23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珠子的锥形凹陷部231,珠子模具23的外部套设有支持套,支持套为透明的塑料套。支持套能够在钉珠时,使珠子保持在锥形凹陷部231中而不脱落,并且不会影响珠子的钉缀。

珠子模具23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将珠子模具23安装到下压杆21上,为了方便安装,安装部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平面232。

珠子模具23的顶部为螺纹杆232,螺纹杆232设置在下压杆21的底端并形成螺纹连接。

下模具3上设置有爪钉放置槽31,用于放置连接件,例如爪钉。下模具3可以与下模具安装孔13形成过盈配合,或者为了方便更换模具,下模具3还可与下模具安装孔18形成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轻钉珠机的重量,在支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槽体15,第二槽体14大致与支架1的形状相符合,使支架1能够减轻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持支架1的平稳性,在支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扩宽部17,扩宽部17使支架1能够更稳定地放置在工作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槽体16,第三槽体16用于粘贴标签等标识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下压杆21能够更顺畅地移动,在下压杆21的外壁上涂覆润滑油。

如图7所示,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钉珠机的工作过程。

第一步,将爪钉放入爪钉放置槽31中,将珠子放入锥形凹陷部231中,使支持套对珠子起到保持的作用。

第二步,将需要钉缀珠子的布料放入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若仅需将珠子与连接相连,而不需要将珠子钉缀在布料上时,第二步可以省略。

第三步,对按压部22施加向下的压力(如图7中的f1),从而使下压杆21进入上模具安装孔11中,直至缩颈段211进入第一槽体12中。

由于第一槽体12贯通支座1的右侧壁,因此从支座1的右侧能够看到下压板21的何时缩颈段211进入上模具安装孔11中的第一槽体12中。

第四步,对压力扳手4的第二端施加向上的力(如图7中的f2),使压力板手4顺时针旋转,下压凸起41伸入第一槽体12中并与缩颈段211卡合,继续对压力板手4施压,使下压杆21将以更大的冲击力接触到布料,进而使下模具3中的连接件刺穿布料插入珠子中。

第五步,撤去对压力扳手4的压力,压力扳手4恢复至初始位置,下压杆21将在复位元件24的作用下弹起。取下布料,此时珠子被牢固地钉缀在布料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珠子是指例如珍珠类制品或仿制品以及塑料珠子类制品等外形大致为圆形的装饰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上”、“下”、“顶部”、“底部”均相对于钉珠机工作时所述处的位置而言,仅仅为了叙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造成限制。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