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5375发布日期:2018-09-21 23:05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调浆装置。



背景技术:

浆纱主要是把纱线在浆槽里上浆液,上浆后的纱线摩擦力增大,织布效率更高,但是浆纱的浆液调制要用人工调作,员工要一包包浆料投放到煮浆容器,员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出现人为投错浆料,投多或投少浆料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事故率的自动调浆装置。

一种自动调浆装置,包括控制器、储水容器、浆料存储容器、搅拌容器、煮浆容器、输水管、输送部件、控制阀以及搅拌部件,所述储水容器通过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所述搅拌容器,所述浆料存储容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浆料存储容器的出料口均朝向所述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的输送末端朝向所述搅拌容器,所述输送部件用于将来自所述浆料存储容器的浆料输送至所述搅拌容器内,所述输水管设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搅拌部件设在所述搅拌容器内,所述搅拌容器与所述煮浆容器连通,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控制阀、所述搅拌部件以及所述输送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浆容器以及加热部件,所述储浆容器连通于所述煮浆容器,所述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储浆容器,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对所述储浆容器内的成品浆液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为蒸汽加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计量器,所述第一计量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计量器与多个所述浆料存储容器一一对应,各个所述第一计量器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浆料存储容器,所述第一计量器用于计量相应的所述浆料存储容器的重量,各个所述第一计量器均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浆料存储容器呈一列状排列,所述输送部件具有输送带以及输送驱动部件,所述输送带位于各个所述浆料存储容器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输送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输送带以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移动,所述输送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计量器,所述第二计量器连接于所述输送带,所述第二计量器用于计量进入到所述输送带上的浆料的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部件具有搅拌杆以及搅拌驱动部件,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搅拌容器内,所述搅拌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搅拌杆以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所述搅拌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储水容器以及所述浆料存储容器放置的安放位,所述储水容器以及所述浆料存储容器分别设在相应的安放位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料存储容器呈漏斗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部件,所述报警部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通过储水容器进行储水,通过浆料存储容器进行存储浆料,通过搅拌容器进行浆料以及搅拌液的搅拌,控制器能够通过控制阀控制储水容器、浆料存储容器的出料,搅拌部件实现对搅拌容器的搅拌,上述自动调浆装置实现了浆料的自动调浆,避免了人工搬料、调浆,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以提高,避免了人为投错浆料、投多或投少浆料的事故。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还包括储浆容器以及加热部件,加热部件用于对储浆容器内的成品浆液进行加热,使成品浆液保持在最佳状态。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通过第一计量器用于计量相应的浆料存储容器的重量,通过第二计量器用于计量进入到输送带上的浆料的重量,第一计量器、第二计量器的设置便于控制器控制控制阀的关闭,当进料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关闭,自动化程度高。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设置了报警部件,当加热部件的加热时间到达预设值或者加热部件的加热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加热部件没有停止工作,则控制器通过所述报警部件报警,减少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调浆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自动调浆装置;100、储水容器;200、浆料存储容器;300、搅拌容器;400、煮浆容器;500、输水管;600、输送带;700、搅拌部件;710、搅拌杆;720、搅拌驱动部件;800、支架;900、储浆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自动调浆装置10。该自动调浆装置10包括控制器、储水容器100、浆料存储容器200、搅拌容器300、煮浆容器400、输水管500、输送部件、控制阀以及搅拌部件700。

储水容器100通过输水管500连通于搅拌容器300。浆料存储容器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浆料存储容器200的出料口均朝向输送部件,输送部件的输送末端朝向搅拌容器300,输送部件用于输送来自浆料存储容器200的浆料至搅拌容器300内。输水管500设有控制阀。搅拌部件700设在搅拌容器300内。搅拌容器300与煮浆容器400连通。其中,上述的储水容器100用于存储液体如水、混合液等。浆料存储容器200用于存储浆料。搅拌容器300用于搅拌来自储水容器100的液体以及来自浆料存储容器200的浆料形成成品浆液。煮浆容器400用于对成品浆液进行煮浆。储浆容器900用于对成品浆液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各个浆料存储容器200的外壁均具有标识区,标识区用于张贴标签,以对各个浆料存储容器200内的不同的浆料进行标识。

控制器连接于控制阀、搅拌部件700以及输送部件。附图1中未示出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储浆容器900以及加热部件。储浆容器900连通于煮浆容器400,加热部件连接于储浆容器900。加热部件用于对储浆容器900内的成品浆液进行加热,加热部件连接于控制器。上述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储浆容器900以及加热部件,加热部件用于对储浆容器900内的成品浆液进行加热,使成品浆液保持在最佳状态。

优选地,加热部件为蒸汽加热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第一计量器,附图1中未示出第一计量器。第一计量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计量器与多个浆料存储容器200一一对应。各个第一计量器分别对应连接于浆料存储容器200。第一计量器用于计量相应的浆料存储容器200的重量。各个第一计量器均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浆料存储容器200呈一列状排列,输送部件具有输送带600以及输送驱动部件,输送带600位于各个浆料存储容器200的出料口的下方,输送驱动部件连接于输送带600以用于驱动输送带600移动,输送驱动部件连接于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第二计量器,附图1中未示出第二计量器。第二计量器连接于输送带600,第二计量器用于计量进入到输送带600上的浆料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部件700具有搅拌杆710以及搅拌驱动部件720。搅拌杆710位于搅拌容器300内。搅拌驱动部件720连接于搅拌杆710以用于驱动搅拌杆710转动,搅拌驱动部件720连接于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支架800。支架800上设有多个用于供储水容器100以及浆料存储容器200放置的安放位,储水容器100以及浆料存储容器200分别设在相应的安放位内。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浆料存储容器200呈漏斗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调浆装置10还包括报警部件,附图1中未示出报警部件。报警部件连接于控制器。进一步地,报警部件包括蜂鸣器和/或警灯,蜂鸣器和警灯均与控制器连接。上述自动调浆装置10,设置了报警部件,当加热部件的加热时间到达预设值或者加热部件的加热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加热部件没有停止工作,则控制器通过报警部件报警,减少安全事故。

优选地,在煮浆容器400以及储浆容器900内也设有搅拌部件700,该搅拌部件700也连接于控制器。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10,通过储水容器100进行储水,通过浆料存储容器200进行存储浆料,通过搅拌容器300进行浆料以及搅拌液的搅拌,控制器能够通过控制阀控制储水容器100、浆料存储容器200的出料,搅拌部件700实现对搅拌容器300的搅拌,上述自动调浆装置10实现了浆料的自动调浆,避免了人工搬料、调浆,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以提高,避免了人为投错浆料、投多或投少浆料的事故。

上述自动调浆装置10,通过第一计量器用于计量相应的浆料存储容器200的重量,通过第二计量器用于计量进入到输送带600上的浆料的重量,第一计量器、第二计量器的设置便于控制器控制控制阀的关闭,当进料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关闭,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