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284发布日期:2019-03-19 22:2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纺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人们身上穿的衣服以及我平常的用的东西物品都离不开纺织,一般在纺织完成后要对纺织出来的物品布料进行染色,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地点的,但是现在的纺织用染色设备,在对纺织出来的面料进行染色时经常产线染色不均匀的现象,导致染色的质量大大减低,在颜料的利用方面也存在比较多的浪费,严重时还会出现染色不均匀导致染色失败,产品直接报废的现象,比较浪费原材料。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叙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包括染料存储箱,所述染料存储箱左上方设置进料口,在进料口外设置箱盖,在染料存储箱正上方设置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下设置旋转轴,在旋转轴上设置搅拌杆,所述染料存储箱设置在底板上,在染料存储箱右上方设置第一输料管,第一输料管与第一水泵一端连接,第一水泵另一端与第一供料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料管另一端与分流管连接,在分流管下设置喷淋头,在第一供料管上设置流量阀,所述第一水泵下设置支撑杆,支撑杆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分流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传动杆,在一侧传动杆下设置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设置在螺杆外,螺杆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与固定座连接,螺杆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另一侧传动杆下设置滑块,滑块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底板前后两侧内,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染色框架,所述染色框架内设置导料辊,在导料辊左右两侧分别与连接轴一端连接,连接轴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染色框架两侧壁上,所述导料辊下设置主动刷料辊,在主动刷料辊左侧设置从动轴,在主动刷料辊右侧设置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第三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从动轴与主动轴设置在染色框架两侧壁上,在底板下设置固定支撑架,所述染色框架下方设置染料回收框,染料回收框设置在固定支撑架内,在染料回收框左侧底部外设置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二输料管与第二水泵一端连接,第二水泵另一端与第二供料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料另一端与染料存储箱底部连接,在第二输料管内设置过滤网,所述固定支撑架下左右分别设置支撑垫块,在支撑垫块底部设置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从动轴左侧外设置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通过皮带与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设置在固定框架内,所述固定框架设置在染色框架侧壁内,所述第二同步轮与从动刷料辊连接,所述从动刷料辊通过传动轴固定于染色框架内,传动轴与第二同步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顶部为漏斗形,且进料口与箱盖通过螺纹配合组装。

优选的,所述导料辊设置为三根,主动刷料辊和从动刷料辊各设置为一根,且两个导料辊之间的中心线上设置分别设置主动刷料辊与从动刷料辊,所述主动刷料辊与从动刷料辊外圆线分别与两导料辊的外圆线相切。

优选的,所述喷淋头设置为若干个,且至多为四个,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分流管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个喷淋头将达到均匀等距的染色,同时配合第二驱动电机配合螺杆与螺纹套达到自动化移动染色,使其染色更加均匀,第一驱动电机配合搅拌杆的设置将达到均匀搅拌的设置使染料不易沉淀,从而均匀的喷洒至纺织物品上,导料辊贴合刷料辊的设置将更好地达到染色均匀的效果,染料回收框配合第二水泵的设置将使染料二次利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染料存储箱;2、进料口;3、箱盖;4、第一驱动电机;5、旋转轴;6、搅拌杆;7、底板;8、第一输料管;9、第一水泵;10、第一供料管;11、分流管;12、喷淋头;13、流量阀;14、支撑杆;15、传动杆;16、螺纹套;17、螺杆;18、第二驱动电机;19、固定座;20、第一凹槽;21、染色框架;22、导料辊;23、连接轴;24、主动刷料辊;25、从动轴;26、主动轴;27、第三驱动电机;28、固定支撑架;29、染料回收框;30、第二输料管;31、第二水泵;32、第二供料管;33、过滤网;34、支撑垫块;35、防滑垫;36、第一同步轮;37、皮带;38、第二同步轮;39、固定框架;40、从动刷料辊;41、滑块;4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染色均匀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包括染料存储箱1,所述染料存储箱1左上方设置进料口2,在进料口2外设置箱盖3,在染料存储箱1正上方设置第一驱动电机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下设置旋转轴5,在旋转轴5上设置搅拌杆6,所述染料存储箱1设置在底板7上,在染料存储箱1 右上方设置第一输料管8,第一输料管8与第一水泵9一端连接,第一水泵9 另一端与第一供料管10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料管10另一端与分流管11连接,在分流管11下设置喷淋头12,在第一供料管10上设置流量阀13,所述第一水泵9下设置支撑杆14,支撑杆14固定于底板7上,所述分流管1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传动杆15,在一侧传动杆15下设置螺纹套16,所述螺纹套 16设置在螺杆17外,螺杆17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8连接,所述螺杆17另一端与固定座19连接,螺杆17设置在第一凹槽20内,所述另一侧传动杆15 下设置滑块41,滑块41设置在第二凹槽42内,所述第一凹槽20与第二凹槽 42分别设置在底板7前后两侧内,在第一凹槽20与第二凹槽42之间设置染色框架21,所述染色框架21内设置导料辊22,在导料辊22左右两侧分别与连接轴23一端连接,连接轴23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染色框架21两侧壁上,所述导料辊22下设置主动刷料辊24,在主动刷料辊24左侧设置从动轴25,在主动刷料辊2右侧设置主动轴26,所述主动轴26与第三驱动电机27连接,所述从动轴25与主动轴26设置在染色框架21两侧壁上,在底板7下设置固定支撑架28,所述染色框架21下方设置染料回收框29,染料回收框29设置在固定支撑架28内,在染料回收框29左侧底部外设置第二输料管30,所述第二输料管30与第二水泵31一端连接,第二水泵31另一端与第二供料管32 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料管32另一端与染料存储箱1底部连接,在第二输料管30内设置过滤网33,所述固定支撑架28下左右分别设置支撑垫块34,在支撑垫块34底部设置防滑垫35。所述从动轴25左侧外设置第一同步轮36,第一同步轮36通过皮带37与第二同步轮38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36与第二同步轮38设置在固定框架39内,所述固定框架39设置在染色框架21侧壁内,所述第二同步轮38与从动刷料辊40连接,所述从动刷料辊40通过传动轴固定于染色框架21内,传动轴与第二同步轮38连接。所述进料口2顶部为漏斗形,且进料口2与箱盖3通过螺纹配合组装。所述导料辊22设置为三根,主动刷料辊24和从动刷料辊40各设置为一根,且两个导料辊22之间的中心线上设置分别设置主动刷料辊24与从动刷料辊40,所述主动刷料辊 24与从动刷料辊40外圆线分别与两导料辊22的外圆线相切。所述喷淋头12 设置为若干个,且至多为四个,均匀等距的分布在分流管11下。所述第一供料管10为可伸缩供料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染料倒入染料存储箱1内,将纺织品缠绕在导料辊22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4控制搅拌杆6工作,从而均匀搅拌染料,使其不易沉淀导致浓度不一,然后利用第一水泵9将染料输送至分流管11内,再通过喷淋头12进行均匀染色,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8控制螺杆17配合螺纹套16工作,从而带动分流管11左右往返直线运动,同时利用第三驱动电机27控制主动刷料辊24贴合导料辊22旋转工作,带动导料辊22随之旋转,通过皮带37与同步轮的配合从而使从动刷料辊40也随之旋转工作,将染料均匀的染色至纺织品上,多余的染料将掉落至染料回收框29 内,通过第二水泵31工作将染料再次输送至染料存储箱1内,如此循环利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