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线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0498发布日期:2019-08-09 21:4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夹线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线电磁铁。



背景技术:

夹线电磁铁是针织缝纫等生产领域常用的装置,夹线电磁铁需要实现快速地夹住线和松开线的交替动作。原有的夹线电磁铁体积大、噪音大,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产要求。因此,需要改进夹线电磁铁的结构,使之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夹线电磁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夹线电磁铁,包括:线圈、衔铁、芯轴、第一夹线架和第二夹线架,其中,线圈用于驱动衔铁,衔铁可往复移动地设置,衔铁设置于芯轴上,第一夹线架和第二夹线架均设置于芯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容腔,衔铁可于容腔内往复移动地设置,外壳允许芯轴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弹性复位装置,线圈驱动衔铁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弹性复位装置产生弹性形变力,该弹性形变力使得衔铁有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弹性复位装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衔铁和外壳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芯轴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单向限位于外壳的一外端面,第二端穿过外壳和衔铁并延伸至外壳的另一外端面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夹线架与芯轴相连,第二夹线架套设于芯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夹线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支架和第一压板,第一套筒套接于芯轴上,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套筒相连,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抵顶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套设于第一套筒上,第一套筒、第一支架和第一压板均位于外壳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一支架为一体化结构,第一支架设置凸出,凸出抵顶第一压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夹线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支架和第二压板,第二套筒套设于芯轴上且可于芯轴上滑动地设置,第二套筒有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支架的一端与第二套筒的第三端相连,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抵顶第二压板,第二压板套设于第一套筒上,第二支架位于外壳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套筒与外壳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芯轴与衔铁相连,芯轴的第一端设置开口挡圈,芯轴的第一端与外壳之间为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套筒的第四端伸入外壳内部并与衔铁相对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衔铁与芯轴之间设置滑动轴承,衔铁与芯轴之间为滑动设置,芯轴的第一端与外壳为螺纹连接,芯轴的第一端设置开口挡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互相反方向弯曲地设置,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为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外壳包括外套和端板,外套设有容腔,外套的一端开第一孔,第一孔允许芯轴的第二端穿过,外套的另一端开口,端板设置于开口处,端板设有第二孔,第二孔允许芯轴穿过或者允许芯轴和第二套筒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衔铁与外套之间设置铜垫。铜垫用于减弱衔铁和外套之间的冲击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夹持和放松,衔铁和芯轴的移动可以实现两种压紧方式。并且一个装置同时具有夹线和松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灵活,机械结构可靠。衔铁封闭于外壳内,其运动带来的噪音小。同时,本实用新型功能全但结构小,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图3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夹线电磁铁,包括:线圈1、衔铁2、芯轴3、第一夹线架和第二夹线架,其中,线圈1用于驱动衔铁2,衔铁2可往复移动地设置,衔铁2设置于芯轴3上,本实施例衔铁2套在芯轴3上,第一夹线架和第二夹线架均设置于芯轴3上。

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容腔,衔铁2容纳于容腔内,且可于容腔内往复移动地设置,外壳允许芯轴3穿过。

本实施例还包括弹性复位装置4,线圈1驱动衔铁2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弹性复位装置4产生弹性形变力,该弹性形变力使得衔铁2有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的弹性复位装置4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衔铁2和外壳的内表面。

所述的芯轴3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外壳的一外端面,第二端穿过外壳和衔铁2并延伸至外壳的另一外端面的外部。

所述的第一夹线架与芯轴3相连,第二夹线架套设于芯轴3上。第二夹线架可于芯轴3上滑动,也可没有相对的滑动。所述的第一夹线架包括第一套筒6、第一支架7和第一压板8,第一套筒6套接于芯轴3上,第一支架7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相连,第一支架7的另一端抵顶第一压板8,第一压板8套设于第一套筒6上,第一套筒6、第一支架7和第一压板8均位于外壳的外部。第一套筒6和第一支架7为一体化结构,第一支架7设置凸出,凸出抵顶第一压板8。

所述的第二夹线架包括第二套筒9、第二支架10和第二压板11,第二套筒9套设于芯轴3上且可于芯轴3上滑动地设置,第二套筒9有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支架10的一端与第二套筒9的第三端相连,第二支架10的另一端抵顶第二压板11,第二压板11套设于第一套筒6上,第二支架10位于外壳的外部。第二支架10和第二套筒9为一体结构,第二支架10为锥形体。

第二支架10和第二压板11可以有相对滑动,也可以没有相对滑动,本实施例里没有相对滑动,第二支架10和第二压板11压紧时夹紧线,而第二支架10和第二压板11接触但不压紧时,线可脱出第二支架10和第二压板11之间。

所述的第二套筒9的第四端伸入外壳内部并与衔铁2相对地设置。所述的衔铁2与芯轴3之间设置滑动轴承12,衔铁2与芯轴3之间为滑动设置。所述的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相互相反方向弯曲地设置,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为面接触。

所述的外壳包括外套13和端板14,外套13设有容腔,外套13的一端开第一孔,第一孔允许芯轴3的第一端穿过,芯轴3的第一端与外套13为螺纹连接,芯轴3的第一端设置开口挡圈5,开口挡圈5抵顶外胎13的外端面,此时,开口挡圈5用于芯轴3螺纹连接的止滑;开口挡圈5的端面与外套13的外端面紧贴后,能增加芯轴3的垂直度。外套13的另一端开口,端板14设置于开口处,端板14设有第二孔,第二孔允许芯轴3和第二套筒9穿过。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衔铁2和端板14的内表面。所述的衔铁2与外套13之间设置铜垫15。

使用时,线圈1通过电线16通电,线圈1驱动衔铁2由附图4所示的右侧向左侧移动,芯轴3不移动。衔铁2与芯轴3之间设置的滑动轴承12有助于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衔铁2压缩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力。衔铁2移动推动第二套筒9,第二套筒9推动第二支架10,第一套筒6和第一支架7设置于芯轴3上不会向左移动,因此第二支架10向左施力,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压紧,夹紧线,完成一次夹线,附图4所示为衔铁2移动到位、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压紧的状态。线圈1失电时,压缩弹簧推动衔铁2向右移动,第二套筒9上的推力消失,第二套筒9对第二支架10的推力消失,第二支架10对第二压板11没有压力,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可以接触但不压紧,放松对线的夹持,线可于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之间自由出入,完成一次松线。

实施例2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套筒9与外壳相连。也就是第二套筒9与端板14相连。第二套筒9可以伸入端板14之内,也可以设置于端板14外部,只要第二套筒9与端板14连接即可。所述的芯轴3与衔铁2相连,芯轴3的第一端与外套13为滑动配合,芯轴3的第一端设置开口挡圈5,开口挡圈5抵顶外胎13的外端面,开口挡圈5限制芯轴3向左的移动。端板14设有第二孔,第二孔允许芯轴3穿过。

使用时,压缩弹簧支撑衔铁2和端板14间隔设置,衔铁2带着芯轴3位于附图5的右侧,芯轴3的第一端,因为开口挡圈5只能限制芯轴3从右到左的移动,不能限制从左到右的移动,所以芯轴3可以向右伸出一定长度。第二套筒9于端板14处不移动,芯轴3带着第一套筒6和第一支架7向第二套筒9和第二支架10靠拢,于是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压紧,夹持线,完成一次夹线。线圈1通电时,线圈1驱动衔铁2从右向左移动,衔铁2带着芯轴3向左移动,压缩弹簧被压缩,第二套筒9不动,第一套筒6和第一支架7随芯轴3向左移动,远离第二套筒9和第二支架10,因此,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之间的压紧力消失,完成一次松线。附图5所示为线圈线圈1通电时的状态。另外,第二压板11与第二支架10之间可以连接,这样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10相互远离时,第二压板11会随着第二支架10与第一压板8相互远离。但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11仍是套设于第一套筒6上的,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11之间没有相对的移动,而第二压板11与第二支架10之间会相对远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