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311发布日期:2019-10-23 01:2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制过程中,由于旋梭附近需要经常进行剪线处理,因此,在旋梭或剪线刀附近容易产生线毛堆积,毛线的堆积或油污会影响缝纫机运行的流畅性或造成传感器检测失灵;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利用外接气源对剪线装置或旋梭相关区域进行定期吹气,然而该处理方式需要生产场合配备单独的气源设备,因此不方便实现吹气驱散堆积的毛线或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提供一种能自行产生吹气气流的缝纫机剪线装置。

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牵引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切线机构、连接所述牵引件的吹气机构、设置在所述切线机构中的旋梭、及与所述旋梭对应的底线检测传感器;所述牵引件上设有活动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牵引件的活动端绕预定轴心摆动;所述吹气机构在所述牵引件的带动下产生高压气流,并吹向所述底线检测传感器与旋梭之间区域。

上述缝纫机剪线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在驱动切线机构运行的同时带动吹气机构运行,使吹气机构输出高压气流,将底线检测传感器与旋梭之间区域附近的毛线或油垢吹走,从而达到自行产生高压气流的效果,可更方便地利用气流清理堆积的毛线或油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气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牵引件的活动端的推杆、套设在所述推杆上的套筒、容置在所述套筒中的活塞板及连接所述套筒的气管;所述推杆与所述活塞板连接;所述套筒的一侧与所述活塞板配合形成封闭腔,所述气管的进气口连通至所述封闭腔;所述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切线机构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气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牵引件与所述推杆之间的吹气连杆;所述吹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牵引件的活动端枢接,所述吹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枢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下轴、套设在所述下轴上的剪线凸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切线凸轮曲柄、连接所述切线凸轮曲柄的偏移组件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转轴;所述剪线凸轮与所述切线凸轮曲柄对应设置;所述切线凸轮曲柄通过所述偏移组件驱动所述转轴偏转;所述牵引件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线凸轮曲柄上设有与所述剪线凸轮对应的第一凸块、及与所述转轴对应的第二凸块;所述偏移组件包括连接所述转轴端部的连轴块、及与所述第二凸块枢接的滑块;所述连轴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容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滑槽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梭包括梭壳,所述梭壳上设有开口;所述气管上的出气口与所述旋梭上的开口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梭壳中的梭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线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口与所述旋梭的开口对应设置;所述梭芯上设有与所述梭壳的开口对应的通光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线机构包括与所述牵引件的活动端枢接的剪线连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切线主刀架及连接所述切线主刀架的主动切刀;所述剪线连杆与所述切线主刀架枢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线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牵引件相对固定的辅助曲柄、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切线辅刀架及连接所述切线辅刀架的辅助切刀;所述辅助曲柄与所述切线辅刀架活动连接;所述辅助切刀与所述主动切刀对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缝纫机剪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缝纫机剪线装置在隐藏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吹气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缝纫机剪线装置在分离梭芯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缝纫机剪线装置在分离梭芯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100,用于缝纫机上的剪线处理。该缝纫机剪线装置100包括基座20、安装在所述基座20上的驱动机构3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的牵引件4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的切线机构50、连接所述牵引件40的吹气机构60、设置在所述切线机构50中的旋梭70、及与所述旋梭70对应的底线检测传感器80;所述牵引件40上设有活动端41,所述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绕预定轴心摆动;所述吹气机构60在所述牵引件40的带动下产生高压气流,并吹向所述底线检测传感器80与旋梭70之间区域。

通过驱动机构30在驱动切线机构50运行的同时带动吹气机构60运行,使吹气机构60输出高压气流,将底线检测传感器80与旋梭70之间区域附近的毛线或油垢吹走,从而达到自行产生高压气流的效果,可更方便地利用气流清理堆积的毛线或油垢。

请参阅图1及图3,驱动机构30包括下轴31、套设在下轴31上的剪线凸轮32、转动设置在基座20上的切线凸轮曲柄33、连接切线凸轮曲柄33的偏移组件34及转动设置在基座20上的转轴35;剪线凸轮32与切线凸轮曲柄33对应设置;切线凸轮曲柄33通过偏移组件34驱动转轴35偏转;牵引件40固定套设在转轴35上。

切线凸轮曲柄33上设有与剪线凸轮32对应的第一凸块331、及与转轴35对应的第二凸块332;偏移组件34包括连接转轴35端部的连轴块341、及与第二凸块332枢接的滑块342;连轴块341上设有滑槽343,滑块342容置在滑槽343中;滑槽343沿转轴35的径向延伸。

在需要进行剪线操作时,外部动力机构驱动下轴31转动,使下轴31带动剪线凸轮32转动,剪线凸轮32推动切线凸轮曲柄33偏转,切线凸轮曲柄33的偏转通过偏移组件34传递至转轴35,令转轴35产生转动,牵引件40以转轴35为轴心同步转动。

剪线凸轮32通过第一凸块331驱动切线凸轮曲柄33整体偏转,由于滑块342与第二凸块332枢接,且滑块342容置在滑槽343中,从而可带动转轴35转动;具体地,为使转轴35顺畅转动,驱动机构30还包括安装在基座20上的轴套36,转轴35活动穿设在轴套36中;为使切线凸轮曲柄33转动安装在基座20上,驱动机构30还包括安装在基座20上的承载轴37,承载轴37穿设在切线凸轮曲柄33中。

切线机构50包括与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枢接的剪线连杆51、转动设置在基座20上的切线主刀架52及连接切线主刀架52的主动切刀53;剪线连杆51与切线主刀架52枢接;切线机构50还包括与牵引件40相对固定的辅助曲柄54、转动设置在基座20上的切线辅刀架55及连接切线辅刀架55的辅助切刀56;辅助曲柄54与切线辅刀架55活动连接;辅助切刀56与主动切刀53对应设置。

在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摆动时,牵引件40通过剪线连杆51带动切线主刀架52转动,令主动切刀53偏移至预定位置,与需要剪断的线段对应。

在牵引件40摆动时,辅助曲柄54同步转动,辅助曲柄54与切线辅刀架55通过轴销件联动,从而驱动切线辅刀架55转动,且辅助切刀56与主动切刀53的转动方向相反。

请参阅图2及图4,吹气机构60包括连接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的推杆61、套设在推杆61上的套筒62、容置在套筒62中的活塞板63及连接套筒62的气管64;推杆61与活塞板63连接;套筒62的一侧与活塞板63配合形成封闭腔,气管64的进气口641连通至封闭腔;气管64的出气口642与切线机构50对应设置;吹气机构60还包括连接在牵引件40与推杆61之间的吹气连杆65;吹气连杆65的一端与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枢接,吹气连杆65的另一端与推杆61枢接。

在推杆61推动活塞板63向套筒62的其中一侧推动时,封闭腔的体积减少,在封闭腔内形成高压环境,被压缩的气体进入气管64,并从气管64出气口642输出至切线机构50附近。

在牵引件40的活动端41沿圆弧摆动的过程中,通过吹气连杆65的传递,令推杆61可保持直线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61贯穿于封闭腔,为避免活塞板63的移动受外部影响,套筒62远离封闭腔的一端连接有盖板66,盖板66上设有通气孔660。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旋梭70包括梭壳71,梭壳71上设有开口710;气管64上的出气口642与旋梭70上的开口710对应设置。旋梭70还包括安装在梭壳71中的梭芯72。

具体地,梭壳71安装在下轴31端部,从而可跟随下轴31转动。

底线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口81与旋梭70的开口710对应设置;梭芯72上设有与梭壳71的开口710对应的通光孔720;

底线检测传感器80产生检测光线,检测光线通过梭壳71上的开口710及梭芯72上的通光孔720进入梭芯72内,通过接收梭芯72反射的检测光线,可确认梭芯72上的底线剩余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在驱动切线机构运行的同时带动吹气机构运行,使吹气机构输出高压气流,将底线检测传感器与旋梭之间区域附近的毛线或油垢吹走,从而达到自行产生高压气流的效果,可更方便地利用气流清理堆积的毛线或油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