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67725发布日期:2019-11-06 02:3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医疗辅助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线锚钉是应用于软组织的损伤手术中,通过全线锚钉把脱离的软组织固定到骨。传统的带线锚钉技术,常见的锚钉材料包括金属、peek以及可吸收材料,传统锚钉需要较大的锚钉孔,对骨质破坏较大;全线锚钉是柔性锚的一种,用少量的材料达到足够的拉拔强度及更高的固定强度,直径小及浅插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骨破坏。

现有的全线锚钉一般使用编织好的绳线手动穿插形成,穿插时会把纱线勾断或者没从中间平分插入,收缩的时候会偏离,因此存在人为误差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实现自动化编织成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包括一机架,机架底部设有8个以上的走马锭,各走马锭设置在环形轨道上,机架顶部设有第一牵引轮,第一牵引轮用于牵引各走马锭上纱线编织成的线锚,机架左侧或右侧设有移动气爪,移动气爪活动移动牵引轮,移动牵引轮绕有缝合线,移动牵引轮在移动气爪的带动下在编织纱线间左右穿梭以使缝合线与各纱线按设定纹路纺织成型。

进一步,机架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带导杆的伸缩缸,导杆与移动气爪连接,移动牵引轮可择一与左侧或右侧的移动气爪连接,伸缩缸在水平方向上伸缩以使移动牵引轮上的缝合线牵引至线锚织路上进行交叉或包芯编织,两侧的伸缩缸连接一升降机构以同步升降,升降机构连接在机架上。

进一步,移动牵引轮固定缝合线的一端,缝合线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牵引轮,第二牵引轮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机架的横梁固定第一牵引轮。

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两移动杆、升降器及联动杆,两移动杆竖直穿设于横梁,两移动杆的一端与水平设置的伸缩缸固定连接,两移动杆另一端通过联动杆连接,联动杆与升降器的升降端连接,升降器固定连接在机架的横梁上,升降器工作时,其升降端带动联动杆、移动杆、及水平设置的伸缩缸、移动气爪、移动牵引轮同时升降以调整缝合线进入线锚织路的工位。

进一步,移动牵引轮通过电磁吸合方式与机架左侧或右侧的移动气爪连接固定。

进一步,移动牵引轮可择一与左侧或右侧的移动气爪连接是通过中间的转换固定器实现,转换固定器设置在一支架上,转换固定器后端连接气缸以前后伸缩,转换固定器与移动气爪的触发按钮碰触使移动牵引轮与一侧电磁吸合的移动气爪分离,另一侧的移动气爪在伸缩缸作用下与移动牵引轮磁吸合对接。

进一步,移动牵引轮包括移动座和其上牵引轮,移动座具有左、右固定部,移动气爪包括一定位部和相配合的电磁铁,电磁铁通、断电由触发按钮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吸附移动座使定位部与左固定部或右固定部套接固定。

进一步,转换固定器两侧有台阶交替,前后移动时,按钮两边接触,向左时按住右侧按钮,向右时按住左侧按钮。

进一步,机架底部设有齿轮传动箱,通过齿轮转动推动走马锭在轨道内滑动,走马锭分布在“8”字环形轨道上,绕在走马锭上的纱线编织成绳。

本发明使用时将预置的缝合线固定或绕或置放在移动牵引轮上,启动设备,在移动牵引轮的来回移动下,实现编织线(即线锚)与预置线(即缝合线)的来回交叉编织结构或包芯编织结构,最后成型全线锚钉,可起到锚定骨组织作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走马锭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编织第一阶段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编织第二阶段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牵引轮在左侧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牵引轮在右侧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移动牵引轮换位流程图。

图10是图9中对应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交叉编织成型的全线锚钉。

图12是本发明包芯编织成型的全线锚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10,一种全线锚钉编织装置,包括一机架1,机架1底部设有8个以上的走马锭2,各走马锭2设置在环形轨道上,机架1顶部设有第一牵引轮31,第一牵引轮31用于牵引各走马锭上纱线111编织成的线锚101即编织线,机架1左侧或右侧设有移动气爪4,移动气爪4活动移动牵引轮8,移动气爪4上绕或放有缝合线102,移动牵引轮在移动气爪的带动下在编织纱线间左右穿梭以使缝合线102与各纱线按设定纹路纺织成型。机架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带导杆的伸缩缸5,伸缩缸5可以是气缸或液压缸等,导杆与移动气爪4连接,移动牵引轮8可择一与左侧或右侧的移动气爪4连接,伸缩缸5在水平方向上伸缩以使移动牵引轮上的缝合线牵引至线锚织路上进行交叉或包芯编织,两侧的伸缩缸连接一升降机构6以同步升降,升降机构6连接在机架1上。移动气爪4上固定一移动牵引轮8,该移动牵引轮上缠绕固定缝合线102的一端,缝合线102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牵引轮32,第二牵引轮32固定在机架的横梁11上,机架1的横梁固定第一牵引轮31。升降机构6包括两移动杆61、升降器62及联动杆63,两移动杆61竖直穿设于横梁11,两移动杆的一端与水平设置的伸缩缸5固定连接,两移动杆另一端通过联动杆63连接,联动杆63与升降器62的升降端连接,升降器62固定连接在机架的横梁11上,升降器工作时,其升降端带动联动杆63、移动杆61、及水平设置的伸缩缸5、移动气爪4、移动牵引轮8同时升降以调整缝合线进入线锚织路的工位,升降器可以是气缸右油缸。本发明中移动牵引轮8通过电磁吸合方式与机架左侧或右侧的移动气爪4连接固定,移动牵引轮向左向右时,触发电磁铁通电或断电,断电后磁吸力消失,通电产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移动牵引轮,从而完成移动牵引轮8换位,如图9及图10。

本发明中走马锭2的数量依据实际编织股数确定,可以是8锭(个)或16锭(个)。机械传动带动编织机走马锭上的纱线111按照图2的运行方式进行编织。黑色锭子21带动纱线呈z字形逆时针转动,白色锭子22带动纱线呈s字形顺时针转动。每经过一个转盘时黑白锭子上的纱线交错编织,形成一个交叉点。16锭的编织机锭子转动一周,在编织线的轴线方向上形成8个交叉点,此8个交叉点的长度为1节距。一般常用的编织机是连续编织,本方案中的编织方法用到的编织机无需连续,可按要求进行自动化程序设定或在编织过程中手动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导杆和转换固定器,导杆位置位于编织纱线外部的两侧,转换固定器位置位于转盘中间、未编织纱线的内侧。

本发明机架1左右侧的移动牵引轮8换位是通过中间的转换固定器7实现,转换固定器7设置在一支架71上,转换固定器7后端连接气缸以前后伸缩,转换固定器7通过气缸与支架71连接固定,转换固定器与移动气爪的触发按钮碰触使移动牵引轮与一侧电磁吸合相连的气爪分离,另一侧的气爪在伸缩缸作用下与移动牵引轮磁吸合对接。移动牵引轮8包括移动座81和其上牵引轮82,移动座具有左、右固定部,移动气爪4包括一定位部和相配合的电磁铁,电磁铁通、断电由触发按钮41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吸附移动座使定位部与左固定部或右固定部套接固定。转换固定器7两侧有台阶72、73交替,如图10中,前后移动时,按钮两边接触,向左时按住右侧按钮,向右时按住左侧按钮,台阶的目的是移动气爪在与转换固定器配合时,有台阶的部位能避空移动气爪的触发按钮,从而未触发移动气爪的电磁铁线路,使其保持原有状态继续作业。

机架1底部设有齿轮传动箱12,通过齿轮转动推动走马锭在轨道内滑动,走马锭2分布在“8”字环形轨道上,绕在走马锭上的纱线编织成绳。

本发明设备主要部件有齿轮传动箱12、走马锭2、牵引轮3、带导杆气缸5、移动气爪、移动牵引轮8和牵引轮组成,使用时将预置线(即缝合线102)固定在移动牵引轮8上,启动设备,在气爪的来回移动下,实现编织线与预置线的来回交叉编织结构。该设备加工的编织线结在预置线上可滑动成“w”字收缩,此编织线结与专用器械配合使用,可起到锚定骨组织作用,解决产品自动化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各部件作用或功能如下:

齿轮转动箱12——通过齿轮转动推动走马锭在轨道内滑动。

走马锭2——分布在“8”字环形轨道上,使绕在锭子上的纱线编织成绳。

升降器62——连接移动杆和编织机横梁。

移动杆61——在升降器作用下带动气爪上下移动。

水平气缸(伸缩缸5)——动力来源,推动导杆来回移动。

导杆——导杆在气缸的作用下带动气爪左右移动。

转换器即转换固定器7——转换器连接在单独气缸上,按程序设置在工作过程中是移动牵引轮在左右两边的导杆上来回换置,实现交叉编织。

包芯编织时,需要将一侧的导杆及移动气爪拆除,即在机架一侧(可以是左侧或右侧)设有移动气爪,移动气爪与驱动结构同上交叉编织时相同,此时机架中间的转换固定器的基座上固定一个气爪,安装的位置确保能够与一侧移动气爪传输过来的移动牵引轮连接。当带有预置线的移动牵引轮固定在转换器基座上的气爪上时,预置线在编织内侧形成包覆;当带有预置线的移动牵引轮固定在导杆气爪上时,预置线在编织线外侧。按程序设置在工作过程中移动牵引轮在内侧和外侧来回换置,实现包芯编织。

移动牵引轮8——固定绳线即缝合线,并在导杆和转换器的共同作用下,在编织线上左右穿梭。

牵引轮——绳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牵引轮上,另一端固定在移动牵引轮上,牵引绳线保持拉紧状态,可起到收卷作用。

本发明编织全线锚钉实现过程描述如下:

将缠绕纱线的锭子固定在走马锭上,走马锭固定在转动箱导轨上,并将纱线线头全部牵引至牵引轮31上,如图3-a;

将预置线(缝合线)安装在固定牵引轮32和移动牵引轮8上,保持拉紧状态,即可开始运行设备;

第一阶段:

锭子(走马锭)沿转动箱内锭子导轨运转,编织一段距离后;

移动杆升降器带动移动杆下降至指定位置,移动杆连接的带气爪导杆也随之下降;

在此位置,两侧气缸将导杆推至转换器上,如图3-b;

右边导杆、移动气爪通过转换固定器将移动牵引轮转移固定在左边气爪上,

移动牵引轮衔接在左边移动气爪后,两侧气缸带动导杆回到原来位置;

这时移动杆升降器,带动移动杆上升回原位置,如图3-c;

转动箱内锭子按程序继续编织一段特定的距离后。

第二阶段:

移动杆升降器带动移动杆下降至指定位置,移动杆连接的带气爪导杆也随之下降;

在此位置,两侧气缸将导杆、移动气爪推至转换器上,如图4-a;

左边导杆、移动气爪通过转换器将移动牵引轮转移固定在右边气爪上;

移动牵引轮衔接在右边气爪后,两侧气缸带动导杆回到原来位置;

这时移动杆升降器,带动移动杆上升回原位置,如图4-b;

此时转动箱内锭子按程序继续编织一段特定的距离。

第三阶段按第一阶段运行;

第四阶段按第二阶段运行;

第五阶段按第一阶段运行;

第六阶段按第二阶段运行。结束后,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最终实现全线锚钉产品,如图11所示,是一种交叉编织的线锚结构,其中图11-a示出的第一、二阶段编织图,图11-b示出的第一至六阶段编织图,图11-c示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中,纺织线即线锚101,缝合线102即预置线。

图12还示出了一种包芯编织的全线锚钉产品,图12-a是纺织状态示图,图12-b是锚固状态图,图12中纺织线即线锚101,缝合线102即预置线,骨组织103。

本发明中用气缸自动传动代替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编织成形,减少人为误差,节约了原材料,交叉节距均匀,无废品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