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透湿易去污的凉席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72127发布日期:2020-04-14 13:2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亲肤透湿易去污的凉席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纺织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家用席行业也迎来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席子也从传统的藤席、草席和竹席演变到了麻将席、牛皮席、冰丝席等。传统的藤席、草席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存在着舒适性差,耐用性差久睡留痕等缺点。而麻将席、牛皮席和冰丝席经久耐用,舒适性佳,但是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睡久留痕的问题,同时又带来了价格昂贵,收纳困难,易滑易动等缺点。因此最近几年在凉席行业有出现了利用织造技术将特定粗细的纱线织成凉席产品。

专利cn201710966040.5的发明专利一种高档凉席面料及其生产方法,经纱以粘胶/棉为原料,合股工艺,股线支数为21s/2,;纬纱由棉、粘胶、汗麻、天丝、抗菌腈纶、舒弹丝等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采用长丝、单纱或者股线的形式,纱线支数为5s-21,s织造成席,该发明制作的凉席具有凉而不冰、滑而不粘、挺而不皱等特点。

专利cn201821100885.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软席面料,包括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之间通过接结组织连结,表层织物由浮沉交织的表经与表纬按照经面斜纹组织交织形成,里层织物由浮沉交织的里经与里纬交织形成。该软席面料具有软席面料具有柔软舒爽、散热透气、防滑、可水洗等特点。

专利cn201510646682.8公开了可洗涤可折叠高档保健凉席的制备方法,所述可洗涤可折叠高档保健凉席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纱线与罗布麻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纬纱原料,通过机织生产方法进行交织制备而成,该凉席保健凉席,具有席面平伏、吸湿排汗、质地柔韧、凉爽舒适、可水洗、可折叠、易于清洁、易于收藏等特点。

该类产品的特点是舒适度好,可水洗,可折叠,易于收纳。不足之处是在使用过程中凉席面料容易皱,而且面料多是纤维素纤维材料,虽然吸湿性良好,但是面料本身带湿量高,在夏季使用会有闷热感,易产生细菌。如果在空调环境下使用又会有冰动感,不适合某些体寒的消费者。同时凉席产品属于开放式空间使用,而且多是在春夏季节,使用环境复杂,容易在生活环境中弄脏,且多是与人体直接接触,吸收人体汗渍等。目前虽然有很多凉席都有可水洗性,但是洗后手感差,容易变形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湿、快干、亲肤、易去污且易于打理的凉席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亲肤透湿易去污的凉席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经、纬纱采用10s-100s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和50d-600d吸湿排汗聚酯纤维,采用经面缎纹或纬面缎纹织造胚布;

步骤二:所得胚布依次进行烧毛、煮漂、拉幅增白、染色或印花、水洗工序;

步骤三:将经过水洗的胚布进行热定型,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在卷缸中进行面料的吸湿排汗整理,将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加入工作液中,用量为30-50g/l,处理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20-40min,出布后,面料在定型机上预定型烘干,烘干温度为120-130℃,车速为20-30m/min;

(2)向上述混合工作液中加入柔软剂,用量为30-40g/l,定型温度为160-170℃,车速为40-50m/min;

步骤四:将热定型后的胚布进行轧光和预缩工序。

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的经、纬纱为棉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纯纺纱线和吸湿排汗短纤纯纺纱线或长丝。

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为经纱时,采用经面缎纹组织,所述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为纬纱时,采用纬面缎纹组织,保证凉席面料的正面始终为吸湿排汗聚酯纤维。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的烧毛工序为一正两反三火口烧毛,车速为100m/min,轧清水灭火。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的染色或印花工序为活性染色、分散染料染色或者二者的套染。所述的印花为分散染料转移印花。

进一步的,步骤三所述的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为dt-91、dt-92、dt-93或mm-25其中的一种,柔软剂为亲水性硅油。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显著效果:1、经纱为吸湿排汗聚酯纤维时,采用经面缎纹组织,纬纱为吸湿排汗聚酯纤维时,采用纬面缎纹组织,保证凉席面料的正面始终为吸湿排汗聚酯纤维,反面则为吸湿性较好的纤维素纤维纱线,使得该组织凉席与人体接触的是吸湿排汗纤维结合面料,面料不会具有冰冷感,且具有一定的抗皱效果,反面吸湿性较好的纤维素纤维能够快速将人体产生的汗液导走,保持人体干爽舒适,没有粘稠感。2、面料在后整理的过程中加入了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该助剂主要成分为聚酯类高分子树脂,由疏水性聚酯成分和亲水性聚氧化烷撑酰胺构成,该助剂整理到面料上之后,疏水性聚酯成分与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结合,亲水性的聚氧化烷撑酰胺结构与纤维素纤维结合,该助剂在两种纱线之间起到架桥作用,能够对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的吸湿排汗效果具有极大的加成作用,能够大大提升面料的导湿效果。同时还起到易去污的作用,提升面料的易打理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述面料经纱为吸湿排汗涤纶长丝,规格为dty600d,纬纱为100%天丝短纤纱,纱支为21s,织物规格为106”/dty600d×天丝纤维21s/2/73×48,经面缎纹组织。

坯布依次经过烧毛、煮漂、拉幅增白、转移印花、水洗、柔软定型、轧光和预缩工序。烧毛工序为一正两反三火口烧毛,车速为100m/min,轧清水灭火。煮漂工艺参数为烧碱的用量为12g/l,精炼剂的用量为3g/l,渗透剂用量为3g/l,乳化剂用量为5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65min;氧漂工序中双氧水的用量是3g/l,煮练酶15g/l,螯合剂用量为2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40min。拉幅增白工序中增白剂浓度为0.5g/l,拉幅温度为120℃,车速为50m/min。柔软定型步骤一工序中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为40g/l,定型温度为130℃,车速为40m/min。柔软定型步骤二工序中柔软剂的用量为30g/l,定型温度为160℃,车速为40m/min。轧光工序中车速为40m/min,承压辊压力为6kn,温度为60℃。预缩工序为车速30m/min,蒸汽压力1.6kg,门幅控制在248cm。

实施例2

所述面料经纱为100%棉纱线,纱支为10s,纬纱为100%吸湿排汗聚酯短纤纱,纱支为12s,织物规格为106”/棉纤维12s×涤短纤12s/78×45,纬面缎纹组织。

坯布依次经过烧毛、煮漂、烘干、分散染色、水洗烘干、柔软定型、轧光和预缩工序。烧毛工序为一正两反三火口烧毛,车速为100m/min,轧清水灭火。煮漂工艺参数为烧碱的用量为15g/l,精炼剂的用量为3g/l,渗透剂用量为3g/l,乳化剂用量为5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65min;氧漂工序中双氧水的用量是8g/l,煮练酶15g/l,螯合剂用量为2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40min。染色工序为分散染料染色,染色温度为120℃。柔软定型步骤一工序中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为50g/l,定型温度为130℃,车速为40m/min。柔软定型步骤二工序中柔软剂的用量为30g/l,定型温度为160℃,车速为40m/min。轧光工序中车速为40m/min,承压辊压力为6kn,温度为60℃。预缩工序为车速30m/min,蒸汽压力1.6kg,门幅控制在248cm。

实施例3

所述面料经纱为100%粘胶纤维纱线,纱支为21s两合股纱,纬纱为吸湿排汗涤纶长丝,规格为dty300d,织物规格为106.5/r21/2s*dty300d/78*60,纬面缎纹组织。

坯布依次经过烧毛、煮漂、烘干、分散染色、水洗烘干、柔软定型、轧光和预缩工序。烧毛工序为一正两反三火口烧毛,车速为100m/min,轧清水灭火。煮漂工艺参数为烧碱的用量为12g/l,精炼剂的用量为3g/l,渗透剂用量为3g/l,乳化剂用量为5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65min;氧漂工序中双氧水的用量是3g/l,煮练酶15g/l,螯合剂用量为2g/l,汽蒸温度为101℃,汽蒸时间40min。染色工序为分散染料染色,染色温度为120℃。柔软定型步骤一工序中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为60g/l,定型温度为130℃,车速为40m/min。柔软定型步骤二工序中柔软剂的用量为30g/l,定型温度为160℃,车速为40m/min。轧光工序中车速为40m/min,承压辊压力为6kn,温度为60℃。预缩工序为车速30m/min,蒸汽压力1.6kg,门幅控制在248cm。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热定型工序中取消步骤一吸湿排汗整理工序。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在热定型工序中将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与柔软剂同浴整理后烘干定型。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同,区别在于:纬纱采用相同规格的普通涤纶长丝代替吸湿排汗纤维。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纬纱采用相同规格的普通涤纶长丝代替吸湿排汗纤维,且在热定型工序中将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与柔软剂同浴整理后烘干定型。

将实施例中制备产品的去污性测试、吸湿性、速干性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经面缎纹或纬面缎纹使得面料正面始终为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结合吸湿排汗易去污助剂,整理后的面料同时具有较好的易去污性、吸湿性及速干性能。

实施例中的各项指标参考以下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价。

参照标准fz/t14021-2011《防水、防油、易去污、免烫印染布》测试并评价实施例和对照例织物的易去污指标。

参照标准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测试实施例和对照例织物滴水扩散时间和织物透湿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