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218发布日期:2020-02-14 15:4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色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



背景技术:

染色机是用于物料染色的一种设备,其通常具有染色均匀、不易染花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染色加工工艺当中,染色机的研发制造均是基于更加节能以及更加适应环保要求。

染色机通常需要通过循环加热系统来进行染液加热染色,传统的染色机循环系统通常由染色机容器、第一热交换器、循环水泵和循环管道构成,第一热交换器设置有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冷凝水出口,第一热交换器通过循环管道连接染色机容器的顶部,染色机容器的底部再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循环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采用此种循环加热系统,通常是采用单管道进行循环,在染液循环过程中通过第一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由于染色机容器体积较大、染液循环管道管程过长,使得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处与染色机容器下部温差过大,即染色机容器顶部温度高,底部染色部分温度低,造成染色加工时极易出现色花和织物遇冷收缩起皱的现象。

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会在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蒸汽入口处安装价格昂贵的比例定位调节阀来控制温度使温度缓慢上升,但因循环和加热均采用单管道进行的缘故,效果改观不理想,做浅色染色工艺依然困难。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其把传统单管道染色循环和加热分离,不会出现上热下冷的温差现象,保证了染色工艺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织物染色加工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包括染色机容器、循环染色系统以及循环混流加热系统,所述染色机容器设置有染色入口、染色出口、混流加热入口及混流加热出口,所述染色入口设置于所述染色机容器的顶部,所述染色出口、混流加热入口及混流加热出口均设置于所述染色机容器的底部,所述循环染色系统包括染色管道和循环泵,所述染色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染色出口、循环水泵和染色入口,所述循环混流加热系统包括混流加热管道、混流泵、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第一蒸汽入口和第一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蒸汽入口处设置有蒸汽阀门,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处设置有疏水器,所述混流加热管道依次连接混流加热入口、混流泵、第一热交换器以及混流加热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染色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二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蒸汽入口处设置有蒸汽阀门,所述第二冷凝水出口处设置有疏水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染色管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流加热管道上还设置有染料注入口,所述染料注入口处设置有染料注入阀。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染色循环和混流加热循环分开设计,使热色机容器底部保持一个恒定温度的液体供循环泵做染色循环,解决了传统染色机容器内染液的上热下冷的问题,因在下部加热且同时循环混流,根据液体对流原理,染液上部温度和下部温度基本一致,液体控热均匀,不会出现因局部温差引起面料褶皱现象,对织物的上色过程稳定性好,染料和助剂经过染料注入口注入后在染色机容器内经过混流加热管道充分混合后,再经染色管道送入织物处和容器内进行初染上色,减少了头尾色差和片花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染色加工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染色机容器;2、染色入口;3、染色出口;4、混流加热入口;5、混流加热出口;6、染色管道;7、循环泵;8、混流加热管道;9、混流泵;10、第一热交换器;11、第一蒸汽入口;12、第一冷凝水出口;13、蒸汽阀门;14、疏水器;15、染料注入口;16、染料注入阀;17、第二热交换器;18、第二蒸汽入口;19、第二冷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公开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合先叙明。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染色机匀热混流装置,包括染色机容器1、循环染色系统以及循环混流加热系统,循环染色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染色器内织物的上染提供染液;循环混流加热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染色机容器1内的染液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染色机容器1设置有染色入口2、染色出口3、混流加热入口4及混流加热出口5,所述染色入口2设置于所述染色机容器1的顶部,所述染色出口3、混流加热入口4及混流加热出口5均设置于所述染色机容器1的底部,所述循环染色系统包括染色管道6和循环泵7,所述染色管道6依次连接所述染色出口3、循环水泵和染色入口2,在循环泵7的作用下,染液由染色出口3流经染色管道6、循环泵7再从染色入口2循环回染色机容器1内进行上染;

所述循环混流加热系统包括混流加热管道8、混流泵9、第一热交换器10,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上设置有第一蒸汽入口11和第一冷凝水出口12,所述第一蒸汽入口11处设置有蒸汽阀门13,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12处设置有疏水器14,所述混流加热管道8依次连接混流加热入口4、混流泵9、第一热交换器10以及混流加热出口5,在混流泵9的作用下,染色机容器1内的染液从混流加热入口4依次流经混流加热管道8、混流泵9,第一热交换器10和混流加热管道8,再从循环回混流加热出口5,从混流加热出口5中进入染色机容器1内。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在染色管道6上还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17,即实施例2中所述循环染色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17,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7上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18和第二冷凝水出口19,所述第二蒸汽入口18处设置有蒸汽阀门13,所述第二冷凝水出口19处设置有疏水器14,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7设置于所述染色管道6上,通过在循环染色系统的染色管道6中新增一套热交换器,能更好的在染液上色循环中更精准控温,降低温差。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混流加热管道8上均设置有染料注入口15,所述染料注入口15处设置有染料注入阀16,通过开关染料注入阀16,可以在染料注入口15处向混流加热管道8添加染料和助剂,染料和助剂注入后在混流加热管道8内充分混合后进入染色机容器1内,再由染色管道6循环到织物处和容器内初染上色,减少了头尾色差和片花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传统单管道染色循环和加热分开设计,染液染色管道6功能不变,而在底部设置的独立的循环混流加热系统,使染色机容器1内部尤其是底部保持一个恒定温度的液体供染色循环泵7抽取做循环染色,解决了传统染色机容器1内染液上热下冷的温差现象,保证了任何染色工艺的顺利进行,提高织物染色加工的产品质量。

经改进后的匀热混流装置能保证染色机容器1内的染液温度,使温度加热稳定且保温很稳定,减免了染色管道6的染色入口2和染色出口3的染液温度差,染液温度通过上位机标定,上位机根据染色工艺实时控制混流加热管道8上的热交换器中的蒸汽阀门13来调节蒸汽量,进而控制加热温度,控制模式简单,因在染色机容器1下部加热同时进行循环混流,根据液体对液体对流原理可知,染液的上部水温和下部水温基本一致,液体控热均匀,同时染色管道6上的热交换器能对染色管道6内进行上染的染液进行二次控温,保证染液控热均匀,不会出现因局部温差引起的褶皱现象,对织物的上色过程稳定性好。其使得染色加工老大难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杜绝了因色花、色差、褶皱而造成的二次复染,节省成本并极大地提高了染色加工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如果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也包括这些变形和改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