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1017发布日期:2020-03-20 06:5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



背景技术:

晾衣机,作为人们每天使用的家居用品,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同时电动晾衣机的流行,因其的操作便利,不占用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同时晾衣机电机在使用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降低了晾衣机电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以下不足:传统的晾衣机电机在使用时,往往无法快速的进行定位安装工作,同时无法有效的对装置进行多角度的定位安装,极大的降低了晾衣机电机的安装效率,同时传统的晾衣机电机在使用时,往往磨损强度较大,极大的降低了晾衣机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安装有第一绕绳轮,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安装有第二绕绳轮,所述主体上端通过蜗杆分别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主体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部均安装有若干组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之间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均由若干组限位架与若干组转动轮组成,若干组所述限位架通过轴承与转动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绕绳轮与第二绕绳轮之间的水平高度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绕绳轮通过轴承与第一容纳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绳轮通过轴承与第二容纳腔的一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之间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的尺寸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轮的工作平面为内凹状结构,所述转动轮的工作平面上经过光滑处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使用时,便于快速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安装工作,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为u形结构,具体安装过程中,便于多角度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安装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同时当晾衣机进行上升下降时,线绳在转动轮之间进行移动,进而有效的带动第一滑腔与第二滑腔内部的转动轮进行转动工作,从而有效的对线绳的移动进行辅助传动作用,减小了线绳与外部的摩擦力,保证了线绳的快速稳定移动,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装置能耗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整体耐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的第一滑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磨损晾衣机电机的限位架与转动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主体;2、第一容纳腔;3、第二容纳腔;4、第一绕绳轮;5、第二绕绳轮;6、第一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8、第一滑腔;9、第二滑腔;10、第一滑动机构;11、第二滑动机构;12、限位架;13、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所述第一容纳腔2内部安装有第一绕绳轮4,所述第二容纳腔3内部安装有第二绕绳轮5,所述主体1上端通过蜗杆分别与第一容纳腔2和第二容纳腔3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所述主体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安装板7,所述第一容纳腔2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滑腔8,所述第二容纳腔3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滑腔9,所述第一滑腔8与第二滑腔9内部均安装有若干组第一滑动机构10与第二滑动机构11,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0与第二滑动机构11之间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0与第二滑动机构11均由若干组限位架12与若干组转动轮13组成,若干组所述限位架12通过轴承与转动轮13连接。

所述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绕绳轮4与第二绕绳轮5之间的水平高度相同,保证了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所述第一绕绳轮4通过轴承与第一容纳腔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绳轮5通过轴承与第二容纳腔3的一端连接,便于对晾衣机的上升与下降进行调节;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安装孔,便于对装置进行快速的定位安装工作;所述第一滑腔8与第二滑腔9之间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滑腔8与第二滑腔9的尺寸相同,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所述转动轮13的工作平面为内凹状结构,所述转动轮13的工作平面上经过光滑处理,便于线绳进行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快速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安装工作,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为u形结构,具体安装过程中,便于多角度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安装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随后主体1通过蜗杆带动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内部的第一绕绳轮4与第二绕绳轮5进行转动,继而有效的带动第一绕绳轮4与第二绕绳轮5上的绕绳打开,从而有效的带动晾衣机进行升降工作,随后当晾衣机进行上升下降时,线绳在转动轮13之间进行移动,进而有效的带动第一滑腔8与第二滑腔9内部的转动轮13进行转动工作,从而有效的对线绳的移动进行辅助传动作用,减小了线绳与外部的摩擦力,保证了线绳的快速稳定移动,进而有效的降低了装置能耗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整体耐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