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5698发布日期:2020-07-14 17:2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属于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提花布为一种有织纹图案的棉织物或化纤混纺织物;有白织和有色织之分;白织坯布和部分色织坯布须经练漂或染色;花布根据品种特征可供不同用途;一般提花布多用作床单、台布、窗帘等室内装饰;提花府绸、提花麻纱、提花线则多用于服装。

公开号为cn2053294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防水阻燃提花布,包括基布层,所述的基布层上设置有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述基布层与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之间设置有抗静电剂层,在抗静电剂层外设置有阻燃层。该提花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防水和阻燃性能。但是在提花布在弹性透气方面较差,造成提花位置容易限制人们的活动并且造成闷热影响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通过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利用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利用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进而在保证高提花层的透气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包括由经纱股和纬纱股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基布层和提花层,每股所述纬纱股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缠而成,所述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在基布层处,所述第一经纱和纬纱股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在提花层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分别与第二纬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复合的双层组织结构,所述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相比于一般色染提花面料,提花成型环保,工艺简单,并且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使得提花层的上层组织形成较多孔隙,进而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并且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使得提花层的下层组织编织相对紧密,可有效弥补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并且使得提花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上层经纱包括耐磨纱线、抗菌弹性纱线,每两根耐磨纱线和一根抗菌弹性纱线组成一股上层经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磨纱线增强提花层上层组织的耐磨性,并且利用抗菌弹性纱线减小提花层细菌的滋生。

优选的,所述抗菌弹性纱线包括缠绕纱线、弹性芯纱,所述缠绕纱线螺旋缠绕弹性芯纱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缠绕纱线与弹性芯纱缠绕形成抗菌弹性纱线,增强抗菌弹性纱线强度和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耐磨纱线设置为芳纶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和耐高温、耐酸碱、耐磨、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延长提花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缠绕纱线设置为甲壳素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壳素纤维具有可生物降解、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和抗菌除臭功能,使得缠绕纱线为抗菌弹性纱线提供良好的抗菌除臭功能,并且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弹性芯纱设置为聚氨酯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纤维具有高弹性回复率和高断裂伸长,使得弹性芯纱为抗菌弹性纱线提供良好的弹性功能。

优选的,所述下层经纱包括纤维束、纱线,两条所述纤维束相互缠绕形成用于纱线穿插的空腔,所述纱线穿过空腔并且被夹持于空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层经纱上的纱线形成交叉状态,并且纱线相互掩盖,可有效弥补提花层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

优选的,所述纤维束设置为天丝纤维,所述纱线设置为竹炭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丝纤维具有透湿性、透气性好的特点,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使得下层经纱具有透湿性、透气性好的同时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分别编织形成的基布层和提花层循环搭接的面料,使得基于面料自身厚度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利用第二纬纱与上层经纱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提高提花层的透气性,利用第一纬纱与下层经纱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而成,进而在保证提花层的透气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其二,通过耐磨纱线与抗菌弹性纱线混搭,使得提花层上层组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菌和弹性;

其三,利用缠绕纱线螺旋缠绕弹性芯纱的加捻方式,增强抗菌弹性纱线强度和牢固性;

其四,纤维束相互缠绕形成的空腔,纱线穿过空腔并且被夹持于空腔中,使得下层经纱上的纱线相互掩盖,可有效弥补提花层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提花布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纱股和纬纱股的编织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经纱股和纬纱股编织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菌弹性纱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缠绕纱线与弹性芯纱的连接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层经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纤维束与纱线的连接关系。

附图标记:1、基布层;2、提花层;3、第一经纱;4、纬纱股;5、下层经纱;6、上层经纱;7、第一纬纱;8、第二纬纱;9、耐磨纱线;10、抗菌弹性纱线;11、缠绕纱线;12、弹性芯纱;13、纤维束;14、纱线;1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高弹性条纹提花布,由经纱股和纬纱股4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基布层1和提花层2,每股纬纱股4由第一纬纱7和第二纬纱8交缠而成,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3、上层经纱6和下层经纱5,在基布层1处,第一经纱3和纬纱股4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在提花层2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6和下层经纱5分别与第二纬纱8和第一纬纱7相互交织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复合的双层组织结构,使得经纱股和纬纱股4分别编织形成的单层组织结构和双层组织结构循环搭接的布料,进而面料自身厚度发生变化即可形成凹凸起伏的条纹状立体提花,相比于一般色染提花面料,提花成型环保,工艺简单,利用第二纬纱8与上层经纱6采用过三压三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提花层2的上层组织,使得上层组织形成较多孔隙,从而保证提花层2的透气性,并且上层经纱6包括耐磨纱线9、抗菌弹性纱线10,每两根耐磨纱线9和一根抗菌弹性纱线10组成一股上层经纱6,由于提花层2的上层组织凸出来经常接触其他物体,述耐磨纱线9设置为芳纶纤维,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和耐高温、耐酸碱、耐磨、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使得耐磨纱线9为提花层2提供良好的耐磨效果,利用耐磨纱线9减缓提高提花层2的磨损,并且提花层2的上层组织接触其他物体容易变脏造成细菌滋生,利用抗菌弹性纱线10起到杀死细菌、抑制细菌滋生的效果,并且抗菌弹性纱线10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提高提花层2的整体弹性,使得提花层2更好的贴合人们的活动,避免限制人们的活动,抗菌弹性纱线10包括缠绕纱线11、弹性芯纱12,缠绕纱线11与弹性芯纱12缠绕形成抗菌弹性纱线10,利用缠绕纱线11与弹性芯纱12的加捻方式,增强抗菌弹性纱线10强度和牢固性,进而提高提花层2整体的强度和牢固性避免磨损,缠绕纱线11设置为甲壳素纤维,弹性芯纱12设置为聚氨酯纤维,利用甲壳素纤维具有可生物降解、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和抗菌除臭功能和聚氨酯纤维具有高弹性回复率和高断裂伸长,使得抗菌弹性纱线10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功能,提高提花层2整体弹性和抗菌效果,第一纬纱7与下层经纱5采用过一压一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提花层2的下层组织,从而赋予赋予提花层2坚牢、硬挺的特点,并且形成的下层组织编织相对紧密,可有效弥补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并且下层经纱5由两条纤维束13相互缠绕形成空腔15,纱线14穿过空腔15并且被夹持于空腔15中,使得使得下层经纱5上的纱线14形成交叉状态相互掩盖,进一步减小第一纬纱7与下层经纱5之间的孔隙,进一步弥补上层组织孔隙较多的缺陷,并且纤维束13设置为天丝纤维,纱线14设置为竹炭纤维,天丝纤维具有透湿性、透气性好的特点,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通过纤维束13与纱线14使得下层经纱5具有透湿性、透气性好的同时具有抑菌抗菌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